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评价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取外周血50 ml,分离单个核细胞,体外经IL-2、IFN-γ、抗CD3单抗、IL-1刺激培养8天后获得CIK细胞。CIK联合化疗组、行单纯化疗的同期配对晚期大肠癌组患者各50例,比较近期疗效及生存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回输CIK前后患者免疫学指标,并观察其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CIK细胞治疗前患者外周血中CD3+、CD4+、CD8+和NK细胞比例分别为54.779±14.228%、30.821±11.554%、16.676±6.256%、18.705±9.347%,治疗后分别为65.236±14.901%、37.292±8.880%、25.229±6.711%、22.950±8.9323%,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5);CIK联合化疗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不良反应轻微;CIK联合化疗组的疾病控制率(DCR)率为64%(32/50)高于单纯化疗组的40%(20/50)(P<0.05),CIK联合化疗组与单纯化疗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IK联合化疗可增强晚期大肠癌患者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基于第一/第二刺激信号原理联合IL-15的的T淋巴细胞扩增技术(PersonGen TM )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培养扩增方案对T细胞扩增和活化的效果。方法:分离8名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分别采用CIK细胞扩增技术(CIK组)、PersonGen TM 扩增技术(PersonGen TM 组)及两种技术的联合应用(C+P组)刺激PBMC增殖,应用细胞计数法和流式细胞术比较T细胞的扩增效率及T细胞亚群比例,并以人白血病K562细胞及骨髓瘤RPMI 8226细胞为靶细胞检测扩增后T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经过3周培养后,CIK、PersonGen TM 和C+P 3组T细胞扩增倍数分别为(254±56)、(863±218)和(793.3±395)倍。其中CD3 +细胞所占比例分别为(51.61±14.95)%、(99.21±0.79)%和(96.14±5.16)%; CD3 +CD4 +在CIK组细胞扩增了近5倍,C+P组与PersonGen TM 组均扩增近160倍;CD3 +CD8 +细胞在CIK组扩增了近500倍,C+P组和PersonGen TM 组扩增达千倍;CD3 +CD56 + NKT细胞在CIK组扩增700多倍,其他两组达千倍。杀伤实验结果显示,当E∶T为5∶1时,3组细胞对K562杀伤率为(45.53±19.16)%、(36.53±10.6)%和(53.17±5.83)%,对RPMI 8226杀伤率为(41.23±12.5)%、(38.83±4.3)%和(45.73±7.48)%。结论: Person Gen TM 扩增技术获得的T细胞数量多、纯度高,其中CD3 +CD8 +和CD3 +CD56 + NKT细胞比例较高,其对K562和RPMI 8226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相似于CIK细胞扩增方案获得的T细胞。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细胞培养基及血清的培养体系对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的增殖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集6例肺癌患者外周血,分离获得单个核细胞,按照不同血清与培养基分为8组:GT-T551培养基+患者自体血清组、GT-T551培养基+健康人血清组、GT-T551培养基+FBS组、GT-T551培养基组、RPMI 1640培养基+患者自体血清组、RPMI 1640培养基+健康人血清组、RPMI 1640培养基+FBS组及RPMI 1640培养基组。采用CFSE染色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CIK细胞CD3+CD8+T细胞及CD3+CD4+T细胞颗粒酶B、IFN-γ、穿孔素的分泌情况及以白血病NB4、K562细胞为靶细胞时CD3+CD56+ T细胞、CD3+CD4+ T细胞及CD3+CD8+ T细胞表面CD107a的表达。结果:GT-T551培养基加入患者自体血清组CIK细胞的增殖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各组( P <0.05)。GT-T551培养基或RPMI 1640培养基中加入患者自体血清组CD4+T细胞颗粒酶B的分泌水平均显著高于加健康人血清组\[(22.85±3.50)% vs (13.28±1.75)%,(22.57±3.45)% vs (15.37±4.08)%,均 P <0.01\],而且GT-T551+患者自体血清组CD8+T细胞分泌IFN-γ的能力显著高于加健康人血清组( P <0.05)。以白血病细胞系NB4和K562细胞作为靶细胞时,检测CD3+CD56+NKT细胞表面CD107a的表达,GT-T551培养基中加入患者自体血清组优于加健康人血清组\[(7.10±1.94)% vs (2.73±0.79)%,(8.00±1.82)% vs (3.03±0.78)%, P <0.01\],同时优于RPMI1640+患者自体血清组\[(4.45±1.96)%、(3.30±1.47)%, P <0.01\]。