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脊柱骨巨细胞瘤手术方式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46例均行手术治疗,早期实施单纯肿瘤病灶切除术,后期施行肿瘤整块切除术和病椎次全切除术,同时给予内固定。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局部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77.3%的患者神经体征得到改善。随访42例中预后良好无复发者占61.8%。局部仍有瘤灶存在但病变不超过术前者占24.1%。病变扩大,恶变倾向或肺部转移者占14.1%,结论 肿瘤彻底切除。植骨融合及坚强的内固定是脊柱骨巨细胞瘤手术成功的关键。单纯肿瘤病灶切除术存在一定的复发率;骨巨细胞瘤的临床行为具有一定的不可测性。  相似文献   

2.
3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作单纯肿瘤切除术21例,扩大肿瘤切除术11例。结果发现:局部复发前者明显高于后者(100%:9%,P<0.05)。9例接受术后放疗,剂量为50~70Gy,放疗后12~35个月内未见复发。肿瘤原发部位为重要预后因素,头颈部与躯干、四肢部位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22%和65%(P<0.05)。此外,肿瘤外周深层浸润也是重要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伴有视网膜毛细血管瘤的von Hippel-Lindau(VHL)病患者的长期预后。【方法】 对9例伴有视网膜毛细血管瘤的VHL病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观察其眼部及其他系统病变。【结果】随访8~11年,平均9.1年。随访末期所有患者视网膜毛细血管瘤均双眼受累,共18眼,治疗前与随访末期最佳矫正视力不变的有12眼(66.7%),提高1眼(5.6%),下降5眼(27.7%)。随访末期5例(56.6%)合并肾肿瘤,5例(56.6%)合并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2例因肾细胞癌死亡。【结论】伴有视网膜毛细血管瘤的VHL病患者中,眼部视网膜毛细血管瘤病变经早期及时治疗远期效果稳定,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和肾肿瘤是常见的其他系统病变,肾肿瘤的远期预后不良。VHL病的处理需要早期发现,多学科合作,规范随访,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4.
腮腺粘液表皮样癌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腮腺粘液表皮样癌手术加术后放射综合治疗的效果。方法:对腮腺粘液表皮样癌的综合治疗组30例和同时期的单纯手术治疗组(对照组)20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综合治疗组的肿瘤局部控制率为95%,5年生存率90%,对照组肿瘤局部控制率为71%,5年生存率65%。病理分级中,Ⅰ-Ⅱ级者预后较好,Ⅲ级者预后较差,临床分期中,Ⅰ-Ⅱ期者预后良好,Ⅲ-Ⅳ期预后最差。结论:采用综合治疗可以显著提高腮腺粘液表皮样肿瘤局部控制率及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膀胱肿瘤发病规律,探讨膀胱肿瘤分期、分级以及治疗方法与预后的关系,进一步指导膀胱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我院1983~1995年间收治的膀胱肿瘤265例进行临床分析,统计不同分期肿瘤与不同手术方式术后3年及5年生存率,同时对控制术后肿瘤复发的不同方法进行比较。结果:265例患者中,有病理结果者239例,其中尿路上皮性肿瘤210例(87.87%)、非上皮性肿瘤29例(12.13%),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采用术式取决于肿瘤的大小及浸润程度。术后随访T1、T2、T3、T4期肿瘤3年存活率分别为92.86%、68.52%、27.78%、0;5年存活率分别为82.52%、54.17%、21.43%、0。结论:膀胱肿瘤的分期和分级是判断预后的决定性因素,即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与浸润和预后呈正相关;术后膀胱药物灌注是预防复发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6.
