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用四道生理记录仪和血液粘度检测法观测右旋糖酐40等容稀释血液对犬心肌缺血和缺血再灌注后左心室功能(pLVS、p±dp/dt-max)和血液流变学状态的影响。24只犬随机均分为4组:1组为缺血组;2组为缺血再灌注组;3组为缺血+稀释组;4组为缺血再灌注+稀释组。结果: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2组血液流变学状态于再灌注后较1组明显恶化,3、4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在行血液稀释后较同期1、2组均明显改善(P<0.05)。②心功能的改变:2组于再灌注后各项心功能指标较1组显著降低;3组稀释后pLVS、p+dp/dt-max较1组明显升高;4组稀释后pLVS、p+dp/dt-max较2组显著升高(P<0.05),较3组有升高的趋势,但无明显差异(P>0.05),而p-dp/dt-max较2、3组均明显升高(P<0.05)。提示:①缺血再灌注后血液流变性将进一步恶化,这可能是再灌注后心功能损伤加重的原因之一;②等容血液稀释对心肌缺血和缺血再灌注后左心功能均有保护作用,但对后者改善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心肌缺血45min,再灌注180min复制兔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用亚硝酸盐法测定心肌SOD活性,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心肌MDA含量。分别观察了等容血液稀释、1,6-二磷酸果糖(FDP)以及二者联合应用对兔缺血再灌注心肌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实验共分4组:1组(对照组);2组(稀释组);3组(FDP组);4组(稀释+FDP组)。结果:①与1组缺血区心肌MDA含量相比,2、3、4组均显著降低(P<0.05);4组又明显低于2、3组(P<0.05)。②2、3、4组缺血区心肌SOD活性均明显高于1组(P<0.05);4组与2、3组相比又有所升高,但无显著差异。提示:等容血液稀释和FDP均能通过保护SOD活性及降低MDA含量而保护缺血再灌注心肌;二者合用效果更加明显,表现出良好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3.
等容血液稀释和维拉帕米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犬的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上,观察右旋糖酐40等容血液稀释和维拉帕米注射液以及二者联合应用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作用。24条犬随机分为4组:I组(对照组,n=6)、Ⅱ组(稀释组,n=6)、Ⅲ组(维拉帕米组,n=6)、Ⅳ组(稀释加维拉帕米组,n=6)。结果:①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Ⅱ、Ⅳ组在血液稀释或给予维拉帕米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和Ⅰ、Ⅲ组相比明显改善(P〈0.05);②心功能改变:再灌注后,I  相似文献   

4.
在犬的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上,观察右旋糖酐40等容血液稀释和维拉帕米注射液以及二者联合应用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作用。24条犬随机分为4组:Ⅰ组(对照组,n=6)、Ⅱ组(稀释组,n=6)、Ⅲ组(维拉帕米组,n=6)、Ⅳ组(稀释加维拉帕米组,n=6)。结果:①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Ⅱ、Ⅳ组在血液稀释或给予维拉帕米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和Ⅰ、Ⅲ组相比明显改善(P<0.05);②心功能改变:再灌注后,Ⅰ组心功能指标明显恶化(P<0.05),Ⅱ组和Ⅲ组左室内收缩压力峰值(pLVS),左室内舒张末期压力(pLVED),左室内压力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左室内压力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与Ⅰ组相比明显改善(P<0.05);Ⅳ组心功能指标则进一步好于Ⅱ、Ⅲ组(P<0.05)。提示:①右旋糖酐40等容血液稀释能明显改善左心收缩和舒张功能,维拉帕米只能显著改善左室舒张功能;②二者合用能进一步改善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缩小梗死范围  相似文献   

5.
观察应用右旋糖酐40分别于再灌注前后稀释血液对兔缺血再灌注心肌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心肌缺血45min,再灌注180min,复制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30只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其中Ⅰ组(对照组)、Ⅱ组于再灌注后20min稀释血液;Ⅲ组于再灌注前20min稀释血液。结果:与Ⅰ组相比,Ⅱ组SOD活性无明显变化,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而Ⅲ组SOD活性明显升高及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提示:再灌注前后稀释血液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均有保护作用;而且再灌注前稀释血液的效果明显优于再灌注后稀释。  相似文献   

6.
重型颅脑损伤血液稀释疗法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张剑宁  章翔 《医学争鸣》1995,16(4):285-287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患急性期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及血液稀释疗法的治疗作用。方法:共80例患(GCS3 ̄8分),其中脑挫裂伤10例(非手术治疗),颅内血肿70例(经手术治疗)。血液稀释治疗组(40例)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稀释血液,使红细胞体积分数降至30% ̄33%;对照组(40例)按常规治疗。结果:对照组患伤后呈明显的高粘滞血症,伤后3d内最明显;治疗组血液流变学状态明显改善,CT扫描脑水肿减轻,  相似文献   

