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的 测定盐酸小檗碱对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方法 以MTT法测定盐酸小檗碱对B1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通过克隆形成实验、细胞黑色素含量的测定以及B16细胞体内成瘤能力的测定观察盐酸小檗碱对B16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结果 盐酸小檗碱对B16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并使B16细胞生长缓慢,平铺不重叠,呈正常上皮样细胞分化,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降低,细胞内的黑色素生成能力增强,C57/BL小鼠体内成瘤能力降低。结论 盐酸小檗碱对B16细胞具有诱导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盐酸小檗碱对体外培养B16细胞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MTT法检测盐酸小檗碱对体外培养的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利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盐酸小檗碱作用于B16细胞后的形态学改变,通过测定细胞黑色素含量及B16细胞体内成瘤能力观察小檗碱对B16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结果:盐酸小檗碱可显著抑制体外培养的B16细胞的增殖;经盐酸小檗碱处理后的B16细胞形态呈趋向分化成熟的方向变化,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降低,细胞内的黑色素生成能力增强。体内成瘤能力降低。结论:小檗碱有较强的体外抗B16肿瘤活性作用,并能诱导B16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3.
熊果酸诱导B16黑色素瘤细胞分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熊果酸(UA)诱导B16黑色素瘤细胞的分化作用.方法 采用MTT法测定UA对B16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并以形态学、黑色素含量、酪氨酸酶活性和体内致瘤能力变化为指标,观测UA对B16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结果 用4~64μM的UA作用于肿瘤细胞,可见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MTT法测得UA作用B16细胞12、24和48 h的IC50分别为58.05、35.13和12.17μM.UA对B16细胞有较强的分化诱导作用,表现为UA作用后,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出现细胞核变小,规则,核浆比变小,线粒体、粗面内质网等细胞器丰富等变化;B16细胞黑色素颗粒生成能力明显增多(P<0.01 or 0.05)并伴有酪氨酸酶活性的升高(P<0.01).而B16细胞体内成瘤能力显著下降(P<0.05).结论 UA对B16细胞有分化诱导作用,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三羟异黄酮抑制黑色素瘤B16细胞增殖作用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三羟异黄酮抑制黑色素瘤B16细胞增殖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以4',5,7三羟异黄酮处理黑色素瘤B16细胞1~4天后,以生长曲线反映其增殖活力,以B16细胞形态、黑色素含量及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等观察三羟异黄酮对黑色素瘤B16细胞的抑制增殖作用.结果:用10、30、90 μmol/L的三羟异黄酮作用肿瘤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抑瘤作用(P<0.05~P<0.01).表现为黑色素生成能力增加,细胞生长缓慢,可使B16细胞阻断在S期.结论:三羟异黄酮不同剂量对体外黑色素瘤B16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和厚朴酚对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增殖以及细胞内黑色素合成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小鼠B16细胞,MTT法检测和厚朴酚对B16细胞增殖的影响;DAPI染色法观察和厚朴酚对B16细胞细胞形态的影响;NaOH裂解法检测和厚朴酚对黑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 和厚朴酚浓度为5、10、20、40、80 μmol/L 作用B16细胞,在不同的用药时间12、24和48 h,和厚朴酚对B16细胞增殖的IC50分别为23.4、13.1和11.4 μmol/L;同时和厚朴酚作用B16细胞12 h后,经DAPI染色,B16细胞呈现典型的凋亡形态;另外采用20、40、80 μmol/L的和厚朴酚分别作用B16细胞,B16细胞内黑色素合成量也呈现降低的趋势.结论 和厚朴酚能有效地抑制B16细胞增殖,且其抑制作用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药物作用后的B16细胞呈现凋亡形态并出现凋亡小体;和厚朴酚对B16细胞内黑色素合成也呈现抑制作用但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喻丽红  张超  谭茵 《广东医学》2012,33(4):439-441
