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晚期肝癌患者行自体CIK细胞及树突状细胞联合索拉非尼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患者自体外周血进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及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扩增,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CIK、DC-CIK表型,然后采取静脉回输方法,对原发性肝癌进行自体的CIK细胞及DC细胞联合索拉非尼治疗。结果索拉非尼联合1个疗程DC-CIK治疗后CR 0例,PR 15例,MR 22例,SD 5例,PD 2例,总缓解(CR+PR+MR)率为84.1%。患者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结论自体CIK细胞及树突状细胞联合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肝癌患者疗效尚可,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细胞培养基及血清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采集6例肺癌患者外周血,分离获得单个核细胞,按照不同血清与培养基分为8组。采用CFSE染色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CIK细胞的功能。 结果:GT-T551培养基加入患者自体血清组的CIK细胞,其增殖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培养条件组(P<0.05)。在细胞杀伤功能实验中检测CD3 CD56 NKT细胞显示,GT-T551培养基中加入患者自体血清组比加入健康人血清组更有利于增强CIK细胞的细胞毒活性(P<0.0001);RPMI 1640培养基中加入患者自体血清组比加入健康人血清组更有利于增强CIK细胞的细胞毒活性(P=0.021)。 细胞内因子的检测结果显示,GT-T551培养基中加入患者自体血清组CD4 T细胞颗粒酶B的分泌水平高于加入健康人血清组(P<0.0001),同样,RPMI 1640培养基中加入患者自体血清组要高于加入健康人血清组(P<0.0001);而且GT-T551培养基中加入患者自体血清组CD8 T细胞分泌IFN-?的能力显著高于加入健康人血清组(P=0.007)。 结论:GT-T551培养基加入患者自体血清更有利于CIK细胞的增殖,及发挥杀伤功能,为优化CIK细胞培养体系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自体和半相合异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42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成组匹配原则将病例分为3组:自体CIK细胞联合化疗组(自体CIK组),半相合异体CIK细胞联合化疗组(异体CIK组),单纯化疗组。观察自体和异体CIK细胞免疫治疗的安全性,流式细胞术(FCM)分析比较各治疗组治疗前后体内T细胞亚群变化,并对3组的临床近期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FCM检测结果显示,自体与异体CIK组CIK细胞输注后CD+3、CD+4/CD+8比值、NK细胞(CD-3 CD+56)和CIK细胞(CD+3 CD+56)比例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自体CIK组治疗前分别为(47.2±10.1)%、1.0±0.1、(15.1±2.7)%、(0.7±0.2)%。治疗后分别为(58.8±12.3)%、1.3±0.2、(24.6±7.1)%、(3.8±2.2)%;异体CIK组治疗前为(49.4±11.4)%、0.9±0.2、(14.8±3.2)%、(0.9±0.3)%,治疗后为(57.3±9.2)%、1.4±0.3、(25.4±6.7)%、(4.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20、19,均P<0.05),而单纯化疗组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水平未见明显改变。临床近期疗效比较结果显示,自体及异体CIK细胞治疗组客观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35.7 %、28.6 %和64.3 %、71.4 %)均稍高于单纯化疗组(21.4 %、57.1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8.85、χ2=41.24,均P>0.05)。结论 自体或半相合异体CIK细胞免疫治疗安全性好、毒副作用低,有一定的近期疗效,可有效延缓肿瘤复发,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的肿瘤辅助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4.