结论:GT-T551培养基加患者自体血清的培养体系更有利于CIK细胞的增殖、细胞因子分泌及发挥杀伤功能,可推荐作为CIK细胞最佳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对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经过CIK细胞治疗的58例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D3+、CD3+CD4+、CD3+CD8+、CD3-CD16+ CD 56+和CD3+CD16+ CD 56+细胞的表达水平;42例患者治疗前后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分别进行问卷调查;治疗过程中监测相关的不良反应。 结果: 患者CIK细胞培养液体取样标本中CD3+总T淋巴细胞、CD3+CD4+T辅助淋巴细胞以及CD3+CD8+T抑制淋巴细胞的亚群水平分别为(8279±11.98)%、(30.32±11.23)%和(49.10±11.65)%,CD4+/CD8+的比值为0.67±0.34,而CD3-CD16+CD56+NK细胞和CD3+CD16+CD56+CIK细胞亚群水平分别为(16.58±11.83)%和(13.74±8.66)%。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的患者外周血中CD3+总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T辅助淋巴细胞亚群、CD3+CD8+T抑制淋巴细胞亚群和CD3+CD16+ CD 56+CIK细胞亚群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CD3-CD16+ CD 56+NK细胞亚群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经过CIK细胞治疗后,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关系均得到很好的改善(P<0.05)。自体CIK细胞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均可控制。 结论: 自体CIK细胞治疗增强了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抗人T细胞兔免疫球蛋白-费森尤斯(anti-human T lymphocyte rabbit immunoglobulin-Fresenius,ATG-F)和IFN-γ、IL-2 组成的培养体系诱导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细胞的性能并用于临床细胞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采集分离健康供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依照激活抗体的不同分组分别培养CIK细胞,在第7 和14 天计数总细胞数量。流式细胞术检测ATG-F组、CD3 组和TG(抗人胸腺细胞兔免疫球蛋白,Thymoglobulin)组CIK细胞组成及细胞表面活化性、抑制性受体分子的比例,还检测第14 天时ATG-F高剂量组、CD3 组和TG组CIK细胞对K562 靶细胞的杀伤性能。结果:使用ATG-F、IFN-γ、IL-2 培养体系成功诱导出CIK细胞。第14 天时高剂量ATG-F(F-H)组增殖倍数明显高于TG组(27.25±1.25 vs 16.60±1.72,P<0.01);其CD3+CD56+细胞比例与CD3 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CD3-CD56+的NK细胞显著高于TG 组及CD3 组[ (11.19±2.60)% vs(5.66±1.00)%、(1.42±0.51),P<0.01]、CD4+T 细胞比例显著低于CD3、TG 组[(4.35±1.47)% vs(26.88±5.01)%、(14.52±6.22)%,P<0.01]、CD56+CD94+ 、CD56+CD158a+ 、CD56+CD158b 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CD3 组( 均P<0.01);F-H 组在靶效比为1∶10 时对K562 的杀伤效力显著高于CD3 组[ (60.52±2.05)% vs(30.02±6.67)%,P<0.01]。结论:ATG-F培养体系制备的CIK 细胞比常规培养体系所得CIK 细胞具有更高的NK细胞比例,其活化受体对K562细胞更强的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分析自体DC联合CIK(DC-CIK)细胞治疗96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集2011年8月至2016年4月解放军第86医院肿瘤科及解放军第81医院肿瘤生物治疗中心收治的96例胃癌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 PBMC),经实验室体外诱导培养DC和CIK细胞,DC通过胃癌MGC-803细胞裂解物致敏后与CIK细胞回输给患者,观察DC-CIK细胞治疗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96例胃癌患者经DC-CIK细胞免疫治疗后,客观反应率为15.6%,疾病控制率为55.2%;1年生存率为56.0%,36~56个月总生存率维持在37.0%。免疫细胞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肿瘤标志物CEA、CA199和CA724值均无明显变化。细胞治疗后患者外周血CD4+CD25+细胞比例显著下降\[(3.22±1.20)% vs (2.46±1.04)%,P<0.01\],CD3+、CD4+、CD8+、CD3+CD56+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均无显著变化(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细胞治疗次数、治疗前CEA和CA199值为DC-CIK治疗胃癌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细胞治疗次数、治疗前CEA和CA199值与DC-CIK细胞治疗胃癌患者的预后相关(P<005)。