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观察肾功能正常的慢性肾炎血瘀证患者的血、尿Ⅳ型胶原(Col-Ⅳ)及层粘蛋白(LN)含量的变化与中医本虚证、血瘀证症状积分的关系及临床应用价值;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前后的血、尿Col-Ⅳ及LN含量的变化,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肾脏纤维化的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67例肾功能正常的慢性肾炎血瘀症患者和20例健康人的血、尿Col-Ⅳ与LN含量,观察以上指标与中医本虚证及血瘀证症状积分的关系;67例慢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35例复方丹参治疗组和32例对照组,对照组给以潘生丁、雷公藤多苷等常规处理,伴肾病综合征者加用激素,血压高者加用降压药,治疗组给予以上对照组治疗+复方丹参注射液50mL静脉滴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血、尿Col-Ⅳ及LN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健康人相比,慢性肾炎组患者血、尿Col-Ⅳ及LN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各本虚证型血、尿Col-Ⅳ及尿LN较健康者均明显增高(P〈0.01),气阴两虚与健康者相比,血LN明显增高(P〈0.01),气阴两虚与肺肾气虚比较,血Col-Ⅳ及血、尿LN均明显增高(P〈0.05),脾肾阳虚与肝肾阴虚比较。尿Col-Ⅳ明显下降(P〈0.01);各血瘀证组与健康人组比较,血、尿Col-Ⅳ及LN均明显增高(P〈0.05。P〈0.01),而各血瘀证组间两两比较,各指标均无显著差异,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尿Col-Ⅳ与LN水平与血瘀证积分均无线性相关关系;治疗组治疗前后血Col-Ⅳ、LN及尿Col-Ⅳ、LN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Col-Ⅳ、LN及尿Col-Ⅳ、LN差值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治疗前后血Col-Ⅳ与血LN二者水平的改变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肾脏纤维化可能是慢性肾炎血瘀证的内在物质基础,肾脏纤维化是肾脏局部的血瘀状态,即所谓的微型瘢积。外在的血瘀证症状积分难于体现肾脏局部的瘀血严重程度。复方丹参注射液对于减轻慢性肾炎的纤维化程度,延缓纤维化进展可能有一定的益处,其抗肾脏纤雏化作用可能是通过多个途径而实现的。对延缓肾脏纤维化的治疗提供了又一药物选择。  相似文献   

2.
张爱娥  云鹰 《陕西中医》2009,30(8):970-972
目的:探讨紫癜性肾炎血瘀证与尿Ⅳ型胶原的相关性。方法:观察44例HSPN患者血瘀证临床证候特征和实验室相关指标,并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尿Ⅳ-C。结果:44例HSPN患者中,血瘀证组占75%,非血瘀证组占25%。血瘀证组中医宏观辨证以皮肤紫癜(80.5%)、尿血(54.5%)、面色和舌质的变化最常见,微观辨证指标血清D-二聚体(D-dimer)明显高于非血瘀证组(P<0.05),尿-C/Cr(14.00±7.50)显著高于非血瘀证组(5.41±1.23)(P<0.01),尿Ⅳ-C/Cr与D-dimer呈正相关(γ=0.278)(P<0.05)。结论:小儿HSPN血瘀证中医宏观辨证与现代医学微观辨证相结合更有利于揭示其血瘀证的实质,尿Ⅳ-C水平可作为小儿HSPN血瘀证微观辨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炎症角度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痰瘀证的实质以及痰瘀证、血瘀证2种证型血清炎症和血脂指标的变化规律。方法:将124例患者分为痰瘀证组77例,血瘀证组47例,另设健康对照组10例。通过检测比较痰瘀证组与血瘀证组的炎症和血脂指标,观察2组各项指标的差异和变化的规律。结果:2证型组与健康对照组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纤维蛋白原(FIB)、CD40配体(sCD40L)、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水平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痰瘀证组IL-6、sCD40L和CRP的血清水平均高于ACS血瘀证组,2组IL-6和sCD40L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CRP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2证型组与健康对照组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ACS痰瘀证组的炎症因子水平高于血瘀证组,提示前者的炎症活动可能更为活跃,支持了中医认为ACS痰瘀证比血瘀证更为严重的辨证规律,同时为“同病异证”的理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雷公藤治疗紫癜性肾炎(HSPN)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TNF-α和IL-8水平的影响。方法:38例紫癜肾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8例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抗组胺、低分子肝素、丹参、强的松等常规治疗。治疗组20例加用雷公藤片,每日1.5mg/kg,连用4周;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皮肤紫癜、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沉渣RBC计数、尿常规分析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8(IL-8)的水平,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雷公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紫癜肾患儿血清TNF-α和IL-8水平治疗后均下降,雷公藤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雷公藤对紫癜肾患儿有较好疗效。