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COPD临床稳定期患者49例,根据体质量指数(BMI)、理想体质量百分比(NW%)、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中部臂围(MAC)、血清白蛋白(ALB)及总淋巴细胞(LYM)等营养参数,分为COPD营养不良组(COPDⅠ组)25例,COPD非营养不良组(COPDⅡ组)24例,正常对照组25例.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测定各组血清IL-6、TNF-α,并分析血清IL-6、TNF-α与各营养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COPD组BMI、NW%、MAC、TSF低于对照组,IL-6、TNF-α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BMI、NW%、MAC、TSF、LYM均低于Ⅱ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Ⅰ组、Ⅱ组IL-6、TNF-α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Ⅱ组IL-6与BMI、NW%呈显著负相关.COPDⅠ组血清TNF-α与BMI、NW%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COPD患者的营养不良与IL-6、TNF-α水平有一定的关系,IL-6、TNF-α增高可能导致COPD患者病情加重和营养状态恶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对老年肺心病营养状态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0例稳定期肺心病患者(分营养不良组A组20例,非营养不良组B组20例)和20例正常人血清TNF-α和IL-6的浓度,用心脏超声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TNF-α和IL-6的浓度在各组均有升高,A组较B组及对照组均有增高,差异有显著性;B组较对照组有增高,但差异无显著性。TNF-α和IL-6与营养指标呈显著负相关,与心功能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肺心病患者的营养状态及心功能与血清TNF-α和IL-6水平有一定的关系,TNF-α和IL-6增高可导致肺心病患者营养状态恶化及心功能恶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瘦素与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患者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 测定 42例COPD患者 (营养不良组 2 0例 ,非营养不良组 2 2例 )及 18名正常人的血清瘦素、体重指数 (BMI)、理想体重百分比 (IBW % )、三头肌皮皱厚度 (TSF)、血清白蛋白 (ALB)、血糖 (G)值。分析瘦素与各项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3组血清瘦素浓度 2 .7± 2 .1μg/L ,与BMI ,IBW % ,TSF ,MAMC呈正相关 (P <0 .0 0 1) ,与血糖水平及ALB无相关性 ;营养不良组血清瘦素浓度 1.4± 2 .1μg/L ,显著低于非营养不良组 3 .6± 1.8μg/L ,非营养不良组血清瘦素浓度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血清瘦素浓度与COPD患者的营养参数相关 ,瘦素与COPD营养不良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与低氧血症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45例COPD稳定期患者,将其分为Ⅰ组(营养不良组)24例、Ⅱ组(非营养不良组)21例,另设对照组25例;测定体重指数(BMI)、理想体重百分比(NW%)、体脂百分比(FAT%)、上臂中部臂围(MAC)、血清白蛋白(ALB)、总淋巴细胞计数(LYM);对COPD患者加测动脉血气分析;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5例COPD患者及对照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浓度;分析TNF-α及IL-6与各营养参数及动脉血氧分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COPD组BMI、NW、MAC均比对照组低,TNF、IL-6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BMI、NW、FAT%、MAC、ALB均低于Ⅱ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TNF-α与BMI呈显著负相关(r=-0.559,P〈0.01);IL-6与Ⅰ组、Ⅱ组的PO2呈显著负相关(r=-0.699、-0.659,P〈0.01)。结论:COPD患者血清TNF-α的浓度异常可能在COPD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中起到了一定作用;IL-6的水平与COPD患者的低氧血症呈明显相关性,可能与IL-6参与炎性反应、最终引起COPD患者的气道结构改变、影响其通气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5.