目的探讨和厚朴酚对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增殖以及细胞内黑色素合成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小鼠B16细胞,MTT法检测和厚朴酚对B16细胞增殖的影响;DAPI染色法观察和厚朴酚对B16细胞细胞形态的影响;NaOH裂解法检测和厚朴酚对黑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和厚朴酚浓度为51、0、204、0、80μmol/L作用B16细胞,在不同的用药时间122、4和48 h,和厚朴酚对B16细胞增殖的IC50分别为23.41、3.1和11.4μmol/L;同时和厚朴酚作用B16细胞12 h后,经DAPI染色,B16细胞呈现典型的凋亡形态;另外采用204、0、80μmol/L的和厚朴酚分别作用B16细胞,B16细胞内黑色素合成量也呈现降低的趋势。结论和厚朴酚能有效地抑制B16细胞增殖,且其抑制作用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药物作用后的B16细胞呈现凋亡形态并出现凋亡小体;和厚朴酚对B16细胞内黑色素合成也呈现抑制作用但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湘西龙山百合提取液对小鼠B-16细胞细胞活力、黑色素含量、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选用同一传代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并分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百合提取液、维生素C二种溶液作用3d后,用MTT法测定B-16细胞活力;用Maeda等的方法测定B-16细胞酪氨酸酶活性;用Victoria等的方法测定B-16细胞黑色素含量.结果 湘西龙山百合提取液对小鼠B-16细胞的酪氨酸酶活性、黑色素合成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维生素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其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同时湘西龙山百合提取液其细胞毒性作用同样强于维生素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百合提取液对B-16细胞的生长、酪氨酸酶活性和黑色素合成的抑制作用强于维生素C,其抑制作用与浓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蟛蜞菊乙醇提取物促进黑色素生成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MTT法、L-Dopa氧化法、NaOH裂解法探讨不同浓度蟛蜞菊乙醇提取物作用于小鼠恶性黑色素瘤细胞(B16)72 h后,对细胞增殖、酪氨酸酶活性及黑色素含量的影响。RT-PCR检测药物作用前后酪氨酸酶、小眼相关转录因子(MITF)等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蟛蜞菊乙醇提取物能促进B16细胞的增殖,促进酪氨酸酶活性增加和黑色素生成增多;可剂量依赖性上调酪氨酸酶和MITF的mRNA表达。结论蟛蜞菊乙醇提取物可促进B16细胞黑色素生成,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B16细胞增殖、增强酪氨酸酶和MITF的基因表达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TanⅡA)与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应用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NB4)细胞增殖、分化的效应。方法以不同浓度的As2O3、TanⅡA单独及联合作用于NB4细胞,观察细胞的生长状况、形态学改变,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膜表面CD11b,分析NB4细胞的增殖、分化情况。结果 TanⅡA、As2O3单独均能抑制NB4细胞生长,以1.0μmol.L-1As2O3作用更显著,两药联合应用可增强对NB4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经TanⅡA处理的NB4细胞,其形态改变更多显示一定程度的成熟粒细胞的特征;NB4细胞表面CD11b检测显示TanⅡA的诱导分化能力更强,以0.5μg.mL-1组为著,联合应用As2O3可拮抗其诱导分化能力,相反TanⅡA则可促进As2O3对NB4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结论两药对NB4细胞均有增殖抑制作用,且具有协同效应;两药对NB4细胞诱导分化作用表现为:As2O3可以拮抗TanⅡA对NB4细胞的诱导分化能力,而TanⅡA则促进As2O3对NB4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外源性一氧化氮对小鼠神经祖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Zhang X  Lin LB  Ji XT  Fei Z  Wu JW  Li X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4):1259-1261