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和IL-8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血清Ⅲ型胶原、Ⅳ型胶原及透明质酸含量的变化及化纤胶囊对其的影响。方法:将40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中药组给予化纤胶囊加小剂量激素进行治疗,西药组给予单纯激素进行治疗,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的Ⅲ型胶原(Ⅲ一C)、Ⅳ型胶原(Ⅳ—C)、透明质酸(HA)的含量,同时选择15例健康非吸烟者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进行比较,血清Ⅲ-C、Ⅳ-C、HA的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中药组和西药组比较,各指标组间差值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Ⅲ-C、Ⅳ-C、HA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血清Ⅲ-C、Ⅳ-C、HA含量明显增高,化纤胶囊加小剂量激素可明显降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血清Ⅲ-C、Ⅳ-C、HA的水平,疗效与大剂量激素治疗相近。  相似文献   

6.
张锋 《中医药研究》2008,6(3):255-256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短期应用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及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y)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NYHA分级Ⅲ级~Ⅳ级)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强心、利尿、∥血管、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8受体阻滞剂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d,共观察12周。分别于入院后1周内和12周后行心脏彩超和6min步行距离检查。以6min步行距离、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作为评价心功能的指标,同时测定TNF-α、CKF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各种原发病之间CRP、TNF-α水平没有差别(P〉O.05),CRP、TNF-α水平随心功能恶化程度而升高(P〈0.05);治疗12周后,治疗组6min步行距离增加显著(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TNF-α、CRP均降低(P〈0.01),但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TNF-α、CRP降低更明显(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能降低血浆细胞因子(TNF-α、CRP)水平,改善心脏功能,有益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束永兵 《吉林中医药》2009,29(5):393-394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凉血化瘀益肾汤结合西药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的疗效。方法:47例HSPN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单纯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凉血化瘀汤,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检查血清白蛋白(ACB)、血清肌酐(Scr)及24h尿白蛋白定量,血B:微球蛋白、尿红细胞变化,比较两组疗效。结果:々台疗组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总有效率56.5%,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较单用传统西药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以下简称慢性肾衰)非透析患者中医证型与血清肠源性尿毒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对87例慢性肾衰非透析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本虚证分为脾肾气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气阴两虚等证型,标实证按其主要表现归为湿浊证、湿热证、水湿证、血瘀证4种证型,并分别于入院后3天内检测血肌酐(Cr)、尿素氮(BUN)、尿酸(UA)、硫酸吲哚酚(IS)等尿毒素水平,运用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结果:87例患者,有73例属脾肾气虚证,占83.9%;7例属脾肾阳虚证,占8.0%;6例属气阴两虚,占6.9%;仅1例属肝肾阴虚,占1.1%。标实证方面,湿热证39例(44.8%),湿浊证27例(31.0%),水湿证14例(16.1%),血瘀证7例(8.0%)。不同类型的本虚证组别之间的各种尿毒素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湿热证组的IS水平与水湿证组、湿浊证组、血瘀证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现为湿热证组的IS水平显著高于其余证型组;其余各组的IS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IS与中医湿热证之间可能有着密切联系,甚于与湿浊、水湿、血瘀等证型。