CIK细胞体内外抗肝癌细胞作用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研究肝癌患者CIK(cytokine-induced killer) 细胞的体外杀伤自体肝癌原代细胞的细胞毒活性以及正常人CIK细胞在裸鼠体内的抗肿瘤作用。方法:分别分离获得肝癌患者和下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加入细胞因子,体外诱导成CIK细胞,用流式细胞仪对细胞作动态表型分析,并与正常人的CIK细胞作对比。用^51Cr释放法,测定肝癌患者的CIK细胞体外杀伤自体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活性。在Balb/c裸鼠皮下接种肝癌细胞BEL-7402,观察CIK细胞对荷瘤鼠的抑瘤作用,并与LAK、PBMC细胞相对比。结果:肝癌患者的CIK细胞体外增殖力强,至培养28天时达到最大增值倍数300多,表型分析结果表明,CD^3 CD56^ 双阳性细胞得到了大量的扩增,其含量由原来的0.23%上升到第21天的17.8%。体外实验表明,肝癌患者的CIK细胞杀伤自体原代肝癌细胞的细胞毒性活性明显高于自体的PBMC细胞。裸鼠体内实验表明,肝癌患者的CIK细胞能够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其抑瘤率可达84.7%,高于LAK细胞的52.8%及PBMC的37.1%(P<0.05和P<0.01)。结论:CIK细胞具有较强的体内外抗肝癌细胞活性,有可能应用于临床上肝癌的过继性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治疗对放化疗后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肿瘤科2012年6月至2014年3月放化疗后的中晚期NSCLC患者38例,输注自体CIK细胞同时行最佳支持治疗;选择同期放化疗后的中晚期NSCLC患者34例,仅行最佳支持治疗作为对照组。 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外周血清中IL-2、IL-12、IFN-γ 浓度,评价自体CIK细胞治疗前后患者免疫学指标的变化、体能状态的改善情况及CIK治疗的安全性。结果:(1)38例NSCLC患者治疗后外周血CD4 + 、CD4 + /CD8 +比值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有明显升高(P<0.05或P<0.01),CD8+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CIK细胞治疗组治疗前后及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调节性T细胞(CD4 + CD25 + )比率明显下降(P<0.01);(2)CIK细胞治疗后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IL-12、IFN-γ 的水平明显升高(P<001),IL-2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P<0.01),但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变化不明显(P>0.05);(3)治疗组CIK治疗后KPS评分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KP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CIK治疗组中无一例出现畏寒、发热等不良反应。结论:自体CIK细胞治疗可改善放化疗后中晚期NSCLC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且细胞治疗安全。  相似文献   

6.
树突状细胞对自体CIK细胞体外杀伤肺腺癌细胞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人外周血树突细胞(dendriticcell,DC)对自体CIK细胞体外杀伤肺腺癌细胞的影响,以期获得具有抗原特异性杀伤功能的细胞毒活性细胞,并分别对CIK、LAK和CD3AK的杀伤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采用某一肺腺癌肿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NC),经体外诱导分别扩增出CIK、LAK、CD3AK和DC细胞,再将靶细胞抗原孵育过的DC同三种细胞共同培养,通过镜下动态观察CIK联合DC对癌性胸腔积液中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并利用MTT法检测CIK联合DC体外杀伤人肺腺癌细胞系(SPC-A1)的活性,同时比较CIK、LAK和CD3AK三种细胞的体外杀瘤活性.结果:CIK-ADC的杀伤活性最强为92.3%,明显高于单纯CIK的59.7%和DC-CIK的79.8%,(P值分别为0.025和0.042),提示CIK A-DC细胞对肿瘤杀伤的特异性.而DC-CIK的杀伤活性为79.8%,也高于单纯CIK对照组59.7%,P=0.034,说明DC具有明显增强CIK细胞杀瘤活性的功能.同时,不论从单纯CIK、LAK、CD3AK细胞毒活性,或是从三种细胞联合DC的细胞毒活性比较,CIK细胞较后两种细胞都具有更强的杀伤活性,P值分别为0.038和0.022.联合DC的自体CIK细胞体外杀瘤活性显著增强,CIK细胞的杀伤活性显著高于LAK、CD3AK两种细胞.结论:DC可明显提高自体CIK细胞的体外杀瘤活性.  相似文献   

7.
