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最近再灌注治疗的进展已使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的生存率有了相当程度的提高。但进一步提高心肌缺血病人的生存率,还受到心肌细胞对缺血损伤和细胞致命性损伤的易感性限制。因此学者们提出了心肌保护的新方向,其目的在于保护心肌细胞免受或减轻缺血损伤。经典的心肌保护只是指心脏手术时用心脏停跳液,在全心脏缺血时保护心肌。但它的应用只限于某些具体的情况。本文介绍一种心肌保护的新概念,即心肌本身具有对付缺血的自我保护性能。缺血本身触发这种内源性保护性能,学者们称之为“缺血预适应”。  相似文献   

2.
谭兴琴  陈玉培 《重庆医学》2007,36(18):1885-1887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心脏缺血性疾病的一个常见的病理生理过程,细胞凋亡是心肌细胞的一种程序性死亡.研究表明,凋亡因子bcl-2和bax的相互作用是细胞凋亡的调控中心,因此研究凋亡因子bcl-2/bax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并从基因水平采取相应调节措施来防治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将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临床应用前景.现就凋亡因子bcl-2/bax在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的作用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器官保存液应用于心脏移植,扩大了心脏移植术的适用范围,提高了心脏移植术的成功率。但有效保存时间较短(4~6h),限制了终末期心脏病人的手术治疗。本文介绍了:(1)已有的器官保存液;(2)一种新的心脏停搏剂-钾离子开放剂(PCOs),其不仅可以停搏心脏,而且对心肌细胞、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也有较好的保护效果;(3)新型的能量物质添加剂-ATP脂质体(ATP—Load liposomes,ATP—L);(4)腺苷介导的心肌保护作用的具体机制;(5)心肌缺血再灌注的损伤机制及如何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方法及分子机制;(6)心脏受到损伤刺激时的内源性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近年来 ,缺血再灌注时的心肌细胞凋亡现象、心肌细胞凋亡的机制及心肌细胞保护的研究等 ,综述如下。1 心肌细胞凋亡现象对急性缺血和缺血再灌注时的心肌细胞凋亡曾有过争论 ,Gottlieb等[1 ] 于 1 994年采用电镜结合DNA凝胶电泳方法 ,率先报道了缺血再灌注时的心肌细胞凋亡现象 ,发现细胞凋亡可以作为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特征 ,并区别于缺血性损伤 ,单纯缺血心肌无细胞凋亡。同年Tanaka等[2 ] 报道 ,在乳鼠心肌细胞培养时 ,以 95 %N2 、5 %CO2 造成缺血条件 ,在 1 2h内就观察到心肌细胞凋亡 ,证实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指的是心肌短时间血供中断后,一定时间内再次恢复心肌血液供应,缺血心肌发生较血液供应恢复前更严重的损伤.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有学者提出缺血预适应概念,是指多次短暂缺血对随后较长时间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保护的一种适应机制.缺血预处理是保护心肌细胞,减轻心肌再灌注损伤的有效方法,成了医学领域的热门研究课题之一.但由于临床心肌细胞缺血事件不能够事先预见,以及实施缺血预适应过程对心脏有损伤,因此,缺血预适应这种干预措施操作难度高、风险大,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1].  相似文献   

6.
黄景彬  熊利华 《医学综述》2006,12(12):721-723
通过细胞凋亡的大量研究,使人们对许多疾病的认识增加了新的视角。心肌细胞凋亡参与了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缺血再灌注损伤造成心肌细胞凋亡。心肌细胞凋亡是心脏术后心肌顿抑的重要机制,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是心肌保护的一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7.
牛磺酸对离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一定时间的心脏恢复灌流后,组织损伤仍进行性加重,心肌细胞从可逆损伤转变为不可逆损伤的现象,称为缺血心脏的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临床上也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牛磺酸是一种氨基磺酸,在哺乳动物心脏,牛磺酸是含量最丰富的含巯基的自由氨基酸,对心肌组织和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在缺血、缺氧等病理情  相似文献   

8.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心脏缺血性疾病和心脏外科围术期常见的一种病理生理现象,临床常见到再灌注后心律失常、心肌顿抑等.近年研究表明,在再灌注时细胞凋亡是导致细胞再灌注损伤的重要因素[1].细胞凋亡是受基因调节的一种生理性死亡过程.研究表明,在心肌梗死早期以细胞凋亡为主,且凋亡过程是可逆的,所以在AMI早期设法阻断凋亡信号转导途径,减少细胞凋亡是减少缺血区细胞死亡的一条有效途径[2].本研究通过用大鼠在体心脏模拟临床缺血再灌注损伤病理变化,通过观察灯盏花素对心肌细胞P-SAT1及P-STAT3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该药的心肌保护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细胞凋亡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一个重要病理学特征。深入研究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过程及其机制,将为临床有效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新方案。本文介绍了与缺血再灌注有关的心肌细胞凋亡发生情况,并着重就心肌细胞发生凋亡的可能机制、信号转导通路和防治措施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远端缺血预处理(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RIPC),是一种能够调动机体内源性保护能力,对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器官保护方法。在致命性缺血发生前通过心脏本身的短暂缺血再灌注后,能够使缺血区心肌在急性致命性缺血时耐受再灌注损伤,减少心肌坏死,称为心肌的缺血预处理。短暂的一个器官和组织的缺血再灌注可以传递保护作用到远隔器官和组织称为RIPC。  相似文献   

