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对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所有病例均行头MRI、TCD以及主动脉弓、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并证实为分水岭脑梗死。结果一侧颈内动脉系统狭窄或闭塞的10例患者中TCD示6例患侧ACA1血流方向逆转,4例患侧OA血流方向逆转,7例健侧ACA,血流速度高于患侧,6例患侧PCA血流速度增快;14例大脑中动脉主干或上干狭窄或闭塞的患者中TCD示6例大脑中动脉阶段性高流速,6例大脑中动脉未探及血流,2例大脑中动脉低流速伴高PI;1例一侧颈内动脉系统轻度狭窄的患者TCD无明显的变化。结论经颅多普勒能够有效地评价分水岭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和侧枝循环的代偿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脑出血后脑主要动脉的血流速度变化,进而研究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经颅超声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分别对216例脑出血患者和80名健康对照者的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颈内动脉、基底动脉和椎动脉等颅内主要动脉的血流速度进行检测分析,记录包括收缩期峰速(Vs)、舒张期末流速(Vd)及搏动指数(PI)等血流参数及频谱形态。结果 脑出血组患者收缩期峰速与舒张末期流速与对照组比较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脑出血组有164例患者(7.93%)颅内动脉血流速度降低,其中51例(23.61%)发生于脑出血早期,以舒张期末流速降低为主,113例(52.31%)发生于脑出血的中、后期,表现为普遍性流速降低。另有52例(24.07%)脑血流速度基本正常。结论 多数脑出血患者脑组织处于低循环状态,其程度与病情相关,因此对脑出血患者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有助于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腰池持续引流对破裂动脉瘤患者血浆和脑脊液内皮素(ET)浓度及脑血管痉挛的影响。方法将经栓塞治疗后的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354例分为引流组和对照组。引流组268例,栓塞后行腰池持续引流;对照组86例,每天腰穿放脑脊液一次。用放免法测定栓塞后不同时间血浆和脑脊液中ET浓度,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结果引流组血浆和脑脊液中ET浓度轻度增加,对照组ET浓度增加明显,两组差异显著(P<0.01)。引流组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流速轻度增加,对照组明显增加,两组差异显著(P<0.01)。血浆和脑脊液中ET浓度与脑动脉血流速度呈正相关(r=0.95,P<0.01)。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与血浆和脑脊液中ET浓度异常增加有关,腰池持续引流能够有效地清除引起脑血管痉挛的因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分析仪,检测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对偏头痛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采用以色列产彩色经颅多普勒分析仪,对108例偏头痛患者进行脑血流检测,经枕窗探测基底动脉及双侧椎动脉;经颞窗探测大脑中、前、后动脉,记录流速及搏动指数,同时观察频谱、频声等参数。结果 在108例偏头痛患者中48例脑血流速度加快,16例血流速度减慢,余44例脑血流速度不稳定及双侧脑血流速度不对称。结论 对脑血管进行TCD检测,为偏头痛患者的诊断及指导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5.
张和 《中国卒中杂志》2018,13(4):390-393
正众所周知入颅血管有4条,分别为双侧的颈内动脉和椎动脉,而颅外动脉也有分支入颅。在脑缺血时通过颅外动脉引入血流被称为"颅内外动脉搭桥术(extracranial-intracranial bypass,EC-IC bypass)"(图1)。第一例ECIC bypass是颞浅动脉(superficial temporal artery,STA)与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吻合术(STA-MCA),在1967  相似文献   

6.