雷卓青  唐秀光  黄小琳  陈林  黄蔚 《广西医学》2003,25(8):1343-1345
目的 :了解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的瘦素与营养状态的关系 ,探讨 COPD营养不良的机制。方法 :对32例 COPD患者 (分为营养不良组 17例 ,非营养不良 15例 )和 15例健康老年人进行营养状态评价 ,同时测定其血清瘦素水平。结果 :(1) COPD营养不良组的瘦素 (1.5 6± 1.0 ) μg/L 低于非营养不良组 (5 .33± 3.5 6 ) μg/L 和健康对照组 (5 .2 4± 3.4 5 ) μg/L。(2 )各组瘦素水平与各营养指标均呈显著相关性。结论 :瘦素浓度与 COPD营养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了解老年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在不同营养状态下胰岛的功能状态,探讨不同营养状态对老年肺心病患者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择健康体检者20例,稳定期肺心病患者45例(分为营养不良组25例,非营养不良组20例),测定所有受试者的空腹及餐后2 h胰岛素和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c1%)、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肺心病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和胰岛素水平、HbAc1%、IL-6、hs-CRP检测值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心病营养不良组明显高于肺心病非营养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心病患者糖代谢异常可能与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活性障碍有关,营养不良组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营养不良组,且营养状况与IL-6、hs-CRP密切相关,IL-6、hs-CRP的增高可能与肺心病患者营养状态恶化和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改变及糖代谢状态。方法选择AECOPD患者80例(AECOPD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78例(COPD稳定期组)和健康对照者75例(对照组),测定其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BG)、体质量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清瘦素(LE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COPD稳定期组和AECOPD组患者hs-CRP、TNF-α、IL-6和LE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ECOPD组患者hs-CRP、TNF-α、IL-6和LEP水平显著高于COPD稳定期组(P<0.05)。COPD稳定期组和AECOPD组患者FBG、2hPBG和HOMA-I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ECOPD组患者FBG、2hPBG和HOMA-IR均显著高于COPD稳定期组(P<0.05);3组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LEP与2hPBG、HOMA-IR和BMI均呈正相关(P<0.05),AECOPD组LEP与hs-CRP呈正相关(P<0.05),对照组和COPD稳定期组LEP与hs-CRP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AECOPD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升高,并存在胰岛素抵抗;LEP与hs-CRP、HOMA-IR及BMI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患者血清中IL-21、CXCL13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不同疾病状态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例健康非吸烟者、20例健康吸烟者、31例COPD稳定期患者和30例COPD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OPD,AECOPD)患者的静脉血,经离心后取上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21、CXCL13的水平,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Pearson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比较4组间IL-21、CXCL13水平的差异及相关性,并同时检测COPD稳定期组患者的肺功能及GOLD分级,分析肺功能、GOLD分级分别与IL-21、CXCL13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AECOPD组患者血清中IL-21、CXCL13水平均明显高于COPD稳定期组、健康吸烟组、健康非吸烟组(P<0.05);COPD稳定期组患者血清IL-21、CXCL13水平与健康吸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高于健康非吸烟组(P<0.05);健康吸烟组血清中IL-21、CXCL13水平显著高于健康非吸烟组(P<0.05).COPD稳定期组血清IL-21、CXCL13水平与患者肺功能中FEV1值呈负相关(r分别为-0.619、-0.505,P<0.05),并与患者GOLD分级呈正相关(r分别为0.901、0.458,P<0.05).COPD稳定期患者血清中IL-21水平与CXCL13水平呈正相关(r=0.424,P<0.05).结论 健康吸烟人群、COPD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中IL-21、CXCL13水平显著上升;COPD稳定期患者血清中IL-21、CXCL13水平与肺功能和疾病严重程度相关;IL-21、CXCL13可能在COPD进程中发挥促炎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COPD呼吸衰竭合并营养不良患者的营养状态及短期营养支持的疗效.方法研究27例住院的COPD呼吸衰竭伴严重营养不良患者的营养状态,将患者随机分为胃肠外(PN)组及非胃肠外营养(NPN)组,给予为期两周的胃肠外营养支持.结果(1)人体测量营养支持两周后,PN组体重由(42.6±7.0)kg增加至(46.0±5.6)kg(P<0.05),体重增加1.6~3.4kg,而NPN组无显著性变化;PN组的TSF、MAMC显著增加(P<0.05);(2)生化检查营养支持两周后,PN组的TRF、PALB及CHI%pred显著性增加(P<0.05),且与NPN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3)免疫功能营养支持两周后,PN组的血TLC、PPD阳性率及CD4/CD8显著性增高(P<0.05),且与NPN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研究表明短期的胃肠外营养支持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0.