此外,湿热证组与水湿证组之间、湿热证组与血瘀证组之间的Cr水平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湿浊证组与血瘀证组之间的Cr水平也存在组间差异(P〈0.05),湿热证组和湿浊证组之间的Cr水平则没有明显差异(P〉0.05),初步提示Cr与中医之湿热证、湿浊证有_定的关系,其相关性强于其与血瘀证、水湿证。结论:慢性肾衰非透析患者湿热证型与血清Cr、IS水平的相关性强于其他实证证型,提示这些肠源性尿毒素蓄积可能主要表现为湿热证候,为临床辨证论治清除尿毒症肠源性毒素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以及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心钠素(ANP)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单纯OSAHS患者16例,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17例和正常对照组12例,放射免疫法和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ET、TNF-α、ANP和NO的含量。结果单纯OSAHS组和OSAHS合并高血压组血ET、ET/NO、TNF-α和AN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而NO低于对照组(P〈0.05);OSAHS合并高血压组ET、ET/NO和TNF-α高于单纯0SAHS组(P〈0.05),而NO低于单纯0SAHS组(P〈0.05)。结论OSAHS患者及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均存在血管内皮损伤和内皮功能失调。  相似文献   

10.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凝血指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凝血指标分布特点及与患者预后、中医证型和远期血栓性事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NSCLC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对其凝血指标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非晚期组患者出现1项和1项以上凝血指标异常的分别有10例(38.5%)和8例(30.8%),而晚期组NSCLC患者分别为95例(71.4%)和77例(57.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的水平在晚期组和非晚期组患者中有显著差别。凝血指标中FIB和D-dimer的数值与晚期NSCLC患者的生存期成负相关(P〈0.05)。FIB水平和气虚证关系密切(P〈0.05)。血瘀证、气滞证与血凝状态关系密切,但只有前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组血栓性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非晚期组为高。结论晚期NSCLC患者普遍存在凝血功能异常,并且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初步提示益气活血法可以作为中医药对凝血功能异常状态进行有效干预的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24):2950-2953
目的:探讨活血药有效组分配伍的不稳定性心绞痛血瘀证患者血清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12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组分配伍组、饮片组和血塞通组4组,每组30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血脂指标及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组分配伍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明显改善情,且WBC,CRP,IL-6及TNF-α,TC,TG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低于其他3组治疗后(P〈0.05)。而HDL—C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活血药有效组分配伍可有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血瘀证,并能明显抑制其的炎性水平。  相似文献   

12.
乔蓉  高颖 《北京中医》2006,25(12):732-734
目的通过研究脑脉通口服液对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聚集率(PAST)和中医证候的影响,验证其治疗急性脑梗塞风痰瘀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检测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FIB、PAgT的水平,观察中风急性期始发状态的证候分布以及治疗前后中风证候量化分值的改变。结果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治疗组治疗后FIB、PAg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3)治疗组治疗前后痰湿证、血瘀证证候积分下降的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脑脉通口服液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明显降低痰湿证、血瘀证证候积分,加速FIB降解和抗血小板聚集,增强机体纤溶活性,使急性脑梗塞患者内源性纤溶系统功能障碍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消斑汤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的疗效。方法:将小儿HSPN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消斑汤,对照组用西药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测尿蛋白、尿红细胞、尿&微球蛋白。结果:两组尿蛋白、尿红细胞、尿β2微球蛋白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消斑汤治疗HSPN,效果优于西药对照组。  相似文献   

14.