7.
牛磺酸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在兔心因再灌注模型上,观察牛磺酸对其充变学改变的影响。方法:20只兔随机分为2组。1组:心肌缺血45min,再灌注180min未给处理;2组:再灌注前5min从耳缘静脉注入牛磺酸140mgkg,余同1组。阻断冠脉前和再灌注180min时二次取血,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1)对照组再灌注的瑟阻断冠脉前相比,、高、低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流动系数明显恶化;(2)与对照组相比,牛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衣那普利对沙土鼠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1)缺血再灌注组,阻断双侧颈总动脉血流30min,制备缺血再灌注模型。(2)缺血再灌注预防组:术前2h依那普利混悬液灌胃,2mg/kg。(#)缺血再灌注治疗组;再分3亚组,术后分别给予依那普利1,2,3mg/kg灌胃。(4)假手术对照组。再灌20h后,测定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脑组织NSE免疫组化染  相似文献   

9.
马世平  陈学福 《医学争鸣》2000,21(5):S081-S083
目的 观察中药复方制剂活血通脉片(HXTMT)对实验主肌因状态下犬和缺血笥心脏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1)用犬作为实验材料,结扎其冠状动脉,造成急性民缺血(“血瘀症”)模型,经十二指肠灌入实验药物,从犬心大静脉留取血样,检测实验性心肌缺血的血液流变学重要指标;(2)选择符合WHO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患者,口服HXTMT-4片,3次.d^-1,1mo为1 疗程,采用自身对照,  相似文献   

10.
在麻醉开胸纯氧呼吸状态下的犬急性心肌梗塞(AMI)模型上,观察以右旋糖酐40在不同时间(AMI前1h、24h和AMI后30min)行等容血液稀释对犬AMI6h内左室功能(±dp/dtmax、LVSP)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AMI后30min行血液稀释可使+dp/dt-max明显升高(P<0.05);而AMI前1h、24h行血液稀释不仅使AMI后+dp/dt-max明显升高,LVSP与-dp/dtmax也明显升高(P<0.05)。提示:①不同时间行等容血液稀释对犬AMI后左室收缩功能均有改善作用;②提前稀释血液不仅改善左室收缩功能,也能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1.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细胞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培养SD乳鼠心肌细胞,分别以模拟缺血溶液和模拟再灌注溶液先后置换培养基,制备模拟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分为模拟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组,佛波酯、去甲肾上腺素、腺苷预处理组和1-(5-异喹啉硫酰)-2-甲基哌嗪(H7)+缺血预处理组。模拟缺血再灌注后,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心肌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模拟缺血再灌注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损伤较  相似文献   

