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乳腺癌保乳根治术中应用胸大肌肌瓣填充创腔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乳房外形方面的疗效.方法:将早期乳腺癌病人随机分成两组,一组行保乳根治术(对照组),另一组在此基础上加胸大肌肌瓣填充创腔(治疗组).观察两组在创腔积液及术后病乳外形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创腔积液明显减少,病人的病乳外形良好,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乳腺癌保乳根治术中应用胸大肌肌瓣填充创腔能明显降低创腔积液,改善乳房外形.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和改良根治术联合背阔肌瓣乳房成形术的疗效,并对两者的预后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实施保乳手术(121例)及改良根治术联合背阔肌瓣乳房成形术(105例)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比较复发率、生存率以及在院期间的相关指标。结果:(1)与改良根治术联合背阔肌瓣乳房成形术组相比,保乳术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相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更低,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2)保乳组:3年同5年复发率分别为3.31%和9.91%。总生存率达到89.3%。改良根治术联合背阔肌瓣乳房成形术组:3年同5年复发率分别为4.76%和12.38%。总生存率达到89.5%;且对2组进行比较后均无显著性差异( P均>0.05)。结论: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联合背阔肌瓣乳房成形术在复发率及生存率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但与后者比较,保乳术具有术中打击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是早期乳腺癌患者的首选。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在乳癌根治术中达到既根治又美容的目的,我们对21例乳癌根治手术进行了改良。方法:改纵行切口为斜行的Orr切口;游离皮瓣时,采用自制的二齿皮肤牵拉钳拉平皮肤,以双刃刀作拉锯式切割均匀游离皮瓣;游离带蒂背阔肌肌瓣,将肌瓣翻转,填充于腋窝,末端与胸大肌锁骨端缝合固定,并覆盖于腋静脉、臂丛神经表面;创面内喷洒ZT胶或生物蛋白胶,减少渗血和术后渗出。结果:21例患者中术后发生皮瓣坏死的1例,无1例发生腋窝积液,1例发生切口旁皮下少量积液,平均住院12d。结论:彻底根治,预防术后局部复发,又减少了腋窝积液,皮瓣坏死等并发症,缩短了住院时间,又保持了外形的美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利用背阔肌肌瓣转移修复乳腺癌保乳术后局部缺损的手术方法和美容效果。方法 28名患者,肿瘤最大直径2.0~6.5 cm。乳腺癌保乳术后局部缺损采取背阔肌肌瓣转移修复,术后常规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结果全组28名患者背阔肌肌瓣均成活,放疗结束后,背阔肌未受显著影响。术后定期复查,乳房外形评分,25例为优,3例为良。结论采用背阔肌肌瓣转移修复乳腺癌保乳术后局部缺损给一些乳房较小而肿瘤相对偏大的乳腺癌患者带来福音,可以更广泛地切除乳腺组织,赋予患者最佳的乳房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5.
乳癌为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子宫颈癌,居第二位。据日本学者预测到2010年,宫颈癌将大大降低,而乳癌的危害性将跃居女性恶性肿瘤之首。我院普外科自1995年6月至2004年11月共收治乳癌474例,其中231例采用改良根治术。即在Halsted倡用的根治术基础上保留胸大肌、胸小肌,将患侧乳房、胸大肌筋膜和腋下淋巴结一起切除。现将术后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由于预防保健工作的深入开展,人民群众的广泛重视,乳腺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技术的改进,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不断提高,乳腺癌的手术治疗由原来经典的乳腺癌根治术逐步向保留胸大肌、胸小肌的改良乳腺癌根治术以及保留乳房的乳腺区段或象限切除术的方向发展,手术创伤减小,保留胸大肌、胸小肌致使胸廓外形和上肢运动功能改善,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姚文兴 《华夏医学》2003,16(3):350-351
我院自 1990年 1月至 2 0 0 1年 1月采用保留胸大小肌的乳癌改良根治术治疗乳癌 5 2例。经随访术后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5 2例 ,均为女性。年龄 35~ 6 5岁 ,平均 4 8.2岁 ,其中4 0~ 5 5岁 4 1例 ,占 78.8%。 5 2例均经病理切片检查证实诊断。临床分期 : 期 2 4例 , 期 2 8例。肿瘤部位 :外象限 38例 ,中央 10例 ,内侧 4例。1.2 术后并发症本组 5 2例 ,发生皮下积液 5例 ,皮缘坏死 3例 ,上肢水肿3例 ,胸肌挛缩伴上臂运动受限 2例。1.3 随访结果本组 5 2例 ,随访 4 8例 ,随访率为 92 .3%。 4 8例中随访 5…  相似文献   

8.