张国英  郭昕 《河北中医》2014,(2):178-181
目的观察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气虚痰瘀、痰湿壅盛证(简称气虚痰瘀证)患者早期肾损害的临床疗效及时患者纤维蛋白原(FIB)、D一二聚体及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的影响。方法将220例原发性高血压气虚痰瘀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10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11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化痰活血中药复方汤剂。疗程1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血压、FIB、D-二聚体及血、尿β2-MG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5.5%,对照组总有效率78.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中医症状积分、FIB及血、尿β2-MG均降低(P〈0.01,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血、尿β2-MG降低明显(P〈0.05),其他指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化痰活血中药复方汤剂能有效降低气虚痰瘀证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减轻高凝状态,减轻早期肾损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对152例EMs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并分析其年龄、病变程度、流产次数,及对中医证型分布的影响。结果152例EMs患者证型分布为气滞血瘀型(43.4%)、肾虚血瘀型(27.1%)、湿热血瘀型(16.4%)、寒凝血瘀型(13.1%);22岁-28岁、29岁-35岁和36岁-42岁3个年龄段均以气滞血瘀型最多(P〈0.05);病情轻度者气滞血瘀型居多,病情重度者肾虚血瘀型居多(P〈0.05);从未流产患者气滞血瘀型较多,流产3次以上者肾虚血瘀型较多(P〈0.05)。结论EMs证型出现频率由高至低为气滞血瘀型、肾虚血瘀型、湿热血瘀型、寒凝血瘀型;中医证型分布与年龄、病变程度、流产次数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华奥胶囊对糖尿病肾病Ⅳ期(肾虚血瘀证)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和尿蛋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糖尿病肾病(肾虚血瘀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华奥胶囊组。对照纽给予糖屎病常规治疗,华奥胶囊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华奥胶囊,共观察12周。检测治疗前后血肌酐(Cr)、尿素氮(BUN)、血尿酸(UA)、cystatin C、24h尿蛋白定量、尿β2-微球蛋白(p2-MG)、尿仅1微球蛋白(α1-MG)、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结果:华奥胶囊组治疗后Cr、BUN、UA有所下降,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血cystatin C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血cystatinC明显减少(P〈0.05);华奥胶囊组治疗1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24h尿蛋白定量、尿α1-MG、尿B2-MG、尿NAG明显减少(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尿α1-MG、尿NAG明显减少(P〈0.05)。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华奥胶囊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华奥胶囊能够更有效地降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蛋白,对肾脏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加减温经汤对月经病寒凝血瘀证患者血管舒缩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健  杜惠兰 《中医杂志》2008,49(4):323-325
目的探讨加减温经汤对月经病寒凝血瘀证患者血管舒缩功能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50例月经病寒凝血瘀证患者给予加减温经汤治疗,连续服药3个月经周期,观察临床疗效,并测定治疗前后经血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及雌二醇(E2)、孕酮(P)的变化。结果近期临床治愈19例(38.0%),有效24例(48.0%),无效7例(14.0%)。治疗后经血ET、TXB2含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经血NO、6-keto—PGF1α、E2含量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5)。结论加减温经汤在治疗月经病寒凝血瘀证的同时,有改善生殖激素、调节血管舒缩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口服液对D-半乳糖衰老模型小鼠HSP70、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对照组、治疗组。跳台法测定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法、ELISA法检测HSP70、TNF—α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可使小鼠错误次数明显减少,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与正常组相比,对照组、治疗组HSP70蛋白表达升高(P〈0.05或P〈0.01),但对照组升高幅度小于治疗组(P〈0.05)。与正常组相比,对照组、治疗组血清TNF-α表达升高(P〈0.05或P〈0.01)。结论:益气养阴口服液能够改善衰老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同时,能够改善HSP70蛋白、TNF-α的表达.改善失衡的促一抗炎性反应体系.这可能是益气养阴口服液抗衰老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成形术加支架植入术治疗对冠心病血瘀证的影响。方法:观察60例冠心病冠状动脉成形术加支架植入术(PTCA+STENT)治疗前后血瘀证评分和血瘀证相关的实验室指标(TXB2、6-keto—PGF1α-ET、NO)的变化。结果:PTCA+STENT治疗冠心病后7天、30天较治疗前血瘀证积分、及相关实验室指标(TXB2、6-keto—PGF1α ET)均明显降低(P〈0.05),而NO则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PTCA+STENT治疗冠心病后30天与治疗后7天血瘀证积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TCA+STENT治疗冠心痛后30天较治疗后7天TXB2、6-keto—PGF1α、ET升高(P〈0.05),而NO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PTCA+STENT治疗在短期时间能明显改善冠心病血瘀证表现,但长时间有潜在引起再次发生或加重血瘀证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张美兰  廖文焱 《新中医》2006,38(12):26-27
目的:观察健脾益肾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67例(为观察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3例,采用健脾益肾汤(处方:黄芪、丹参、太子参、生地黄、熟地黄、茯苓、山药、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猪苓、泽泻)治疗;对照组34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1周为1疗程,共治疗3疗程。另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健康对照组。主要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CRP、TNF-α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显效率治疗组分别为72.7%、45.4%,对照组分别为41.1%、20.6%,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CRP、TNF-α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CRP、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健脾益肾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并能显著降低血清CRP和TNF-α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