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 观察替比夫定联合胸腺五肽治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抗乙肝病毒的效果.方法 选取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56例,替比夫定联合胸腺五肽组28例,单用替比夫定组28例,用药前、用药1个月、3个月、6个月后复查HBV DNA.结果 (1)用药3个月后两组HBV DNA均数有显著性差异,替比夫定+胸腺五肽组低于单用替比夫定组(P<0.05);用药1个月及6个月后两组HBV DNA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2)用药1个月及3个月后替比夫定+胸腺五肽组HBV DNA转阴率高于单用替比夫定组,有统计学意义.用药6个月后替比夫定+胸腺五肽组HBV DNA转阴率高于单用替比夫定组(92%vs89%),但统计学上无显著件差异.结论 替比夫定与胸腺五肽联用后使HBV DNA水平下降更加显著,特别是提高HBV DNA转阴率,说明替比夫定与胸腺五肽联用能增强抗乙肝病毒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崔莉  辛晓丽  孙建  潘良宇  张大维 《中国热带医学》2009,9(12):2252-2252,2281
目的观察核苷类似物(恩替卡韦)与胸腺五肽联合治疗抗乙肝病毒的效果。方法选取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67例,恩替卡韦联合胸腺五肽组32例,单用恩替卡韦组35例,用药前、用药1个月、3个月后、6个月后复查HBVDNA。结果用药1个月后两组HBVDNA水平皆有明显下降,但均数无显著性差异,用药3个月后2组HBVDNA水平皆有明显下降,均数有显著性差异。恩替卡韦+胸腺五肽组低于单用恩替卡韦组(P〈0.05)。用药6个月后2组HBVDNA水平皆有明显下降,但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1个月后,恩替卡韦+胸腺五肽组HBVDNA转阴率21%,单用恩替卡韦组HBVDNA转阴率为7%,有统计学意义。用药3个月后恩替卡韦+胸腺五肽组HBV—DNA转阴率明显高于单用恩替卡韦组(89%vs57%,P〈0.05)。用药6个月后恩替卡韦+胸腺五肽组HBV—DNA转阴率高于单用恩替卡韦组(91%vs90%),但统计学上无差异。结论恩替卡韦是一种很好的抗HBV药物。无论单用或与胸腺五肽合用均可使HBVDNA明显下降,但在与胸腺五肽联用后使HBVDNA水平下降更加显著,特别是提高了HBVDNA转阴率,说明核苷类似物恩替卡韦与胸腺五肽联用能使HBVDNA尽早转阴,提高了抗病毒的旱期应答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半乳糖修饰的反义RNA真核表达质粒在乙型肝炎病毒转基因小鼠体内的抗病毒作用。方法:以半乳糖多聚赖氨酸(Gal-PLL)作肝靶向载体,将乙型肝炎病毒基因C区的反义RNA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EP4-aC)制备为Gal-PLL-pCEP4-aC。将24只血清HBV DNA、HBsAg阳性的小鼠,随机等分为Gal-PLL-pCEP4-aC治疗组、Gal-PLL-pCEP4对照组和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于实验第1天尾静脉分别注射Gal-PLL-pCEP4-aC、Gal-PLL-pCEP4(100μg/只)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观察治疗前后血清HBV DNA以及HBsAg变化。结果:Gal-PLL-pCEP4-aC治疗组21天时血清HBV-DNA转阴率62.5%(5/8),且7,14,21天时血清HBsAg明显降低;而Gal-PLL-pCEP4组血清HBV DNA转阴1只(1/8),生理盐水组8只均未转阴,两组用药后血清中HBsAg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性均不明显(P>0.05)。结论:肝靶向反义RNA能在乙肝基因小鼠体内抑制HBV的复制和抗原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乙肝病毒标记物阳性表型(Pres1、HBcAb—IgM、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IgG中两项或两项以上阳性)血清标本中HBV—DNA水平,为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病情发展及预后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以ELISA法检测Pres1、HBcAb—IgM、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IgG项目中两项或两项以上同时阳性的652例标本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非活动期标记物表型组可出现高水平HBV—DNA;正常对照组和非活动期标记物表型组血清HBV—DNA平均水平均明显低于活动期标记物表型组(P〈0.01);高水平HBV—DNA标本中不一定会同时出现Pres1、HBeAg、HBcAb-IgM等活动期标记物。结论活动期乙肝病毒标记物检测阴性不能排除患者体内是否存在乙肝病毒复制,Pres1、HBeAg、HBcAb—IgM联合检测可以提高病毒感染阳性检出率,同时可以评估疾病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5.