结论:DC-CIK细胞免疫治疗对于胃癌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多次治疗可能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中G0期原始干细胞(CD34+)的杀伤作用。方法5例CML慢性期患者外周血标本在体外诱导培养CIK细胞,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其表型。G带法检测CIK细胞核型。应用免疫磁珠技术分选CD34+CML白血病细胞,AO染色后利用FCM检测CIK细胞对G0期CD34+CML白血病细胞的杀伤作用。半固体培养法检测CIK细胞对正常骨髓CFU-GM、BFU-E集落的影响。结果CIK细胞在培养第3周时,CD3+细胞数量达(97.29±3.55)%,CD3+CD56+细胞绝对数量增加了356倍,染色体分析证实,CIK细胞为正常核型,流式细胞仪检测CIK细胞对G0期CD34+CML白血病细胞平均杀伤率为66.73%。对照组与加入CIK细胞组的CFU-GM集落数分别为150±16和145±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两组的BFU-E集落数分别为68±5和6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集落类型、大小两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结论CIK细胞可从CML患者外周血中大量扩增,来源于正常淋巴细胞,对G0期CD34+CML白血病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对正常造血前体细胞无抑制作用,可作为过继细胞免疫治疗的效应细胞治疗CML。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中G0期原始干细胞(CD34+)的杀伤作用.方法5例CML慢性期患者外周血标本在体外诱导培养CIK细胞,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其表型.G带法检测CIK细胞核型.应用免疫磁珠技术分选CD34+CML白血病细胞,AO染色后利用FCM检测CIK细胞对G0期CD34+CML白血病细胞的杀伤作用.半固体培养法检测CIK细胞对正常骨髓CFU-GM、BFU-E集落的影响.结果CIK细胞在培养第3周时,CD3+细胞数量达(97.29±3.55)%,CD3+CD56+细胞绝对数量增加了356倍,染色体分析证实,CIK细胞为正常核型,流式细胞仪检测CIK细胞对G0期CD34+CML白血病细胞平均杀伤率为66.73%.对照组与加入CIK细胞组的CFU-GM集落数分别为150±16和145±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两组的BFU-E集落数分别为68±5和6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集落类型、大小两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结论CIK细胞可从CML患者外周血中大量扩增,来源于正常淋巴细胞,对G0期CD34+CML白血病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对正常造血前体细胞无抑制作用,可作为过继细胞免疫治疗的效应细胞治疗CML.  相似文献   

9.
  目地 检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两种预后亚型(生发中心型和非生发中心型)不同治疗阶段的T细胞亚群分布,评估患者的T细胞免疫功能状态。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34例DLBCL患者发病初、化疗期间、疗程结束后外周血中的CD+3、CD+4、CD+8和CD+4 CD+25 T细胞的分布情况。以16名健康人外周血作为对照。结果 DLBCL两种预后亚型患者化疗前外周血中CD+4 T细胞比例和CD4/CD8比值分别为(32.27±2.00)%和(0.81±0.39),明显低于正常水平;CD+8 T细胞、CD+4 CD+25 T细胞比例分别为(40.80±6.23)%和(5.68±5.45)%,明显增高。而CD+3 T细胞比例则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保持稳定状态,与正常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化疗3个周期后CD+8 T细胞逐渐减少,而CD+4、CD+4 CD+25 T细胞、CD4/CD8比值则明显上升,至化疗6个周期结束后除了CD+4 CD+25 T细胞仍明显高于正常及化疗前水平外,余各项指标与正常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至化疗结束3个月后,CD+4 CD+25 T细胞逐渐下降至接近正常,除了化疗前生发中心型CD+3 和CD+8 T细胞比例[分别为(74.83±3.59)%和(40.80±6.23)%]高于非生发中心型[分别为(68.26±3.56)%和(33.76±5.46)%],不同治疗时期DLBCL患者两种预后亚型间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39、2.419,P值分别为0.041、0.018)。不同时期DLBCL患者两种预后亚型间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不同基因亚型DLBCL患者不同治疗时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细胞免疫受抑,动态监测T细胞亚群的变化可以实时了解患者的T细胞免疫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观察自体肿瘤抗原负载的树突细胞(DCTAA)联合配型脐血来源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免疫联合治疗48例中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配型的脐血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在体外用多种细胞因子[CD3McAb、白细胞介素(IL)-2、肿瘤坏死因子(IFN)-γ、IL-1α等]共同诱导成CIK和树突细胞(DC),经过12~15 d诱导扩增后获得CIK细胞,再经严格质控检测合格后,分6次回输患者体内,每疗程回输细胞总数为(5~8)×109个。