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咳喘落协同地塞米松抑制哮喘大鼠白细胞介素4,5mRNA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咳落协同地塞米松拮抗支气管哮喘气道变应性炎症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地测定了不同剂量的咳喘落对哮喘大鼠肺组织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IL-4mRNA、IL-5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哮喘时大鼠肺组织和PBMC中IL-4mRNA与IL-5mRNA表达均增强,显然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经大剂量咳落治疗后,其表达同时显著降低(P〉  相似文献   

2.
通过原位杂交技术测定了卵蛋白[OVA Al(OH)3]致敏C57BL/6小鼠肺组织中IL 4、IL 5的表达,探讨中药益喘平治疗变态反应和哮喘的机理。结果:益喘平组的IL 4mRNA+、IL 5mRNA+细胞数(29.2±7.1及39.1±10.5)均明显低于卵蛋白激发组(46.4±8.9及64.8±13.7,P均<0.01)。提示益喘平可抑制小鼠肺组织IL 4、IL 5的表达,从而起到预防和治疗哮喘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药止喘胶囊对哮喘大鼠糖皮质激素受体及皮质酮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王宏长  吴红梅  倪伟  吴银根  于素霞 《广东医学》2001,22(12):1108-1110
目的 观察中药止喘胶囊对哮喘大鼠外周血白细胞和肺组织中糖皮质激素受体(GCR)、血浆皮质酮、血浆及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4,5(IL-4,5)的影响,以探讨补肾健脾固本法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放射性配基结合法、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法测定各组大鼠外周血白细胞和肺组织中 GCR、血浆皮质酮、血浆及 BALF中 IL-4,5含量。结果 哮喘模型组血浆皮质酮含量、外周血白细胞GCR结合位点和肺组织 GCR的 RT值均明显低于正常组(均P<0.01),中药止喘胶囊组血浆皮质酮含量、肺组织GCR的RT值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P<0.01);哮喘模型组血浆和 BALF中L-4,IL-5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均 P<0.01),其余各治疗组均明显下降(均 P<0.01),其中中西药结合组显著低于中药组、西药组(均P<0.01),接近正常组(P>0.05)。结论 止喘胶囊以补肾健脾固本治法通过阻止哮喘大鼠外周血白细胞和肺组织GCR结合位点的下降,上调内源性皮质酮水平,改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功能,下调血浆和 BALF中 IL-4,5,从而减轻哮喘气道炎症,止喘胶囊与吸入激素有一定程度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P选择素在哮喘气道炎症粘附机制中的作用,进一步阐明哮喘的发病机理。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肺组织免疫组化检查和呼吸生理学方法系统观察正常组和哮喘组豚鼠各项指标。结果:(1)哮喘组豚鼠肺潮气量、动态肺顺应性(Cdyn)和肺气道阻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及P<0.05)。(2)哮喘组豚鼠血浆和肺泡灌洗液(BALF)可溶性ICAM-1(sICAM-1)、可溶性P选择素、血清和BALF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BALF中白细胞介素8(IL-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3)哮喘组豚鼠肺组织(气道上皮和血管内皮)ICAM-1和IL-8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ICAM-1、P选择素、IL-8、ECP参与介导了哮喘气道炎症的粘附过程。  相似文献   

5.
