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9 毫秒
1.
目的 探讨解热药YL2 0 0 0中小檗碱在正常和发热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技术分别测定正常大鼠和干酵母致发热大鼠血浆中小檗碱的含量 ,使用3P87软件处理小檗碱的时量数据 ,计算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在正常和发热大鼠体内 ,小檗碱的达峰时间分别为(3 4± 0 3)h和 (0 3± 2 1)h(P <0 0 5 ) ,峰值血药浓度分别达 (0 15 4± 0 0 2 3)mg·L-1和 (0 2± 0 6 )mg·L-1,T1/ 2(ke)分别长达 (6± 3)h和 (6± 5 )h ,T1/ 2 (ka)分别为 (1 2±0 4 )h和 (0 1± 2 8)h ,CL/F(s)值分别为 (4 0± 1 9)mg·kg-1·h-1/ (mg·L-1)和 (6± 6 )mg·kg-1·h-1/ (mg·L-1) ,AUC( 0~T) 值分别为 (1 8± 0 3)mg·L-1·h-1和 (0 7± 0 5 )mg·L-1·h-1(P <0 0 5 )。结论 发热降低小檗碱在体内的AUC( 0~T) 。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葛根 7,4′ 二氧代醋酸黄豆苷元 (DZC)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不同途径给大鼠注射 3种剂量 (1 5、2 5、3 5mg·kg-1)药物 ;大鼠灌胃给药 (1 2 0mg·kg-1) ,分别测定大鼠体内药动学参数。结果大鼠注射DZC ,其药时过程符合二室开放模型特征 ,其t1/2 ( β) 分别为(4 2 65± 9 3 4)、(4 6 96± 5 5 9)、(82 1 8± 2 8 1 7)min,大鼠静脉注射 1 5、2 5mg·kg-1后 ,其药时过程符合线性动力学 ,但静注 3 5mg·kg-1后为非线性动力学。大鼠灌胃给药后 ,其药时过程符合单室开放 -吸收模型特征。大鼠经灌胃、颈静脉交叉给药后 ,绝对生物利用度为 3 8 66%。结论DZC口服生物利用度提高不显著 ,适于静脉给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葛根 7,4′ 二氧代醋酸黄豆苷元 (DZC)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不同途径给大鼠注射 3种剂量 (1 5、2 5、3 5mg·kg-1)药物 ;大鼠灌胃给药 (1 2 0mg·kg-1) ,分别测定大鼠体内药动学参数。结果大鼠注射DZC ,其药时过程符合二室开放模型特征 ,其t1/2 ( β) 分别为(4 2 65± 9 3 4)、(4 6 96± 5 5 9)、(82 1 8± 2 8 1 7)min,大鼠静脉注射 1 5、2 5mg·kg-1后 ,其药时过程符合线性动力学 ,但静注 3 5mg·kg-1后为非线性动力学。大鼠灌胃给药后 ,其药时过程符合单室开放 -吸收模型特征。大鼠经灌胃、颈静脉交叉给药后 ,绝对生物利用度为 3 8 66%。结论DZC口服生物利用度提高不显著 ,适于静脉给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口服抗肿瘤药赛特铂(satraplatin)在大鼠的药动学。方法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法测定体内赛特铂的总铂浓度。结果 :剂量为 5 0mg·kg- 1和 10 0mg·kg- 1时 ,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 :T12 β(4 3±s 34)h和 (5 8± 38)h ,Tmax(5 .0± 2 .0 )h和 (6 .0± 1.0 )h ,Cmax(12 .6± 2 .5 )mg·L- 1和 (13.4± 1.5 )mg·L- 1,AUC0 ∞(4 2 2± 12 0 )mg·h·L- 1和 (70 2± 118)mg·h·L- 1。组织分布以肝、肾最高。 4 8h后药物排出已基本完成 ,主要经粪便排出 ,约 5 5 % ,尿排出小于 6 % ,2 4h胆中排出0 .2 3%。结论 :赛特铂的药时曲线为口服一级吸收2室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葡甘聚糖对大鼠口服荧光素钠药动学的影响。方法 :利用荧光素钠作为示踪药物 ,HPLC反相柱色谱分离原药 ,荧光高效液相法定量分析血清荧光素钠含量。结果 :大鼠灌胃荧光素钠溶液T12 α为 (5 .0± 0 .9)min ,T12 β为 (43± 9)min ,Tmax为 (7.5± 0 )min ,Cmax为 (192± 7)mg·L- 1,AUC为 (83± 17) μg·h- 1·L- 1。