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原花青素对脊髓损伤后大鼠核因子-кB (NF-кB)、白细胞介素-6 (IL-6)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36 只健康成年Sprague-Dawley 大鼠均分为3 组:原花青素治疗组(A组)、甲基泼尼松龙治疗组(B 组)和对照组(C 组)。采用Allen 法复制大鼠T9急性脊髓损伤模型,于术后1 d、3 d 和7 d 对各组大鼠行后肢运动功能BBB评分和斜板试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脊髓NF-кB和IL-6 的表达。结果术后3 d、7 d,A组、B组大鼠BBB评分和斜板试验成绩均优于C组(P<0.05)。A组术后各时间点NF-кB表达均明显低于C组(P<0.01),B组术后3 d、7 d 的NF-кB表达强度明显低于C组(P<0.01)。术后各时间点,A、B两组IL-6 表达均低于C组(P<0.05)。结论原花青素可抑制脊髓损伤后大鼠脊髓组织NF-кB、IL-6 的表达,有效抑制炎症反应,从而促进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经皮电刺激对脊髓损伤后大鼠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核因子-κB(NF-κB)及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方法 90只健康成年Sprague-Dawley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n=30)、经皮电刺激组(B组,n=30)和对照组(C组,n=30)。采用Allen法复制大鼠T_9急性脊髓损伤模型,于术后1 d、3 d和7 d对各组大鼠行后肢运动功能BBB评分和斜板试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脊髓GFAP、NF-κB及IL-6的表达。结果术后3 d、7 d,B组大鼠BBB评分和斜板试验成绩均明显优于C组(t3.349,P0.01)。术后各时间点,B组GFAP、NF-κB及IL-6表达均显著低于C组(t20.815,P0.001)。结论经皮电刺激可有效抑制炎症反应,抑制脊髓损伤后大鼠脊髓组织GFAP的表达,从而促进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隔日限食(EODF)对脊髓损伤大鼠脊髓组织病理变化和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将36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假手术+EODF组、脊髓损伤组和脊髓损伤+EODF组,每组9只,采用医用动脉瘤夹制备T10脊髓钳夹损伤大鼠模型。于术前1 d及术后1 d、术后第2、4、6、8、10、12周对各组进行BBB评分,术后第12周进行甲苯胺蓝染色。另取180只Sprague-Dawley大鼠,分组同前,每组45只,各组又分为6 h、12 h、1 d、3 d、7 d五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各9只。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脊髓损伤组和脊髓损伤+EODF组BBB评分在术后1 d降至最低(P0.05),随时间逐渐增加,术后第8、10、12周,脊髓损伤+EODF组优于脊髓损伤组(P0.05)。术后第12周,脊髓损伤+EODF组较脊髓损伤组脊髓损伤病变程度轻。与假手术组相比,脊髓损伤组术后12 h开始血清TNF-α水平升高(P0.05),呈先升后降趋势,7 d恢复;术后各时间点血清IL-10水平均升高(P0.05)。术后1 d,脊髓损伤+EODF组血清TNF-α表达水平低于脊髓损伤组(P0.05);术后各时间点,脊髓损伤+EODF组与脊髓损伤组间血清IL-10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长期EODF可促进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恢复,减轻脊髓损伤后的病理损害程度,对脊髓损伤急性期炎性反应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虾青素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Allen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 90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虾青素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分光光度法检测脊髓损伤后脊髓组织的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白介素(IL)-1β的含量,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脊髓组织MPO、TNF-α、IL-1β、IL-6的蛋白表达。干湿重法检测脊髓组织的含水量,透射电镜观察脊髓损伤后超微结构的改变并行超微结构评分,BBB评分评估脊髓损伤后的运动功能。结果:(1)对照组在脊髓损伤后脊髓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和TNF-α、IL-6、IL-1β的含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虾青素组脊髓组织中上述指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但仍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2)对照组脊髓组织中MPO、TNF-α、IL-6、IL-1β的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虾青素组脊髓组织中上述指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但仍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3)对照组脊髓组织含水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虾青素组脊髓组织含水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仍高于假手术组。(4)对照组的超微结构评分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虾青素组的超微结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仍高于假手术组。