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志存  马林  贲峰 《黑龙江医学》2008,32(10):727-728
目的探讨内镜下高频电凝联合药物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疣状胃炎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经胃镜诊断而且HP阳性112例疣状胃炎患者,按胃镜检查先后顺序分为A、B两组,每组56例。A组在胃镜下对所有成熟型疣状病变进行高频电凝疗法,术后予HP根除治疗。B组只予HP根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程结束后4周时HP根除率和疣状病变治愈率,6个月时疣状病变的治愈率。结果A、B两组在疗程结束后4周和6个月时的疣状病变治愈率有显著差异,提示内镜下高频电凝联合药物抗HP疗法较单纯药物抗HP疗法治疗疣状胃炎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胃镜下高频电治疗疣状胃炎(VG)的临床疗效.方法 Hp阳性的108例VG患者分为A、B两组,A组为治疗组,8组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疗程结束后4周时Hp根除率、疣状病变治愈率及临床症状总有效率.结果 两组Hp根除率分别为87.4%和85.3%,差异无显著性(P>0.05).A、B两组治愈率分别为95.4%和6.6%(P<0.001).有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分别为90.7%和42.5%,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 胃镜下高频电联合Hp根除疗法治疗成熟型疣状隆起近期疗效优于常规疗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镜下高频电凝术联合枸橼酸铋钾治疗成熟型疣状胃炎的疗效评价。方法:选取80例经胃镜明确诊断为成熟型疣状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及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取高频电凝术后予枸橼酸铋钾240 mg+奥美拉唑20 mg+克拉霉素500 mg+阿莫西林1 000 mg,2次/d,疗程10 d。对照组40例:采取奥美拉唑20 mg+克拉霉素500 mg+阿莫西林1 000 mg每日两次,疗程10天,两组均观察临床症状、内镜下变化(疣状隆起病变消退、愈合情况)及其幽门螺旋杆菌(HP)根除率。结果:在治疗完成4周后观察两组症状及内镜下黏膜修复状况,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其中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74.3%,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HP根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组对成熟型疣状胃炎有好疗效且治疗组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率高,在临床上为成熟型疣状胃炎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内镜下射频治疗疣状胃炎的疗效.方法 将内镜检奁诊断单纯疣状胃炎(成熟型)的病人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内镜下射频治疗联合口服药物治疗,对照组予常规口服药物治疗,两组相比较,观察评价内镜下射频治疗疣状胃炎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疣状隆起病灶消失的有效率92.31%,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38.46%(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有效率为96.15%,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率65.38%(P<0.05).而HP根除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无1例出现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 内镜下射频治疗疣状胃炎是一种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患者痛苦小、经济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应用内镜下高频电凝联合根除幽门螺杆菌(Hp)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EGP)的价值和安全性.方法 将60例EGP患者分成A组(抑酸、保护胃黏膜、根除Hp药物治疗)和B组(抑酸、保护胃黏膜、根除Hp药物+高频电凝治疗同时进行)各30例,比较两种方法 的疗效.结果 A组单纯药物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P<0.05),但隆起病灶数消失不明显,仅有18.57%(47/253)的隆起病灶消失;B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P<0.05),97.15%(273/281),隆起病灶消失(P<0.05),与单纯药物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6例出现轻微上腹胀或上腹隐痛,均在术后5 d内消失.结论 EGP单纯药物治疗疗效欠佳,内镜下高频电凝联合根除Hp治疗EGP不仅疗效确切,而且安全简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疣状胃炎相关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在内镜下使用高频电凝治疗技术、氩离子凝固术,以1s~3s/次的时间分别施以高频电凝治疗、氩离子凝固治疗,所有患者治疗3个月后进行临床随访及内镜复查,收集1532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3个月后,依据疗效判断标准:治愈率高频电凝治疗组达到83.87%,APC治疗组达到96.29%,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幽门螺杆菌(he p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是疣状胃炎的主要病因,高频电凝治疗技术和APC技术治疗疣状胃炎具有安全、有效、操作方便、组织损伤小、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联合抑酸治疗对疣状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64例成熟型疣状胃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46例在内镜下给予APC联合抑酸及抗HP治疗,对照组118例给予抑酸及抗HP治疗。两组均以6周为治疗终点,复查胃镜及HP,对比两组临床症状缓解积分及胃内情况变化及HP清除率。结果 治疗组胃内疣状隆起清除率为93.8%(137/149),对照组为31.3%(37/1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上腹痛、烧心、反酸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症状积分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疣状胃炎安全有效,但氩离子凝固术并不能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清除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治疗成熟型疣状胃炎(VG)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成熟型VG患者随机分为A、B、C组各30例,A组常规抑酸口服雷贝拉唑,B组行高频电凝术+抑酸,C组行高频电凝术+抑酸及中药乌梅汤加减;3组患者HP阳性者均常规+克拉霉素及阿莫西林。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积分、病理变化、内镜下形态及不良反应等。结果81例获随访并临床资料完整,随访时间8周,C组治疗方案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疣体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疗效优于A组及B组(P〈0.01,P〈0.05)。结论高频电凝术+抑酸+中药乌梅汤加减综合治疗方案有效发挥中医药辨证治疗疣状胃炎的作用,结合高频电凝术治标,促进机体阴阳气血平衡,具有提高临床疗效、减轻并发症、安全、疗效确切等优势。  相似文献   

9.