培养的第5天用自体肿瘤抗原负载DC,第8天收获DCTAA,行淋巴结部位皮下注射,观察患者接受治疗后瘤体的大小、临床症状积分、生活质量及免疫学指标、Karnofsky评分、体质量、不良反应等的变化,同时记录患者的生存期。结果 48例接受脐血DCTAA-CIK治疗的患者中,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为37例,总缓解率 77.1 %。临床症状评分改善率 78.9 %~84.7 %;Karnofsky评分提高率为89.6 %(43/48)。1年生存率80.6 %。不良反应轻微。DCTAA-CIK细胞治疗患者外周血CD3、CD4 T细胞和NK细胞比例均显著提高[(42.21±6.12)%、(24.42±3.01)%、0.99±0.34、(24.98±3.02)%与(71.58±7.64)%、(37.25±2.13)%、1.62±0.45、(35.23±4.11)%](t值分别为6.34、5.67、0.25、4.43,P值均<0.01)。结论 脐血来源的DCTAA-CIK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是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一种良好的方法,能显著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辅助治疗Ⅲ期胃癌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88 例Ⅲ期胃癌根治术后行6周期化疗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3例患者于辅助化疗结束后接受CIK细胞治疗至少3个周期为CIK治疗组,45例患者单纯化疗为对照组.对CIK细胞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检测结果进行随访观察,对2组总生存期与无瘤生存期进行比较.结果 第1次CIK细胞治疗后2周时,CD3+细胞与CD4+/CD8+ 比值显著升高,2个月时又下降到接近治疗前水平,而CIK细胞连续治疗3周期后2个月CD3+细胞与CD4+/CD8+ 比值均维持在高水平.CIK治疗组与单纯化疗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2.0±2.6)个月与(36.0±2.9)个月,2组中位无瘤生存期分别为(34.0±2.7)个月与(25.0±2.8)个月,2组总生存期与无瘤生存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采用CIK细胞辅助治疗Ⅲ期胃癌可以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延缓肿瘤复发,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体CIK细胞联合同步放化疗对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监测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生活质量的变化,并评价其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12月60例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采用同步放化疗治疗;试验组30例,采用同步放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组间比较,试验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显著升高,其中CD3+T淋巴细胞百分率[(73.5±5.6)% vs (64.8±5.8)%,P=0.041]和CD3+CD56+T淋巴细胞百分率[(16.1±1.6)% vs (4.2±0.8)%,P=0.011]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试验组的DCR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0% vs 63.3%,P=0.030)。试验组生存质量明显改善且毒副反应轻。结论:与单纯同步放化疗相比,自体CIK细胞联合同步放化疗可显著提高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有效控制肿瘤生长,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冻存时间对外周血来源的CIK细胞免疫表型及其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采集6名健康患者外周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第0h加入IFN-γ,24h后加入IL-2、抗CD3单抗,每隔3天补充含CD3单抗、IL-2的新鲜培养液,培养15天进行冻存。复苏冻存1、2、3、4、5月的CIK细胞为实验组,以常规培养至15天的CIK细胞为对照组。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CIK细胞中CD3+CD4+、CD3+CD8+、CD3+CD56+细胞的百分比,CCK8法检测各组CIK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冻存1、2、3月的CIK细胞与对照相比CD3+CD4+、CD3+CD8+、CD3+CD56+细胞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冻存4、5月的CIK细胞中CD3+CD8+、CD3+CD56+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明显下降[(70.62±6.35)%、(14.36±4.28)%、(67.87±5.63)%、(12.61±6.21)% vs (84.23±5.20)%、(22.75±3.46)%],P<0.05。