哮喘中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白细胞介素5表达及意义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研究了哮喘豚鼠嗜酸性粒细胞(EOS)在外周血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变化,用RT-PCR半定量测定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支气管组织白细胞介素5(IL-5)mRNA表达量。结晶显示哮喘豚鼠EOS及IL-5mRNA表达量均较对照组及地塞米松干预组显著升高,PBMC中IL-5mRNA表达量与支这组织IL-5表达及外周血EOS计数成正相关。提示哮喘豚鼠PBMC、IL-5mRNA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6(IL-16)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2例过敏性哮喘患者、8例非过敏性哮喘患者、10例过敏性体质患者和10名正常对照者的痰液,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痰中IL-16的含量,并以免疫染色技术检测CD4细胞和活化嗜酸细胞(EG2细胞)数。结果:哮喘患者无论是过敏性还是非过敏性,痰液中IL-16水平与过敏体质但无哮喘的患者和正常人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经治疗后IL-16水平能达缓解期水平。此外,痰液中CD4细胞和IL-16水平比较具有显著的正相关(r=0.74,P<0.01),痰液中EG2细胞数与IL-16水平比较呈显著正相关(r=0.61,P<0.01)。结论:IL-16参与了哮喘的发病过程,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募集CD4T细胞从而在CD4T细胞所介导的哮喘气道嗜酸细胞炎症反应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应用细胞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斑点杂交技术,探讨H2O2对小鼠脾细胞产生IL2和IL2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示103~10-2mol·L1H2O2对小鼠脾细胞产生IL2有抑制作用,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10-4mol·L-1有促进作用(P<0.01);10-8~10-5mol·L-1则影响不明显。斑点杂交结果示10-3mol·L-1H2O2对小鼠脾细胞IL2mRNA表达有抑制作用,10-4mol·L-1有促进作用,而10-5mol·L-1影响不明显。以上结果提示H2O2可能是通过影响IL2mRNA的水平来影响IL2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淋巴细胞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地塞米松(Dex)、环孢菌素A(CsA)治疗哮喘的机理,用ELISA法检测哮喘患者和对照组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植物血凝素刺激下合成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水平,以及Dex和CsA对哮喘患者的PBMC合成IL-4、IL-5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哮喘组的IL-4、IL-5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10-6mol/L的Dex和CsA均能抑制哮喘组PBMC合成IL-4、IL-5,增大药物浓度至2×10-6、3×10-6mol/L时,CsA对IL-5合成的抑制作用逐步增强;Dex对IL-5合成的抑制作用较CsA强(P<0.05)。提示糖皮质激素和CsA抑制IL-4、IL-5的合成是其治疗哮喘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9.
应用细胞培养、核酸斑点杂交、~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免疫细胞化学、图像分析等技术观察c-myc反义寡核苷酸(ODNs)对低氧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HECCM)诱导的大鼠肺血管周细胞c-myc mRNA表达、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及~3H-TdR掺入量的影响。结果表明,HECCM显著促进周细胞 c-myc mRNA表达、PCNA表达(P<0.01)及~3H-TdR掺入量增加(P<0.01),反义ODNs显著阻抑 HECCM诱导的周细胞c-myc mRNA表达、PCNA表达(P<0.01)及~3H-TdR掺入量增加(P<0.05),而同义ODNs无上述作用(P>0.05)。结果提示,HECCM可通过上调c-myc基因表达促进肺血管周细胞增殖,反义ODNs通过下凋c-myc基因表达,抑制HECCM诱导的肺血管周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中药复方制剂通痹灵(以桂枝芍药知母汤为基础)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AA)滑膜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前列腺素E2(PGE2)的影响,采用大鼠膝关节滑膜细胞原代培养的方法,检测脂多糖(LPS)诱导关节滑膜细胞培养上清中IL-1、TNF-α的活性和PGE2的含量。结果:AA大鼠滑膜细胞培养上清中IL-1、TNF-α的活性和PGE2的含量高于正常组(P<0.01);通痹灵可使AA大鼠滑膜细胞异常升高的IL-1、TNF-α和PGE2分泌功能恢复正常(与AA组比P<0.01,与正常组比P<0.05);甲氨喋呤(MTX)也在一定程度上下调了滑膜细胞的分泌功能(与AA组比P<0.01,与正常组比P<0.05);消炎痛对PGE2的产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AA组比P<0.01,与正常组比P<0.01),但进一步上调了AA大鼠滑膜细胞分泌IL-1、TNF-α的功能(与正常组比P<0.01)。结论:IL-1、TNF-α和PGE2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发病机理中占有重要地位;通痹灵对RA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其抑制滑膜细胞过度分泌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异位宁对实验性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白细胞介素-6 mRNA(IL-6 mR-NA)的影响。方法以原位杂交法测定各组大鼠的IL-6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异位内膜组织中IL-6 mRNA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增强。异位宁高剂量组异位内膜IL-6 mRNA的阳性表达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异位宁对异位内膜IL-6 mRNA阳性表达有降调作用,该研究为探讨异位宁在子宫内膜异位症领域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阿芬太尼预处理对下肢缺血再灌注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7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硬膜外麻醉下使用止血带的单侧下肢择期手术患者24例,随机分为两组:阿芬太尼组(A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2例。上止血带前5 min A组患者缓慢静注阿芬太尼10μg/kg+生理盐水5 mL;C组患者给予5 mL生理盐水。分别于上止血带前(T1)、松止血带后30 min(T2)、4 h(T3)取静脉血检测细胞因子IL-6和IL-10的mRNA表达及其血浆浓度。结果于T1时A组和C组IL-6[(21.1±3.9)ng/L比(20.8±3.6)ng/L]、IL-10[(30.9±5.3)ng/L比(31.6±4.9)ng/L]浓度、IL-6/IL-10比值[(0.67±0.16)比(0.66±0.15)]及IL-6 mRNA/IL-10 mRNA比值[(1.98±0.47)比(1.94±0.50)]相比T2~3明显升高(P〈0.05)。T2~3时,与C组比较,A组IL-6血浆浓度[(27.9±4.8)、(29.6±5.2)ng/L]、mRNA[(1.05±0.17)、(1.36±0.25)]、IL-6/IL-10[(0.71±0.12)、(0.73±0.15)]及IL-6 mRNA/IL-10 mRNA[(2.03±0.42)、(2.32±0.49)]比值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术前应用小剂量阿芬太尼预处理用于下肢缺血再灌注患者可有效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生成,有益于维持促炎性细胞因子/抗炎性细胞因子相对平衡。  相似文献   

13.
