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方药特点、病案举例等方面介绍了庞鹤教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的经验。针对下肢ASO的治疗庞鹤提出其主要病机为"气虚血瘀,浊毒阻络",主张益气扶正、逐瘀祛浊、化毒通络的基本治疗原则。具体治疗则益气活血贯穿始终,注重善破血分之虫类药物的使用;活血时不忘增新血、充脉道之"增血行瘀";重视清热解毒药的使用,下肢ASO早期应用解毒药以清化浊毒;灵活运用活血、温通、祛风湿、舒筋等止痛药物缓解疼痛。临床中采取"益(气)、祛(瘀)、解(毒)、通(络)"之法治疗下肢ASO取得良效。  相似文献   

2.
湿热瘀毒在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发病中起了重要作用,但临床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和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在治疗上各有侧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上以清内生湿热为主兼清外湿,调肝健脾,清热化湿,而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则以清化瘀毒为大法。  相似文献   

3.
综合中医药文献多数学者认为痰瘀毒三邪致病使动脉硬化闭塞症(ASO)在治疗上颇为棘手。本文初步对痰瘀毒在ASO中病因病机的理论基础进行归纳,并结合临床典型验案探讨运用解毒化痰、祛瘀通脉法治疗血脉瘀阻、热毒内蕴型ASO发病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解毒化痰祛瘀煎剂干预ASO脂质代谢、血液流变、多种炎性反应因子等因素在发挥何种作用,从而为深化中医痰瘀毒理论打下基础。为缩短ASO治愈时间,提高疗效,减少截肢率,寻求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的佳径。  相似文献   

4.
总结梁清华从湿热毒瘀论治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经验。梁清华认为RA活动期以湿、热、毒、瘀为主要病理因素,强调湿热、毒瘀是活动期RA的重要病机,治以清热祛湿解毒、活血化瘀通络为主,临证运用痹肿消汤治疗湿热内蕴、毒瘀阻络证之活动期RA,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周仲瑛 《新中医》1992,24(10):15-16
流行性出血热病因感受瘟邪疫毒致病,进而酿生热毒、瘀毒、水毒,“三毒”几乎贯穿于病变的整个过程,发热、低血压休克期以热毒、瘀毒为主,少尿期以瘀毒、水毒为主,多尿、恢复期则为正气亏虚,余毒未清。因此,治疗当以清瘟解毒为基本原则,结合中药药理研究,在清瘟解毒类方药中,选用具有抗出血热病毒作用的特异性药物,以加强针对性,同时根据各个病期的不同病理特点,辨证采用相应治疗大法,结合具体病情,有主次的综合应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16,(11):2392-2393
湖北省中医大师黄祥武主任医师采取西医辨病,中医辨证治疗2型糖尿病,将其主要分为阳虚毒热证、阴阳两虚毒瘀证和气阴两虚毒瘀证,分别采用解毒扶阳,养阴扶阳、解毒活血,和益气养阴、解毒清热的治法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总结基于部位辨证治疗反向型银屑病的经验。认为反向型银屑病发病以“湿、热、瘀、毒”为主要病理因素,临床在结合发病部位辨证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湿、热、瘀、毒的不同侧重灵活施治。发于上部常见风热袭表证,治以清热透表、疏风止痒,方用自拟三花汤加减;或血热蕴结证,治以清解热毒、凉血消斑,方用自拟三草汤加减。发于中部多为湿热蕴脾证,治以清热解毒、燥湿健脾,方用自拟三黄汤加减;或瘀热互结证,治以化瘀清热、解毒通络,方用自拟三藤汤加减。发于下部多为湿热下注证,治以解毒除湿、清利下焦,方用自拟三苓汤加减;或寒湿蕴毒证,治以温阳益气、解毒除湿,方用自拟三参汤加减。  相似文献   

8.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DPKD)是一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性肾脏病,具有渐进性肾功能减退的特点,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中医认为其主要病因为本虚标实,禀赋不足兼有瘀、痰、热、毒。治疗以补虚为主,兼以祛瘀、温化、清热、下浊毒,结合《金匮要略》杂病论治特色辨治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进展各过程,可缓解因瘀、痰、热、毒等病理因素导致的临床症状,延缓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9.
介绍国医大师潘敏求教授治疗胆囊癌的经验.潘教授认为,胆囊癌发生与外感湿热疫毒,内伤饮食、劳倦、七情戚戚相关,提出了瘀、毒、虚的病机观和清、消、补的治疗原则,以清热利湿、健脾理气、化瘀软坚、解毒散结为主法治疗胆囊癌.临床将胆囊癌分为肝气郁结、痰瘀互结、肝胆湿热、肝胆实火、脾虚湿阻五型,分别治以大柴胡汤合大黄(廑)虫丸加减...  相似文献   