以 0 .4 %或 0 .8%的葡甘聚糖为制剂时T12 α分别为 (2 0± 6 )min和 (38± 13)min ,T12 β为 (6± 3)h和 (2 5± 12 )h ,Tmax为(19± 9)min和 (40± 16 )min ,Cmax为 (92 .3± 2 .0 )mg·L- 1和 (5 2± 3)mg·L- 1,AUC为 (6 14± 10 5 ) μg·h- 1·L- 1和 (30 1± 2 2 ) μg·h- 1·L- 1。结论 :葡甘聚糖能明显改变口服药物的药动学参数 ,如降低血药峰值浓度 ,提高AUC。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ELISA方法研究聚乙二醇重组人生长激素(PEG-rhGH)注射液单次给药人体药代动力学.方法 将30名健康受试者随机分成4组(其中两组为自身对照),分别单次皮下注射PEG-rhGH注射液(0.1 mg·kg-1、0.2 mg·kg-1、0.4 mg·kg-1)、注射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0.067mg· kg-1).ELISA法测定不同时间点PEG-rhGH、rhGH的血药浓度,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PEG-rhGH、rhGH血药浓度分别在0.312 5~40.0000 ng·ml-1、0.312 5~10.0000 ng· 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最低检测性均为0.312 5ng· ml-1,批间、批内RSD均<15%. PEG-rhGH(0.1、0.2、0.4 mg·kg-1)、rhGH(0.067mg· kg-1)的t1/2分别为:(31.70±4.70)h、(32.19±4.58)h、(30.39±5.93)h、(1.95±0.44)h,Tmax为:(22.20±9.82)h、(29.40±10.75)h、(40.80±8.39)h、(3.20±1.10)h,Cmax:(105.24±45.37)ng·ml-1、(379.09±109.61)ng·m1-1、(920.69±293.21)ng·ml-1、(30.17±3.20)ng·m1-1,CL/F:(26.97±13.86) ml· kg-1· h-1、(9.21±4.05) ml· kg-1· h-1、(6.29±2.87) ml· kg-1· h-1、(284.26±43.47)ml· kg-1· h-1,AUC0→∞:(4657.70±2337.30) ng· m1-1·h、(25279.58±9407.63) ng· ml-1·h、(74438.89±29 007.81) ng·ml-1·h、(240.97±39.40) ng·ml-1·h.结论 PEG-rhGH体内过程符合线性动力学特征,与rhGH相比,明显推迟达峰时间、延长半衰期、减慢清除率,具有长效特征.  相似文献   

7.
大鼠体内硝基精氨酸的手性代谢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应用毛细管电色谱 (CEC)对大鼠体内的硝基精氨酸手性转化和代谢动力学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手性配体交换法检测大鼠血浆中D型硝基精氨酸 (D NNA)和L型硝基精氨酸(L NNA)的浓度,应用非房室模型对所获得的血药浓度-时间数据进行拟合,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D NNA和L NNA在大鼠体内代谢具有明显的异构体选择性,清除率分别为(0 46±0 02)ml·h-1·kg-1和(0 17±0 03)ml·h-1·kg-1 (P<0 05 );T1 /2分别为 ( 1 44±0 28 )h和(3 48±0 41)h(P<0 05)。D NNA到L NNA的单项手性转化率为(50 03±8 5)%。结论 D NNA和L NNA在大鼠体内的代谢有明显的异构体选择性 (其差异可能主要源于D NNA到L NNA的单向手性转化)。  相似文献   

8.
3-氯-1,2-丙二醇在大鼠体内的毒代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了全面了解 3 氯 1 ,2 丙二醇 ( 3 MCPD)的毒理作用性质。方法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 质谱 (GC MS)联用法测定大鼠血液中 3 MCPD的含量。结果 一次性给大鼠ig 75和 3 0 0mg·kg-1的3 MCPD后 ,血药浓度 时间的动力学符合一级吸收一室模型 ,t1/ 2kα 分别是 ( 1 .61± 0 .1 6)和 ( 1 .0 3±0 .1 9)h ,t1/ 2kβ是 ( 3 .40± 1 .0 1 )和 ( 7.3 8± 2 .76)h,tp为 ( 3 .2 4±0 .2 6)和 ( 3 .3 3±0 .3 9)h ,cmax为 ( 3 1±9)和( 2 1 5± 3 2 )mg·L-1,Cl是 ( 0 .2 7± 0 .1 0 )和 ( 0 .1 0±0 .0 4)mg·kg-1·h-1,V为 ( 1 .3 1± 0 .5 0 )和 ( 1 .0 1±0 .0 5 )L·kg-1。结论 结果表明 3 MCPD经胃肠道吸收入血快 ,在动物体内分布广泛。  相似文献   

9.
