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观察白芷总香豆素联合白芷挥发油对硝酸甘油诱导大鼠偏头痛的预防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5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0.1 mL·10 g-1),偏头痛模型组(生理盐水0.1 mL·10 g-1),白芷香豆素组(100 mg·kg-1),白芷挥发油组(100 mg·kg-1),低(25 mg·kg-1)、中(50 mg·kg-1)和高剂量(100 mg·kg-1)白芷总香豆素和挥发油组合物组(组合物组);每组8只。各组大鼠连续灌胃给药7 d,皮下注射硝酸甘油(10 mg·kg-1)诱导大鼠偏头痛模型。观察各组大鼠行为表现,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及脑组织中一氧化氮(NO)、血浆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内皮素(ET)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偏头痛模型组大鼠甩头、前肢挠头和后腿拍脸次数增加(P<0.05或P<0.01),血清及脑组织中NO水平、血浆中CGRP和ET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偏头痛模型组比较,白芷总香豆素、白芷挥发油、各剂量组合物组大鼠甩头、前肢挠头和后腿拍脸次数减少(P<0.05或P<0.01),血清和脑组织中NO水平降低(P<0.05或P<0.01)。与偏头痛模型组比较,白芷挥发油和中、高剂量组合物组大鼠血浆中CGRP和ET水平降低(P<0.05)。结论:白芷2种活性成分总香豆素和挥发油组合物对硝酸甘油诱导的大鼠偏头痛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管活性物质水平和功能有关联。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刺五加根皮乙醇提取物(SENR)和短梗五加根皮乙醇提取物(SESR)的镇静催眠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探讨短梗五加根皮替代刺五加根皮的可行性。方法:根据测定指标的不同,选择雄性昆明小鼠360只,每12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地西泮组(DZP,3 mg·kg-1,灌胃给药),不同剂量(4、8、16、32和64 mg·kg-1)SENR组和不同剂量(4、8、16、32和64 mg·kg-1)SESR组,每组10只,连续给药5 d,记录各组小鼠自主活动次数;利用亚催眠剂量(28 mg·kg-1)戊巴比妥钠诱导睡眠实验记录小鼠睡眠发生率,利用催眠剂量(48 mg·kg-1)戊巴比妥钠诱导睡眠实验记录小鼠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时间,筛选出SENR和SESR的亚催眠剂量和催眠剂量。根据模型药[5-羟色氨酸(5-HTP)和氟马西尼(FLU)]的不同,雄性ICR小鼠180只,每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SENR组、SESR组、SENR+模型药组和SESR+模型药组,每组10只,连续给药5 d,采用戊巴比妥钠诱导睡眠实验记录各组小鼠的睡眠发生率、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时间,采用ELISA法测定小鼠脑组织中5-羟色胺(5-HT)和γ-氨基丁酸(GABA)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DZP组、不同剂量(8、16、32和64 mg·kg-1)SENR组和不同剂量(8、16、32和64 mg·kg-1)SESR组小鼠自主活动次数明显减少(P<0.05或P<0.01),睡眠发生率增加,睡眠潜伏期缩短且睡眠时间延长(P<0.05或P<0.01);依据实验结果,选择SENR和SESR的亚催眠剂量为4 mg·kg-1,催眠剂量为32 mg·kg-1。5-HTP模型实验,与空白对照组、SENR(4 mg·kg-1)组和SESR(4 mg·kg-1)组比较,SENR+5-HTP组和SESR+5-HTP组小鼠睡眠发生率增加,睡眠潜伏期缩短(P<0.01),睡眠时间延长(P<0.01),脑组织中5-HT水平升高(P<0.01);FLU模型实验,与空白对照组比较,SENR(32 mg·kg-1)组和SESR(32 mg·kg-1)组小鼠睡眠潜伏期缩短(P<0.01),睡眠时间延长(P<0.01);与SENR(32 mg·kg-1)组和SESR(32 mg·kg-1)组比较,SENR+FLU组和SESR+FLU组小鼠睡眠潜伏期延长(P<0.01),睡眠时间缩短(P<0.01),脑组织中GABA水平降低(P<0.05)。结论:SENR和SESR均具有镇静催眠作用,其作用机制与上调脑组织中5-HT和GABA水平有关;在镇静催眠方面,短梗五加根皮可作为刺五加根皮的替代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联合人参皂苷Rg3对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诱导的雄性生殖功能损伤模型小鼠生殖功能的改善作用,阐明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g3对生殖功能保护作用的相关机制,为其深入开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28只清洁级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400 mg·kg-1 DBP)、人参皂苷Rg1+DBP组(20 mg·kg-1人参皂苷Rg1,400 mg·kg-1 DBP)、人参皂苷Rg3+DBP组(20 mg·kg-1人参皂苷Rg3,400 mg·kg-1 DBP)和联合组(20 mg·kg-1人参皂苷Rg1,20 mg·kg-1人参皂苷Rg3,400 mg·kg-1DBP),每组7只。DBP溶于玉米油于每天上午灌胃给药,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g3溶于生理盐水于每天下午皮下注射给药,每天各给药1次,连续给药35 d。