CIK细胞治疗老年人中晚期胃癌的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敬庭  吴昌平  Ning Xu  邓海峰  陆明洋  李敏 《肿瘤》2006,26(10):950-952
目的:探讨使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细胞)免疫治疗老年中晚期胃癌的副反应及其处理方法。方法:采用生物技术诱导培养CIK细胞,经培养后的CIK细胞回输给老年中晚期胃癌患者,同时观察输注后的临床反应。结果:在回输后29例老年中晚期胃癌患者中PR8例,MR9例,SD7例,PD5例,总缓解率为58.6%。患者的全身反应及局部反应包括寒战13例,发热9例,恶心呕吐1例,全身不适3例,经对症处理后无一例患者出现休克、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皮疹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异常。结论:用自体CIK细胞治疗老年中晚期胃癌,可使老年中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得到改善,治疗中的副反应经对症处理可以缓解。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鼻咽癌患者回输自体CIK细胞后免疫功能变化,探讨CIK细胞对鼻咽癌的治疗作用。[方法]收集鼻咽癌患者84例,分别抽取放化疗前后、CIK治疗后外周血作免疫指标检测。[结果]放化疗后,CD3^+、CD4^+细胞百分率下降,CD8^+细胞百分率上升; CD4^+/CD8^+比值下调,Th1/Th2倒置,与放化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IK治疗后上述指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但绝对值未恢复到健康者水平。与放化疗前相比,放化疗后及CIK治疗后B细胞值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NK细胞百分率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放化疗对鼻咽癌患者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CIK治疗安全可靠,可以改善患者近期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化疗联合自体CIK(cytokine-induced killer)细胞治疗转移性肾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9例转移性肾癌患者接受至少1周期的5-氟尿嘧啶和(或)吉西他滨(5-fluorouracil/gemcitabine,5-Fu/Gem)化疗,化疗结束后接受4~8次CIK细胞治疗,细胞回输后应用3天d1~d3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和胸腺肽α-1。结果19例患者中1例部分缓解(PR),13例稳定(SD),5例进展(PD),疾病总控制率(CP+PR+SD)为73.68%。评价为PD的5例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为(4.43±2.85)月;其余14例患者PFS未到,中位PFS已达11.64月。结论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肾癌疗效确切,疾病控制率得到明显提高,患者带瘤生存时间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细胞培养基及血清的培养体系对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的增殖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集6例肺癌患者外周血,分离获得单个核细胞,按照不同血清与培养基分为8组:GT-T551培养基+患者自体血清组、GT-T551培养基+健康人血清组、GT-T551培养基+FBS组、GT-T551培养基组、RPMI 1640培养基+患者自体血清组、RPMI 1640培养基+健康人血清组、RPMI 1640培养基+FBS组及RPMI 1640培养基组。采用CFSE染色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CIK细胞CD3+CD8+T细胞及CD3+CD4+T细胞颗粒酶B、IFN-γ、穿孔素的分泌情况及以白血病NB4、K562细胞为靶细胞时CD3+CD56+ T细胞、CD3+CD4+ T细胞及CD3+CD8+ T细胞表面CD107a的表达。结果:GT-T551培养基加入患者自体血清组CIK细胞的增殖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各组( P <0.05)。GT-T551培养基或RPMI 1640培养基中加入患者自体血清组CD4+T细胞颗粒酶B的分泌水平均显著高于加健康人血清组\[(22.85±3.50)% vs (13.28±1.75)%,(22.57±3.45)% vs (15.37±4.08)%,均 P <0.01\],而且GT-T551+患者自体血清组CD8+T细胞分泌IFN-γ的能力显著高于加健康人血清组( P <0.05)。以白血病细胞系NB4和K562细胞作为靶细胞时,检测CD3+CD56+NKT细胞表面CD107a的表达,GT-T551培养基中加入患者自体血清组优于加健康人血清组\[(7.10±1.94)% vs (2.73±0.79)%,(8.00±1.82)% vs (3.03±0.78)%, P <0.01\],同时优于RPMI1640+患者自体血清组\[(4.45±1.96)%、(3.30±1.47)%, P <0.01\]。结论:GT-T551培养基加患者自体血清的培养体系更有利于CIK细胞的增殖、细胞因子分泌及发挥杀伤功能,可推荐作为CIK细胞最佳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脐带血和乳腺癌患者外周静脉血来源的CIK细胞程序性死亡分子-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的表达及其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 采集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解放军第105医院住院的健康产妇脐带血和乳腺癌患者外周静脉血各5例,分离PBMC,体外培养、扩增CIK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时间节点两种来源的CIK细胞PD-1表达情况,分别取培养第7、14、21、28天的CIK细胞与MCF-7细胞共培养,细胞计数(CCK-8)法测定CIK细胞对MCF-7细胞的杀伤率, 吖啶橙-溴化乙啶双染(AOEB)法观察共培养后CIK细胞凋亡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CIK细胞凋亡率。