目的 探讨外源性一氧化氮 (NO)对小鼠神经祖细胞 (NPC)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用含上皮生长因子 (EGF)的培养基原代培养NPC ,以硝普钠 (SNP)作为NO的体外供体。用Griess还原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NO的含量 ;MTT法试验检测活细胞数 ;用含血清培养基诱导NPC分化。结果  2 4h后细胞上清液中NO含量随SNP浓度的增高而增加 ;经 10 0、15 0、2 0 0 μmol/L的SNP作用后 ,NPC吸光度值分别为 0 .5 4 6± 0 .0 16、0 .4 84± 0 .0 0 7、0 .35 7± 0 .0 0 7,对照组为 0 .6 4 2± 0 .0 2 1;在解除SNP抑制后 ,NPC仍能保持旺盛的增殖能力并能被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样细胞。结论 外源性NO对培养状态下的小鼠NPC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核转录因子-κB圈套寡核苷酸抑制NF-κB活性后,肝癌HepG2细胞对ciglitazone敏感性的变化。方法:运用基因转染技术将NF-κB圈套寡核苷酸转染入肝癌HepG2细胞中,检测转染前后NF-κB活性。再用ciglitazone处理转染细胞,描记HepG2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处理前后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的变化。结果:转染后的肝癌HepG2细胞NF-κB活性明显降低;ciglitazone抑制HepG2细胞增殖作用增强,70.65%的细胞被阻滞于G1/G0期,Cyclin D1表达明显下降。结论:NF-κB圈套寡核苷酸能增加肝癌HepG2细胞对ciglitazone的敏感性,可能与其下调NF-κB的活性、增强ciglitazone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和阻滞细胞周期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自噬在疏风活血方对体外培养的鼠B16黑素瘤细胞增殖及黑素合成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鼠B16细胞,设 立空白对照组(C组),0.12、0.25、0.49、0.98、1.96 mg/mL疏风活血方组(S组),自噬诱导剂雷帕霉素组(R组),自噬诱导+疏风活 血方组(RS组),采用MTT法测定各组对B16细胞增殖的影响,酶标仪检测法测定各组酪氨酸酶活性及黑素含量,Western blot 法测定自噬相关蛋白P62、p-mTOR、LC3B、Beclin1含量,比较分析结果。结果与C组相比,S组及RS组对B16细胞增殖均起浓 度依赖的抑制作用(P<0.05);对酪氨酸酶活性及黑素合成有促进作用(P<0.05);0.98 mg/mL疏风活血方组(R0.98)、自噬诱导+ 0.98 mg/mL疏风活血方组(RS0.98)、50 nmol/L自噬诱导剂雷帕霉素组(Rap50)均能上调自噬相关蛋白LC3B-II、Beclin1,下调 P62、p-mTOR含量。结论疏风活血方能通过激活自噬途径对体外培养的鼠B16黑素瘤细胞黑素代谢起调节作用,对其细胞增 殖有抑制作用;对酪氨酸酶活性及黑素合成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敌百虫(trichlorfon,TCL)的对神经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方法用敌百虫(0~500μmol/L)染毒SH-SY5Y细胞,分别作用24h和48h,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采用维甲酸(ATRA)诱导SH-SY5Y细胞分化,并用100μmol/L敌百虫染毒处理,观察细胞神经突起长出的长度及其与细胞体的大小之比,来判定神经元分化程度。结果敌百虫对细胞的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显现剂量依赖相关和时间依赖相关。染毒24h和48h测得TCL对SH—SY5Y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是225μmol/L和177μmol/L。细胞诱导分化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细胞突起较长较多,而敌百虫处理神经细胞的突起则较少较短,提示敌百虫具有抑制神经突起生长的作用。流式细胞术分析表明,100μmol/L和200μmol/L敌百虫染毒24h或48h对SH-SY5Y细胞的运行周期产生显著影响,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但并没有使细胞产生凋亡。结论敌百虫可抑制神经突起的生长;敌百虫对SH—SY5Y细胞的增殖抑制与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阻滞细胞周期于G2/M期)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稳定表达防御素mBD2的恶性黑色素瘤细胞B16-mBD2,研究mBD2对B16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在前期构建好mBD2真核表达质粒的基础上,脂质体法转染恶性黑色素瘤B16细胞,G418筛选得到稳定表达细胞株B16-mBD2,RT-PCR和Western blot从mRNA和蛋白角度鉴定mBD2分子的表...  相似文献   

15.
甘草黄酮对B16黑色素瘤细胞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甘草黄酮对B16黑色素瘤细胞的作用,并与一些美白药物进行比较,探讨其美白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测定药物对体外培养的B16黑色素瘤细胞系的细胞活力、细胞酪氨酸酶活性及细胞内黑素含量的影响,并与氢醌、熊果苷及维生素C磷酸酯的结果比较。结果 几种化合物对B16细胞酪氨酸酶活性均有抑制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药物作用后细胞黑素生成量显著减少。甘草黄酮和维生素C磷酸酯的细胞毒性较低,而氢醌和熊果苷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结论 甘草黄酮有较强的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生成的作用,同时对黑素细胞的细胞毒性较低,是较为安全有效的美白药物。  相似文献   

16.
