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分析托伐普坦联合尿毒清颗粒改善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肾功能、血脂、凝血以及生活质量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7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5例患者采用托伐普坦治疗,观察组35例患者采用托伐普坦联合尿毒清颗粒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肾功能、血脂和凝血指标以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Scr[(73.16±8.82)μmol/L]、BUN[(6.52±0.50)mmol/L]、24小时尿蛋白定量[(1.21±0.44)g]均较对照组[(84.36±9.68)μmol/L]、[(7.28±0.67)mmol/L]、[(1.89±0.58)g]明显降低,而ALB[(39.77±4.45)g/L]较对照组[(34.72±4.20)g/L]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TG、TC、D-D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观察组Fib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TG、TC、D-D、Fib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病情、体力、心理功能、一般生活功能、工作状况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观察组病情、体力、心理功能、一般生活功能、工作状况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0.05)。 结论 托伐普坦联合尿毒清颗粒治疗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肾功能,改善各血脂及凝血指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托伐普坦联合利尿剂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4例肝硬化并发顽固性腹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两组均采用常规疗法进行病因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予利尿剂螺内酯和呋塞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托伐普坦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血钠浓度、24h尿量(每日晨间测定)、肾脏功能水平(血清血肌酐及尿素氮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体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肌酐及尿素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钠水平及24 h尿量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下肢水肿、口干、口渴及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肝硬化顽固性腹水采用托伐普坦联合利尿剂治疗,不仅可以促使排尿,还可以避免低钠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肖国霞  陈礼学  熊昌  陈磊 《当代医学》2021,27(10):56-58
目的 观察托伐普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湖北省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114例,采用抛硬币法分为治疗组(n=56)和对照组(n=58).所有患者均接受指南推荐的心衰药物治疗,且根据耐受情况调整药物剂量.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托伐普坦,对照组口服安慰剂.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3、7d时心力衰竭症状和体征(肺部啰音、下肢水肿、呼吸困难).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后1、3、7d时的血钾、血钠和肌酐、尿素氮、脑钠肽指标,并每天记录24 h总尿量.结果 治疗后3 d,治疗组症状和体征(呼吸困难、肺部啰音、下肢水肿)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改善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3 d,治疗组血尿素氮、血肌酐、脑钠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血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尿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托伐普坦,临床症状改善显著,利尿效果较强,且低钠血症发生率降低,对肾功能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老年心力衰竭给予托伐普坦联合托拉塞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5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托伐普坦治疗,观察组予以托伐普坦联合托拉塞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心力衰竭症状改善有效率及治疗前后尿量、血钠、尿酸等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改善心力衰竭症状有效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尿量、血钠、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尿量、血钠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酸水平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托伐普坦联合托拉塞米治疗心力衰竭可有效改善心力衰竭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升高患者血钠浓度,缩短患者恢复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托伐普坦片治疗肺癌相关性SIADH(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检测临床60例肺癌合并SIADH患者,随机分为30例观察组与30例对照组,对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托伐普坦片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1周后比较二者的生理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及观察组的血钠水平和血渗透压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24 h尿量均较治疗前增多(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血钠水平及血渗透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4 h尿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体重,血压及心率的变化均在正常范围内,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托伐普坦剂量的增加,患者血钠浓度增加值逐渐升高。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仅观察组3例患者出现口干不适。结论托伐普坦治疗肺癌导致SIADH的患者疗效确切,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托伐普坦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字奇偶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保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托伐普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电解质水平、尿量、腹水深度及体重变化情况、肝功能指标水平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尿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腹水深度及体重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保守治疗基础上,采用托伐普坦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保守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托伐普坦与传统利尿剂对伴低钠血症肝硬化腹水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100例伴有低钠血症肝硬化腹水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托伐普坦组和传统利尿剂组。托伐普坦组接受标准剂量托伐普坦治疗,每日15 mg,传统利尿剂组接受标准剂量传统利尿剂,呋塞米每日80 mg,螺内酯每日100 mg,连续观察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电解质、腹围、腹水深度、体质量、血肌酐、血压变化。结果治疗后托伐普坦组血钠较传统利尿剂组升高,腹水深度及体质量均低于传统利尿剂组(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血肌酐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托伐普坦可提高伴低钠血症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清钠浓度,且较传统利尿剂能明显降低患者体质量、腹水深度,同时对血肌酐及血压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李飞 《基层医学论坛》2013,(26):3419-3420