1982年Aaslid应用2MHz的探头在颧弓上颅骨最薄处穿透颅骨,因而成功地探测到颈内动脉颅内段(I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和基底动脉(BA)的血流速度,从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可以直接地了解这些血管的病变情况。近年来三维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扫描仪更可在三个投射方向描绘出脑血管图,并可对Willis动脉环及其分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血浆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n)水平与脑血管痉挛发生的相关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15-01—2016-01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238例,检测入院后第1、3、7、14、21、28天患者血液及脑脊液中血管紧张素的水平,相同时间点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患者颅内血管的血流速度,以反映患者脑血管痉挛情况,研究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238例患者血浆血管紧张素浓度与各脑血管血流速度呈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58、0.72、0.66、0.51;血浆中血管紧张素在患者颅脑损伤后即开始快速上升,于第7天达到高峰,后缓慢下降。脑血管的血流速度在患者颅脑损伤后即开始快速上升,于第7天达到高峰,后缓慢下降。结论颅脑损伤后血浆血管紧张素水平与脑血管痉挛发生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提示血管紧张素在颅脑损伤患者脑血管痉挛发生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伴有颅内动脉狭窄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口服乙酰唑胺实验研究颅内大动脉血流储备能力.方法 对17例经磁共振血管显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MRA)/或经颅多谱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TCD)证实颅内动脉狭窄大于50%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TOAST分型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通过TCD共测定187条颅内大血管血流速度,2 d后再口服乙酰唑胺2 g, 2 h后再行TCD检查,比较乙酰唑胺前后颅内大血管血流速度改变情况.结果 乙酰唑胺实验可使颅内血管血流速度明显增加.右颈内动脉(right internal carotid artery,RICA)、右大脑中动脉(right middle cerebral artery,RMCA)和右大脑后动脉(right 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RPCA)在乙酰唑胺后血流速度增加但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086,0.258,0.084),而其他颅内血管在乙酰唑胺后血流速度显著增加(P值都小于0.05).非狭窄血管较狭窄血管乙酰唑胺后血流速度增加,但无统计学差异(P=0.08).中度狭窄血管与重度狭窄血管乙酰唑胺后血流速度改变无差异(P=0.65).结论 乙酰唑胺前后TCD可以准确测定颅内大动脉的血管血流储备能力,颅内狭窄血管较非狭窄血管血流储备能力有下降的趋势,而中度和重度狭窄血管血流储备能力无明显差异,但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脑血管造影证实: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主干血管可发生痉挛,而末梢血管发生者较少,但具体所占比例尚未确定。1982年以来,经颅超声多普勒(TCD)作为一种非创伤性检查方法,可容易地测量脑主干动脉血液流速和监测血管痉挛情况。但由于某些技术以及血管走行等方面的原因,TCD只能测量脑主干血管内的血液流速。这些主干血管包括:颈内动脉(ICA)颅内段,大脑中动脉(MCA)主干和水平段,大脑前动脉(ACA)水平段,大脑后动脉(PCA)近段,椎动脉和基底动脉;TCD不能测量的末梢血管包括:ACA纵行段,MCA裂段,PCA向后走行段。基于此点,作者选择了68例SAH病人的136张脑血管造影片来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管痉挛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0.
颈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分析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ICA SO)后颅内血液动力学的改变,以提高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ICA SO的检出率和准确性。方法ICA SO患者75例,全部经颈部血管彩超检查证实,其中12例经脑血管造影(DSA)或核磁血管造影(M RA)进一步确诊。双侧病变7例,单侧病变68例,共有病变血管82条(狭窄42条,闭塞30条)。全部行TCD检查。结果(1)狭窄或闭塞侧大脑中动脉(M CA)的收缩期血流速度(SPV)及脉动指数(P I)明显低于对侧;(2)前交通动脉(ACoA)开放的患者健侧大脑前动脉(ACA)的峰值流速明显快于ACoA未开放的患者,P I值低于后者;(3)眼动脉之前的ICA SO,患侧虹吸段血流与对侧相比具有明显的低流速低搏动改变;眼动脉之后的ICA SO,患侧虹吸段与对侧相比具有明显的低流速高阻力改变,发出眼动脉之前和之后的ICA SO二者虹吸段收缩期流速无明显差异,但前者P I值明显低于后者;(4)颈外-颈内动脉(ECA-ICA)侧支开放的患者患侧与健侧滑车上动脉(S trA)血流速度无明显差异,但P I值明显低于健侧;(5)前交通动脉(ACoA)开放占50.67%(38/75),后交通动脉(PCoA)开放占52.00%(39/75),颈外-颈内动脉侧支(ECA-ICA)开放占75.44%(43/57)。结论增强对ICA SO时颅内血液动力学改变的认识能提高对ICA SO的检出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在破裂脑动脉瘤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CV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5月~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动脉瘤栓塞术治疗的46例脑动脉瘤破裂患者,在手术前、后行TCD检查,探测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和颈内动脉入颅段(e ICA)的血流速度;以此为依据判断脑血管痉挛发生与否。以DSA为金标准比较TCD诊断脑血管痉挛的敏感度和特异性。