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确判断急性心肌梗塞(下简称AMI)的重症度,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极为重要。AMI的重症度与心律失常、心泵衰竭(急性左心衰竭和心源性休克)及心电图改变等因素密切有关。一、心律失常 AMI当合并有MobitzⅡ型房室传导阻滞、三束支阻滞、多源性或“RonT”型室性期外收缩时,有引起猝死的危险,在判断AMI重症度时应注意。  相似文献   

2.
阎卫民 《广西医学》2003,25(11):2287-2288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 (AMI)因种种原因易导致误诊。我院自 1989年 1月~ 2 0 0 3年 1月的 15年间 ,共收治AMI 2 6 9例 ,其中以低血压或休克为主要表现 ,导致误诊的老年AMI 12例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性 9例 ,女性 3例 ,年龄 6 2~ 88岁 ,平均 73 6岁。入院后经扩容、抗休克及对症治疗 3~ 5天 ,效果不佳 ,经反复查心电图及心肌酶而确诊。死亡 6例。1 2 临床表现 :入院时表现为休克者 4例 (皮肤苍白、四肢凉、趾 指甲床周围发绀 ,少尿、神志淡漠或不清 ) ,血压 76~ 5 0 4 4~ 0mmHg (1mmHg =0 133kPa) ;低血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急性心肌梗塞(AMI)后并发低血压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其中部分患者为可逆性因素所致低血压,如能及时纠正可化险为夷.方法 本文观察50例AMI患者,有20例出现低血压.其中12例为心源性休克所致低血压;另8例为非心源性因素所致.结果 20例患者中5例死亡,15例存活.结论 患者AMI后低血压病死亡率高,因此,严密观察病情,实施正确有效的抢救护理,才能及时抢救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4.
目的急性心肌梗塞(AMI)后并发低血压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其中部分患者为可逆性因素所致低血压,纠正可逆因素可逆转低血压状态,方法本文观察71例AMI患者,有19例出现低血压.其中12例为为心源性休克所致低血压;另7例为非心源性因素所致;结果19例患者中7例死亡,12例存活.结论患者AMI后低血压病病死率高,及时诊断和处理诱因及适时的护理是争取病情转归的重要因素,尤其持续性心电监护,合理使用扩血管药物及利尿剂以及纠正低血压容量状态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急性心肌梗塞(AMI)后并发低血压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其中部分患者为可逆性因素所致低血压,纠正可逆因素可逆转低血压状态.方法本文观察71例AMI患者,有19例出现低血压.其中12例为为心源性休克所致低血压;另7例为非心源性因素所致.结果19例患者中7例死亡,12例存活.结论患者AMI后低血压病病死率高,及时诊断和处理诱因及适时的护理是争取病情转归的重要因素,尤其持续性心电监护,合理使用扩血管药物及利尿剂以及纠正低血压容量状态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源性休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纪彩顺 《医学综述》1996,2(12):673-674
<正>心源性休克是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严重并发症之一,AMI并发心力衰竭亦称泵衰,心源性休克则是心泵衰竭的极期表现,现将AMI并发心源性休克的基本知识简要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的病人,常有不同程度低血压,有时可发展到低心输综合征,导致死亡。早期恰当的处理可大大改善病人的预后。本文回顾了2001年8月-2004年5月,38例AMI后低血压患者的有关资料,旨在探讨AMI后低血压原因及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危急病症,治疗不及时可危及生命。《中国心血管报告2014》~([1])统计显示,2014年全国有AMI患者250万;并且心血管病死亡原因在总死亡原因中占据首位。临床发现急性心肌梗死伴随低血压(低于90/60mm Hg)的情况也逐渐增多,低血压易导致更为不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甚至引发心源性休克等不良后果~([2])。祝光礼教授系浙江省名中医,浙江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杭州市中医  相似文献   

9.
<正> 急性心肌梗塞(AMI)发病急,病情重,部分病人在急性期可发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早期病死率很高。典型AMI病人诊断不难。但约1/4病例临床表现不典型,故在急诊过程中,凡年龄在40岁以上,有以下表现之一者,应考虑到AMI  相似文献   

10.
休克病人并发急性肺功能衰竭,习称休克肺,近年来又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我院在治疗225例休克病人中,有4例于术后发生急性呼吸功能衰竭,现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一、性别与年龄:男性2例,女性2例,年龄20~45岁。二、术前情况:休克原因,绞窄性肠梗阻肠坏死中毒性休克1例,胃穿孔腹膜炎中毒性休克1例,复合性创伤(股骨骨折、腹壁损伤、会阴部及尿道裂伤)出血性休克1例,先心一室缺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后低血压1例。术前除1例先心血压尚好外,其余3例均为重  相似文献   