目的探讨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托伐普坦治疗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2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心力衰竭合并低血钠症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托伐普坦;对照组采用安慰剂以相同的方式治疗。对2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1 d~4 d和1 d~7 d,观察组患者的日均血钠增加值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尿量增加与体重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的血压、心率、不良反应等无明显差异。结论应用托伐普坦治疗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效果良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托伐普坦治疗慢性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科2013年10月-2014年5月收治的慢性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予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托伐普坦15 mg/d,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加安慰剂,观察两组呼吸困难、肺部罗音、下肢水肿、尿量等,同时监测左心室射血分数、脑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肾功能、电解质等相关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心力衰竭症状、体征显著改善,BNP显著降低(均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肾功能无明显恶化,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托伐普坦对于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研究托伐普坦治疗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3月三门峡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呋塞米片加以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托伐普坦加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日均血钠增加值、尿量、体重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在患者治疗第1~4天以及第1~7天,观察组患者的日均血钠增加值、尿量提高以及体重下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为口渴以及血钠升高,出现1例粒细胞缺乏不良事件,通过治疗得以恢复。结论:托伐普坦能够有效地纠正心力衰竭患者的低钠血症,提高患者的尿量,改善患者的液体平衡,患者出现不良事件的几率比较低,值得在临床中加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5):90-93
目的探讨尿毒清联合肾衰宁颗粒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6年7月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的89例患者,其中男46例(51.7%),平均(52.8±13.1)岁,平均透析病程(2.9±0.7)年。将89例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三组,其中肾衰宁组31例,尿毒清组28例,联合治疗组30例。肾衰宁组给予肾衰宁颗粒,每次1袋,3次/d,冲服;尿毒清组给予尿毒清颗粒,每次1袋,4次/d,冲服;联合治疗组即上述两药联用。三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GFR)、血钙、血磷、甲状旁腺素(i PTH)及血红蛋白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前三组治疗基础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三组Scr、BUN均下降,GFR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较两单用药组疗效显著(P0.05);治疗后尿毒清组与联合治疗组血钙较治疗前上升,血磷和i PTH较治疗前下降(P0.05);肾衰宁组与联合治疗组血红蛋白较治疗前上升(P0.05)。结论尿毒清和肾衰宁颗粒皆可改善MHD患者肾功能,且合用时具有协同改善作用,同时尿毒清颗粒可改善患者钙磷代谢紊乱,肾衰宁可改善患者贫血。  相似文献   

12.
李冠斌 《当代医学》2011,17(25):141-142
目的探讨口服尿毒清颗粒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CR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分别进行常规治疗和加服尿毒清颗粒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较治疗前SCr、BUN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cr、Hb有所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尿毒清颗粒能降低CRF患者SCr、BUN水平,延缓肾功能减退的速度,对肾脏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来氟米特联合激素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来氟米特联合激素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86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9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来氟米特联合泼尼松治疗,疗程均为48周。对比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4、8、12、24、48周的疗效、血常规、肝肾功能、24 h尿蛋白定量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和血清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和血肌酐逐渐下降(P<0.05),而血清白蛋白水平逐渐升高(P<0.05)。治疗第8、12、24、48周,观察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和血肌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来氟米特联合激素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疗效满意,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郭皓 《中国现代医生》2014,(5):53-54,57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激素、环磷酰胺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于我院就诊64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低分子肝素联合激素、环磷酰胺治疗,对照组予激素、环磷酰胺治疗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及24 h尿蛋白定量、尿素氮、肌酐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尿素氮、肌酐水平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3.8%vs 78.1%,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激素、环磷酰胺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尿毒清颗粒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佩艳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4):505-506,509