对靶细胞的杀伤能力在1、2、3月时与对照相比未见明显减弱(P>0.05),冻存4月、5月后的CIK细胞在各效靶比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与对照相比明显减弱(P<0.05)。结论:冻存时间的长短对CIK细胞的免疫表型及杀伤活性均有一定的影响,且随着冻存时间的延长,CIK细胞的杀伤活性减弱。建议冻存CIK细胞的最佳时间为1、2和3月。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 icacy of autologous cytokine-induced kil er (CIK) cells transfusion combined with chemotherapy in patients suf ered from advanced colorectal cancer. Methods: Sixty untreate...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TA方案(多西他赛+表柔比星)和TA方案联合树突细胞(DC)-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的免疫治疗方案在转移性乳腺癌(MBC)中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3例MB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单纯治疗组(TA方案,对照组,22例)和联合治疗组(TA方案+DC-CIK细胞免疫治疗,观察组,2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临床症状改善状况、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T细胞免疫表型改变.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5.7%)高于对照组(6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949,P=0.026).不良反应中白细胞下降发生率最高,观察组为76.2%,对照组为5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58,P=0.36).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疲倦乏力、食欲不振和失眠盗汗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23.8%∶54.5%,x2=4.246,P =0.04;19.0%∶54.5%,x2=5.795,P =0.02;19.0%∶50.0%,x2=4.532,P=0.03).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D3+T细胞(60.4±12.3∶47.4±12.8,t=3.393,P<0.01)、CD3 +/CD4+ (41.7 ±9.6∶ 28.1±10.5,t =5.442,P <0.01)、CD4+/CD8+ (1.5 ±0.2∶1.0±0.2,t=8.195,P<0.01)、NK细胞(27.3±5.9∶15.3±6.1,t=6.643,P<0.01)、NK T细胞(14.7±1.4∶6.0±1.2,t=11.020,P<0.0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相对于单纯TA方案,TA化疗方案联合DC-CIK细胞免疫治疗在MBC中疗效更佳,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并未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腹主动脉灌注雷帕霉素联合肝动脉化疗治疗肝移植瘤兔模型的疗效。方法:建立肝移植瘤兔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只,对照组进行肝动脉栓塞化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动脉灌注雷帕霉素,对比两组模型兔治疗前后的肿瘤体积变化、外周血中CD3+和CD4+细胞的分布以及进行病理学观察即组织切片观察统计肿瘤组织坏死率。结果:治疗之后,两组模型兔均发生了瘤体积的明显减小,并且观察组的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模型兔经过治疗后CD3+阳性细胞比例均增加,观察组的CD4+阳性细胞比例相比治疗前增加至(46.8±1.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并且观察组的CD3+和CD4+阳性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肿瘤近似圆形,边界清晰,显微镜下观察切片以重度坏死为主[占(50.3±5.7)%],并且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动脉灌注雷帕霉素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的疗法对肝移植瘤兔模型的疗效显著,并且增强机体免疫抗癌作用,值得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维持治疗一线化疗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96例ⅢB~Ⅳ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线治疗为4~6个周期的含铂两药方案化疗,将疗效达稳定或以上的患者随机分两组,一组给予CIK免疫治疗,一组给予支持治疗,比较两组的PFS、有效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KPS评分及评估安全性.