采用WLJY-9000型精子质量检测系统检测各组小鼠的精子密度、精子活力和总畸形率,HE染色观察小鼠睾丸组织病理形态表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睾酮(T)、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睾丸组织缝隙连接蛋白43(Cx4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联合组小鼠睾丸脏器系数明显升高(P<0.05),人参皂苷Rg1+DBP组、人参皂苷Rg3+DBP组和联合组小鼠精子密度和精子活力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人参皂苷Rg1+DBP组、人参皂苷Rg3+DBP组和联合组小鼠血清中T和LH水平明显升高(P<0.01),FSH水平明显降低(P<0.01),小鼠睾丸组织中Cx4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HE染色,模型组小鼠睾丸组织生精上皮较薄,管腔中生精细胞严重脱落;与模型组比较,人参皂苷Rg1+DBP组和人参皂苷Rg3+DBP组小鼠睾丸组织生精上皮变厚,管腔中脱落细胞较少;联合组小鼠睾丸组织生精上皮结构完整,各级生精细胞排列规则,腔内精子丰富。析因分析,人参皂苷Rg1联合人参皂苷Rg3可致小鼠精子活力(F=6.704,P=0.016)、血清中T水平(F=4.912,P=0.036)和睾丸组织中Cx43蛋白表达水平(F=6.937,P=0.018)升高。结论: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g3单独使用及人参皂苷Rg1与人参皂苷Rg3联合使用,可提高精子密度和精子活力,使小鼠血清中T和LH水平升高,FSH水平降低,减轻小鼠生殖功能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Cx43表达水平发挥生精保护作用有关,可抑制DBP所致的生殖功能损伤,且人参皂苷Rg1与Rg3联合使用表现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苍术挥发油和苍术醇提物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改善作用,为苍术的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40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苍术挥发油(0.185 g·kg-1)组、苍术醇提物(1.107 g·kg-1)组和柳氮磺吡啶(0.250 g·kg-1)组,每组8只。采用自由饮用3.5%DSS溶液建立UC小鼠模型。检测各组小鼠体质量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解剖小鼠后检测各组小鼠结肠长度并计算脾脏系数,采用髓过氧化物酶(MPO)试剂盒检测各组小鼠结肠组织中MPO活性,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形态表现,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各组小鼠结肠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 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小鼠结肠组织中炎症因子阳性表达情况,阿利新蓝-过碘酸-雪夫(AB-PAS)染色观察各组小鼠结肠组织中杯状细胞数。 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第 7和8天时体质量降低(P<0.05),第4~8天时DAI评分升高(P<0.05),结肠长度缩短(P<0.05),脾脏系数增大(P<0.05),结肠组织中MPO活性升高(P<0.05),结肠组织损伤严重,结肠组织中TNF-α、IL-1β和IL-6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炎症因子阳性表达增加,杯状细胞数减少。与模型组比较,苍术挥发油组、苍术醇提物组和柳氮磺吡啶组小鼠第7和8天时体质量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6~8天时DAI评分降低(P<0.05),结肠长度增加(P<0.05),脾脏系数减小(P<0.05),结肠组织中MPO活性降低(P<0.05),结肠组织损伤程度减轻,结肠组织中TNF-α、IL-1β和IL-6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炎症因子阳性表达减少,杯状细胞数增多。与苍术挥发油组比较,苍术醇提物组小鼠结肠组织中MPO活性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α、IL-1β和IL-6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杯状细胞数增多。 结论 苍术挥发油和苍术醇提物对UC模型小鼠均有改善作用,同等剂量下,苍术醇提物对小鼠UC的改善作用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北五味子酸性多糖(SCP-A)对Aβ25-35致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作用,并阐明其相关机制。方法:75只雄性C57BL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灌胃蒸馏水),模型组(侧脑室注射Aβ25-35,灌胃蒸馏水),5、10和20 mg·kg-1 SCP-A组(侧脑室注射Aβ25-35,灌胃SCP-A),每组15只。灌胃药物每日1次,连续14 d,于第8天给予Aβ25-35进行侧脑室注射。给药完毕后,第15天依次进行避暗实验及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小鼠的潜伏期、错误次数、找到平台时间、穿越平台次数和目标象限停留时间,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小鼠海马组织中Tau蛋白、糖原合成酶激酶3(GSK-3β)及其磷酸化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避暗实验,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潜伏期明显缩短,错误次数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10和20 mg·kg-1 SCP-A组小鼠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错误次数明显减少(P<0.05或P<0.01)。Morris水迷宫,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找到平台时间明显延长(P<0.01),穿越平台次数及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1);与模型组比较,10和20 mg·kg-1 SCP-A组小鼠找到平台时间明显缩短(P<0.01),穿过平台次数及平台区域停留时间明显增加(P<0.01)。