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抗核抗体核型及滴度与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A)核型及滴度与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关系。方法采用散射比浊法对328例抗核抗体阳性患者血清进行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补体(包括C3,C4)检测,取120例抗核抗体阴性体检者为对照组。针对不同抗核抗体核型及滴度进行分组,分别研究各组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浓度情况。结果抗核抗体滴度≥1:100时,IgG,IgA显著升高(P〈0.01),抗核抗体滴度≥1:3200时,IgM显著升高(P〈0.01),抗核抗体阳性各组中,当抗核抗体滴度≥1:1000时,C3,C4水平显著降低(P〈0.01)。根据受检者血清中抗核抗体核型进行分组,各组间IgG,IgA,C3,C4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核型组IgG,IgA均比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而C3,C4只有在胞浆型、核颗粒型、核均质型等靶抗原分布较广的核型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免疫球蛋白与补体的含量与ANA核型及滴度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3、C4在儿童白癜风疾病中的变化。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126例儿童白癜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以及补体C3、C4水平,同时以5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寻常型儿童白癜风患者血清IgG、IgA、IgM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补体C3、C4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节段型儿童白癜风患者血清IgG、IgA、IgM、补体C3、C4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寻常型儿童白癜风患者进展期IgG、IgA、IgM含量高于稳定期患者,而C3、C4含量低于稳定期患者。节段型儿童白癜风患者进展期IgG、IgA、IgM、C3、C4含量与稳定期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液免疫在部分寻常型儿童白癜风病情活动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C4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外周血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及补体C3、C4进行监测,与相关指标正常值进行比较,并依据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lasgow Outcome Scale,GOS)分析免疫功能状态及在预后评估中的作用。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IgG、IgM较正常值明显下降(P〈0.01).补体C3、C4则明显升高(P〈0.01)。预后评估重残+植物生存+死亡组较恢复良好+中残组早期免疫球蛋白抑制更严重,补体系统则过度激活。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后免疫球蛋白抑制及补体系统过度激活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早期监测外周血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使用适当抗生素和免疫调节药物时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喹硫平对Ⅰ型与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的影响。方法于治疗前后对入组的Ⅰ型30例、Ⅱ型2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进行检测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Ⅰ型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较Ⅱ型患者低,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Ⅰ型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Ⅱ型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间比较Ⅰ型患者较Ⅱ型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升高显著(P〈0.01)。结论喹硫平可致Ⅰ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升高,对Ⅱ型患者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手足口病患儿体液免疫检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和分析手足口病患儿体液免疫状况。方法测定25例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补体C3水平,以同期34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比较两组IgG、IgA、IgM及补体C3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手足口病患儿血清IgG、IgA水平降低(P〈0.001);IgM明显升高(P〈0.001);但两者补体C3水平无显著差异(P〉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感染病毒后,体液免疫功能受到影响,导致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降低,而IgM明显升高,但对补体C3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我们测定了结核性胸膜炎,心脏功能不全Ⅱ及Ⅲ、肝硬化等三组疾病并60名患者浆膜腔积液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含量,同时以10例输卵管再通术的正常妇女腹腔液作对照.结果表明:结核性胸膜炎组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补体C3、C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心功能不全组及肝硬化组则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别(PDeo.05),三组疾病相互比较,结核性胸膜炎组免疫球蛋白、补体均显著高于心功能不全组及肝硬化组(P<001),而心功能不全组与肝硬化组相比则无显著性差异.浆膜腔积液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含量的测定(摘要)@余振东$同济医科大学…  相似文献   

7.
连续性血液净化对危重病病人免疫功能影响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卫红 《护理研究》2007,21(6):1644-1645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危重病病人早期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护理要点。[方法]选择22例危重病病人早期进行CBP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百分比,血免疫球蛋白(IgG、IgM、IgA)、补体(G、C4),血白介素2(IL-2)的水平,并对病人进行APACHEⅡ评分。[结果]治疗前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百分比,血免疫球蛋白、补体、IL-2水平较正常组明显下降(P〈0.01),CBP治疗后病人血IgG、IgM、IgA、C3、IL-2水平和外周血淋巴细胞百分比与治疗前相比较明显上升(P〈0.01)。病人在CBP治疗后症状迅速改善,APACHEⅡ评分下降明显(P〈0、01)。[结论]危重病病人早期处于免疫抑制状态,CBP治疗可改善病人的免疫抑制.改善临床症状和病情。  相似文献   

8.