慢性阻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对人类健康有严重影响.据统计,我国每年因COPD死亡的人数达100万,致残人数达500~1000万.近年来发现COPD患者普遍存在营养不良,营养状况直接影响着COPD的病程演进和愈后恢复,且已证明营养不良是COPD愈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其确切机制尚未阐明.初始认为进食少、消耗多为其病因,但对COPD营养不良进行营养干预,效果不佳.近年研究表明,COPD患者营养不良或恶病质与细胞因子介导的代谢紊乱有关.本研究测定不同营养状态COPD患者血清IL-6浓度,旨在探讨IL-6与COPD营养状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IL-6、IL-8、IL-18的水平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彬  邓俊  熊瑛 《四川医学》2005,26(10):1082-108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18(IL-18)的变化及相关性,研究它们在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用双抗体ELISA法检测58例COPD患者和21例健康对照者血清IL-6、IL-8、IL-18水平.结果 COPD急性发作期呼吸衰竭组血清IL-6水平高于缓解组而低于非呼吸衰竭组;血清非呼吸衰竭组、呼吸衰竭组血清IL-8水平明显高于缓解组,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急性加重期血清IL-18明显低于缓解期.结论 IL-6、IL-8和IL-18参与了COPD患者的炎症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补肺颗粒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血清IL-6水平的影响,探讨补肺颗粒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的疗效作用机制。方法将70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9例给予补肺颗粒治疗,对照组31例给予安慰剂治疗,疗程均为30 d,根据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侯积分变化情况判断临床疗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性检测治疗前后血清IL-6水平。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I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肺颗粒可以明显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临床症状,使患者炎症状态向减轻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32(IL-32)水平,以探讨IL-32在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1年5月收集120例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60例,稳定期60例。另选同期30例非吸烟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32和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同时测定肺功能(FEV1%pred、FEV1/FVC),并分析IL-32水平与IL-8、TNF-α和气流阻塞之间的相关性。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多组数据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 COPD急性加重期组血清IL-32的含量[(174.56±88.15)ng/L]显著高于对照组[(59.41±20.98)ng/L]和COPD稳定期组[(89.40±33.84)ng/L](P均〈0.01),COPD稳定期组血清IL-32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值〈0.01);COPD急性加重期组、稳定期组血清IL-32水平与IL-8、TNF-α呈正相关(P均〈0.01),与FEV1%pred、FEV1/FVC和PaO2呈负相关(P均〈0.01);不同严重程度COPD患者血清IL-8、TNF-α和IL-32含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OPD患者血清IL-32水平升高,可能与IL-8、TNF-α等炎性因子有关。IL-32可能作为一种促炎因子参与COPD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痰和血清中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浓度变化及其与气流受限之间的关系.方法采集54例COPD患者和10例正常健康对照者的痰标本及同期血标本,并做肺功能检查,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痰和血清中IL-6浓度,分析它们与气流阻塞相关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肺残气量(RV)的相关性.结果COPD各极患者痰中IL-6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COPD患者血清IL-6浓度仅在Ⅱb级、Ⅲ级时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OPD患者痰中IL-6浓度明显高于自身血清中IL-6浓度(P<0.01),且与FEV1%pre负相关(r=-0.752,P<0.01),与FEV1/FVC%负相关(r=-0.693,P<0.01),与RV正相关(r=-0.558,P<0.01);而血清IL-6浓度与FEV1%pre、FEV1/FVC%亦存在负相关(r=-0.561,P<0.01;r=-0.473,P<0.01),与RV正相关(r=0.342,P<0.01).结论COPD患者呼吸道局部IL-6浓度高于外周血IL-6浓度;痰IL-6可更好地反映COPD患者支气管肺泡局部的病理生理变化及气流阻塞的程度;IL-6可能参与了COPD的慢性气道炎症过程及气道重塑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血清IL-33水平与其病程分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60例老年COPD患者作为观察组,按病程分期分为稳定期组和急性加重组,另选择15例非COPD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IL-33水平。结果各组组间比较结果显示,AECOPD组和COPD稳定期组的血清IL-3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AECOPD 组的比 COPD 稳定期组的更高(P<0.05)。