10.
白塞氏病,刘永年教授认为湿热酿毒是本病发生的重要机制,络脉瘀阻是病机演变的关键环节,湿、热、毒、瘀相互胶着是本病缠绵难愈的重要原因,因此确立清热化湿、解毒活血通络的治疗大法。急性期以湿热蕴毒夹瘀阻络为主,治宜清热化湿,解毒通络。缓解期以湿热羁留、耗伤气阴为主,治宜益气养阴为主,解毒化瘀为辅。用药时,强调重用清热解毒药以祛除病邪,灵活使用活血药以流畅血脉,祛除瘀滞,适当使用免疫调节药以扶助正气,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1.
介绍周仲瑛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经验,认为慢性乙型肝炎主要病理基础是湿热瘀毒郁结,并贯穿主要病程中,其病理因素包括湿热、瘀热、伏毒,病理性质以邪实为主,疾病后期出现正虚,即肝脾两伤、肝肾阴虚的证候。故在治疗过程中,当以清化湿热瘀毒为先,即化肝解毒。疾病后期,宜以调养肝脾和滋养肝肾为要。  相似文献   

12.
豆晓云  陈潇颖  补娟娟  孙萌  叶放 《中医杂志》2024,(11):1104-1108
总结周仲瑛教授从虚实相因辨治肝炎肝硬化的临证经验。认为肝炎肝硬化病机总属本虚标实,以肝、脾、肾虚损为本,湿热瘀毒郁结为标,且虚实相因为患,主张治疗以清化邪实、补虚扶正为总则。肝炎肝硬化早期以邪实亢盛为主,治宜清化湿热瘀毒、兼顾调理脾胃,方选茵陈蒿汤合鳖甲煎丸加减。肝炎肝硬化中晚期多见虚实夹杂证,治宜清化湿热瘀毒、调补肝脾肾,常用清热祛湿、化瘀解毒之品治标,并根据本虚之肝脾不调、肝肾阴虚、肝脾肾俱虚三证,分别配伍六君子汤、一贯煎合二至丸、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13.
彭胜权  李永宸 《新中医》2007,39(2):66-67
恶性肿瘤患者所具有的湿、热、毒、瘀病理因素在发病学上起主要作用,多为湿浊内蕴、湿热毒瘀阻滞等病机。笔者临证针对湿、热、毒、瘀等因素,在辨证前提下应用利湿、清热、解毒、化瘀等治法,治病求本,祛邪安正,对整体治疗起着关键作用。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试谈对肝内胆汁淤积的认识和中医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内胆汁淤积是肝细胞内胆汁分泌器结构与肝细胞功能严重障碍的结果。中医认为胆汁淤积属于“黄疸”范畴,主要病机是湿、热、瘀、毒所致,造成胆汁淤积于内,无法通降下行,治疗上应以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疏肝健脾、活血化淤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中国方剂数据库》中治疗瘀毒证的方剂药物组合配伍特点。方法:利用《中国方剂数据库》,运用主题词检索提取治疗瘀毒证的方剂,运用频次统计分析其高频药物,利用关联规则分析治疗瘀毒证的药物间配伍关系。从功效、主治、药对配伍等多角度探讨治疗瘀毒证的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治疗瘀毒证方剂176首,涉及中药331味。在高频药物中,以活血化瘀药、补虚药和清热药占比最高。关联规则显示,123首内服方剂中核心药物组合有32个,53首外用方剂中核心药物组合有17个,常用配伍有:理气药+活血化瘀药,开窍药+活血化瘀药+平肝熄风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杀虫止痒药,杀虫止痒药+活血化瘀药+化湿药。结论:《中国方剂数据库》收录治疗瘀毒证的方剂主要以清热解毒凉血药物为主,辅以活血、通经、止痛、理气、熄风、燥湿等药物,为临床应用活血解毒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王琦教授治疗男性不育经验介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王琦教授治疗男性不育症经验。王琦教授认为“肾虚夹湿热瘀毒”是男性不育症的现代病机,病性实多虚少,在脏腑以肝、脾、肾为主。治疗上主张病证结合,立足肝、脾、肾三脏,围绕肾虚、湿热、瘀毒,精确辨证,分别施以补益法、活血通络法、清热利湿解毒法,或数法并用,同时强调心理疏导、饮食宜忌在不育症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杨进教授治疗慢性肝炎结合中医温病邪毒和血热瘀毒等理论 ,主张治疗慢性肝炎应以清热化瘀、理气疏肝、健脾和中为主 ,并根据具体病情进行辨证加减 ,临床取得较好的疗效 ,值得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18.
<正> 我院中医前辈吕雪年从事肝病研究几十年,大胆探索,提出了治疗慢性肝炎“三期三步法”,效果良好。他认为:慢性肝炎初期,湿热未清,余毒犹盛,治以清热祛湿,利胆解毒;中期,肝郁脾虚,肝血瘀滞,宜以疏肝健脾,活血化瘀为主;后期,肝肾俱虚,瘀毒未尽,重在滋补肝肾,兼顾化瘀解毒。  相似文献   

19.
探讨中医湿热理论与痤疮的相关性,以指导临床辨证治疗。认为湿热蕴结型是马来西亚地区痤疮的主要辨证分型。湿热蕴毒、湿热致瘀、湿热毒瘀是痤疮的病理过程,而祛湿清热、解毒、化瘀合理配伍是痤疮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岭南医家认为鼠疫的病因病机是热毒迫血成瘀,治疗上以解血毒、清血热、活血瘀为主,方用王清任的解毒活血汤加减。桃仁、红花等活血化瘀药是此方的君药;使用清热护心之犀角、羚羊角、藏红花,使毒不攻心,尤为关键。此方须大剂量急追多服方能取效,其贵在据症加减。并发现了部分治疗鼠疫有特效的犀角、羚羊角、藏红花等贵重药材的替代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