王伟  赵金良  赵冉 《吉林医学》2014,(15):111-3308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对乳腺原位癌临床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12例乳腺原位癌患者,8例实施单乳切除术(66.7%),2例改良根治术(16.7%),2例局部扩大切除术(16.7%),对于淋巴结转移及部分切除患者,术后给予放射性治疗,对于早期手术治疗、部分切除患者,术后辅以化疗治疗,对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乳腺原位癌患者中,10例乳腺导管原位癌,2例乳腺小叶原位癌。经过单乳切除术、改良根治术、局部扩大切除术等相应手术治疗后,平均随访3年,没有发现死亡病例。结论:采取合适的手术方式,彻底切除肿瘤病灶,是提高乳腺原位癌患者预后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经蝶显微手术治疗鞍上扩展型垂体腺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章翔  顾建文  费舟 《中华医学杂志》1999,79(11):819-821
目的 探讨鞍上扩展型垂体腺瘤(SEPA)的诊断、经蝶显微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经CT或MRI证实的248例向鞍上扩展型垂体腺瘤(肿瘤均向鞍上扩展〉10nm),采用经蝶入路,在显微镜下行肿瘤切除术。结果 196例(79.0%)肿瘤获全切除;41例Z(16.5%)达次全切除;11例(4.4%)系哑铃型或纤维性瘤行部分切除;手术无死亡。其中227例平均随访观察3.5年,176例(77.5%)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与手术治疗可手术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及远期生存情况。方法:选择本院2000年6月。2006年6月收治的可手术食管癌患者110例,其中50例患者给予全程三维适形放疗,50-70Gy5-7周完成(放疗组),同期60例患者给予单纯手术治疗(手术组)。统计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及远期生存情况,并对患者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放疗组50例患者均完成全程放疗,28例(56.0%)完全缓解,22例部分缓解(44.0%),有效率为100%。60例手术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及意外死亡。全部患者完成随防,两组1年、3年生存率(84.0%vs83.3%,52.0%vs5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6,1.59。P〉O.05),5年生存率比较,手术组(41.7%)高于放疗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9,P〈O.05)。至随访结束,放疗组患者死亡35例,其中16例死于局部复发,8例死于远处转移,同时合并复发和转移者4例,其他原因5例。手术组患者死亡35例,10例死于术后并发症,18例死于老年合并症,3例死于癌转移,4例死于其他原因。放疗患者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病变部位、病变长度、侵袭深度、近期疗效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病变部位及长度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可手术食管癌患者疗效较好,可以作为手术治疗外的一种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9.
我们回顾1981~1993年本院外科13例原发性肠系膜肿瘤(PMT)。13例均经手术探查,其中10例(76.9%)切除肿瘤。PMT十分少见,且术前确诊困难,常需手术探明诊断。PMT临床表现为腹块和腹部疼痛。13例中累及小肠系膜者7例,结肠系膜者5例,累及大、小肠系膜者1例。良恶性之比为1:1.6。本组实性肿瘤中80%为恶性,且切除率不高(62.5%)。切除病例90%需合并肠襻或其它脏器切除。预后与原发肿瘤性质有关。纤维瘤易复发,恶性淋巴瘤预后最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分叶状肿瘤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8例(14例次)乳腺分叶状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次患者的平均年龄43.5岁,按WHO(2003年)分类标准,其中5例次良性,3例次交界性,6例次恶性;5例次局部扩大切除术,7例次单纯乳腺皮下切除术,1例次单纯乳腺皮下切除术加植皮术;1例次行肿瘤及胸大小肌切除术。8例患者全部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0个月(2~60个月),共有6例次局部复发,1例骨转移及肺转移。结论:乳腺分叶状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是手术,复发患者仍然首选手术,出现远处转移可考虑辅助放化疗。  相似文献   

11.