(5)对照组大鼠BBB评分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虾青素组大鼠BBB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仍显著低于假手术组。结论:虾青素能够明显降低脊髓损伤后升高的MPO的活性和TNF-α、IL-6、IL-1β的含量,降低脊髓组织中过高的MPO、TNF-α、IL-6、IL-1β的蛋白表达,明显减轻脊髓损伤后的炎症反应,减轻脊髓水肿,明显减轻脊髓损伤后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改善了脊髓损伤大鼠的运动功能,有效地保护脊髓组织,具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泼尼龙(MP)对急性脊髓损伤(ASCI)后大鼠脊髓组织和血清中的髓鞘碱性蛋白(MBP)的影响。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A组(正常对照组)、B组(实验对照组)、C组(治疗组)三组,每组20只。A组单纯全椎板切除,不损伤脊髓;B、C组采用Allen's法制作T10脊髓损伤模型,C组首剂量以30 mg/kg甲泼尼龙尾静脉注射,余剂量以5.4 mg·kg-1·h-1,每4 h静脉给药一次,24 h给完,A、B组以生理盐水代替甲泼尼龙尾静脉注射,剂量同C组。术后24 h、48 h对A、B、C三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行BBB评分;再在各时间点取受损节段脊髓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形态学变化和MBP在脊髓组织中的分布特点;同时应用RT-PCR方法测定各组相应时间点脊髓组织中MBP m RNA表达量;取血清应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中血清MBP含量。结果 C组大鼠在损伤后24 h、48 h后肢运动功能恢复程度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B、C组血清中的MBP蛋白浓度较A组均明显升高,而C组血清的MBP蛋白浓度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C组脊髓组织中MBP表达高于B组,而低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C组MBP m RNA表达显著高于B组(P<0.01),而低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血清中MBP显著升高,脊髓组织中MBP表达会降低,早期应用大剂量MP对脊髓急性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无热量超短波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和BDNF-TrkB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Sham组(24只)、SCI组(24只)和USW组(24只)。应用改良Allen法制备大鼠脊髓损伤模型。Sham组仅行椎板切除术暴露硬脊膜,不予打击,直接缝合,术后不给予任何治疗。USW组在脊髓损伤造模后24h给予受损部位无热量超短波治疗(最大输出功率40W,实际输出功率11.58W),10min/次,1次/d,至取材前。SCI组造模后不给予任何治疗。在造模后1d、7d、14d和21d用BBB评分、体感诱发电位(SEPs)和运动诱发电位(MEPs)评定脊髓损伤后后肢功能恢复情况并获取损伤段脊髓标本,术后4周取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CI组和USW组脊髓在损伤后不同时段BDNF及TrkB的表达,并行阳性细胞计数。结果:BBB评分结果提示,USW组大鼠7d、14d、21d时的运动功能恢复较SCI组明显提高(P0.01);SEPs和MEPs结果显示,USW组大鼠7d、14d、21d时的神经功能较SCI组明显改善(P0.05);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提示,与SCI组相比,USW组在一定时间段能上调损伤脊髓区BDNF-TrkB的表达(P0.05)。结论:无热量超短波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损伤脊髓的神经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与超短波上调损伤区脊髓BDNF-TrkB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西维来司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炎性因子及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干预组.对照组经腹正中切口并显露胰腺、十二指肠,不做夹闭操作,模型组及干预组采用经十二指肠乳头逆行胰胆管注射5%牛黄胆酸钠的方法建立急性胰腺炎的模型,对照组和模型组经颈静脉置管微量泵注射生理盐水,干预组给予西维来司钠治疗.干预后6h和12 h时,对胰腺组织进行病理评分,检测并比较各组血清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2 (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ALT、AST水平.[结果]建模后6h、12 h时,模型组大鼠的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及血清淀粉酶(AMY)、ALT、AST、IL-2、IL-6、IL-8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10.129~21.664,P<0.01),干预组大鼠的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以及血清AMY、ALT、AST、IL-2、IL-6、IL-8含量均显著低于模型组(t=6.055~12.551,P< 0.05,P<0.01).[结论]西维来司钠能减轻急性胰腺炎大鼠的胰腺病理损伤、抑制炎症反应、保护肝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检测大鼠脊髓损伤(SCI)后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和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神经轴突生长抑制剂-A(Nogo-A)的表达来探讨联合应用督脉电针和超短波疗法对SCI的作用机制。方法:复制并评价脊髓全横断损伤大鼠模型,100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CI组、SCI+督脉电针组、SCI+超短波组、SCI+督脉电针+超短波组(n=20),检测各组7d、14d、21d、28d这4个时间点BDNF和Nogo-A表达,对各组大鼠进行BBB评分。