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模型组比较,20 mg·kg-1SCP-A组小鼠海马组织中磷酸化蛋白Tau Ser199、Tau Ser396及Tau Ser404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GSK-3β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磷酸化蛋白GSK-3β Tyr216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磷酸化蛋白GSK-3β Ser9相对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SCP-A具有抗AD作用,该作用与其调节GSK-3β活性进而降低海马组织中Tau蛋白磷酸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沙参麦冬汤作用下慢性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新生大鼠肺的发育情况,阐明沙参麦冬汤对高体积分数氧(高氧)所致新生大鼠慢性BPD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200只新生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低和高剂量沙参麦冬汤组,每组4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4组大鼠采用持续吸入高氧造模,沙参麦冬汤组和地塞米松组大鼠灌胃给予6.00和24.0mg·kg-1沙参麦冬汤及0.75 μg·kg-1地塞米松注射液,对照组大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给药21 d后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湿质量/干质量(W/D)值,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形态表观,计算各组大鼠肺组织中辐射状肺泡计数(RAC),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ELISA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中细胞炎性因子白细胞间介素1(IL-1)、白细胞间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中促凋亡蛋白Bax、抗凋亡蛋白Bcl-2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W/D值明显升高(t=3.144,P<0.05),可见明显肺水肿;氧暴露21 d后肺泡腔扩大、结构简化,间隔增厚,RAC明显减少(t=3.989,P<0.05),炎症细胞浸润,肺组织中MDA、SOD、GSH-Px、IL-1和TNF-α水平以及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t=6.562,t=1.971,t=1.972,t=20.241,t=32.808,t=22.663,t=19.234,P<0.05),IL-10水平明显降低(t=7.857,P<0.05);与模型组比较,地塞米松组和不同剂量沙参麦冬汤组大鼠肺水肿程度改善,肺组织W/D值明显降低(t=1.018,t=2.691,t=0.760,P<0.05),肺泡结构紊乱情况减轻,肺组织中MDA、SOD、GSH-Px、IL-1和TNF-α水平以及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t=6.562,t=1.971,t=1.972,t=20.241,t=32.808,t=22.663,t=19.234,P<0.05),IL-10水平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t=7.857,t=7.743,P<0.05),且以高剂量沙参麦冬汤组效果为佳。结论:沙参麦冬汤能有效保护由高氧造成的新生大鼠支气管和肺的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灵芝多糖(GLP)进行硫酸酯化分子修饰,观察灵芝多糖硫酸酯(GLPS)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硫酸酯化修饰GLP,得到GLPS;将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GLP组(40mg·kg-1·d-1)、GLPS组(40 mg·kg-1·d-1)和尼莫地平组(1 mg·kg-1·d-1),每组20只。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组织含水量,检测大鼠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ELISA法检测脑组织中匀浆中核因子kappa 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磷酸化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Akt)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GLP和GLPS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降低(P<0.01),脑组织含水量减少(P<0.05或P<0.01),SOD活性升高(P<0.05或P<0.01),MDA水平降低(P<0.05或P<0.01),NF-κB、TNF-α、IL-1和IL-6水平降低(P<0.05或P<0.01),且GLPS组变化较GLP组明显(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与模型组比较,GLP组和GLPS组大鼠脑组织中p-Akt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GLPS组大鼠脑组织中HSP-70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而GLP组HSP-70蛋白表达水平升高效果不明显。结论:硫酸酯化修饰可以明显改善GLP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调控HSP70/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再灌注后继发的炎症反应,从而发挥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抑眩宁颗粒对缺血性眩晕小鼠和大鼠的治疗作用,阐述其对小鼠和大鼠脑组织炎症损伤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机械眩晕和结扎双侧颈总动脉(CCA)的方法建立眩晕小鼠和大鼠模型。