结果 CIK组和对照组的中位PFS分别为8.0个月(95%CI 7.3~8.7)和6.0个月(95%CI 4.8~7.2)(P=0.002).CIK组疾病控制率为81.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0%(P<0.05).CIK治疗组患者外周血CD3+、CD3+/CD4+细胞比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对照组T淋巴细胞亚群没有变化.CIK细胞治疗后患者KPS评分为(71.53±7.96)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CIK治疗组中3例出现一过性发热,3例皮疹,2例肌肉痛.结论 CIK维持治疗一线化疗后稳定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提高PFS及近期疾病控制率,改善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8.
CIK细胞治疗难治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活化杀伤细胞(CIK细胞)用于难治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健康供者及淋巴瘤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过IFN-γ、CD3单抗和rhIL-2共同作用,体外扩增培养CIK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免疫表型的改变,MTT法检测CIK细胞的杀伤活性。取培养15~21 d的CIK细胞回输,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健康供者及恶性淋巴瘤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可以成功培养出CIK细胞。培养第21天,CIK细胞扩增至52.67~64.81倍。培养期内细胞存活率95 %以上。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免疫表型有明显的变化,CD+3 CD+56细胞比例由培养第0天的0.52 %~3.04 %上升至第21天的48.63 %~75.82 %,而CD+3 CD+8细胞则由21.2 %~33.5 %升至82.26 %~92.32 %。MTT法检测CIK细胞对K562细胞有较高的杀瘤活性,当效靶比为5∶1时,在细胞培养的第21天,CIK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力为58.1 %~70.9 %。在4例接受CIK细胞治疗患者中,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有明显的改善,T细胞亚群测定显示CD4/CD8比值(1.03±0.24~1.26±0.31)及CD+16 CD+56细胞(10.91±6.23~15.68±7.42)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升高。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CIK细胞可以成为难治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艾迪注射液辅助化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CD+4CDhi25CDlow127调节性T(Treg)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 60例NSCLC患者随机分为化疗加艾迪注射液组(观察组)和单纯化疗组(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于化疗前后检测外周血中CD+4CDhi25CDlow127Treg细胞和血清TGF-β 1、IL-10水平,同期选取20名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结果 NSCLC患者外周血中CD+4CDhi25CDlow127Treg细胞占CD+4淋巴细胞的比例为(5.77±1.50)%,与健康对照组(3.84±0.9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血清中IL-10和TGF-β 1表达水平[(24.09±6.74)、(197.76±43.76)n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19.39±5.73)、(141.13±32.17)ng/ml](P=0.006,P=0.002).对照组化疗后CD+4CDhi25CDlow127Treg细胞水平显著降低(P=0.048),细胞因子IL-10、TGF-β1的表达水平[(22.25±6.79)、(184.85±49.11)ng/ml]与化疗前[(24.37±8.10)、(197.16±44.57)ng/m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6,P=0.314).观察组化疗后CD+4CDhi25CDlow127Treg细胞和细胞因子IL-10、TGF-β1表达水平[(4.36±1.19)%,(20.16±4.73)、(165.42±39.57)ng/ml]与化疗前[(5.78±1.50)ng/ml,(23.81±5.15)、(198.35±43.68)ng/ml]相比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6,P=0.003).结论 中晚期NSCLC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表达水平增高,艾迪注射液配合化疗可以降低NSCLC患者的Treg细胞水平,改善机体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