结果术后3 d起,患者MCA血流速度显著上升,术后10 d时逐渐下降,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7 d,患者e ICA血流速度明显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DSA检查确诊CVS患者24例,非CVS患者22例。术后3 d起,CVS患者MCA血流速度均显著高于非CVS患者(均P0.05)。以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同时以MCA血流速度120 cm/s作为TCD法血管痉挛判断标准,TCD诊断CVS的敏感度为79.2%,特异度为90.9%,阳性预测值为90.5%,阴性预测值为80.0%。24例CVS患者经尼莫同治疗后病情均好转,无死亡病例。结论 TCD能够在早期发现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CVS的发生,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值得进一步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抑郁症患者脑血流速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器测定22例抑郁症患者脑及颈动脉的血流速度,并与健康正常人进行对照,发现抑郁症患者双侧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减慢,供应给脑部的血流减少;右侧大脑中动脉吸大脑后动脉血流速度偿性加快,脑及颈动脉血流速度的改变与Hamilton抑郁量表总分无明显相关,提示抑郁症患者大脑半球左侧供血障碍更加明显,但脑血流测量的结果并不能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仅为抑郁症病因研究提供了有益的线索。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尼莫地平缓释胶囊口服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原发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口服缓释胶囊组、静脉给药组,应用经颅多普勒检测大脑中动脉(MCA)收缩峰流速(Vp)变化,观察各组脑血管痉挛的发生情况,2组治疗前后的脑动脉血流速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口服尼莫地平缓释胶囊可减少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疗效与微量泵泵入尼莫地平注射液相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分析仪,检测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对偏头痛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采用以色列产彩色经颅多普勒分析仪,对108例偏头痛患者进行脑血流检测,经枕窗探测基底动脉及双侧椎动脉;经颞窗探测大脑中、前、后动脉,记录流速及搏动指数,同时观察频谱、频声等参数。结果 在108例偏头痛患者中48例脑血流速度加快,16例血流速度减慢,余44例脑血流速度不稳定及双侧脑血流速度不对称。结论 对脑血管进行TCD检测,为偏头痛患者的诊断及指导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窗式脑动脉(fenestration of cerebral artery)是一种少见的脑血管发育异常[1],国外文献中以小样本和个例报道为主国内报道较少见。其中基底动脉是文献报道中最常见发生有窗式异常的颅脑血管,其次为椎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前动脉,偶见于颈内动脉。本文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007年1月~2013年12月间行DSA检查的175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发现10例窗式脑动脉,并对其分布、形态进行观察,提高对该血管异常的认知,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分析讨论。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自我院神经内科2007年1月~2013年12月行DSA检查的175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发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观察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患者介入治疗(可脱式球囊栓塞术)前后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2月至2007年10月间介入治疗的18例外伤性CCF患者的TCD结果,并将手术前后的TCD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经DSA证实的18例CCF患者15例行可脱式球囊栓塞术,DSA证实手术一次成功;2例术中改为ICA闭塞术,术后DSA显示患侧ICA完全闭塞;另1例术中出现血管痉挛而被迫放弃手术。术前TCD检测:(1)17例患侧颈内动脉颅外段和(或)颈内动脉虹吸段血流速度加快,脉动指数(PI)值均减低,其中颈内动脉虹吸段加快者伴频谱紊乱。(2)10例患侧大脑中动脉(MCA)、16例患侧大脑前动脉(ACA)血流速度减慢伴PI值下降。(3)11例患侧大脑后动脉(PCA)、14例健侧ACA流速加快,频谱形态正常。(4)16例患侧、2例双侧眼上静脉(SOV)呈现反向的静脉动脉化频谱。术后1周及6个月后复查TCD显示,15例球囊栓塞患者术前异常的颈内动脉及SOV等血管的血液动力学参数均恢复或接近正常,2例行ICA闭塞术患者TCD显示患侧ICA完全闭塞(患侧大脑后动脉及健侧大脑前动脉流速加快)。结论 TCD可以实时、动态的观察CCF患者颅内、外血管的血流及频谱改变,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血液动力学信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和血流速度与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高灌注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298例颈内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采取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根据术后是否发生高灌注脑出血将其分为高灌注脑出血组(观察组,n=8)与未发生高灌注脑出血组(对照组,n=290); 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2组受试者手术前、手术30 d后残疾程度,分别于手术前、手术后3 d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2组受试者患侧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及血流速度,应用经颅多普勒TCD测定2组受试者患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 