黑素生成过程中黄芩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中药黄芩对B16F小鼠黑素瘤细胞增殖、黑素含量、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的小鼠B16F黑素瘤细胞株 ,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 ;NaOH裂解法测定黑素合成 ;多巴氧化法测定酪氨酸酶活性。结果 :在浓度为 0 .0 1~ 1.0 g·L-1时 ,黄芩可浓度依赖性促进B16F细胞增殖 ,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含量 ,以 1.0 g·L-1为最佳。结论 :黄芩可促进细胞增殖 ,激活酪氨酸酶活性 ,提高黑素含量 ,从而为黄芩治疗白癜风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6种中药组方水提物、醇提物对小鼠B16黑素瘤细胞增殖及黑素生成的影响。方法以MTT法测定各组方对B16细胞的增殖活性;NaOH裂解法测定各组方对B16细胞的黑素生成量。结果组方1、2、3水提物和组方2、4、6醇提物具有明显促细胞增殖作用(P〉0.05);水提物中细胞增殖率最高的为组方2(0.625mg/ml),增殖率为22.60%;醇提物中细胞增殖率最高的为组方4(0.078mg/ml),增殖率为11.60%。组方1、2、4、5、6水提物和6种组方醇提物均具有促进黑色素生成的作用(P〈0.05)。水提物中黑素增率最高的为组方1(0.313mg/ml),增率为75.38%;醇提物中黑素生成增率最高的为组方1(1.25mg/ml),增率为88.01%。结论各组方对鼠黑素瘤B16细胞增殖及黑素生成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其作用强度与组方的组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Palbociclib药物对肾小管上皮细胞周期进展及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分别给予不同浓度(0、1、5、10、20 μmol/L)的Palbociclib进行处理,通过细胞计数和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及时间下Palbociclib对HK-2细胞增殖及细胞活力的影响。EDU染色检测不同浓度下Palbiciclib对HK-2细胞作用5 d后的细胞增殖情况。流式分析检测Palbociclib对HK-2细胞生长周期分布的影响。采用SA-β-Gal、C12FDG等衰老染色技术检测不同浓度下Palbociclib作用于HK-2细胞5 d后其对衰老表型的诱导情况。RT-PCR检测P16、P21、P53及衰老相关分泌表型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P16、P21和P53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Palbociclib抑制HK-2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相比于对照组而言,高剂量(10 μmol/L)的 Palbociclib 可明显抑制 HK-2 细胞增殖活性,且在第 5 天时增殖抑制效果最为明显(P<0.01)。Palbociclib诱导HK-2细胞生长周期主要阻滞于G1期,而进入S期的细胞数相比于对照组来说明显减少(P<0.01)。Palbociclib可诱导HK-2细胞发生衰老,通过SA-β-Gal和C12FDG衰老染色检测,结果表明在Palbociclib作用下,HK-2细胞的胞内衰老相关半乳糖苷酶活性明显升高。RT-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albociclib可明显上调HK-2细胞中P16、P21、P53等衰老相关因子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P<0.01)。与对照组相比,RT-PCR检测Palbociclib作用下的HK-2细胞中衰老相关分泌因子的基因表达水平也升高(P<0.01)。结论 Palbociclib可通过抑制HK-2细胞生长并阻滞其细胞周期进程进而诱导HK-2细胞发生衰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十全大补汤(SQDB)对小鼠黑色素瘤的抑制作用及机制,阐明其与顺铂(DDP)联合用药的作用效果及给药方式。方法 流式细胞术考察SQDB对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分离小鼠脾细胞,MTS法考察SQDB对刀豆蛋白A(Con A)及脂多糖(LPS)促进小鼠脾细胞向T、B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构建小鼠黑色素瘤皮下移植瘤模型,通过 HE染色、免疫组化、TUNEL染色等方法考察SQDB的抑瘤作用;构建小鼠黑色素瘤转移瘤模型,探讨SQDB抗肿瘤转移作用及潜在机制。结果 10 mg/mL的SQDB能诱导B16F10黑色素瘤细胞凋亡;2.5、5、10 mg/mL SQDB减少了G0/G1期细胞数;10 mg/mL SQDB增加了S期细胞数;2.5 mg/mL SQDB增加了G2/M期细胞数。5%和10%含药血清能够促进Con A所致B淋巴细胞增殖;5%、10%和15%含药血清对于LPS所致T淋巴细胞增殖亦有一定促进作用。同时,SQDB与DDP联用能够显著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在小鼠黑色素瘤转移模型中,DDP与SQDB同时合用,或者先用DDP再用SQDB均能显著抑制黑色素瘤肺转移;两者同时给予能够显著提高小鼠胸腺指数,而先给SQDB再给DDP则显著逆转小鼠脾指数下降的现象,单用SQDB能够降低肿瘤组织局部IL-1β水平,促进IL-4分泌,从而抑制肿瘤转移。结论 SQDB能够抑制黑色素瘤B16F10增殖,促进其凋亡及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与DDP同时或贯序使用能够增强对小鼠移植瘤及转移瘤模型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