陈斌 《四川医学》2014,(2):214-215
目的 探讨乳腺囊性增生病全乳腺切除同时置入硅胶乳房假体保持乳房外形的可行性.方法 经乳晕切口,完整切除乳腺,创腔或胸大肌肌下分离形成合适大小腔隙,置入硅胶乳房假体,分层缝合胸大肌、皮下组织、皮肤.结果 25例42侧乳房患者手术创口一期愈合.本人及配偶对手术后外形均满意.皮下脂肪较丰满者,外观和触诊效果与一般隆乳者区别不明显.结论 中年女性双乳多发性结节及囊性肿块,特别是有乳癌家属史的高危人群,在乳腺全切除后置入硅胶乳房假体,在解除乳房的疼痛、阻断乳癌形成的可能进程的同时,保持乳房外形,减轻了患者对乳腺切除后乳房外形破坏的心理负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带蒂背阔肌脂肪瓣在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的临床应用.方法 观察随访58例分别行3种手术再造乳房方式(保乳再造;保留乳头乳晕再造;背阔肌皮瓣再造)效果.结果 保乳再造:11例均满意,随访也无变化.保留乳头、乳晕再造:27例半年内全部满意,1年后约1/3满意.背阔肌皮瓣再造:20例半年内一般,1年后均失败.结论 ①保乳手术乳房缺损较大时背阔肌脂肪瓣修复同样整形满意;②无条件保乳,若有保留乳头乳晕条件,根治术后背阔肌脂肪瓣是较满意选择;③单纯背阔肌皮瓣再造近远期效果均较差.  相似文献   

10.
为评价开放式乳突根治术腔植入颞肌骨膜瓣的疗效 ,将 6 0例胆脂瘤型中耳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施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及其改良手术后 ,A组 2 7例术腔植入颞肌骨膜瓣 ,B组 33例术腔未作特别处理 ,术后半年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显示 :干耳率A组 96 .3% (2 6 / 2 7) ,B组 75 .8% (2 5 / 33) ,两组比较 P <0 .0 5 ,差异有高度显著性。认为乳突根治术腔植入颞肌骨膜瓣是促进术腔上皮化 ,使术后获得干耳 ,防止或减少胆脂瘤复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保留乳头的功能性乳癌根治术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支配胸肌神经及肋间臂神经的解剖学研究,设计一个合理的乳癌手术方式.方法利用10%的福尔马林固定的成年女性尸体10具(20侧),常规解剖方法解剖出胸上神经、胸内神经、胸外神经及肋间臂神经.临床行60例乳腺癌根治术(实验组、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完全保留胸神经、肋间臂神经及乳头,术后检查两组病人胸肌的厚度、患侧上肢的感觉、肌力,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临床实验组:患侧胸大肌厚度和患侧上臂内收肌力与健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1).实验组术后发生上肢感觉障碍率6.7%、对照组63.9%.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该术式对保护上肢功能,胸部美学及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一种治疗Ⅰ,Ⅱ期乳腺癌合理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2.
