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的临床准确性。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4月至2016年1月我院关节创伤外收治的科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60例,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作为标准,通过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对患者进行诊断,将诊断结果与医师单纯临床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医师通过临床诊断,有48例患者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41例部分断裂,7例全部断裂),12例患者正常。部分和全部断裂平均准确率为79.78%,假阴性率为23.5%。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患者,有53例患者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45例部分断裂,8例全部断裂),7例患者正常。部分和全部断裂平均准确率为88.56%,假阴性率为13.7%。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准确率高于医师单纯临床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前交叉断裂较单纯临床诊断具有更高的准确性,但仍存在漏诊的可能,需结合医师临床综合分析,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在临床胸部疾病细胞病理学诊断中,在常规细胞病理学技术的基础上,对于胸部难诊病例,通过临床多种方式的取材及各类标本,我们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的定量技术、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以及快速巴氏染色技术等。在新技术应用中又进行了改进:(1)用淋巴分离液分离肿瘤细胞;(2)创立了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的定量测算方法;(3)刮取细胞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4)快速巴氏染色技校等。取得了明确诊断,从而及时为临床提供术前治疗前的形态学依据,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3.
宛四海  傅森林 《九江医学》2002,17(2):101-102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过去只能在尸检时作出病理诊断,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临床诊断现已成可能。现将我院1998年1月至2001年10月诊断为DAI病人43例,临床和CT资料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探究CT血管成像技术在ACI患者颈动脉狭窄、侧支循环等病情诊断方面的成效。方法 对我院2021.3-2022.3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一般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对CT血管成像技术(CTA)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以临床出具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血管成像技术(CTA)在临床上的诊断价值,评估此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效能。结果 与临床金标准相比,CTA诊断技术具有较高的临床评估价值[Kappa>0.8~1.0,曲线下面积(AUC)>0.9,P<0.01];CTA诊断技术在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等方面与临床金标准具有一定的一致性[Kappa>0.6~0.8,曲线下面积(AUC)>0.7~0.9,P<0.01];而在评估侧支循环临床诊断中,CTA诊断技术与临床金标准具有一致性,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Kappa>0.8~1.0,曲线下面积(AUC)>0.9,P<0.01]。结论 以临床“金标准”的诊断结果为依据分析,CTA诊断技术能够对ACI患者出...  相似文献   

5.
孙宝森 《当代医学》2022,28(6):151-153
目的 探究数字化X线摄影术(DR)与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60例肋骨骨折患者,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DR(对照组)与MSCT三维重建技术(实验组)诊断,比较两组临床诊断结果.结果 160例患者通过临床及影像学诊断发现共19...  相似文献   

6.
超声心动图在冠心病心功能评价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往认为,超声心动图对于冠心病的诊断缺乏特异性和敏感性,近十几年来,随着现代电子、器材等高新技术不断引入超声诊断仪,彩色室壁运动分析(CK)技术、组织多普勒显像(DTI)、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AME)、心肌造影超声心动图(MCE)等无创性超声新技术逐步从基础走向临床,广泛用于冠心病的诊断及疗效评估,尤其是心功能评价,为临床研究冠心病提供了更直观、更量化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7.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是近几年来应用于临床的诊断技术,通常临床目测电影造影上,左室室壁活动情况以估价左心室总体及局部功能,但主观估测误差较大。DSA图像有较高的空间、时间分析率,运用其内设诊断左心室功能可增加其诊断准确性、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在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ABP)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诊断ABP提供新的、可靠的影像学技术。方法 选取确诊为ABP的患者29例为前列腺炎组,另随机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3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SWE技术测量两组前列腺杨氏模量值,比较两组杨氏模量最大值、最小值及平均值的差异性。结果 前列腺炎组与对照组杨氏模量最大值分别为(32.1±10.8)kPa,(17.6±5.9)kPa,最小值分别为(5.7±3.0)kPa,(3.0±1.1)kPa,平均值分别为(17.4±5.2)kPa,(7.1±1.3)k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BP能够提高前列腺组织的硬度;前列腺弹性模量对ABP的诊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S-Detect~(TM)技术鉴别乳腺肿物良恶性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且同时应用S-Detect~(TM)技术诊断的48例乳腺肿物患者的相关资料,应用Kappa统计量评价S-Detect~(TM)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并分析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结果 48个乳腺肿物术后病理诊断良性42个,恶性6个;S-Detect~(TM)检查诊断良性38个,恶性10个。S-Detect~(TM)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704,S-Detect~(TM)技术诊断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0.5%,准确率为91.7%。结论 S-Detect~(TM)技术有助于乳腺肿物的鉴别诊断,而且S-Detect~(TM)技术操作简便、报告结果清晰,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心腔血栓形成是发生体循环和肺循环栓塞的主要原因之一,及时诊断和处理对预防栓塞具有重要意义。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是广泛应用的技术,但因肺及胸壁、胸廓畸形等因素的影响,有时显像不佳,可造成部分病例漏诊。多平面超声心动图(M—TEE)是20世纪90年代先进的超声诊断技术。本文旨在总结应用M—TEE诊断左心房内血栓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重建房间隔缺损三维影像17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房间隔缺损为先天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在临床上。超声心动图已成为诊断房间隔缺损的首选方法,但常规经胸壁二维超声心动图(TTE)检查有较高的假阳性,90年代以来,多平面经食管动态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TEE)的临床应用,极大地克服了TTE技术的限制,  相似文献   