脊柱骨巨细胞瘤36例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总结36例脊柱骨巨细胞瘤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经验.方法:36例脊柱骨巨细胞瘤,男性19例,女性17例,年龄12~67岁.颈椎16例,胸椎6例,腰椎5例,颈胸段、胸腰段和骶骨各3例.1990年前的10例中3例颈椎骨巨细胞瘤单独应用放射治疗,余7例用外科手术切除加放射治疗.1991年以后,23例有CT和MRI扫描,故用Enneking外科分期,并结合Weinstein-Boriani-Biagni外科分期进行分类,SⅡ期6例和SⅢ期3例沿肿瘤假囊行椎体切除与脊柱内固定治疗,13例SⅢ期病例用全椎切除与脊柱内固定治疗.结果:单独应用放射治疗的3例颈椎骨巨细胞瘤和应用手术加放射治疗的7例随访7~30年,无肿瘤局部复发.椎体切除的9例与全椎切除的13例,随访2~8年,有3例因切除不彻底复发,其余19例到目前无局部复发.结论:完全切除病损是控制脊柱骨巨细胞局部复发的有效措施.放射治疗是有益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氩氦刀联合肿瘤病灶刮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胫骨近段骨巨细胞瘤对于术后膝关节功能 改善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 年1 月-2016 年12 月的23 例胫骨近段骨巨细胞瘤患者。其中,男性11 例,女12 例; 年龄16 ~ 39 岁,平均(25.8±9.1 岁)。依照不同治疗水平分为两组:单纯手术组11 例,男性5 例,女6 例; 年龄17 ~ 36 岁,平均26.5 岁;行肿瘤病灶刮除植骨内固定术。氩氦刀联合手术组12 例,男性6 例,女6 例; 年龄16 ~ 39 岁,平均28.1 岁;行氩氦刀联合肿瘤病灶刮除植骨内固定术。行标准化术后处理,记录各组并 发症情况,在第3、6 和12 个月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 12 个月观察,两组患者间性别、年龄、体重、肿瘤Enneking 分级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单纯手术组术后下肢水肿1 例,小腿外侧皮神经损伤3 例,术后 第12 个月原位复发1 例。氩氦刀联合手术组术后1 例发生肺部感染,2 例发生小腿外侧皮神经损伤。不同时 间的HSS 膝关节功能评分有差异(F =91.264,P =0.000);两组的术后HSS 膝关节功能评分有差异(F =41.411, P =0.000),氩氦刀联合手术组术后HSS 膝关节功能评分较高,相对恢复效果较好;两组的HSS 膝关节功能评分 变化趋势有差异(F =4.972,P =0.037)。结论 氩氦刀联合肿瘤病灶刮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胫骨近段骨巨细胞 瘤肿瘤可改善术后第3、6 和12 个月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3.
长骨骨巨细胞瘤相关复发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分析长骨骨巨细胞瘤相关复发因素,为其治疗及降低复发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析21例长骨复发性骨巨细胞瘤一般资料、影像学检查资料、首次手术方式、肿瘤所在部位、病理骨折与否、Jaffe‘s病理分级、Campanicci’s放射线分级等,总结相关的复发因素。结果:S一组41例肿瘤中复发者21例,21例中Jaffe‘s病理诊断与首次比较,17例无变化,;按Campanicci’s放射诊断标准,首次1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影响骨巨细胞瘤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对本院诊治的56例骨巨细胞瘤病例进行追踪随访,并对年龄、性别、发病部位、肿瘤大小、病理骨折、Campanicci’s影像学分级、WHO病理新分类及手术方式等临床病理相关因素与局部复发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6例骨巨细胞瘤中9例局部复发,复发率为16.1%。恶性巨细胞瘤术后复发率(100%)和Campanicci’s Ⅲ级复发率(31.8%)较对照组高。而4种手术方式治疗中,单纯刮除术后局部复发率最高,为35%。肺部转移3例,均为恶性巨细胞瘤。结论WHO病理新分类、Campanicci’s分级和外科手术方式与骨巨细胞瘤复发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陈劲  肖刚  罗玉琛 《海南医学》2005,16(8):22-23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的手术治疗及疗效。方法采用2种不同的手术方式对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进行治疗。结果刮除、骨水泥充填术后复发率为25%,而游离腓骨移植病例无复发。结论完整病骨段截除游离腓骨移植复发率较传统刮除、骨水泥充填术为低,GCT的手术类型是影响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我院自1995年-2006年7月收治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28例手术治疗及疗效。方法采用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对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进行治疗。结果刮除植骨、骨水泥充填术后复发率为22%,而游离自体腓骨移植病例无复发。