甲氯芬酯对吡拉西坦的体内药物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复方吡拉西坦粉针剂中主要成分吡拉西坦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 ,并考察粉针剂中另一成分甲氯芬酯对吡拉西坦药物动力学的影响及不同剂量吡拉西坦在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的差异。方法采用RP- HPLC法分别测定了大鼠静脉注射不同剂量吡拉西坦单方和复方吡拉西坦粉针剂后的血药质量浓度 ,计算其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静脉注射吡拉西坦高、中、低剂量组(15 0、10 0、5 0mg·kg-1)及复方吡拉西坦粉针剂 (10 0mg·kg-1)在大鼠体内过程均符合双隔室模型。静脉注射剂量为 10 0mg·kg-1复方吡拉西坦粉针剂时 ,其主要的药物动力学参数t1/ 2 β、AUC分别是 (16 0 . 4± 2 5 . 8)min、(15 6. 6 6 1± 1785 . 4 )min·mg·L-1,与相同剂量的吡拉西坦单方药药物动力学参数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吡拉西坦甲氯芬酯粉针剂中的另一个成分甲氯芬酯不影响主药吡拉西坦的药物动力学。吡拉西坦的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具有线性药物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10.
蝙蝠葛碱在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应用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方法研究蝙蝠葛碱在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之间的关系。方法 4只beagle犬给蝙蝠葛碱6mg·kg-1静脉注射后,分时取血及行心电、血压及血流动力学变化观察。采用反相高效液相紫外法测定血浆中蝙蝠葛碱的浓度。结果 蝙蝠葛碱主要药动学参数T1 /2α,T1 /2β,Vd,AUC分别为(0 049±0 016)h,(2 .7±0. 6)h, (15. 8±3 5)L·kg-1和(1. 48±0. 17)mg·h·L-1。对Q Tc的最大延长率为( 25 5±9 4 )%;SBP,DBP,±(dp/dt)max的最大抑制率分别为( 23 .0±4. 9 )%,(21 .9±5. 9)%, ( 42. 8±6 .6 )%和( 39 .0±17 .1 )%。药理效应滞后于血药浓度10 ~15min。药理效应与效应室浓度之间的关系符合sigmoid Emax模型。结论 建立了蝙蝠葛碱在犬体内血药浓度、时间、药物效应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中国药理学通报》1997,13(2):123-125
目的:研究水杨醛-N′-(2-呋喃硫羰基)腙铜配合物(CSFC)在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方法:10只家兔静脉注射CSFC5mg·kg-1,用反相HPLC法测定血清药物浓度。结果:CSFC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二室开放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12α=3.4±1.7min,T12β=65.5±14.6min,K12=0.1183±0.0669min-1,K21=0.0228±0.0065min-1,K10=0.1202±0.0407min-1,V0=0.305±0.184L·kg-1,CL=1.896±0.470L·kg-1·h-1,AUC=170.1±57.0mg·min-1·L-1。结论:CSFC在兔体内分布迅速而广泛,消除也较快。家兔静注5mg·kg-1,可维持抗结核杆菌有效血浓度6h。  相似文献   

12.