选择小鼠和大鼠各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抑眩宁颗粒组(2.25 g·kg-1/1.50 g·kg-1)、中剂量抑眩宁颗粒组(4.50 g·kg-1/3.00 g·kg-1)、高剂量抑眩宁颗粒组(9.00 g·kg-1/6.00 g·kg-1)和阳性对照组(1.50 g·kg-1/1.00 mg·kg-1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和大鼠灌胃给予10 mL·kg-1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小鼠和大鼠给予10 mL·kg-1相应药物,每天1次,连续给药7 d。分别测定各组小鼠和大鼠跳台逃避时间,检测各组小鼠的进食量,比色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剂量抑眩宁颗粒组和阳性对照组小鼠和大鼠跳台逃避时间缩短(P<0.05或P<0.01),各组小鼠进食量增多;与模型组比较,各剂量抑眩宁颗粒组大鼠脑组织中SOD明显升高(P<0.05或P<0.01),各剂量抑眩宁颗粒组大鼠脑组织中MDA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和高剂量抑眩宁颗粒组大鼠脑组织中TNF-α和IL-1β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抑眩宁颗粒可抑制缺血性眩晕大鼠脑组织中的炎症损伤,降低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对缺血性眩晕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北五味子提取物(SCE)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中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亚单位NOX2和p47phox表达的影响,并阐明其对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49只清洁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采用腹腔单次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45只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12)、低剂量(100 mg·kg-1)SCE组(n=11)、中剂量(200 mg·kg-1)SCE组(n=11)和高剂量(400 mg·kg-1)SCE组(n=11),另取10只Wistar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干预12周后麻醉下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取心脏,称取左心室质量,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全自动分析仪检测血清中空腹血糖(FBG)、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病理形态表现,比色法测定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丙二醛(MDA)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激酶(GSH)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NOX2和p47phox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NOX2和p47phox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LVMI增加(P<0.01),心肌细胞排列紊乱,血清中FBG、CK和LDH水平及心肌组织中MDA水平升高(P<0.05或P<0.01),心肌组织中SOD和GSH活性明显降低(P<0.05),而NOX2和p47phox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不同剂量SCE组大鼠LVMI降低(P<0.05或P<0.01),心肌损伤减轻,血清中FBG、CK和LDH水平及心肌组织中MDA水平降低(P<0.05或P<0.01),心肌组织中SOD和GSH活性升高(P<0.05或P<0.01),NOX2和p47phox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或P<0.01),且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结论:SCE可降低糖尿病大鼠FBG水平,抑制心肌NADPH氧化酶表达,降低心肌组织氧化应激水平,该作用可能与其心肌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布司他对高尿酸血症模型大鼠血清尿酸水平和肾组织中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5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高尿酸血症组和非布司他组,每组15只。高尿酸血症组和非布司他组大鼠采用氧嗪酸钾灌胃建立高尿酸血症模型,非布司他组大鼠每天给予7.2 mg·kg-1非布司他,对照组大鼠每天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共4周。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形态表现。