12.
血液流变学特性改变在+Gz致大鼠脑损害中的意义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孙喜庆  张立藩 《医学争鸣》1997,18(4):350-353
目的:探讨+Gz重复作用后大鼠血液流变学特性的变化规律及其在+Gz致脑损害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动物离心机将大鼠重复暴露于+10Gz3min三次,观察暴露后不同时间血液流变学特性及脑组织形态学的变化.结果:+Gz重复暴露3次后即刻及1h,大鼠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红细胞聚集指数及屈服应力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5);暴露后6h,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及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已基本恢复至对照组水平,红细胞聚集指数及屈服应力也呈现出恢复趋势,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Gz暴露后各时间组的血浆粘度、红细胞体积分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及Casson粘度则均无明显变化.+Gz重复暴露后大鼠脑皮层少数神经元出现缺血性改变.结论:+10Gz3min重复暴露3次可引起大鼠血液流变学特性的改变.全血粘度的增高可能主要与红细胞聚集程度增加有关.血液流变学特性的改变可能对加重+Gz重复暴露引起的脑损害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淫羊藿苷对大鼠离体心脏的作用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考察淫羊藿苷(ICA)对大鼠离体心脏的作用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通过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实验,观察ICA对冠脉的作用以及对心肌收缩力的影响;用高分子右旋糖酐制备大鼠急性血瘀模型,观察其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或溶媒组相比,ICA(2.0mg/L,4.0mg/L)能明显增加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离体心脏冠脉流量,减弱心肌收缩力;ICA(12mg/kg,6mg/kg)能有效预防急性血瘀模型大鼠的全血黏度(高、中、低切变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以及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升高。结论:淫羊藿苷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改善急性血瘀模型大鼠的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14.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再灌注时间窗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再灌注时间窗,为临床治疗提供最佳时机。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脑切片红四氮唑染色,图像分析仪测定梗死区体积。结果:于脑缺血1h、2h、3h、4h、6h、8h、16h和24h(I1、I2、I3、I4、I6、I8、I16、I24)观察到梗死体积的变化为I8〉I6〉I4〉I3〉I2〉I1(P〈0.05),缺血16h、24h与缺血8h相比,梗死体积无明显差别(P〉0.05)。脑缺血2h、3h分别再灌注22h、21h(I2R22、I3R21),其梗死体积分别与缺血2h、3h(I2、I3)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缺血4h再灌注20h(I4R20)后,其梗死体积较缺血4h(I4)显增大(P〈0.01)。结论:大鼠脑缺血后梗死体积随缺血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红花对蒙古沙土鼠脑缺血和再灌注时40000r/min离心大脑皮质可溶住Ca2+/CaM-PKⅡ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1)脑缺血10min组酶活性为假手组的13.6%;而缺血前给药组(6.7g红花/kg体重)酶活性为假手组的79.4%。(2)红花拮抗脑缺血诱导该酶活性的抑制具有剂量依赖性。(3)脑缺血10min后给生理盐水再灌注2h,酶活性恢复至假手术组的92%,而缺血后给药再灌注不能加速酶活性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硫化氢(H蠢)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缺血-再灌注+NaHS组(C组),每组8只。A组仅行剖腹及游离肠系膜上动脉(SMA),B、C组建立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C组在再灌注前10min静脉注射100umol/kgNaHS后按1mg·kg-1·h-1持续静脉注射直到再灌注2h,A、B组静脉注射相同体积0.9%的氯化钠溶液,作用时间和持续时间均同C组。处死大鼠后取血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及HS水平。结果与A组比较,B、C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及H书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1);与B组比较,C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及H2S水平均显著下降(均P〈0.01)。书与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血沉均呈显著负相关(r=-0.844、-0.813、-0.825、-0.748、-0842,均P〈0.01)。结论H2S能改善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红花对脑缺血Ca^2+/CaM—PKⅡ活性抑制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研究了红花对蒙古沙土鼠脑缺血和再灌注时40000r/min离心大脑皮质可溶性Ca^2+/CaM-PKⅡ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1)脑缺血10min组酶活性为假手组的13.6%,而缺血前给药组酶活性为假手组的79.4%。(2)红花拮抗脑缺血诱导该酶活性的抑制具有剂量依赖性。(3)脑缺血10min后给生理盐水再灌注2h,酶活性恢复复至假手术组的92%,而缺血后给药再灌注不能加速酶活性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吸入一氧化氮(NO)对兔肺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研究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方法4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Ⅰ组未缺血;Ⅱ组未缺血+吸入NO;Ⅲ组缺血再灌注;Ⅳ组缺血再灌注+吸入NO。兔麻醉后,气管切开,插入气管导管,连结呼吸机并行机械通气。通过阻断左肺门使左肺缺血60min后,随即阻断右肺门,造成左肺单侧再灌注240min的肺热缺血再灌注模型。Ⅱ、Ⅳ组在阻断右肺门前5min吸入NO50ppm。再灌注240min连续动态观察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肺内动静脉分流(Qs/Qt)、肺动脉压(PA)、肺血管阻力(PVR)、NO-2/NO-3、内皮素(ET)、高铁血红蛋白、外周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的CD18表达。测定肺湿/干重比例、肺组织丙二醛,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再灌注肺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变化。结果(1)吸入NO不影响正常兔肺气体交换和血流动力学及CD18在血液中性粒细胞的表达。正常肺组织未见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在内皮细胞上正常表达。(2)再灌注开  相似文献   

19.
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局部与器官脂质过氧化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兔一侧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中与主要器官脂质过氧化改变。方法;利用新西兰兔一侧后肢造成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分假手术组(Sham)。缺血组(ISC)和血-再灌注组(1/R)。分别取胫骨前肌标本测定三磷酸腺(ATP)磷酸肌酸(PCR)及内二醛(MDA)含量,测定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肌浆网膜钙泵(Ca^2+ATPase)活力,取心、肺、肾细胞测MDA及SOD。结果:I/R组各项指标改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左旋卡尼汀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状态下对心肌的抗氧化机制。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5只,制备兔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30min,再灌注3h。1组丝线穿过冠状动脉左室支但不结扎;2组MI后静脉滴注生理盐水至实验结束;3组MI后给予左旋卡尼汀3.0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至实验结束。观察指标包括: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心电图的动态改变;再灌注结束后动脉血游离脂肪酸(FF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及组织中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扎点以下5mm处左心室全层心肌热休克蛋白70(HSP70)含量。结果:2组和3组均造成明显的心电图动态改变,与2组比较,3组的心电图ST段出现有效改善;3组与2组相比,FFA含量显著减少(P〈0.05);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及SOD、HSP70含量显著增多(P〈0.05)。结论:左旋卡尼汀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这种基本保护机制可能是左旋卡尼汀诱导产生了大量的HSP70而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