目的:观察慢性肾衰竭患者使用尿毒清颗粒的同时应用中药保留灌肠的治疗效果。方法:患者自主选药分组,选择常规药物控制基础上,使用尿毒清颗粒的同时应用中药保留灌肠的53例患者为灌肠组;选择常规药物控制、包醛氧化淀粉治疗的47例患者为服药组。治疗4个月,比较肾功能变化,以及血尿酸、血红蛋白等指标值。结果:治疗后灌肠组肾功能改善明显,尿素氮值和血肌酐值明显下调,GFR有所回升(P<0.05),血清蛋白和血红蛋白含量大幅升高(P<0.05);服药组上述指标值变化并不明显(P>0.05),变化幅度比灌肠组小;血尿酸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肾衰竭患者使用尿毒清颗粒的同时应用中药保留灌肠可获得确定疗效,费用少,损伤小,能改善肾功能,提高身体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54慢性肾功能衰竭非透析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尿毒清颗粒和结肠透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肾功能、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治愈4例,显效15例,有效6例,有效率为92.6%,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超敏C反应蛋白(5.1±0.5)mg·L~(-1)、白细胞介素-6(67.9±20.4)pg·L~(-1)、肿瘤坏死因子-α(49.5±12.5)pg·L~(-1)、血肌酐(342.5±90.4)μmol·L~(-1)、内生肌酐清除率(25.9±6.0)m L·min-1、血尿素氮(18.2±4.4)mmol·L~(-1)、24小时尿蛋白定量(2 430.2±1 055.3)mg、血红蛋白(105.2±12.2)g·L~(-1)、尿酸(397.3±80.4)μmol·L~(-1)、尿钙(2.6±1.1)mmol·L~(-1)、尿磷(1.3±0.1)mmol·L~(-1),均优于本组治疗前,同时优于对照组同期治疗后(P0.05)。结论:尿毒清颗粒联合结肠透析治疗可有效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非透析患者各项炎性指标,延缓肾功能衰竭进展、保护肾脏功能,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炎症/铁调素轴探讨清肾颗粒对肾性贫血湿热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铁代谢的干预机制。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 60例慢性肾衰竭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以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 清肾颗粒1包/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值变化情况及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血红 蛋白、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水平、白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铁调素、生长分化因子-15水平以及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饱 和度、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和铁蛋白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改善,并优于同期对照组 (P=0.000);两组患者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两组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水平均较治疗 前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02,P=0.002,P=0.017);两组患者白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铁调素、生长分化因子-15水平均 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均P=0.000)。两组患者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总铁结合力、 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铁蛋白较治疗前,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下降水平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00)。结论在肾性贫血湿热证患 者贫血治疗过程中联合清肾颗粒口服可以有效改善贫血状态,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减轻患者炎症状态,下调铁调素水平改善患者 铁代谢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成人原发肾病综合征患者继发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发现肾病综合征继发AKI并及早防治提供指导。方法 纳入符合标准的185例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并发AKI分为AKI组(n=51)和非AKI组(n=134)。比较AKI组和非AKI组患者入院时的临床病理特征,通过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评价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51例原发肾病综合征并发AKI的患者中,发生AKI的病理类型依次为肾小球轻微病变(29.4%)、IgA肾病(25.5%)、膜性肾病(17.6%),且肾脏病理中AKI组出现肾小管蛋白管型、上皮细胞空泡变显著高于非AKI组(P=0.004,P=0.030)。与女性相比,男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更易发生AKI(P=0.000)。与非AKI组比较,AKI组患者白蛋白水平更低(P=0.015),随机尿蛋白、入院时血肌酐、尿酸、尿素氮、三酰甘油水平更高(P=0.030,P=0.000,P=0.000,P=0.000,P=0.006),且更易伴随多浆膜腔积液、少尿、高血压及感染(P=0.000,P=0.002,P=0.035,P=0.000)。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白蛋白(<25 g/L)、血肌酐(>96 μmol/L)、尿素氮(≥6.8 mmol/L)、尿酸(≥400 μmol/L)、糖尿病、感染、肾小管蛋白管型是影响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成人原发肾病综合征并发AKI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入院时白蛋白、血肌酐、尿素氮及尿酸水平、糖尿病、感染、肾小管蛋白管型为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高度水肿伴尿少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加用贺斯(6%羟乙基淀粉)治疗后,是否有利于其水肿、尿少等临床症状的缓解。方法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69例,分为贺斯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使用糖皮质激素,抗凝、利尿等药物治疗,贺斯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贺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24h尿量、平均动脉压、血清蛋白、ALT、尿素氮、肌酐、血钾及血钠等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24h尿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24h尿量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余各项指标治疗前后组间与组内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贺斯在高度水肿伴尿少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中有一定作用。通过扩容对利尿、消肿、缓解临床症状等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进一步的综合治疗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