结论血清 IL-33水平在老年COPD患者中增高,急性加重期更明显,提示IL-33在老年人COPD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治疗期间呼出气冷凝液(EBC)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IL-17)、人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呼吸内科2016年1~10月期间收治的48例COPD稳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45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受检者EBC中的IL-6、IL-8、IL-10、IL-17、MMP-9水平,对COPD患者治疗前后进行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并比较.结果 COPD患者治疗前后EBC中的IL-6、IL-8、IL-17、MMP-9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IL-10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患者治疗后,EBC中的IL-6、IL-8、IL-17、MMP-9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IL-10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OPD患者CAT评分为(18.14±2.02)分,明显低于治疗前的(21.18±2.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患者EBC中的IL-6、IL-8、IL-17、MMP-9水平均与CAT评分呈正相关(P<0.05),IL-10则与CAT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 监测EBC IL-6、IL-8、IL-10、IL-17及MMP-9水平变化可有效反映COPD患者的气道炎症反应程度,且炎症因子水平与生活质量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α1-酸性糖蛋白(α1-acidglycoprottin,AAG)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伴肺炎中的表达变化和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9月~2010年9月笔者医院患者72例,健康对照19例,按COPD无、缓解期、急性加重期和肺炎有、无两种因素组合分为6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其血清IL-6、TNF-α、AAG含量,双因素协方差分析其差异,并用ROC曲线比较评估其在肺炎中的价值。结果 COPD疾病进展中IL-6、TNF-α、AAG存在升高,并且肺炎患者高于未伴肺炎患者,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ROC曲线显示:TNF-α曲线下面积(AUC)(0.928,95%可信区间为0.869~0.987)和IL-6的AUC(0.928,95%可信区间为0.875~0.982)均高于AAG的AUC(0.719,95%可信区间为0.606~0.833),但TNF-α的Youden指数最高。结论 COPD患者中,TNF-α是相对于IL-6和AAG诊断肺炎的较佳指标。  相似文献   

1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白介素8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代顺  夏澜  陈亚娟 《西部医学》2007,19(2):190-191
目的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的变化特点及其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探讨IL-8在COP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63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8水平及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后IL-8水平对比分析具有显著差异(P〈O.001)。同时,血清IL-8与FEV1/FVC呈负相关。结论IL-8参与了COPD的气道炎症,对判断COPD的急性加重、治疗效果及呼吸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肺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50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30例纳入AECOPD组,COPD稳定期患者20例纳入SCOPD组,选取25例健康者纳入对照组,比较3组血清hsCRP、IL-6水平,以及SCOPD、AECOPD患者hs-CRP、IL-6水平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AECOPD组患者hs-CRP、IL-6水平高于SCOPD组和对照组,SCOPD组患者hs-CRP、IL-6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OPD组、AECOPD组患者血清hs-CRP、IL-6与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hs-CRP、IL-6参与了COPD的炎症反应,并且与COPD患者的肺功能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IL-6、IL-8水平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60例60~75岁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另选30例健康查体老年人为健康对照组,对照组30例仅采用常规治疗,包括抗生素治疗、氧疗、祛痰、支气管扩张剂等,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时间1周,于治疗前后测定血清IL-6、IL-8水平及肺功能。结果激素组患者血清IL-6、IL-8及FEV1/FVC在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常规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糖皮质激素能够有效地抑制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炎症反应,降低患者血清IL-6、IL-8水平,早期使用,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肺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