11.
马兰香  张华  丁守良  张磊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2):1646-1647,1651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07年10月至2010年6月收集在IABP支持下行冠脉介入治疗的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32例,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IABP的治疗效果。结果:应用IABP治疗合并心源性休克的AMI患者可使患者的心率、血压趋于稳定,即刻病情改善率为50%。30d、3个月的病死率分别为43.7%,53.1%。结论:应用IABP支持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冠脉介入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病已成为常见病、多发病。右心室心肌梗死(RVMI)相对于左心室心肌梗死(LVMI)而言,不常见但不罕见,常常与下壁,正后壁以及前壁心肌梗死并存。RVMI的临床特点是右心室功能不全,低血压或休克,其治疗与LVMI有明显区别,除按一般AMI的治疗外,RVMI强调大量输液,提高右心室充盈量和肺楔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急性右室梗死(ARVI)临床特征。方法:根据有无低血压休克及是否行再灌注治疗分组观察。结果:1周内无低血压组1例死亡(7.7%),有低血压休克组病死率37.5%,其扩容治疗外常须多巴胺升压治疗,一般治疗组存活64.3%,再灌注治疗组存活86.7%。直接PCI无1例死亡。结论:ARVI常以低血压低灌注为主要特征,低血压休克者再灌注治疗特别是直接PCI可能更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eartdial infaretion,AMI)的临床特点。方法:对72例住院的青年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青年AMI以胸痛为首发症状占92%。以气促为首发症状占3%,以烦躁、低血压休克为首发症状占5%。起病到就诊时间为3小时~7天。只有15%的患者进行溶栓治疗,80%的患者行PTCA术,住院病死率为6%。结论:青年AMI惠者发病典型,就诊时间延误,重视程度低而误诊、漏诊。溶栓率低;休克及心衰发生率低,心律失常常见。并以室性心律失常为主,易诱发室颤,但除颤成功率高。溶栓及PCTA术后,尤以PFCA术后患者心功能维持好。对青年胸痛患者仍做心电图及心肌酶检查,并动态观察心电图。如条件允许,无禁忌证,仍早期溶栓及PTCA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8年我科收治的98例AMI患者.结果:98例患者中,死亡10例.其中,心律失常3例,心原性休克5例,心力衰竭1例,感染性休克1例.结论:提高患者对AMI的认识,丰富临床医师的经验,及时进行检查心电图,检测血清心肌酶学,密切记录观察动态变化,对AMI的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流行性出血热 (EHF)低血压休克期的临床症状轻重不一 ,低血压休克期持续时间延长 ,对机体损害越严重 ,病死率越高 ,有效的抢救与护理是提高治愈率关键因素。我院于1 986~ 2 0 0 1年收治的 880例EHF病人 ,作者对低血压休克期抢救与护理作了如下总结。1 临床资料880例病人中 ,男 70 8例 ,女 1 72例 ,年龄 1 9~ 72岁 ,入院时或入院后出现低血压休克的 6 0 5例 ,发生率占 85 4 5 % ,低血压休克程度分类 :低血压倾向 2 75例 (4 5 5 % ) ;低血压1 6 8例 (2 7 8% ) ,一般休克 1 36例 (2 2 5 % ) ,难治性休克 2 6例 (4 3% )。血压改变 :收…  相似文献   

17.
右心室心肌梗死常伴随缓慢心律失常和顽固性低血压,甚至出现休克。单纯提高心率和增加容量负荷难以纠正右心梗死导致的右心功能不全,并且随容量负荷增加而体循环淤血症状愈加明显。研究发现,右心室心肌梗死伴顽固性低血压患者,除大面积右心室梗死外,同时存在左心室心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初发急性心肌梗死(AMI)病前48h内的心绞痛发作对AMI临床及近期(病后4周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120例初发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发病前48h内有无心绞痛发作分为缺血预适应(IP)组(n=54)和无缺血预适应(NlP)组(n=66),对比两组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左心衰竭.近期病死率及心梗范围,心肌酶(CK-MB)峰值.结果 IP组临床及近期预后较好,其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左心衰竭者占40.74%,明显低于NIP组的63.63%(x<'2>=6.987,P<0.01);近期(4周内)病死率IP组7.41%,低于NIP组的9.09%;IP组梗死范围较大者发生率14.81%,明显低于NIP组的36.36%(X<'2>=7.052,P<0.01).IP组心肌酶(CK-MB)峰值低于NIP组(t=2.397,P<0.025).结论 缺血预适应可缩小初发AMI的范围,减少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左心衰竭发生率,降低心肌酶峰值,对心肌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塞(AMI)47例,并与同期非老年AMI38例对照。结果老年组以典型心绞痛型起病者仅8.5%,不典型胸痛型44.7%,无痛的心衰、休克、心律失常和脑循环障碍等四型共46.8%。合并症主要是心力衰竭(19.1%),心性休克(27.7%),心律失常(72.3%),肺部感染(17%),上消化道出血(6.4%)。病死率25.5%。死因均为心脏本身的并发症。上述各项与对照组有显著或十分显著差异。本组资料显示,老年人AMI的临床特点是无明显先兆症状,以无痛或不典型胸痛起病者居多,病情重,严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前48h内的心绞痛发作对初次AMI临床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138例均为初次AMI患者,按发病前48h内有无心绞痛发作,分为缺血预适应(IP)组(n=54)和非缺血预适应(NIP)组(n=84),对比两组心肌酶峰值、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及院内死亡率。结果IP组临床及近期预后较好,表现为心肌梗死范围较小(P<0.05),心肌酶峰值较低(P<0.05),近期住院期间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明显心力衰竭、心源性病死率均低于NIP组(P<0.05)。结论初次AMI前48h内心绞痛的发作对心肌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理可能与心肌缺血预适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