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近50年精神分裂症初发年龄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了解不同年代精神分鲜明症初发年龄的变化情况,调查了1950年初至1995年底上海精神卫生中心首次入院的精神分裂症1000例,据首次发作的时间将病例依次归入五十年至九十年代的5个组,用CCMD-2-R再诊断,每组随机抽满200例为止。结果各年代间平均初发年龄有极显著差异(F(4,995)=4.459,p=0.0018)八十,九十年代的平均初发年龄较五十,六十,七十年代明显提前。男性的初发年龄极明  相似文献   

2.
作者调查了30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初发年龄及月经初潮年龄,并对二者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发现二者呈高度的正相关关系。提示精神分裂症初发年龄可能与个体发育早晚有关,这在某种程度上支持精神分裂症的神经发育学说。  相似文献   

3.
精神分裂症血液流变初探王松菊对54例按CCMD—2—R标准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初发男性住院患者作血液流变学检测。年龄22~67岁(平均42岁)。以健康男性100例作对照组,年龄40~59岁(平均51岁)。受检者晨起一小时内空腹采血,肝素抗凝,采用上海医...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晚发与早发精神分裂症临床症状之间的差异。方法 对不同年龄初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BPRS、SANS、SAPS、HAMA和HAMD量表评定,然后作临床症状的比较。结果 晚发组在BPRS缺乏活力因子分,SANS总分,HAMD迟缓、绝望感因子分低于早发组,BPRS敌对猜疑因子分高于早发组(P<0.05)。晚发组的以被害妄想、牵连观念、情绪不稳较多见,而被洞悉感、思维形式障碍、情感迟钝、意志缺乏较少。结论 晚发精神分裂症与早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有所不同,提示晚发精神分裂症可以作为精神分裂症的一个亚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 系统了解初发精神分裂症病人住院时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应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阴阳必症状评定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DSM-Ⅲ轴Ⅴ病前社会适应功能水平评定、大体功能评定量表等工具,对符合CCMD-2诊断的184例连续就诊的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评估。结果:初发精神分裂症病人出院时疗效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病前社会功能水平、客观家庭社会支持、思维贫乏、愉快感缺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初发精神分裂症是否存在认知障碍。方法 以临床记忆量表及WAIS—RC对50例初发精神分裂症(研究组)及50例正常人(对照组)进行对比测定研究。结果 研究组记忆商数,智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精神分裂症在病程初期即存在明显的认知障碍,并非慢性病程及药物所引起,提示为疾病原发症状之一。  相似文献   

7.
精神分裂症病人妄想内容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668例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妄想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在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民族、职业和文化程度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妄想表现也有所不同,表明社会文化背景影响着精神分裂症妄想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117例精神分裂症婚姻状况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的疾病与婚姻的关系。方法调查中年以上的在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婚姻产生维持与转归的背景资料,以及精神疾病的相关问题,不同婚姻状况下精神疾病状况精神病量表SAPS,SANS的差别。结果(1)117例精神分裂症中,69例有婚姻史(占总数58%)。其中包括离婚30例(占有婚姻史总人数43%)。(2)有婚姻史其初病年龄推迟,平均为(29.81±8.29)岁,与无婚姻史初病年龄(24.04±5.17)岁的差异有极其显著意义(P<0.001)。(3)有婚姻史组的精神病性衰退较无婚姻组略轻,SANS的差异有极其显著意义(P<0.001)。(4)有婚姻史组家庭支持明显优于无婚姻组。(5)离婚组与未离婚组之间的初发年龄和精神病状况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6)精神分裂症婚姻职能在病后均显示较差。结论精神分裂症有或无婚姻史与其初发年龄有关。有婚姻史病人社会家庭照顾明显改善,精神病性衰退的严重度相对略轻,而精神分裂症病人婚姻职能均差。  相似文献   