11.
应用Langendorff灌流模型,研究离体大鼠心肌缺血预处理(IPC)对心脏缺血再灌注时心功能指标及乳酸脱氢酶(LDH)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IPC可使缺血再灌期心肌收缩和舒张性能显著改善,心肌细胞受损明显减轻,心肌MDA含量也明显降低。提示IPC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良好的保护作用,而减轻氧自由基对细胞的损伤作用可能是其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calpain抑制剂(ALLN)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灌注组、缺血/再灌注组、ALLN 正常灌注组、ALLN 缺血/再灌注组和二甲亚砜 缺血/再灌注组,分别检测再灌注15 min时冠状动脉流出量(CF)和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荧光强度来反映calpain活性,免疫印迹法检测心肌细胞calpain蛋白表达量,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钙荧光强度和细胞凋亡率,并计算凋亡指数。结果:同缺血/再灌注组相比,ALLN 缺血/再灌注组CF显著增高(P<0.01),LDH漏出量、calpain活性和蛋白表达量、胞内钙荧光强度和细胞凋亡指数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ALLN对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calpain活性,从而减轻calpain对细胞的损伤,减轻了细胞内钙超载有关。  相似文献   

13.
心脏手术、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等心肌缺血/再灌注可能造成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细胞凋亡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机制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有效物质抑制再灌注时诱发的细胞凋亡,可以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细胞凋亡的途径是不同的,线粒体途径、死亡受体途径和内质网途径等是细胞凋亡信号转导的重要途径。本文以作用于缺血/再灌注损伤不同凋亡途径的有效物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缺血预处理对离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Langendorff灌流模型,研究离体大鼠心肌缺血预处理(IPC)对心脏缺血再灌注时心功能指标及乳酸脱氢酶(LDH)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IPC可使缺血再灌期心肌收缩和舒张性能显著改善,心肌细胞受损明显减轻,心肌MDA含量也明显降低。结果表明:IPC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良好的保护作用,而减轻氧自由基对细胞的损伤作用可能是其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缺血性心肌病及脑卒中是全球致死率最高的两大疾病,尽早恢复血流灌注是治疗组织缺血的最有效手段,但灌注的同时往往伴随再灌注损伤。凋亡、自噬等细胞程序性死亡是导致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机制。通过分析细胞程序性死亡在心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阐释电针调控细胞程序性死亡的机制,进而探讨电针干预对心脑缺血再灌注后心脏及神经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6.
心肌细胞凋亡现象存在于心血管系统的许多生理和病理变化过程中 ,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发生与演变的细胞学基础。因此 ,心肌细胞凋亡已成为心血管疾病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近年来 ,研究表明缺血 /再灌注可导致心肌细胞凋亡。这一发现 ,为认识缺血 /再灌注损伤提供了新观点 ,为保护缺血 /再灌注导致的心肌损伤开拓了新思路。本文就缺血 /再灌注过程中心肌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 细胞凋亡的概念  长期以来 ,细胞凋亡 (apoptosis)又被称为程序化细胞死亡 (programmedcelldeath ,PCD) ,两个名词被视为…  相似文献   

17.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性心脏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主要疾病之一,缺血早期恢复血流供应被认为是根本措施,但研究证明其会造成对心肌细胞的二次伤害。饮食对人类的重要性众所周知,本文就目前的饮食物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现状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模型,有助于在细胞层面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进行探讨,防治临床的无复流现象。方法:分离并纯化乳鼠心肌细胞,培养心肌细胞至完全同步化。以高纯氮气和纯氧分别模拟缺血液和再灌注液。预设系列缺血时间和再灌注时间,测定细胞活力指标制作时间-细胞存活率曲线图,寻求最佳缺血再灌注时间窗。结果:心肌细胞培养第5天搏动呈同步化,频率约90次/ min。与对照组相比,缺血5 h 损伤组与其他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再灌注2、4和6 h 心肌细胞存活率的下降都有统计学差异,P 值分别为0.013、0.009和0.009。再灌注时间-细胞存活率曲线图提示再灌注2 h 曲线斜率最大,存活率下降最显著。结论:确立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时间5 h,再灌注时间2 h。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SEA0400对离体大鼠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利用酶解法分离成年Wistar大鼠心脏获得心肌细胞悬液,随机分成3组进行研究:(1)对照组:心肌细胞用再灌注液培养60min,未经历缺血再灌注过程;(2)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心肌细胞缺血30min,再灌注30min,经历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3)SEA0400干预组:在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过程中,予以终浓度1 μmol/L的SEA0400进行干预.实验结束后测定以上各组心肌细胞内Ca~(2+)浓度和心肌细胞活力.结果:缺血再灌注可导致心肌细胞活力降低和细胞内Ca~(2+)荧光强度显著升高(P<0.01);SEA0400能够明显增加心肌细胞活力和减轻细胞内Ca~(2+)荧光强度升高(P<0.01).结论:SEA0400可明显减轻缺血再灌注所致心肌细胞内钙超载,维持心肌细胞活力,从而达到心肌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黄河  肖颖彬  杨天德  李洪  李永旺  陈建 《重庆医学》2008,37(5):479-480,483
目的探讨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二氮嗪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细胞线粒体功能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培养大鼠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二氮嗪预处理对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损伤后细胞线粒体活性和线粒体膜电位影响。结果二氮嗪预处理大鼠后,对培养大鼠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能减少心肌细胞线粒体活性和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结论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能产生预处理心肌细胞线粒体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