采用NIHSS评分评估2组受试者手术前、手术30 d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LOGSTIC多元回归分析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高灌注脑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手术30 d后mR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手术前患侧颈内动脉狭窄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手术前患侧大脑中动脉动脉血流速度(Vm)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手术30 d后NIH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高灌注脑出血与术前颈内动脉狭窄程度、血流速度、术后3 d患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m)呈正相关(P<0.05),与术前患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m)呈负相关(P<0.05)。结论 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和血流速度是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发生高灌注脑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联合检查方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前循环脑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进行评价,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107例50~85岁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于发病后2周内完成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及TCD检查。分别记录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组CT/MRI阳性侧和阴性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CCA/EICA)不同回声斑块、斑块大小以及动脉狭窄程度;前循环颅内血管狭窄组CT/MRI阳性侧和阴性侧颈内动脉虹吸段(SCA)、颈内动脉末段(TICA)、大脑中动脉M1段(MCA-M1)、大脑前动脉A1段(ACA-A1)狭窄程度及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不同回声斑块检出率;前循环颅内外动脉联合狭窄组CT/MRI阳性侧和阴性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大脑中动脉M1段及大脑前动脉A1段狭窄程度。结果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组:CT/MRI阳性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和阴性侧比较,不同回声斑块大小及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程度为40%~50%、>50%~70%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两侧狭窄血管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狭窄程度达>70%~90%和>90%时,CT/MRI阳性侧检出率均大于阴性侧(P<0.05)。前循环颅内血管狭窄组:CT/MRI阳性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与阴性侧之间不同回声斑块大小及阳性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内动脉虹吸段或颈内动脉末段和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发生率,CT/MRI阳性侧大于阴性侧(P<0.05);大脑前动脉A1段狭窄发生率两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循环颅内外动脉联合狭窄组:CT/MRI阳性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程度>70%和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阳性检出率均大于阴性侧(P<0.05);大脑前动脉A1段狭窄血管两侧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一组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程度基本相同,根据斑块回声和溃疡形成与否不能确定动脉-动脉栓塞的"责任斑块";颈部血管彩色超声检查提示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程度>70%,以及TCD提示颈内动脉虹吸段、颈内动脉末段、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50%者,与同侧脑卒中的发生明显相关,二者联合应用有助于确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责任动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开颅减压术后脑组织血流动力学、颅内压及氧分压的改变。方法17例合并脑肿胀及脑疝症状的颅脑损伤患者接受开颅减压术,选用TCD检测手术前、后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及颈内动脉(ICA)颅外段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并监测手术前后脑组织氧分压及颅内压的变化。结果术后手术侧及对侧的MCA、ICA平均血流速度明显增加(P<0.01),而其PI值则明显下降(P<0.01)。术后颅内压明显下降(P<0.01),PO2则明显上升(P<0.01)。结论开颅减压术能明显增加外伤性肿胀脑组织的血流速度,降低脑血管抵抗性,并能明显缓解颅内压增高及脑组织的缺氧。  相似文献   

20.
脑动静脉畸形的多普勒超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研究29例脑动静脉畸形(AVM)的血流动力学改变,50%小型AVM供血动脉的流速正常,50%小型AVM和大中型AVM供血动脉的流速均增快;中型AVM同侧颅外颈内动脉(PICA)流速增快,大型AVM双侧PICA流速均增快。AVM切除后供血动脉流速均减慢、脉动指数(PI)增大,其中中型AVM同侧PICA流速减慢,大型AVM双侧PI-CA流速均减慢且双侧颅内非AVM供血动脉的舒张末期流速减慢和PI增大。3例大型AVM手术中或手术后发生脑血流过度灌注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