林海平  陈健  李清浩 《医学综述》2012,18(3):475-476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和单纯全麻在乳腺癌根治手术中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乳腺癌根治术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对照组行单纯全身麻醉。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过程中血压和心率改变情况以及术后麻醉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入手术室时血压和心率分别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诱导前、插管后即刻、切皮时和拔管时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与对照组同期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应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安全有效,术后麻醉恢复快,麻醉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综合措施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下积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降低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下积液发生率的方法。方法综合采用易积液部位皮瓣开窗引流、皮瓣与胸壁固定、腋下单管负压引流、切口非加压包扎等方法(观察组49例)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下积液,并与传统乳腺癌根治方法(对照组40例)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皮瓣下积液率(6.1%),明显低于对照组(27.5%),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术中采取综合措施可明显降低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下积液的发生率,且术后管理方便,便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75名病人,(男68,女7;年龄12~62岁)接受颅骨修补术,其中外伤性69人,病理性6人。手术方法:在颅骨缺损区外缘1cm处切皮;不修补硬膜;修补后将颞肌复盖于有机玻璃之上;术后常规放置引流条。70例以多孔有机玻璃,5例以腹壁皮下埋藏的骨瓣修补。前者15例手术后出现积液,经治疗一周内消失;后者无一例积液。术后2例因外伤和高血压发生硬膜外血肿,作者就其机理和预防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控制性单侧硬膜外麻醉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女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试验组取患侧在下的侧卧位,于T3~4间隙正中入路行硬膜外腔穿刺,穿刺成功后向头端并偏向患侧30°置入硬膜外导管4cm,保持患侧在下的体位推注1%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混合液,药物固定15min后改为仰卧位。对照组则采用常规中向置管、仰卧体位后注药的方法。评测患侧神经阻滞数量、麻醉效果,并记录术中辅助用药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试验组患侧神经阻滞数量多于对照组、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清扫腋窝淋巴组织及术终时段心率、呼吸频率加快,潮气量加大,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明显,与试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控制性单侧硬膜外麻醉在乳癌改良根治术中应用效果良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对经腹腔小网膜囊、三角肌及胸大肌三种不同胰岛移植部位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的疗效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三角肌注射法与腹腔小网膜囊移植同样有良好的效果。但前者创伤小,更为方便实用。尤其对病情重,体质差,难以耐受手术者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手术加创面灌洗治疗创伤后慢性胫骨骨髓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8年2月-2010年10月收治的创伤后胫骨慢性骨髓炎患者26例.彻底清创后,对骨腔大、感染重者用肌瓣或肌皮瓣填塞;骨腔小、感染轻者用筋膜皮瓣加筋膜皮下组织瓣修复,术后创面持续灌洗治疗7~10 d.结果 26例患者术后创面全部一期愈合,随访3~36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 彻底清创,应用肌皮瓣和筋膜皮瓣填塞修复创面,术后持续灌洗治疗可以有效治疗创伤后慢性胫骨骨髓炎.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21例60岁以上老年人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与治疗。诊断采用胸水冲注法,阳性率从冲注前的47.8%,提高到冲注后的91.3%。介绍了胸腔内注射四环素与顺氯铂氨,效果满意。认为此诊治方法简便、易行,对老年人不失为较理想的诊疗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介绍经乳晕切口胸大肌后间隙隆乳术及其优越性。方法:皮肤切口选在乳晕下方边缘3—9点处,切口长2—3cm,乳腺不做切口或切口呈放射状位于皮肤切口下方近乳腺边缘处,胸大肌切口与胸大肌纤维方向一致。于胸大肌后分离出—大于假体2.5cm腔穴,将乳房假体经乳晕切口放于胸大肌后。结果:经乳晕切口胸大肌后间隙隆乳术30例,切口均一期愈合,短痕不明显,乳房双侧对称,外形满意,手感柔和。结论:该术式隆乳是在直视下分离腔穴及放置假体,容易操作,乳晕切口与乳房轮廓线一致,术后切口瘢痕不明显,该手术可在门诊局麻进行,省时、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