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高压氧对脑创伤后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安全性。方法将本院40例创伤后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两组均接受脱水、营养神经、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高压氧,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静脉滴注醒脑静,两组均以40 d为一个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意识恢复时间、临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的意识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有理想的促醒作用,有效恢复神经功能,临床建议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
张建国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3):3005-3006
目的 观察奥扎格雷钠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急性脑梗死患者92例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降颅内压、降脂、降血压、营养神经、支持对症等治疗,对照组静脉滴注奥扎格雷钠,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静滴,2组疗程均为15 d.按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于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进行评分.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为78.26%,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 奥扎格雷钠与醒脑静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缺损,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醒脑静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建国  李苌清  马书明  张玉方  汪奇柏  刘峰 《重庆医学》2012,41(12):1166-1167,1170
目的观察醒脑静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急性脑梗死患者125例,按脑梗死严重程度分层(轻度65例、中重度60例),每层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醒脑静加尼莫地平,对照组给予醒脑静加生理盐水。比较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两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降低,观察组显效率(66.7%)明显高于对照组(4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轻度脑梗死患者的显效率高于中重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3%、1.6%。结论醒脑静联合尼莫地平能有效提高治疗急性脑梗死(尤其是轻度脑梗死患者)的疗效,且未发现安全性问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4.
贾忠秀 《吉林医学》2013,34(9):1690-1691
目的:积极探寻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的方法。方法:应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组)治疗急性脑梗死32例,与西药联合疏血通治疗32例(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7%,对照组有效率为71.9%,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明显。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大幅度地改善,取得了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醒脑静治疗脑梗死患者意识障碍的效果。方法将80例脑梗死伴意识障碍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注射液20~3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日,连用14天为一个疗程。结果治疗一个疗程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观察组下降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静在改善脑梗死患者意识障碍方面效果显著,不仅可以促进患者意识的恢复,同时对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促进患者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脉络宁与高压氧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85例,均经CT或MR I证实,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给予脉络宁注射液及高压氧联合治疗;对照组42例,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及常压下吸氧等常规治疗。14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效果评定及肝肾功能等实验室检测,并观察脉络宁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7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19%,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脉络宁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6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另设立正常对照组60例。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均给予常规抗血小板、他汀类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1天1次,14天为1个疗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动态测定两组患者发病第1、3、7、14天时血清VEGF浓度。同时记录入院时和治疗14天的脑梗死灶体积,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65例患者中风后1、3、7、14天各时间点的血清VEGF浓度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风后第3、7、14天治疗组血清VEGF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天后,治疗组平均脑梗死灶体积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天后治疗组NIHSS评分虽优于对照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能促进急性脑梗死后血清VEGF的表达,参与新生血管形成,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96例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随机纳入治疗组(醒脑静+依达拉奉)和对照组。治疗组常规治疗基础上,醒脑静30mL+NS250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15d,依达拉奉30mg+NS150mL静脉滴注2次/d,连用7d;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指标:①治疗7d后对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控制率;②治疗7d和15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③临床疗效比较;④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控制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15d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减少(P(0.01);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的综合治疗措施能更有效的控制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醒脑静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90例随机分为醒脑静组、丁苯酞组、醒脑静+丁苯酞组三组各30例,入选患者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醒脑静组给醒脑静20ml加入5%葡萄糖250mi中静脉滴注,1次/d,治疗14d;丁苯酞组给丁苯酞氯化钠2Stag静脉滴注,1次/d,治疗14d;醒脑静+丁苯酞组先后醒脑静20ml加入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丁苯酞氯化钠25mg静脉滴注,均1次/d,治疗14d。观察比较NIHS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三组患者NIHSS评分均明显减少(P〈0.01);临床疗效:丁苯酞+醒脑静组疗效均明显优于醒脑静组和丁苯酞组(P〈0.05)。结论:醒脑静、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均有改善作用,醒脑静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早期神经功能缺损有明显改善效果,二者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有协同作用,联合用药临床疗效优于单独使用醒脑静或丁苯酞。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醒脑静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1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63例用20%吡拉西坦输液100ml静滴1次/日,疗程14天;治疗组63例给予醒脑静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500ml静滴1次/日,联合使用20%吡拉西坦输液100ml静滴1次/日,疗程14天.结果:对比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醒脑静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1.
姚汉玲  杨珺 《疑难病杂志》2011,10(9):648-650
目的探讨纤溶酶联合高压氧治疗对脑梗死急性期凝血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纤溶酶联合高压氧治疗(高压氧组,n=40)和非高压氧治疗(非高压氧组,n=46),分析2组患者的凝血功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总体疗效。结果治疗后高压氧组总有效率(92.5%)显著高于非高压氧组(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T、APTT延长,TT缩短,Fib含量下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压氧组优于非高压氧组(P<0.05)。结论纤溶酶联合高压氧治疗对脑梗死急性期的凝血功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总体疗效有明显改善,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结合西医常规疗法干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神经内科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醒脑静注射液静脉滴注,连续用药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观察组为9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上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降低(P〈0.0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结合西医常规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提示降低血液黏稠度可能是醒脑静提高脑梗死疗效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给予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醒脑静治疗。治疗后对比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脑出血患者6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1例)给予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对照组(32例)单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显效率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观察组显效率74.2%高于对照组的40.6%(P〈0.01);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优于单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  相似文献   

15.
唐煜明  顾海军 《吉林医学》2012,33(8):1620-1621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依达拉奉和奥扎格雷治疗,对照组给予奥扎格雷治疗。14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显著,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丹奥、纤溶酶联合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9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静脉滴注丹奥80mg,2次/d;联合治疗组静滴丹奥80mg和纤溶酶100IU,各1次/d;对照组静脉滴注丹参10ml,1次/d,并口服阿斯匹林100mg/d,疗程均为2周。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凝血功能和出血性并发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联合治疗组总疗效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P<0.05)。治疗组、联合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治疗7d时联合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优于治疗组(P<0.05)。结论:丹奥、纤溶酶联合可用于治疗进展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单用降纤酶及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以疗程14 d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血浆纤维蛋白原(Fg)含量变化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疗程14 d观察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g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黄世翠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0):1275-1276
目的:观察内皮素受体拮抗剂阿魏酸钠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阿魏酸钠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分析。结果:阿魏酸钠组疗程结束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P<0.05),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内皮素受体拮抗剂阿魏酸钠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9.
李嘉清 《吉林医学》2012,33(28):6117-6118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口服,100 mg/d,两组治疗过程中,14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定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给予阿司匹林治疗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依达拉奉+醒脑静)40例和对照组(生理盐水+醒脑静)38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神经缺失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7d后,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观察明显低于对照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14d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更为显著(P〈0.01)。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较单用醒脑静疗效更明显,显效率高,且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