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的BBB评分显著增加,联合组在术后第7d、14d、21d、28d较超短波组和督电组BBB评分显著增加,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BDNF的表达均显著增加,Nogo-A的表达均显著减少,联合组在术后第7d、14d、21d、28d较超短波组和督电组BDNF的表达显著增加,Nogo-A的表达显著减少,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1)联合应用督脉电针与超短波治疗,能够提高SCI后BDNF的表达及抑制Nogo-A的表达来促进神经的修复。(2)联合疗法对大鼠运动功能恢复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外周神经慢性压榨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ve injury,CCI)大鼠脊髓白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0只,分为手术组和假手术组,每组30只,于CCI前1天、CCI后第1、4、7、14、21天各时间点测定机械痛阈及热痛阈后立即处死大鼠,每个时间点5只,取L4~6脊髓,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IL-33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手术组大鼠术侧机械痛阈及热痛阈明显降低,脊髓IL-33水平表达增加,明显高于对侧和假手术组术侧;IL-33蛋白水平于CCI后第1天开始增加,第7天达到高峰(P<0.01),于CCI后第21天仍维持于较高水平(P<0.05)。结论:CCI致大鼠脊髓IL-33活化,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调控过程。  相似文献   

10.
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损伤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损伤恢复的作用。方法 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损伤对照组、甲基强的松龙(MP)治疗组和EGb761治疗组,每组30只。用改良Allen法建立脊髓损伤的动物模型。采用斜板试验法和BBB行为学评分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HE染色观察脊髓大体组织结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脊髓组织中IL-10的含量。结果与损伤对照组比较,MP治疗组及EGb761治疗组大鼠术后7d和14 d临界角度显著增加、BBB评分显著升高、大鼠脊髓组织中IL-10的含量显著增高。HE染色显示,损伤对照组脊髓组织发生出血、水肿、坏死、轴突脱髓鞘改变以及炎症细胞浸润和胶质细胞反应,MP治疗组及EGb761治疗组术后7 d脊髓组织水肿、炎症反应减轻,神经元变性坏死不明显。结论 EGb761能减轻受伤脊髓的继发性损伤,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损伤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隔日限食疗法(EODF)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48只雌性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成EODF组(A组)、正常饮食对照组(B组)、假手术组(C组);A、B组采用改良Aleln's打击法建立Wistar大鼠胸段脊髓损伤模型,C组仅行椎板切除术而不损伤脊髓;A组于术后立即给予EODF,B组及C组给予正常饮食。3组大鼠分别于术后6 h、1 d、3 d、7 d行动物行为学BBB评分观察大鼠运动功能变化;处死大鼠取血清,运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TNF-α的水平。结果:(1)A、B组大鼠术后均出现严重后肢功能障碍,BBB评分早期(6 h、1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7 d2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A、B组大鼠术后血清TNF-α含量均出现升高,但2组TNF-α含量在6 h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 d、7 d 2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ODF能有效改善急性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炎性因子TNF-α产生,发挥抗炎作用,减轻继发性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急性脊髓损伤(ASCI)大鼠核因子kappa B(NF-κB)与细胞凋亡及肢体功能间的相关性。 方法共选取48只雌性SD大鼠,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2组大鼠均采用手术切除椎板,对照组术中未进行脊髓压迫处理,实验组大鼠术中采用压迫法制作脊髓中度损伤模型。2组均于术后第4 h、8 h、1 d、3 d、7 d及14 d时各随机选取4只大鼠,参照BBB评分标准对其后肢功能进行评定,待评分结束后处死大鼠并提取脊髓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标本内NF-κB、Bcl-2及Bax表达水平。 结果实验组大鼠受损脊髓神经细胞中有NF-κB、Bcl-2及Bax表达,且表达水平随术后时间延长呈现先增高、后降低过程;大鼠肢体功能BBB评分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经相关性分析发现,随着术后时间延长,实验组大鼠NF-κB表达量与Bcl-2表达量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Bax表达量有正相关性(P<0.05),与Bcl-2/Bax比值及BBB评分有负相关性(P<0.05)。 结论ASCI大鼠NF-κB表达与Bcl-2/Bax比值及肢体运动功能均具有显著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背景:研究证实汉防己甲素对急性脊髓损伤有保护作用,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目的:观察汉防己甲素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并从细胞凋亡通路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00只成年大鼠随机分为4组.