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室性心律失常有着不同的类型和发病机制,系由各种不同的致心律失常因素引起。陈旧性心肌梗死病人发生的单形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是因接近疤痕组织边缘的折返所引起。地高辛中毒引起的VT可能起因于晚期后去极化所致的触发活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发生左束支阻...  相似文献   

2.
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往认为室性心动过速可以导致休克、心力衰竭,甚至猝死。然而我们发现,老年冠心病人的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相对良性的疾病,并未引起明显血液动力学变化和产生严重临床症状。我们对189例明确诊断的老年冠心病人进行了6个月~3年的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和临床情况随访,旨在探讨老年冠心病人合并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预后及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心力衰竭中的室性心律失常(4)4.室任心律失常的治疗心力衰竭患者在疾病相对稳定阶段大约50%突然死亡。心衰患者为什么会猝死,认为与心律失常有夫。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能否降低心衰患者的死亡率?迄今为止,尚无一个大规模前瞻性的临床试验能够证实某一种抗心律失...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昼夜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5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测,昼夜时间划分6h为一间期。结果发现104例患者24h室早≥100次,各间期的室早发生率分别为40%,26%,19%和15%。6Am~12Am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频度和高危级别显著高于其他间期。提示上午猝死发生率增高可能与频发室性心律失常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无器质性心脏病者QT离散度(QTD)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于DCG检查前进行常规12导ECG检查,测量QT间期,计算QTD,QTcd(校正的QTD)根据24小时ECG检出的室性心律失常情况,分为无室早组,室早〈100次,室早≥100次组,成对室早组及无成对室早组,比较各组病人之QTD,QTcD。结果 无室早组,室早〈100次,室早≥100次组,成室早组及无成对室早组之QTD分别为2  相似文献   

6.
提高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防治水平降低心脏性猝死率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提高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防治水平降低心脏性猝死率蒋文平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系指致命性心律失常,它包括:①心室率>230bpm的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②心室率逐渐加速的室速,有发展成心室扑动(简称室扑)或心室颤动(简称室颤)的趋势。③室速伴有严重血...  相似文献   

7.
心脏性猝死是上世纪和本世纪人类与医学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心律失常性猝死中,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引起者占83%,心室颤动(室颤)是这些人最终的致死原因,及时有效的电除颤是挽回患者生命最重要的抢救措施。资料表明,致命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或室颤发生后20~30S内迅速除颤,几乎100%能获成功而使病人得以幸存。除颤在1~2min内实施时,生存率80%~90%,而大于10min的电除颤治疗使患者最终的生存率低于10%。因此,致命性室速或室颤从患者倒地到有效的电除颤,每延迟1min,患者生存率将降低7%~10%,“时间就是生命”得到最直接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9.
对无缺血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病人必须仔细评价其基本情况,如心肌病、二尖瓣脱垂或心肌炎。如室性心律失常为特发性,仅对有限制性症状者或有持续性室速或室颤的病人进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0.
11.
12.
检测14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EH)患,发现高血压性左室肥厚(LVH)与室性心律失常(VR)及LownⅢ级以上复杂VR的发生率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价EH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双重性室性并行心律刘霞,张娟赢,杨丽英患者,男性,65岁,临床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因阵发性心悸而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图1至图5为动态心电图中非连续片段,记录导联为CC5与CM1,图1和图2见2种形态各异的室早(V3和Vb),其各自的联律间期不等,室...  相似文献   

14.
阴彦龙 《心脏杂志》2005,17(1):94-94
1 临床资料 例1:女性,40岁,心悸、晕厥10d入院。心电图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45—55次/min,心电监护示缓慢交界性心律伴不齐,长R—R间期后出现频繁发作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能自行终止。给予大于70次/min心室临时起搏后,室速发作停止,经营养心肌、对症治疗后传导阻滞无好转,停止起搏后仍有室速发作,安装永久起搏器,设置起搏频率75次/min,患者康复,再无室速发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并发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59例并发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CHD住院患者,均给予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常规口服β1受体阻滞剂,心功能Ⅳ级时口服胺碘酮,出现室速、室颤时静脉应用胺碘酮注射液、钾镁液、利多卡因注射液治疗,或配合电击复律。结果治疗后显效33例,有效20例,总有效率为89.8%。无效6例(10.2%),均死于反复室速、室颤。结论CHD发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主要原因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高血压左室心肌肥厚、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  相似文献   

16.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张杰,浦寿月待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diopathicventriculartachycardia,IVT)是一种发生于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心动过速(VT)。据统计,IVT约占VT的10-15%[1,2]。本病患者多较年轻,病因不...  相似文献   

17.
心肌梗死后病灶周围存在神经再生,且以交感神经为主,具有独特的表型。这种再生重构的神经对慢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猝死具有重要的病理生理意义。抑制心肌梗死后神经的异常再生重构,可为预防心肌梗死后的猝死提供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血透)引起室性心律失常(VA)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74例血透作心电图(ECG)、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动态心电图(DCG)及其它检查,分析有无VA,并对有VA在透析前、中、后分别作对比。结果 与VA发生呈显性相关的是:年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左心室后壁厚度(PWT)、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心肌缺血,血透使VA的发生频率增加。结论 血透年龄、血压、左心室后壁厚度及LVMI增加与VA发生相关,血透使其发生频率增加。  相似文献   

19.
③心得安:1mg缓慢静注,无效可每 5min重复一次,最大总量为5mg。美多心安的剂量为 5mg,每分钟注 1~ 2mg的速度,若无效,可过 5min重复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患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17例高血压患者的24h动态心电图记录进行分析,并和92例正常人作对照,以探讨高血压患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高血压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和高血压、高龄、左室肥厚、患病时间长有关,上述原因均是高血压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