12.
脑部胶质瘤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原发性脑肿瘤,具有复发率高、死亡率高以及治愈率低的特点。常规临床诊断主要依靠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技术进行鉴别。随着成像技术和机器学习方法的不断发展,多模态影像智能分析技术已经逐步成为研究热点,在脑胶质瘤的病灶分割测量、肿瘤分级、预后生存周期预测和基因型辨别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本文重点介绍基于机器学习和多模态影像在脑胶质瘤临床辅助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3.
颈椎间盘突出症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及CT、核磁共振(MRI)等先进的影像技术用于临床诊断后,提高.了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诊断率,本文就近年来临床收治单纯性颈椎下段(C5-6、C6-7)椎间盘突出症侧后位突和后正中位突的临床体会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高分辨率CT技术在眼耳鼻咽喉科临床应用的系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分辨率CT(HRCT)技术在眼耳鼻咽喉科应用的系列研究,属医学临床应用基础研究,适用于眼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影像诊断科及相关临床科室。  相似文献   

15.
下肢静脉疾病无创检查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所见下肢静脉性疾病多于动脉性疾病。在诊断方法中,血管静脉造影虽然有较好的准确性,但有损伤性及碘剂过敏等不足的一面。而近几年,由于无创检查技术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为血管外科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更有价值的手段。我们应用多功能周围血管检测仪(PVL),对352例下肢静脉疾病患者进行检查,并与静脉造影相比较,探讨无创检查技术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咽拭子检测肺炎支原体DNA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荧光PCR技术检测患儿咽拭子肺炎支原体DNA。并与临床诊断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00例临床诊断支原体肺炎患儿咽拭子阳性71例(71%)。结论咽拭子检测肺炎支原体DNA技术快捷、简便、敏感性高、儿童顺应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在胰胆管梗阻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疑有胰胆管病变的100例患者应用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SFSE)厚层投射直接成像技术行MRCP检查。结果:97例获得了优良的MRCP图像,MRCP可清晰显示各类胰胆管病变的形态异常;59例患者诊断为梗阻性胰胆管病变,其定位诊断准确率达100%,定性诊断符合率为83%。结论:MRCP无创伤,无辐射,无需应用对比剂,是诊断胰胆管病变的理想方法,但对病变的定性诊断仍需结合常规MRI扫描及其它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8.
细菌性阴道病(BV)是一种阴道细菌综合征,也是妇产科最常见的阴道感染性疾病。对其发病机理、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实验室检查和治疗方面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旨在增强临床医生对此病的进一步认识,提高诊断技术和治疗水平。关键词:细菌性阴道病(BV);发病机理;流行病学;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超声诊断技术用于鉴别肝胆急腹症临床价值的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7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04例肝胆急腹症病患的超声检测在临床中的诊断结果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在超声诊断下104例肝胆急腹症病患中有99(95%)例为胆囊炎结合胆囊结石,肝癌2(19%)例,剩余2(19%)例为胆道蛔虫,104例肝胆急腹症病患的超声检测和临床诊断结果一致的为99例,占到总例数的95%,很显然高于非一致的诊断病例,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诊断技术用于鉴别肝胆急腹症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有助于进行正确的病理诊断降低误诊率,因而该方法值得进一步用于临床推广,以及运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磁共振三维高时间分辨力动态增强成像(three-dimenstional time resolved imaging of contrast kinetics,3D-Tricks)技术联合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热休克蛋白60抗体(antibody to heat shock protein 60, anti-HSP60)检测在输卵管性不孕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疑似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均行磁共振3D-Tricks技术和血清IL-6、anti-HSP60检测,分为三种检测方式:常规的血清IL-6+anti-HSP60、磁共振3D-Tricks技术、两种检测方式联合,以腹腔镜病理学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比较IL-6、anti-HSP60阳性率,评估磁共振3D-Tricks技术联合血清IL-6、anti-HSP60检测在输卵管性不孕临床诊断中的检测诊断合格率、敏感度、特异度。 结果 120例患者中经腹腔镜病理学确诊有84例,其中联合组诊断符合率(96.43%)显著高于单独组(80.00%),且84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中血清anti-HSP60、IL-6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非输卵管性不孕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3D-Tricks技术以及血清IL-6、anti-HSP60平行联合检测诊断的敏感度显著高于磁共振3D-Tricks技术、血清IL-6、anti-HSP60单独检测(P<0.05),系列联合检测诊断的特异度显著高于两者的单独检测(P<0.05)。磁共振3D-Tricks技术以及血清IL-6、anti-HSP60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单独检测(P<0.05)。 结论 磁共振3D-Tricks技术联合血清IL-6、anti-HSP60平行联合检测可提高输卵管性不孕临床诊断的敏感度,系列检测可提高输卵管性不孕临床诊断的特异度,对于输卵管性不孕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