芸香甙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研究芸香甙在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家兔一次静注芸香甙5mg·kg-1后,利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应用3P87药动学软件程序对数据进行计算机处理。结果芸香甙的药时(C-T)方程为:C=85.9789e-0.9044T+34.5105e-0.0587T+4.3838e-0.0046T。芸香甙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T1/2a:(0.7609±0.1066)min,T1/2b:(12.5667±3.7139)min,T1/2c:(162.5651±50.6035)min,K12:(0.5123±0.1316)min-1,K21:(0.3298±0.0737)min-1,K13:(0.0739±0.0182)min-1,K31:(0.0100±0.0037)min-1,K10:(0.0774±0.0160)min-1,Vc:(0.0404±0.0044)L·kg-1,AUC:(1679.7583±480.6045)mg·L-1·min-1,CL(s):(0.0031±0.0008)L·kg-1·min-1。结论芸香甙在兔体内的C-T变化符合三室开放模型;芸香甙在体内的分布、消除迅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健康志愿者静脉滴注米诺环素后的药动学特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8名健康志愿者分别静脉滴注米诺环素单剂量(200mg)、多剂量(100mg,bid×5d),于规定时间点取血,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计算单剂量和多剂量给药后的药动学参数。结果:单剂量给药后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cmax=(5.4±s0.9)mg·L-1;tmax=2h;t1/2=(26±3)h;MRT=(36±5)h;AUC0~72=(94±24)mg·h·L-1;AUC0~∞=(109±29)mg·h·L-1。多剂量给药达稳态后的药动学参数分别为cmssax=(8.4±1.5)mg·L-1;cmssin=(1.0±0.4)mg·L-1;csavs=(2.1±0.6)mg·L-1;AUCss=(149±42)mg·h·L-1;DF=3.7±0.6。结论:受试制剂米诺环素注射剂在人体内的药动学特征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氟康唑2种制剂在中国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方法:10例中国健康志愿者随机交叉口服氟康唑2种(三维,辉瑞)胶囊各300mg,采用反相HPLC法测定血中药物浓度。结果:氟康唑(三维)和氟康唑(辉瑞)AUC分别为(279±64)mg·h/L和(289±57)mg·h/L;Cmax分别为(6.7±1.0)mg/L和(7.0±0.8)mg/L;Tmax分别为(1.9±0.7)h和(1.9±0.7)h;T12β分别为(37±7)h和(37±7)h;Cl分别为(1.14±0.27)L/h和(1.08±0.22)L/h;Vd分别为(41±22)L和(35±11)L;Ke分别为(0.040±0.010)/h和(0.030±0.010)/h。氟康唑(三维)胶囊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6%。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氟康唑2种制剂在中国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动学参数相似,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5.
一叶秋碱的抑瘤和拮抗环磷酰胺毒性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一叶秋碱(SEC)的抑瘤和拮抗环磷酰胺(CTX)毒性作用。方法:采用小鼠移植瘤S-180、CTX骨髓抑制模型和MTT法。结果:2.5,5,10mg·kg-1·d-1SECip给药7d,对S-180移植瘤的抑制率为5%~11%,18%~38%,32%~39%。SEC5mg·kg-1·d-1与CTX20mg·kg-1·d-1合用抑制率达54%~87%。SEC预先或同时给药均可拮抗CTX的骨髓抑制,但无明显的剂量依赖效应。SEC呈剂量依赖性抑制肿瘤细胞体外增殖。结论:SEC具有一定的抑瘤活性,与CTX合用有协同作用,且能拮抗CTX的骨髓抑制。  相似文献   

16.
缬沙坦3种制剂的健康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缬沙坦 3种制剂的人体生物利用度和药动学特征。方法 :2 4名健康男性受试者采用三制剂三周期随机交叉试验设计 ,分别口服单剂量 80mg缬沙坦片剂 (被试制剂T 1)、胶囊 (被试制剂T 2 )和缬沙坦胶囊 (参比制剂R)。采用HPLC 荧光检测法测定血浆样品中的缬沙坦浓度。结果 :T 1,T 2与R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 :Tmax(2 .4±s 0 .8)h ,(2 .8± 0 .8)h和 (2 .2± 0 .5 )h ;Cmax(2 .2± 0 .8)mg·L- 1,(1.9± 1.0 )mg·L- 1和 (2 .0± 1.0 )mg·L- 1;AUC0 2 4 (12± 4 )mg·h·L- 1,(11± 4 )mg·h·L- 1和 (11± 5 )mg·h·L- 1;T12 β(6 .0± 1.1)h ,(5 .8± 1.0 )h和 (5 .9± 0 .9)h。相对生物利用度 :(117± 37) % (T 1)和 (10 4± 4 4) % (T 2 )。药动学参数经多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周期间与制剂间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双单侧t检验表明接受T 1与R和T 2与R生物等效的假设 ,经计算 90 %置信区间均在规定值内。结论 :T 1,T 2与R 3种制剂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17.
碘化N-正丁基氟哌啶醇在大鼠的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碘化N 正丁基氟哌啶醇 (F2 )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特征。方法 大鼠尾静脉给予F2后 ,采用高效液相 -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各时间点血浆和组织器官药物浓度 ,并用 3 p97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 结果 静脉给药后药时曲线符合二室开放模型。 1、2、4mg·kg- 13个剂量主要药动学参数为 :分布半衰期T1/2α分别为 0 3 2、0 2 1、0 3 2h ,消除半衰期T1/2 β分别为 5 75、5 68、5 98h ,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 71 9、83 6、166 7μg·L- 1·h- 1,血浆清除率CL分别为 13 9、2 3 9、2 4 0L·h- 1。结论 F2 是一种分布迅速 ,Vc较大 ,T1/2 β较长 ,消除相浓度较低的药物。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除脑、睾丸中分布较少外 ,其它器官组织中浓度均远高于血浆药物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