忽立理  苏慧勇  周俊  尹光芝 《吉林医学》2011,(36):7740-7740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胸腺五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的临床疗效,为慢性乙肝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收治的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79例,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随机分为89例治疗组和90例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拉米夫定联合胸腺五肽治疗,对照组只给予拉米夫定治疗,治疗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HBeAg转阴和抗HBe转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BV DNA阴性和ALT复常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和胸腺五肽联合应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肯定,并且不良反应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PHC)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酸(HBVDNA)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70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PHC患者同时检测HBVM和HBV DNA,根据HBVM组合模式进行分组分析。结果:HBVM组合模式中以HBsAg、HBeAb及HB—cAb(小三阳)的感染模式最多;小三阳组、HBsAg+HBcAb组、HBsAg+HBeAg+HBcAb组的HBVDNA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乙型肝炎相关性PHC大多数存在着HBV—DNA复制活跃状态,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可能是最实际的防癌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胸腺五肽与乙肝疫苗联合黄芩苷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慢性乙型肝炎65例,分成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26例。治疗组给予胸腺五肽与乙肝疫苗联合黄芩苷胶囊药物治疗6个月;对照组仅给予黄芩苷胶囊药物治疗6个月。结果 治疗组HBeAg及HBV—DNA转阴率分别为41.03%和46.15%;对照组分别为15.38%和19、2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腺五肽与乙肝疫苗联合黄芩苷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比较替比夫定与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48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0例HBeAg阳性CHB患者按随机分组方法纳入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51例)。治疗组每天口服替比夫定600 mg,对照组每天口服阿德福韦酯10 mg,疗程均为48周。治疗前和治疗第12、24和48周分别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HBV DNA)定量、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和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比较两组48周时HBV DNA水平、HBV DNA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ALT复常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48周时,治疗组的HBV DN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2.94±0.58)vs(3.52±0.97)](P〈0.01),HBV DNA转阴率优于对照组(65.3%vs 41.2%)(P〈0.01),HBeAg血清转换率无明显差异(18.4%vs 11.8%)(P〉0.05),ALT复常率无明显差异(73.5%vs 68.6%)(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53.1%vs 52.9%)(P〉0.05)。结论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48周,替比夫定对HBV的抑制效果优于阿德福韦酯,而血清HBeAg转换率、ALT复常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铁皮石斛辅助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临床效果及其与细胞因子变化的关系.方法 对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13例慢性乙肝患者(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铁皮石斛处方,连用6月,观察ALT正常率、HBV DNA转阴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并与110例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30例健康组比较.结果 治疗组HBV DNA转阴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38.1%和19.5%,较对照组24.5%和10.0%高(P〈0.05),治疗组ALT正常率98.2%与对照组97.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IL-2水平低于健康组(P〈0.01),IL-4和IL-10水平高于健康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IL-2、IL-4和IL-10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IL-2、IL-4和IL-10水平均有好转,但与健康组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铁皮石斛可提高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的ALT正常率、HBV DNA转阴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有效改善患者的IL-2、IL-4和IL-10紊乱,对减轻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等有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与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DNA(HBV DNA)的检出情况及与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检测273例患者血清中HBV DNA含量,同时用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五项标志物。