全自动生化仪测定各组大鼠血清尿酸、肌酐和尿素氮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各组大鼠肾组织中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和NLRP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尿酸血症组大鼠尿量和饮水量升高(t=5.317,t=3.674,P<0.05),体质量降低(t=6.374,P<0.05),血清尿酸、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升高(t=21.463,t=15.342,t=4.603,P<0.05),血清IL-1β和IL-18水平升高(t=35.761,t=44.168,P<0.05),肾组织中ASC和NLRP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t=17.064,t=26.314,P<0.05);与高尿酸血症组比较,非布司他组大鼠尿量和饮水量降低(t=4.027,t=2.976,P<0.05),体质量升高(t=3.694,P<0.05),血清尿酸、肌酐和尿素氮水平降低(t=13.064,t=7.461,t=3.528,P<0.05),血清IL-1β和IL-18水平降低(t=24.162,t=17.314,P<0.05),肾组织中ASC和NLRP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t=8.061,t=11.057,P<0.05)。结论:非布司他可能通过抑制大鼠肾组织中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及其下游炎性因子水平发挥对高尿酸血症模型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构建内毒素(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LI)小鼠模型,探讨黄连素对AL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4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LPS组、黄连素+LPS组和黄连素组,每组10只。对照组小鼠给予生理盐水,LPS组小鼠通过滴鼻给予5 mg·kg-1 LPS 6 h,黄连素+LPS组小鼠在给予LPS的前5天灌胃50 mg·kg-1黄连素,黄连素组小鼠给予50mg·kg-1黄连素灌胃5 d。HE染色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形态表现;检测各组小鼠肺湿干重比值;检测各组小鼠肺泡灌洗液(BALF)中总蛋白浓度和细胞渗出数;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BALF中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超氧化物阴离子荧光探针(DHE)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中活性氧(ROS)水平;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中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中Bcl-2和Bax蛋白表达水平,计算Bcl-2/Bax比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PS组小鼠肺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增加,肺泡空间增大,肺泡壁增厚,小鼠肺湿干重比值明显升高(P<0.01),总蛋白质浓度升高(P<0.05),BALF中细胞渗透数增多(P<0.01),BALF中TNF-α和IL-6水平升高(P<0.01),肺组织中ROS水平升高,线粒体膜电位降低(P<0.01),Bax/Bcl-2比值升高(P<0.01);与LPS组比较,黄连素+LPS组小鼠肺组织炎性改变减轻,小鼠肺湿干重比值降低(P<0.05),总蛋白浓度降低(P<0.05),BALF中细胞渗透数降低(P<0.05),BALF中TNF-α和IL-6水平降低(P<0.01),肺组织中ROS水平降低,肺组织中线粒体膜电位升高(P<0.05),肺组织中Bax/Bcl-2比值降低(P<0.01)。结论:黄连素可改善LPS诱导的小鼠ALI和炎症程度,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肺组织中ROS水平和保护线粒体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刺五加果水提物(ASF-WE)和醇提物(ASF-AE)对小鼠的镇静催眠作用,并阐明其可能作用机制,为刺五加果的开发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制备ASF-WE和ASF-AE。12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地西泮(DZP)阳性对照组(DZP组)、不同剂量(4、8、16、32和64 mg·kg-1) ASF-WE组和不同剂量(4、8、16、32和64 mg·kg-1) ASF-AE组,每组10只,连续给药5 d,记录各组小鼠自主活动次数,利用阈下催眠剂量戊巴比妥钠诱导睡眠实验记录小鼠入睡率,利用催眠剂量戊巴比妥钠诱导睡眠实验记录小鼠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时间,筛选出ASF-WE和ASF-AE的催眠剂量和亚催眠剂量。根据模型药的不同[模型药分别为5-羟色氨酸(5-HTP)、对氯苯丙氨酸(pCPA)和氟马西尼(FLU)],分别将雄性ICR小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5-HTP组和pCPA组)、ASF-WE+模型药组和ASF-AE+模型药组,每组10只;8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FLU组、DZP组、ASF-WE组、ASF-AE组、DZP+FLU组、ASF-WE+FLU组和ASF-AE+FLU组,每组10只;连续给药5 d,采用戊巴比妥钠诱导睡眠实验记录各组小鼠的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时间,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海马组织中5-羟色胺(5-HT)和γ-氨基丁酸(GABA)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32和64 mg·kg-1 ASF-WE组小鼠自主活动次数明显减少(P<0.05或P<0.01),16、32和64 mg·kg-1ASF-AE组小鼠自主活动次数明显减少(P<0.05或P<0.01),16、32和64 mg·kg-1ASF-WE组和ASF-AE组小鼠入睡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或P<0.01),睡眠时间明显延长(P<0.05或P<0.01)。