结果: 随着体外培养时间的延长,脐带血和乳腺癌患者静脉血来源的CIK细胞PD-1表达率均逐渐上升,第14天时脐带血组CIK细胞PD-1表达率低于乳腺癌组\[(38.42±4.76)% vs (50.54±3.50)%,P<0.05\],至第21天后两组PD-1表达率均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第7、14、21、28天两组CIK细胞对MCF-7细胞的杀伤率分别为(18.54±354)%和(21.74±427)%、(71.86±16.86)% 和(58.78±24.25)%、(44.32±26.87)%和(43.96±26.04)%、(43.24± 24.27)%和(40.28±23.69)%,以培养第14天的脐带血来源的CIK细胞的杀伤活性最强(P<0.05)。分析发现,两种来源的CIK细胞PD-1表达水平与CIK细胞的凋亡率呈正相关(r=0.971,r=0.900, 均P<0.01),与杀伤率呈负相关(r=-0.865,r=-0885, 均P<0.01)。结论: 活化的CIK细胞表面高表达PD-1,脐带血较乳腺癌患者静脉血来源的CIK细胞表面PD-1水平低;培养第14天的CIK细胞凋亡率均较低,其杀伤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原代乳腺癌细胞冻融抗原负荷自体来源树突状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混合培养后对原代乳腺癌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作用。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的原代乳腺癌细胞制备肿瘤抗原(Ag),用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制备DC 和CIK细胞;用负荷Ag的DC 和CIK细胞共培养,诱导Ag-DC-CIK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免疫表型,MTT法检测分离的单个核细胞(CBMC)、CIK、Ag-CIK和Ag-DC-CIK对原代乳腺癌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 外周血CBMC、CIK、Ag-CIK和Ag-DC-CIK对乳腺癌原代肿瘤细胞杀伤活性分别是(34.35±3.28)%、(45.91±2.78)%、(50.88±3.22)%、(62.10±5.94)%,实验组细胞(Ag-DC-CIK)对原代乳腺癌细胞的杀伤能力(62.10±5.9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肿瘤抗原负荷的DC 能增强CIK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活性,为DC 的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脐血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癌患者外周血诱导的CIK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及杀伤活性的特点。方法: 分别采集解放军第105医院妇产科住院的健康产妇剖宫产胎儿的脐带血5份(A组)、感染科住院的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自体外周血15份(B组)、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自体外周血5份(C组),采用Ficoll两步分离法分离出单个核细胞,细胞因子诱导培养成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lK)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CIK细胞的免疫表型CD3\CD8\CD16\CD56,MIT法测定其对白血病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体外培养15 d时, C组CIK细胞体外增殖倍数与A组相似\[(577.24±202.4)vs(600.93±249.1)倍, P >0.05\],该两组均显著高于B组\[(385.16±117.3)倍, P <0.05\];A组CIK细胞杀伤活性显著高于B组和C组\[(77.3±5.1)% vs (44.1±3.4)%、(54.5±3.7)%, P <0.01\]。结论: 脐血来源的CIK细胞体外增殖快、杀伤活性强;合并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肝癌患者CIK细胞体外增殖能力和杀伤能力明显降低,不宜接受自体CIK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14.
CIK细胞治疗局限性肾癌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对局限性肾癌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肾癌根治术后患者12例,分成两组:(1)CIK细胞治疗组8例,根治术后15天应用CIK细胞治疗,随访1~4年,研究CIK细胞对患者的免疫状态及生存情况的影响;(2)对照组4例,只行肾癌根治术后出院。从治疗组患者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CD3McAb和细胞因子诱导培养成CIK细胞;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培养前后的细胞表型进行鉴定;术后7d和术后45d分别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活性。结果诱导培养后,作为CIK主要效应细胞的CD3+CD56+T细胞数量增多,从(0.75±0.89)增加到(30.25±3.06) (P<0.01);治疗组CIK细胞治疗后CD3+、CD4+、CD8+及CD56+细胞活性较治疗前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患者生存情况良好,其中6例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有效率为87.5%,均未观察到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术后2~15月发现远处转移,肺转移2例,肝转移1例,脑转移1例;术后生存期为5~34月,平均14.25月。 结论CIK治疗局限性肾癌安全有效,可以改善预后,为该类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术后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化疗联合CIK细胞回输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Ⅱ期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化疗联合CIK细胞回输治疗转移性肾癌的疗效。