随着胃镜的普及,疣状胃炎(verrucosagastritis,VG)发现率越来越高(1.22%~3.30%),而其病因尚未完全阐明,虽然发现VG的患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rerpylori,HP)感染率高[1],但在胃镜检查中仍发现许多疣状胃炎HP阴性。本研究旨在通过高频电凝联合药物治疗HP阴性VG,与单纯药物治疗HP阴性VG的效果比较,以总结HP阴性VG的治疗方法和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频电凝联合中西药物对疣状胃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影响。方法将212例疣状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胃镜下对所有成熟型疣状病变行高频电凝治疗,术后给予Hp根除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序贯服用中药治疗。治疗前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黏膜PCNA增殖指数(PI)。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病变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胃黏膜上皮细胞PCNA PI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高频电凝、抗Hp药、中药综合治疗可以明显抑制疣状胃炎患者胃黏膜细胞的增殖活性,逆转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胃镜下高频电凝联合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的疣状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于2017年06月至2018年06月纳入82例幽门螺杆菌阳性的疣状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1例,采用单一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研究组41例,予以胃镜下高频电凝联合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6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幽门螺杆菌阳性的疣状胃炎患者采用胃镜下高频电凝联合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治疗效果优异,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邢朝富 《吉林医学》2012,(5):943-945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联合雷贝拉唑三联抗Hp治疗疣状胃炎的疗效。方法:根据就诊时间顺序将138例疣状胃炎经Hp检测均阳性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APC加Hp根除治疗组)70例,B组(单纯Hp根除组)68例。A组所有疣状病灶行APC术加三联抗Hp治疗,B组单纯行三联抗H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Hp根除率、疣状病灶治愈率、3个月时疣状病灶治愈率及随访癌变率。结果:A、B两组Hp根除率分别为92.9%和82.4%(0.05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波烧灼联合康复新液口服治疗疣状胃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断及治疗的疣状胃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治疗A组(常规药物治疗+微波烧灼)及治疗B组(在治疗A组的基础上加用康复新液),术后用药4周,并于术后1-2个月复查胃镜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治愈好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B组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短于治疗A组,但治愈好转率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微波烧灼联合药物治疗疣状胃炎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康复新液可促进黏膜修复,加快改善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14.
氩等离子束凝固(氩气刀)近年来作为一种新的内镜治疗技术已经被消化界接受并应用.2009年12月我所在科室引进一台氩气刀(APC),它取代内镜激光、微波、高频电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也称疣状胃炎(VG).在较多VG病例中我们选择典型VG 60例进行了APC治疗并予以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内镜高频电灼治疗疣状胃炎(verrucous gastritis,VG)的疗效。方法 90例VG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埃索美拉唑加替普瑞酮治疗。观察组高频电灼治疗,术后给予埃索美拉唑和替普瑞酮。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74%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4.42%,具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疣状结节病灶数目均明显减少,差异显著(P0.01);治疗后,观察组病灶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不良反应:观察组上腹部胀痛3例、上腹不适3例和嗳气1例。两组均未见穿孔、出血等其他明显副作用。结论内镜高频电灼治疗VG患者疗效佳,也比较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郭占先  汤权 《中外医疗》2014,33(6):93-94
目的探讨内镜下不同治疗方法治疗疣状胃炎疗效。方法该组153例疣状胃炎患者,随患者意愿及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87例给予氩离子凝固术治疗,对照组66例给予内镜下高频电凝治疗。治疗后随访1个月,观察两组治疗情况、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HP清除情况、治疗后不良反应胃镜复查病灶情况。结果通过-y--~治疗,治疗组一次治愈85.06%,二次或二次以上治愈10.34%,总有效率高达100.00%,并发症发生率为5.75%,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后给予新四联疗法治疗疣状胃炎疗效优越,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高,并发症少,是理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内镜下疣状胃炎的检出率及康复新液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8月20日—11月18日行胃镜检查的1000例患者,胃镜下检出疣状胃炎124例,对检出的疣状胃炎患者进行临床症状、内镜下炎性反应以及病理组织学评分,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2例,治疗组给予康复新液10 ml口服,每天3次,对照组给予硫糖铝混悬液10 ml口服,每天3次,随访观察3个月后进行临床评估并复查胃镜。结果疣状胃炎的内镜下检出率为12.4%。治疗组的消化不良症状总积分降低百分比均数为(71±12)%,高于对照组的(45±9)%(P<0.05)。治疗组内镜下炎性反应积分均数从治疗前的3.905±1.181下降至1.053±0.364,对照组从4.093±1.846降至2.097±0.83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病理组织学积分由治疗前的3.570±1.124下降至1.016±0.552,对照组从3.702±1.087下降至1.850±0.64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疣状胃炎的内镜下检出率较高;康复新液对疣状胃炎的消化不良症状和内镜表现的改善优于硫糖铝混悬液。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氩离子电凝治疗疣状胃炎疗效.方法:胃镜检查胃内疣状隆起,取活组织送病理与家属及患者充分沟通治疗方法,要求氩离子电凝治疗者,实施氩离子电凝术.术后2个月复查胃镜.结果:氩离子电凝治疗后,腹痛、恶心症状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疣状胃炎氩离子电凝治疗后缩短病程,有效缓解症状,预防黏膜癌变倾向,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痘疹样胃炎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P)联合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痘疹样胃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18例痘疹样胃炎患者临床资料与胃活检标本病理结果。将94例痘疹样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4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予单纯根除HP治疗,观察组加用APC治疗,1~3个月后复查胃镜。结果:痘疹样胃炎具有特殊的内镜和病理学表现,加用APC治疗可增加根除HP对痘疹样胃炎的疗效(χ2=4.005,P=0.045)。结论:我们应加强对痘疹样胃炎患者的治疗和随访,根除HP联合APC治疗痘疹样胃炎安全有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内镜下微波联合抗幽门螺旋杆菌(HP)在疣状胃炎治疗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lO年3月~2013年9月我院疣状胃炎患者84例分为两组,观察两组治疗后内镜下表现及临床症状。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上腹部疼痛、反酸、腹胀等症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镜下微波联合抗HP治疗疣状胃炎疗效较为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