采用加速压迫型Allen's打击法制备脊髓损伤模型.甲强龙组和汉防己甲素组分别于造模前和造模后24,48 h经尾静脉注射甲基强的松龙和汉防己甲素.假手术组与模型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造模后8 h,1,3,7,14 d采用BBB评分评估大鼠的运动功能,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损伤脊髓组织的形态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与结论:伤后7,14 d,甲强龙组和汉防己甲素组大鼠的BBB评分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各时间点甲强龙组和汉防己甲素组间BBB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伤后3~7 d,脊髓组织损伤最为严重,甲强龙组和汉防己甲素组的损伤程度较模型组轻,同时bax表达较模型组少,而bcl-2表达较模型组多(P<0.01).说明汉防己甲素可通过增加bcl-2表达、降低bax表达,抑制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神经细胞凋亡,促进大鼠运动功能恢复,其作用不逊于甲基强的松龙.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减重步行训练、督脉电针对横断性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和神经营养因子(NGF)及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的影响。方法54 只成年SD大鼠建立T10脊髓横断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减重步行训练组和督脉电针组,每组18只,再分为8 d、15 d 和30 d 3 个亚组,每亚组6 只。对各组大鼠进行BBB评分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损伤尾端组织中NGF和GAP-43 的表达。结果减重步行训练组和督脉电针组各时间点BBB 评分及NGF、GAP-43 表达水平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督脉电针15 d 和30 d 亚组BBB评分及NGF、GAP-43 表达均明显高于减重步行训练相应亚组(P<0.01)。结论减重步行训练和督脉电针均可以促进横断性脊髓损伤大鼠的运动功能恢复和脊髓组织中NGF和GAP-43 的表达,且督脉电针疗效优于减重步行训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维生素B6对大鼠脊髓损伤后氧化应激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160只SPF级健康SD大鼠,将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模型组(B组)、小剂量维生素B6组(20 mg/kg,C组)和大剂量维生素B6组(40 mg/kg,D组),每组各40只SD大鼠,采用Allen's打击法制作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分别于术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和第28天对4组大鼠实施BBB评分及斜板实验,电镜下观察4组大鼠脊髓尼氏小体形态学变化,检测4组大鼠脊髓沉默信息调节因子相关酶1(SIRT1)、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环氧化酶-2(COX-2)水平并实施组间比较。结果术后各时间点C、D两组大鼠术后BBB评分均优于B组大鼠,但劣于A组大鼠,且D组各时间点BBB评分显著高于C组(P 0. 05)。术后不同时间点C、D两组大鼠斜板实验评分均明显高于B组大鼠,但低于A组大鼠,且D组各时间点斜板实验评分显著高于C组(P 0. 05)。A组大鼠尼氏小体形态清晰,B组大鼠尼氏小体出现明显融合、模糊不清,C、D两组大鼠神经元内尼氏小体融合相比B组有明显减少,D组融合最轻。B、C、D三组大鼠的SIRT1蛋白表达量均明显低于A组大鼠,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C、D三组大鼠的iNOS、IL-6、TNF-α、COX-2的表达均明显低于B组大鼠,且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维生素B6对脊髓损伤大鼠具有较好的神经元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显著缓解氧化应激及炎性反应,降低各类炎性因子分泌有关,且大剂量维生素B6对大鼠神经元损伤保护作用更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原花青素对脊髓损伤后大鼠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48只健康成年Sprague-Dawley大鼠分为原花青素组(A组)和对照组(B组)。采用Allen法复制大鼠T9急性脊髓损伤模型,于术后1 d、3 d和7 d对各组大鼠行后肢运动功能BBB评分和斜板试验;测定血清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脊髓GFAP和BDNP的表达。结果术后3 d、7 d,A组大鼠BBB评分和斜板试验成绩均优于B组(P0.05)。术后1d、3 d及7 d,A组大鼠血清SOD活性和MDA含量优于B组(P0.05)。术后各时间点,A组GFAP表达均明显低于B组(P0.01);A组BDNF表达均显著高于B组(P0.001)。结论原花青素可有效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抑制脊髓损伤后大鼠脊髓组织GFAP的表达,促进内源性BDNF的合成,从而促进脊髓损伤大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SIRT1对局部组织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良Allen′s法,建立大鼠脊髓钝挫伤模型(T10),100只SD大鼠被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n=4,SHAM),模型组(n=32,SCI),白藜芦醇组(n=32,RES),对照剂组(n=32,SOL).