与5-HTP组比较,ASF-WE+5-HTP组和ASF-AE+5-HTP组小鼠睡眠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睡眠时间明显延长(P<0.01),小鼠海马组织中5-HT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CPA组小鼠睡眠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小鼠睡眠时间明显缩短(P<0.01),表明失眠模型成功建立;与pCPA组比较,ASF-WE+pCPA组和ASF-AE+pCPA组小鼠睡眠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睡眠时间明显延长(P<0.01),小鼠海马组织中GABA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ASF-WE组比较,ASF-WE+FLU组小鼠睡眠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睡眠时间明显缩短(P<0.01),小鼠海马组织中GABA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ASF-AE组比较,ASF-AE+FLU组小鼠睡眠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时间明显缩短(P<0.01),小鼠海马组织中GABA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ASF-WE和ASF-AE均具有较好的镇静催眠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5-HT能和GABA能中枢神经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痛风宁胶囊(TFN)对痛风性肾病模型小鼠血清中尿酸(UA)、肌酐(Cr)、单核趋化蛋白(MCP-1)、肿瘤坏死因子(TNF-α)、黄嘌呤氧化酶(XOD)和尿素氮(BUN)水平以及小鼠肾组织匀浆上清液中环氧化酶2(COX-2)活性的影响,分析其对痛风性肾病小鼠肾脏、脾脏和胸腺病理变化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腺嘌呤联合乙胺丁醇片制备小鼠痛风性肾病模型。将7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200 mg·kg-1)、中(400 mg·kg-1)和高(800 mg·kg-1)剂量TFN组,别嘌醇片(50 mg·kg-1)和痛风舒片(TFS)(600 mg·kg-1)阳性药对照组,每组10只。实验结束后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UA、Cr、MCP-1、TNF-α、XOD和BUN水平及小鼠肾组织匀浆上清液中COX-2活性,HE染色观察小鼠肾脏、脾脏和胸腺组织病理形态表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UA、Cr、BUN、MCP-1、TNF-α和XOD水平明显升高(P<0.01),肾组织匀浆上清液中COX-2活性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对照组和高剂量TFN组小鼠血清中UA、Cr、BUN、MCP-1、TNF-α和XOD水平明显降低(P<0.01),肾脏组织匀浆上清液中COX-2活性明显降低(P<0.01),低和中剂量TFN组小鼠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肾小球萎缩,肾小管和肾间质出现大量的尿酸盐结晶;胸腺皮质和髓质分界不清晰,细胞稀疏;脾脏红髓与白髓分界不清晰,脾小结不同程度缩小,脾窦出现充血现象。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对照组和各剂量TFN组小鼠肾脏肾小球萎缩、脾脏脾窦充血和胸腺皮质与髓质分界不清等病理变化均有一定程度改善。结论:TFN对于痛风性肾病引起的小鼠脏器病变及各生化指标异常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3(IL-33)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脑组织内β-淀粉样蛋白(Aβ)和Ⅱ型辅助性T细胞(Th2)水平的影响,阐明IL-33对AD模型大鼠脑组织内Aβ的清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7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灌胃双蒸水),模型组,假手术组,极低、低、中和高剂量IL-33组(0.01、0.10、1.00和10.00 mg·L-1),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皮下注射D-半乳糖和灌胃AlCl3,每日1次,连续60 d。末次给药后,进行大鼠跳台实验和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大鼠的潜伏期、错误次数、逃避潜伏期、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和游泳距离。行为学检测结束后,IL-33各剂量组大鼠侧脑室注射相应剂量IL-33,假手术组大鼠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内Aβ和Th2水平。结果:跳台实验,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错误次数增多(t=8.154,P<0.01),潜伏期明显缩短(t=4.579,P<0.01);Morris水迷宫实验,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t=27.810,P<0.01),在目标象限内滞留时间和游泳距离明显缩短(t=3.767,P<0.01;t=1.973,P<0.05)。ELISA法检测,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Aβ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t=3.222,P<0.05),低、中和高剂量IL-33组大鼠脑组织内Aβ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模型组大鼠脑组织内Th2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t=4.646,P<0.01),低、中和高剂量IL-33组大鼠脑组织内Th2水平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IL-33对AD模型大鼠脑组织内Aβ有清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大鼠脑组织内Th2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