结论瘤段切除、腓骨近端移植腕关节重建治疗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复发率较传统刮除植骨、骨水泥充填术为低,可以很好地重建腕关节功能,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无机骨骨髓复合物修复骨肿瘤术后骨缺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无机骨骨髓复合物修复骨肿瘤术后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无机骨(自制)复合自体骨髓作为移植材料修复骨肿瘤术后骨缺损13例(联合应用内或外固定),其中骨巨细胞瘤7例,骨纤维异样增殖症5例,骨肉瘤1例.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除1例肿瘤复发外,其余患者移植骨均与宿主骨融合.结论:无机骨骨髓复合物是一种较好的骨移植材料.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减少骨巨细胞瘤术后复发率,对12例骨巨细胞瘤行瘤段切除术,再根据肿瘤的部位、大小、病检情况,分别采取各种类型人工假体、自体骨移植和瘤段骨高温高压灭活原位回植等重建肢体功能。全部病例随访2~22年,无1例复发,术侧肢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认为,骨巨细胞瘤瘤段切除术能减少肿瘤复发率,是较传统的囊内刮除术和囊外边缘切除术更有效的治疗骨巨细胞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Giant cell tumors are uncommon in the hand or foot. Although several case reports with giant cell tumor in these locations are described, there have only been a few reported cases of this tumor type located in the cuboid of the foot. In this report, we present a case with giant cell tumor in the cuboid. A 19-year-old Japanese man was admitted with a three-month history of aching pain in his right foot. Radiographs demonstrated an osteolytic lesion in the cuboid. Magnetic resonance (MR) images showed that the lesion had homogeneously iso-signal intensity in T1-weighted images, and relatively high signal intensity in T2-weighted images. A biopsy specimen exhibited a proliferation of mononuclear round or oval cells and multinucleated giant cells, indicating a diagnosis of giant cell tumor. Curettage with cautery using 50°C high-temperature saline for 15 minutes followed by an artificial bone graft were performed. The patient has remained asymptomatic with no signs of local recurrence or pulmonary dissemination seven years after surgery.

Giant cell tumors typically occur in the epiphyseal/metaphyseal region of the long tubular bone but are uncommon in the hand or foot [1,2]. In English literature, several case reports with giant cell tumor in the hand or foot are certainly described, but there have only been a few reported cases of this tumor type located in the cuboid of the foot [2,3,4,5,6]. To our knowledge, no case of this type has been described in the Japanese literature. In this report, we present a 19-year-old Japanese man with giant cell tumor in the cuboid treated with curettage and cautery using high-temperature saline followed by an artificial bone graft. Radiological, histological differential diagnoses, and biological behavior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后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术(total en-bloc spondylectomy,TES)治疗脊椎肿瘤的方法与临床价值。方法我科2009年1月至2010年2月应用全脊椎整块切除术治疗脊柱肿瘤患者6例,其中男4性例,女性2例,年龄43~64岁,脊椎原发性恶性肿瘤2例,转移性脊柱肿瘤4例。病变发生在T112例,T121例,L42例,L51例。6例患者均采用单纯后侧入路,同时采用前方钛网植骨重建+椎弓根钉系统后方固定。结果 6例患者术中、术后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术后近期临床症状改善明显。随访12~24个月,均未出现局部复发,2例原发病例未出现远处转移。结论经后路脊柱肿瘤全脊椎整块切除术是治疗胸腰椎肿瘤的一种可行的手术方法,技术优势明显,能提高病灶切除率、降低局部复发率,近期随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