李玲玲  唐兴江  牛智领 《西部医学》2012,24(10):1858-1862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Aspirin,ASA)预处理后,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CI/RP)缺血脑组织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雄性健康SD大鼠9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对照组、小剂量ASA组(10mg/kg)、大剂量ASA组(150mg/kg)。采用改良线栓法制作大鼠CI/RP。术后分别在6、12、24、72h和7d时间点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白细胞介素6(IL-6)、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SOCS-3mRNA)含量检测,用术后24h的大鼠进行TTC染色计算脑梗死体积。结果阿司匹林预处理后,小、大剂量ASA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24h梗死病灶体积与对照组比较分别减少54.48%和30.90%,病灶侧脑组织IL-6含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SOCS-3mRNA含量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0.05),在术后12h~3d与对照组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SA药物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可能机制与抑制IL-6的产生和上调SOCS-mRNA表达有关,小剂量ASA作用优于大剂量的ASA。  相似文献   

14.
刘建国  肖军  褚锋 《广西医学》2010,32(4):389-392
目的观察氯胺酮对热烧伤小鼠的治疗效果及对炎症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0只,热烧伤诱导小鼠Ⅲ度烧伤模型。氯胺酮Ⅰ组、Ⅱ组、Ⅲ组和生理盐水组,按治疗方案分别给予相应治疗。3d后观察各组小鼠存活率以确定疗效最佳组。另取60只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氯胺酮组和芬太尼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20只,建立烧伤模型。氯胺酮组按最佳方案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A)检测2h、6h、12h、24h时血清IL-6及TNF-α浓度;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RT-PCR)检测小鼠肝脏、肺脏组织中HSP-70 mRNA水平。结果氯胺酮Ⅰ组、Ⅱ组、Ⅲ组及生理盐水组小鼠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胺酮Ⅲ组小鼠存活率最高(70%,P〈0.05),为最佳治疗组;小鼠在烧伤后2h、6h、12h、24h时血清IL-6和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芬太尼组和对照组(P〈0.01);烧伤后12h时氯胺酮组小鼠肝脏、肺组织中HSP-70 mRNA水平均明显高于芬太尼组和对照组(P〈0.01)。结论小鼠热烧伤后迅速、足量、持续使用氯胺酮可减低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提高小鼠存活率。  相似文献   

15.