9.
精神分裂症男女患者的发病年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精神分裂症的异源性 ,使我们对其缺乏系统而全面的认识。初发年龄可能是了解它的一个重要线索 ,它预示着疾病一定的起因 ,临床表现 ,疗效及预后。作者对广东、陕西、江西3所精神病院 4年来的男女患者发病年龄进行研究。1 对象与方法对象来源于 1996~ 1999年第 1次住院患者 ,符合CCMD- 2 - 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发病年龄界定于首次出现精神症状而被发现时的实足年龄。共收集 2 6 30例。其中男1312例 ,女 1318例。统一用自行设计的表格收集样本。统计方法采用卡方检验、方差分析等。2 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年龄为 (2 6 .2 8± 8.96 )…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70例儿童精神分裂症进行了临床分析及随访,提示儿童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因年龄不同而存在差异的,发病年龄越大越接近成人,发病年龄越小思维障碍则不突出,随访结果提示预后比某些报告乐观,必要的药物治疗对预后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1.
对初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维持治疗中断原因进行前瞻性调查研究。以1993年7月~1995年3月期间出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为调查对象,均符合CCMD-2诊断标准,出院时疗效为痊愈和显著进步,无严重躯体疾病。对132例患者随访2年,其中失访20例,1...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100例彝、藏族和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对比研究。发现两组性别相仿。住院时年龄彝、藏族组较大,但初发年龄相仿。两组的婚姻、家族遗传史、病前性格、发病诱因、起病形式及病程等皆无显著差异。彝、藏族组的文化水平低,职业以农牧民居多,汉族组的文化水平相对较高,职业以工人为多。亚型两组均以偏执型居多,彝、藏族组次为青春型,汉族组次为未定型。主要临床症状彝、藏族组患者以情感、行为障碍等外在症状较多,且性本能亢进突出,幻觉、妄想内容原始、单一、较固定,泛化现象不突出,且内容保持了该民族的某些特征;汉族组患者以思维障碍、妄想较多,妄想内容相对系统,且与现实科学文化密切,泛化现象较突出。提示不同民族和社会文化背景对形成精神分裂症病理状态的特征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291例公费自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回顾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91例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横断调查表明,公费病人年龄、发病年龄、病程、住院天数均高于多于自费病人;病人出院时的治疗效果无明显区别;公自费病人婚姻状况不同。调查同时表明,排除规定收费标准不同的床费后,公费病人日均医疗费均高于自费病人。本对公自费精神分裂症病人在上述方面的不同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复发性精神分裂症临床类型的稳定性,并探讨影响亚型稳定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830例复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按CCMD-2-R由三级医师对各次住院进行重新确定亚型,然后对每例患者的各次住院亚型的变化进行自身对比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亚型变异率为34.7%,未定型和青春型的变异率较高。不规则治疗、阳性症状多、反复多次住院、阳性家庭史、初发年龄小、未婚和锥体外系副反应较重为亚型改变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受多种因素影响,精神分裂症部分亚型不稳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社会文化背景对精神分裂症症状的影响。方法:将1975年与1998年度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作对照分析。结果:1975年组首次发病年龄较晚,文化程度低,行为障碍及伤人损伤者多,而1998年组则首次发病年龄早,文化程度高,幻听及关系妄想者多,且两组内伤人毁物者男多于女。结论:不同文化背景下精神分裂症症状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6.
利培酮治疗初发精神分裂症的固定剂量与疗效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利培酮治疗初发精神分裂症固定剂量与临床疗效关系。方法 将初发精神分裂症患者52你随机分为固定剂量组(A组)和常规剂量组(B组),采用利培酮治疗12周,并以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其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A、B两组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利培酮治疗初发精神分裂症疗效肯定,常用最佳治疗剂量〈4mg/d(可采用首次即达到治疗剂量),老年患者治疗剂量〈2mg/d(可采用首次即达到治疗剂量),老年患者治疗剂量〈2mg/d。为正常成人剂量的50%较适宜。  相似文献   

17.
作者研究初发及慢性两组精神分裂症病人周围血中 T-淋巴细胞功能活性和血清IgA、IgM、IgG 的含量。初发组病期在一年以内,慢性病期为15~20年。共检查58例病人:初发病人28例,年龄19~26岁(平均23.5岁);慢性病人30例,年龄35~47岁(平均39岁)。对照组由精神和躯体均健康的30人组成,年龄为19~26岁(平均23.5岁)。  相似文献   

18.
奎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奎硫平对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疗效好 ,且无锥体外系反应及催乳素升高 ,患者服药依从性耐受性好[1] 。为验证奎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并以氯氮平治疗为对照 ,进行临床观察。1 对象和方法为 2 0 0 1年 6月~ 2 0 0 2年 2月在我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 2版修订本诊断标准 ,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 (PANSS)评分 >6 0分。奎硫平组 10 0例 ,年龄 (2 9 8± 11 1)岁 ,病程 (19 2±2 9 6 )个月 ,住院次数 (1 7± 1 0 )次 ,初发年龄 (2 8 3± 11 1)岁 ,PANSS治疗前评分 6 1 5 0±…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分析初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人群认知功能的差异,探讨初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早期神经认知功能缺陷的程度与特点。方法选取住院的初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为患者组,健康人群120例为对照组,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成套神经认知功能测验全面评定患者的精神症状与认知功能。结果(1)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以及PANSS总分无性别差异(P>0.05)。(2)在11项神经认知功能测验中,患者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患者组学习和记忆、精细动作、信息处理速度以及执行功能的成绩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01)。(3)男患者的颜色连线2测验( P<0.05)、Stroop色词测验(单词总数 P<0.05,颜色总数 P<0.05,色/词总数 P<0.01)、WMS-Ⅲ空间广度总分(P<0.01)的成绩显著低于女患者。结论初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全面损害,且男性患者执行功能与视觉空间记忆的缺陷更严重。  相似文献   

20.
不同文化程度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行为障碍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文化程度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行为障碍临床观察耿跃雨蒲晓庆对1994年5~7月住院的3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临床症状观察,比较不同文化程度患者行为障碍的差异。其中男180例,女120例。符合CCMD—2诊断标准。年龄15~69岁,平均35.0±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