脊髓损伤术后立即给予腹腔注射白藜芦醇(RES)100 mg/kg和聚乙二醇硬脂酸酯15(SOL)100 mg/kg,在脊髓损伤后4 h,8 h,24 h,36 h取材,用QT-PCR的方法检测4组中SIRT1的动态表达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试剂盒)测定脊髓损伤后4 h,8 h,12 h,24 h,36 h各组组织中炎症因子(IL-1β,IL-6,IL-10,TNF-α)水平.结果 RES组SIRT1表达在4 h明显增加,在8 h达到高峰,与其他两组(SCI组,SO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CI组大鼠损伤脊髓组织在损伤后4 h各炎症性细胞因子表达即明显升高,其中TNF-α和IL-6于损伤后8 h达峰值,IL-10在观察时间内呈持续性增高,IL-1β在24 h达峰值.SOL组各炎症因子的变化规律与SCI组基本一致,RES组与前两组相比,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IRT1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炎症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脊髓康对脊髓损伤(SCI)后神经功能恢复以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144 只雌性Sprague-Dawley 大鼠,体质量180~220 g,随机抽取24 只作为假手术组,仅咬除T9~T11段椎板、棘突。其余采用改良Allen 法成功建立SCI 动物模型后,随机分为5 组,即模型组、醋酸泼尼松组及脊髓康高、中、低剂量组,每组24 只。脊髓康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按生药剂量50 g/(kg &#8901; d)、25 g/(kg &#8901; d)、12.5 g/(kg &#8901; d)灌胃;醋酸泼尼松组以醋酸泼尼松0.06 g/(kg &#8901; d)灌胃;假手术组与模型组均以同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分别于术后24 h、3 d、7 d、14 d,进行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斜板试验,干预后3 d、7 d、14 d 处死大鼠取脊髓样本,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ting、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脊髓损伤区BDNF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术后24 h 假手术组大鼠BBB评分、斜板试验角度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术后3~14 d 脊髓康中剂量组和醋酸泼尼松组BBB评分均高于模型组(P<0.05),且术后14 d 脊髓康中剂量组BBB评分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 显示,不同时间点醋酸泼尼松组和脊髓康中剂量组BDNF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二者具有等效性(P>0.05)。荧光定量PCR显示,醋酸泼尼松、脊髓康可促进SCI后脊髓损伤区BDNF mRNA的表达,早期醋酸泼尼松效果较为明显,而干预后14 d 脊髓康中剂量效果明显优于醋酸泼尼松。结论脊髓康可促进大鼠SCI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提升SCI后脊髓内BDNF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神经功能的康复作用。方法 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补阳还五汤组(A组)、地塞米松组(B组)、模型对照组(C组),每组20只,实验动物采用改良Allen’s打击法制备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A组应用补阳还五汤进行干预;B组应用地塞未松干预;C组用生理盐水干预。观察各组造模术后不同时间点大鼠感觉、运动及脊髓神经功能BBB评分变化。结果急性脊髓损伤后,3组大鼠神经功能均有一定恢复,术后8 h、24 h、7 d及14 d,A、B组BBB评分显著增加,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7 d及14 d时,A组BBB评分改善较C组更为明显,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能有效促进急性脊髓损伤后大鼠神经功能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高压氧对脊髓损伤大鼠行为学、组织形态学以及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表达的影响,探讨高压氧治疗脊髓损伤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9)、假手术组(n=9)、模型组(n=9)和高压氧组(n=9)。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假手术组仅行椎板切除,不予脊髓打击;其余两组采用改良Allen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高压氧组于术后6 h开始,给予纯氧治疗连续7 d,每天1次。各组于术前(0 h)及术后6h、3 d、7 d进行BBB运动功能评分。术后7 d处死大鼠,提取各组损伤区脊髓1.5 cm,采用HE染色法观察损伤脊髓区域组织形态结构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脊髓组织中PERK蛋白表达量。结果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均无神经功能损伤症状;术后3 d和7 d,模型组BBB评分低于假手术组(P 0.05);术后7 d,高压氧组BBB评分高于模型组(P 0.05)。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均未见明显的结构异常;模型组损伤脊髓区域可见胞体肿胀,细胞结构模糊,间隙增大,胞核固缩溶解等病理结构;与模型组相比,高压氧治疗组组织损伤情况明显好转。术后7 d,模型组PERK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 0.01),高压氧组低于模型组(P 0.05)。结论高压氧可以降低受损脊髓PERK蛋白的表达,促进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