结果:273例患者血清中,BHV DNA的阳性率与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不同组合之间有差异,HBsAg /HBeAg HBcAb 和HBsAg /HBeAg 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组,分别达97.52%(118/121)和100%(9/9);HBsAg /HBeAb /HBcAb 组的阳性率为61.33%(46/75);HBsAg /HBcAb 组的阳性率为66.67%(20/30);其它组也有HBV DNA检出,其中HBsAb 组的阳性率达15.38%(2/13)。结论:用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五项标志物来判断肝脏中HBV是否复制及有无传染性是浼铁,容易造成漏诊,应同时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才能更准确地反映体内HBV复制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3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口服阿德福韦酯,每次10 mg,每天1次,每3个月检测1次HBV DNA、肝功能及乙肝血清标志物。结果:治疗12个月时HBV DNA阴转17例,阴转率50%,其中HBV DNA<107拷贝/ml,阴转率为66.7%而HBV DNA ≥ 107拷贝/ml,阴转率为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ALT<2倍正常值,阴转1/5例,而ALT>2倍正常值,阴转率为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1),HBV DNA阴转率与乙肝血清标志物模式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对低病毒载量的患者HBV DNA阴转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乙型肝炎(乙肝)免疫球蛋白( HBIG)对乙肝病毒( HBV)阻断母婴传播,探讨其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10例确诊为HBV携带者的产妇按照自愿原则均分为2组,观察组孕28周注射HBIG,对照组不注射,比较新生儿乙肝表面抗原( HBsAg)的阳性检出率,以及所有新生儿经过6个月的治疗乙肝表面抗体( HBsAb)的检出率。结果:经过阻断治疗,观察组患者所产新生儿的HBsAg阳性检出率为9.09%,对照组患者所产新生儿的HBsAg阳性检出率为3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新生儿中经过6个月的治疗后HBsAb检出率为64.55%,明显优于出生1个月的22.72%(P〈0.01),并且在治疗期间孕妇及新生儿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HBIG在阻断HBV在母婴之间的传播具有非常显著的疗效,并且在安全性方面也有一定的保障,可以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3.
灵猫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灵猫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ULN≤ALT≤2×ULN)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将5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给予灵猫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联合恩替卡韦治疗,疗程为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清HBV-DNA、HBeAg、HBsAg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86%和89.2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HBV-DNA、HBsAg、HBeAg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灵猫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ULN≤ALT≤2×ULN),在抑制乙肝病毒复制,降低HBsAg、HBeAg的表达方面优于单用恩替卡韦。  相似文献   

14.
黄丹 《医学综述》2014,(11):2099-2100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的影响,为控制HBV母婴垂直传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6月松滋市计划生育服务站收治的HBsAg阳性孕妇150例及其分娩的活产新生儿15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娩方式不同分为阴道分娩组(64例)及剖宫产分娩组(86例),检测孕妇血清HBV标志物及HBV DNA水平,新生儿出生后肌内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比较两组婴儿主被动免疫阻断效果。结果两组婴儿出生24h之内、3个月、6个月的HBsAg及HBsAb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HBV DNA≤1011copies/mL时分娩的新生儿HBV阻断失败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1011copies/mL阻断失败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7,P<0.05)。结论 HBsAg阳性孕妇HBV DNA≤1011copies/mL时,分娩方式对HBV垂直传播影响不大,但HBV DNA>1011copies/mL时建议选择剖宫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贺维力)联合胸腺肽α1(基泰)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随机将50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单用阿德福韦酯(10mg po qd)治疗,治疗组25例联合胸腺肽α1(1.6mg ihbiw)治疗,两组均治疗48周。结果治疗组各个阶段的肝功复常率、HBVDNA阴转率、48周时的HBsAg阴转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胸腺肽α1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可有效提高肝功复常率、HBVDNA及HBsAg阴转率,疗效优于单用阿德福韦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苦参素胶囊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HBsAg、HBeAg、HBV DNA持续阳性半年以上,HBVDNA≥1.0×10^5copies/ml,ALT大于正常上限2倍以上.TBil升高小于正常上限3倍的CHB患者10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阿德福书酯胶囊10mg,1次/d,口服。