[方法]40例mRCC患者,采用GEM+5-Fu化疗,化疗结束后分次回输CIK细胞,同时给予IL-2和IFN-α所有患者均接受至少2个周期治疗。[结果]40例患者中4例PR(10.0%),22例SD(55.0%),14例PD(35.0%),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87d。Ⅲ-Ⅳ度毒副反应占27.5%。[结论]化疗联合自体CIK细胞回输对mRCC患者有效,并延长PFS,是一种可接受的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对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经过CIK细胞治疗的58例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D3+、CD3+CD4+、CD3+CD8+、CD3-CD16+ CD 56+和CD3+CD16+ CD 56+细胞的表达水平;42例患者治疗前后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分别进行问卷调查;治疗过程中监测相关的不良反应。 结果: 患者CIK细胞培养液体取样标本中CD3+总T淋巴细胞、CD3+CD4+T辅助淋巴细胞以及CD3+CD8+T抑制淋巴细胞的亚群水平分别为(8279±11.98)%、(30.32±11.23)%和(49.10±11.65)%,CD4+/CD8+的比值为0.67±0.34,而CD3-CD16+CD56+NK细胞和CD3+CD16+CD56+CIK细胞亚群水平分别为(16.58±11.83)%和(13.74±8.66)%。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的患者外周血中CD3+总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T辅助淋巴细胞亚群、CD3+CD8+T抑制淋巴细胞亚群和CD3+CD16+ CD 56+CIK细胞亚群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CD3-CD16+ CD 56+NK细胞亚群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经过CIK细胞治疗后,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关系均得到很好的改善(P<0.05)。自体CIK细胞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均可控制。 结论: 自体CIK细胞治疗增强了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与树突状细胞(DC)共培养后DC—CIK细胞抗鼻咽癌细胞的作用。方法: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DC和CIK细胞,加入CNE1或CNE2细胞冻融液,将DC与CIK共培养,以CIK细胞单独培养为对照。用M1Tr法测定杀伤活性。结果:DC—CIK细胞杀伤鼻咽癌细胞活性高于CIK细胞(P〈0.05);杀伤CNEl细胞活性高于CNE2细胞(P〈O.05)。结论:DC-CIK细胞抗鼻咽癌细胞的作用显著,为DC—CIK细胞免疫治疗提供了实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自体DC/CIK联合厄洛替尼(商品名:特罗凯)维持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Ⅲb、Ⅳ期老年(65~85岁)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2例,经一线含铂两药方案化疗4周期后,疗效达到稳定或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联合组)给予特罗凯及自体DC/CIK生物免疫治疗,另一组(单药组)给予特罗凯单药治疗,每月复查评估近期疗效、无肿瘤进展时间及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的疾病控制率分别是85.7%和71.4%(χ2=8.75,P=0.015)。无肿瘤进展时间分别为5.23月、3.57月(P=0.017)。治疗后两组的生活质量均有改善(P=0.001,P=0.008),联合组更为显著(P=0.033)。两组的不良反应主要是皮疹及腹泻,但均能耐受,未作特殊处理自行缓解。结论 特罗凯联合自体DC/CIK维持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疗效及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化疗联合美罗华免疫治疗使NHL获得了较高的缓解率,但仍有部分患者因为原发耐药或者缓解后复发而无法获得治愈,因此研发新的淋巴瘤治疗方法对于提高疗效,延长患者生存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疫苗免疫治疗各类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受到广泛的关注,通过给患者免疫接种携带肿瘤抗原的DC,可以诱导患者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持久的抗肿瘤免疫应答\[1-2\];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细胞输注可以调节和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功能\[3\]。因此本研究选择在淋巴瘤化疗完全缓解期,采用淋巴瘤抗原体外冲击的自体DC皮下免疫接种患者,其后静脉回输自体CIK细胞的方法免疫治疗B细胞淋巴瘤, 进行了初步的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人群来源的多种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细胞增殖及细胞毒活性的作用,为CIK细胞在骨肉瘤中的过继免疫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向健康人及骨肉瘤患者各10名男性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加入IL-2、IFN-γ、IL-1及抗CD3McAb,诱导出CIK细胞,用光镜、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细胞记数板法计数细胞,四甲基偶氮哇盐(MAW)法检测收获细胞对相应骨肉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结果二组均能成功诱导出CIK细胞,其中健康人组体外增殖能力、细胞毒作用均优于骨肉瘤患者组,各组CIK细胞随效靶浓度比的递增其杀瘤活性相应增加(P〈0.05),二组CIK细胞对骨肉瘤细胞48h杀伤率明显高于24h(P〈0.05)。结论CIK细胞的体外增殖力及对骨肉瘤细胞的杀伤活性与机体状态有关,CIK细胞对骨肉瘤细胞杀伤活性存在量效及时效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