IL—6、IL—8与分娩发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待飞 《现代实用医学》2001,13(11):546-547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6 (IL -6 )、白细胞介素 -8(IL -8)在分娩发动中的作用。 方法 随机选择孕 38~ 4 1周胎膜完整的单胎初产妇 1 5 0例 (临产前 90例 ,临产后 6 0例 )作IL -6、IL -8水平测定 ,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临产前血清IL -6处于低水平 ,临产后 ,血清IL -6水平升高 ,临床产前组与临床产后潜伏期 ( 30例 )和活跃期组 ( 30例 )差异显著 (F =1 5 87.6 7,P <0 .0 1 ) ;IL -8水平与宫颈Bishop评分呈直线正相关 (r =0 .883,t=1 7.6 4 8,P <0 .0 0 1 ) ,临产后组血清IL -8水平下降 ,临产前组与临产后潜伏期组、活跃期组间的差异显著 (F =2 0 7.6 8,P <0 .0 1 )。 结论 IL -6与子宫收缩相关 ,可能参与了分娩维持 ;IL -8与子宫颈成熟相关 ,可能参与了分娩发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生长抑素(奥曲肽)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的作用及肠道局部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奥曲肽治疗组,每组8只.模型组、治疗组小鼠用口 恶唑酮灌肠复制UC模型.观察各组实验小鼠体质量变化、大便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因子(IL-2、IL-4、IL-10)含量的变化;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结肠局部SST含量的变化.结果 模型组小鼠结肠粘膜生长抑素水平下降;IL-4、IL-10表达明显下降,IL-2明显升高;经奥曲肽治疗后小鼠结肠粘膜IL-4、IL-10表达明显升高,IL-2明显降低.生长抑素可以缓解大鼠体质量的减轻,减少腹泻及便血的发生.结论 生长抑素对口恶唑酮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具有显著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促炎细胞因子及上调抗炎细胞因子的产生和表达.  相似文献   

17.
范文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23):1028-1028,1036
目的:研究春季发病的精神分裂症是否与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有关。方法:60例春季发病(包括复发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病例组,84例同期住院的病情稳定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所有对象及病例组治疗8周后的血清IL-2、IL-6、IL-10的水平。结果:与病情稳定者相比,春季发病者有更高的IL-2(P<0.05)、IL-6(P<0.01)、IL-10(P<0.01)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后,病例组的IL-2、IL-6、IL-10水平均明显降低,治疗前后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分别P<0.01、P<0.05、P<0.01)。结论:春季发病的精神分裂症可能与感染所致的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度洛西汀对首发抑郁症患者血清IL-1β、IL-18、IL-4、IL-10的影响和疗效观察。方法 66例首发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3例,分别给予度洛西汀和阿米替林治疗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IL)-1β、IL-18、IL-4、IL-10的变化及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血清IL-1β和IL-18水平明显下降,IL-4、IL-10水平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研究组下降或上升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0.91%和87.8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发生不良反应5例和14例,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χ2=5.99,P<0.05)。结论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其作用与降低血清IL-1β、IL-18水平和升高IL-4、IL-10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巢式PCR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CK19 mRNA和LUNX mRNA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K19 mRNA,LUNX mRNA的表达及其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巢式PCR技术检测50例肺癌患者、20例肺良性疾病患者和20例健康人外周血CK19 mRNA、LUNX mRNA的表达,结合肺癌患者常规病理检查、肿瘤类型、临床分期对临床检测结果的敏感性、特异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0例肺癌患者外周血标本中CK19 mRNA阳性25例(50%),LUNX mRNA阳性29例(58%);20例肺良性疾病中CK19 mRNA阳性2例(10%),LUNX mRNA均为阴性;20例健康人外周血CK19 mRNA、LUNX mRNA的表达均为阴性.在肺腺癌、肺鳞癌中,CK19 mRNA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2.8%,55.2%,LUNX mRNA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6.7%,51.7%.Ⅲ,Ⅳ期肺癌CK19 mRNA和LUNX mRNA的表达阳性率高于Ⅰ,Ⅱ期.结论 CK19 mRNA,LUNX mRNA可作为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的标记物,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肺癌根治术中肺血管处理顺序对癌细胞入血的影响。方法选择56例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前随机分为两组,即先结扎肺静脉者(静脉组)和先结扎肺动脉者(动脉组);术前1天和术后第7天分别采集患者的外周静脉血,用巢氏PCR法检测外周静脉血中人细胞角蛋白19(CK-19)mRNA、癌胚抗原(CEA)mRNA的表达情况。另外选取同期10例健康成年人(健康组)的外周静脉血做对照。结果术前动脉组和静脉组患者外周血CK-19 mRNA、CEAmRNA的表达率与健康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动脉组和静脉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肺癌与早期肺癌患者CK-19 mRNA、CEA mRNA的表达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与鳞癌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术前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静脉组与动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肺癌根治术中先结扎肺静脉可减少癌细胞入血;CK-19 mR-NA和CEAmRNA可以作为检测肺癌外周血中癌细胞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