治疗组5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苦参素胶囊0.3,3次/d,口服。两组对症治疗措施相似,均不用其他抗病毒、免疫调节及抗肝纤维化制剂,疗程共9个月。观察肝功能(ALT、TBil)、乙肝病毒指标(HBsAg、HBeAg、HBV DNA)及肝纤维化指标(HA、LN、IVC)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肝功能复常率、乙肝病毒指标阴转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纤维化指标两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苦参素胶囊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CHB患者,在肝功能复常、乙肝病毒指标阴转及肝纤维化指标改善方面均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重组基因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的临床疗效、影响因素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74例,随机分成干扰素治疗组36例,保肝治疗组38例。干扰素治疗组给予重组基因干扰素α-2b,5MU每日肌肉注射1次(15d),以后改为隔日1次肌肉注射(6个月),保肝治疗组用常规保肝药物治疗。通过对肝功能、HBV血清标志物和HBV—DNA的检测,观察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等。结果干扰素治疗组在治疗期间ALT复常率在1,3,6个月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HBV—DNA阴转率均较保肝治疗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扰素治疗组治疗前HBVDNA≤10^6、5ULN≤ALT〈10ULN的患者对干扰素应答好,HBVDNA阴转率达70%,明显高于其它患者30.8%(P〈0.01)。干扰素α-2b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发热31例(占86.1%)、流感样症状22例(61.1%)、白细胞减少32例(占88.9%)等。不良反应一般经对症处理后能很快恢复正常。结论重组基因干扰素α-2b是目前治疗慢性乙型肝肝炎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前HBVDNA载量、ALT水平与干扰素的治疗效果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总结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近期预后的影响,以求提高慢性乙型重症肝炎的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抗病毒组(44例)在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照组(40例)仅使用内科常规治疗。分析比较治疗后2周、4周两组患者生化指标、病毒转阴率、MELD评分、生存率及并发症等因素变化。结果:1.治疗后2周结果:两组的TBiL、PTA、INK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无统计学意义;MELD评分在抗病毒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照组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抗病毒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MELD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抗病毒治疗4周结果:抗病毒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病毒转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并发症的患者中两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病毒治疗可以改善生化指标,提高病毒转阴率,降低MELD评分,提高生存率,改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HBV DNA前C区1896位变异,BCP区1762/1764位变异与干扰素α治疗应答的关系。方法以41例接受干扰素治疗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前取患者外周血清,采用PCR 技术扩增前C区、BCP区,并测序分析。同时监测治疗0、12、24周患者外周血ALT、HBsAg、HBeAg、HBV DNA水平。结果①PC/BCP区变异(突变型,non-WT)患者HBeAg转阴率( n=13,72.2%)高于未发生PC/BCP变异(野生型,WT)患者(n=4,28.8%)(P=0.014);②突变组HBsAg降低( n=5,56.7%)、HBVDNA转阴(n=8,53.5%),完全应答( n =5,62.5%),野生组 HBsAg 降低( n =6,43.3%)、HBV DNA 转阴( n =7,46.7%),完全应答(n=3,37.5%),2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突变型患者HBeAg转阴率高于野生型患者。  相似文献   

20.
曲俊彦  扈晓宇 《西部医学》2011,23(12):2317-2320
目的研究ALT持续正常的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者肝脏病理学改变。方法对184例ALT持续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同时检测血清ALT水平、HBVDNA定量和HBV血清标志物,分别按ALT水平、性别、年龄、HBVDNA定量分组,比较各组肝脏炎症纤维化程度。结果慢性HBV携带者组均有不同程度的炎症、纤维化,≥G2期67例(44.08%),≥S2期83例(54.61%);非活动性HBsAg携带组≥G2期10例(31.25%),≥S2期11例(34.38%),两组肝脏炎症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脏纤维化程度比较,慢性HBV携带组肝纤维化程度重于非活动性HBsAg携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ALT水平及性别不同分组,C组(30U/L〈ALT≤40U/L)肝脏炎症、纤维化程度均重于A组(ALT≤20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ALT水平,女性肝脏炎症纤维化程度较男性有加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年龄分组,30~39岁年龄组携带者有54.32%的患者肝脏纤维化程度≥G2期,≥40岁组肝脏炎症、纤维化情况重于〈2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HBVDNA载量不同分组,各组肝脏炎症程度及纤维化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几乎所有慢性HBV携带者的肝脏均有不同程度的炎症、纤维化,ALT持续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年龄〉30岁、ALT≥30U/L(男性)、ALT≥20U/L(女性)患者应尽早行肝脏病理学检查,以指导临床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