刘义  吕立群 《中国临床医学》2005,12(6):1076-1077
目的:探讨激素替代治疗(HRT)对绝经后妇女血清补体C3、C4和免疫球蛋白IgG、IgM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8例绝经妇女随机分为两组,HRT组:服用倍美力0.625mg+安宫黄体酮2.5mg/d,共6个月;对照组:不服用任何激素类药物。于治疗结束后检测妇女血清补体C3、C4和免疫球蛋白IgG、IgM水平。结果:HRT组妇女血清补体C3、C4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两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无显著差异。结论:炎症反应因子补体C3、C4水平升高可能是绝经后妇女应用HRT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增加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术创伤、脓毒症均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本文通过对腹部重症脓毒症患者机体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及补体IgA、IgG、IgM、C3、C4,为重症脓毒症患者免疫治疗及各免疫指标的变化对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提供参考。方法将20例腹部无明显感染的患者、15例腹部脓毒症患者不伴器官功能障碍、12例腹部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分为A、B、C组,A、B、C组术后第1、3、7天,各抽取外周静脉血5ml于普通试管,测定免疫球蛋白及补体(IgA、IgG、IgM、C3、CA)。同时记录生命体征的变化和预后转归。结果A组与术前比较,免疫球蛋白在第1天IgA、IgM、IgG,C3、C4均下降,IgA、IgM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补体C3在第1天明显下降,与术前、术后第7天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C4下降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术后第1、3、7天IgA、IgG、IgM、C3、CA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第1、3、7天C组IgA、IgM、IgG、C3、CA均低,与A、B两组相比较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创伤对免疫球蛋白影响不大。对于术后重症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IgA、IgM、IgG,C3、CA明显降低,且随病情恶化,持续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3、C4)及胱抑素C(CysC)联合检测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采用透射比浊法测定Cys C水平,对100例SLE患者组和8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检测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1)SLE患者组IgG、IgA、IgM及CysC水平比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3水平比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SLE 患者活动期 IgG、IgA、IgM及CysC水平均较非活动期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3水平较非活动期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SLE患者非活动期IgG、IgA及CysC水平较健康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M、C3、C4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球蛋白、补体及CysC联合检测对于SLE患者病程监测和肾损害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免疫系统水平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变化。方法采用汉密顿抑郁(HAMD)24项抑郁评定量表法。评定30例中度抑郁症病人和30例轻度抑郁症住院病人。30例正常人对照组。分别在治疗前检测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和补体C3、C4水平。结果中度抑郁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gG;为(856.30±203.86、1089.95±220.90)IgM(84.83±38.21、143.38±52.52)经T检验分别是t=4.25、t=4.94。(P〈0.01)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补体C3(117.02±13.66、105.54±17.29)经T检验t=2.85。(P〈0.05)。差异有显著性。轻度抑郁患者组与对正常对照组比较:IgG为(972.18±149.99、1089.95±220.90)和IgM(113.74±48.17、143.38±52.52))经T检验分别是t=2.42、t=2.28。(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IgA和补体C4:(P〉0.05)均无差异。结论抑郁症患者病情与免疫系统功能有关。抑郁评定量表分数越高:IgG,IgM的浓度就越低,而补体C3的浓度会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对严重创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和治疗意义。方法:40例严重创伤患者,其中22例在发病24h内行CBP治疗设为治疗组,其余18例未行CBP治疗设为对照组,动态检测并比较CBP治疗10d内两组患者血免疫球蛋白(IgG、IGM、IgA)、补体(C3、G)和白介素2(IL-2)水平的变化,同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病情转归进行APACHEⅡ评分。结果:两组患者血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均明显下降,治疗组在CBP治疗的第3天IgG、IgM,IgA和C3水平基本恢复正常,而对照组IgG、IgM、IgA和C。仍维持较低水平,至第10天才逐渐上升(P〈0.01);两组患者IL-水平均低于正常,但治疗组在CBP治疗后第3天即逐渐上升,但对照组仍保持较低水平,至第7天才逐渐上升(P〈0.05);治疗组在CBP治疗后APACHEⅡ评分下降明显(P〈0.01),感染发生率、脏器功能衰竭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1)。结论:严重创伤患者早期处于免疫抑制状态。CBP治疗可改善患者的免疫抑制,减少感染发生率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毛细支气管炎(简称“毛支”)患儿T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补体等免疫指标,观察其免疫功能的变化以探讨毛细支气管炎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方法对67例毛支组患儿、40例健康对照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T细胞亚群,定时散射比浊法测定免疫球蛋白、补体。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毛支组CD3^+(%)与CD8^+(%)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CD4^+(%)与CD4^+/CD8^+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血清IgA降低、IgM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IgG降低(P〈0.05);血清C3、C4降低(P〈0.01)。结论婴幼儿感染毛细支气管炎后免疫功能发生紊乱和异常,其细胞免疫在感染后可能发挥主要的抗病毒作用,从细胞免疫角度进行研究可能更有利于疾病的严重性判断和更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亚低温治疗对颅脑损伤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颅脑抢救中心的脑外伤非亚低温治疗40例及亚低温治疗颅脑损伤患者40例进行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补体C3、C4检测。结果随着亚低温治疗时间延长,免疫球蛋白呈下降的趋势(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免疫功能下降(P〈O.05或P〈0.01)。观察组升温后第2天的免疫功能与对照组同时间点免疫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患者免疫功能受亚低温治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复发性口疮(RAU)患者的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的变化。 方法 对门诊确诊的复发性口疮患者98例及健康成人对照31例,采用微量全血3H-TdR掺入法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功能;酵母菌花环法检测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测定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及补体C3、C4含量。 结果 复发性口疮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功能较健康成人有显著降低(刺激指数(SI) P<0.001);患者红细胞C3b受体花环形成率(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形成率(RBC-ICR)较健康成人均无明显差异;患者血清中C3含量较健康成人无明显差异,而C4(P<0.01)及IgG(P<0.001)、IgM (P<0.01)、IgA (P<0.05)含量则明显升高。 结论 复发性口疮患者血清中C4含量明显增加,体液免疫功能异常升高,而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提示复发性口疮的发生可能与机体免疫功能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ELISA检测抗核小体抗体(AnuA)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诊断价值。方法用ELISA检测101例SLE患者、55例其他风湿病患者及30例对照血清中的AnuA,并观察SLE患者AnuA阳性组与阴性组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水平。结果SLE患者AnuA的阳性率为72.3%,其他风湿病患者阳性率仅为3.6%,正常对照组全部阴性。AnuA的敏感性显著高于抗Sm抗体、抗ds—DNA抗体、抗rRNP抗体(P〈0.01)。SLE患者AnuA阳性组与AnuA阴性组相比,IgG、IgA、IgM含量升高,C3、C4含量降低,除C4外,差异显著(P〈0.01)。结论AnuA可作为SLE诊断的标志性抗体之一,尤其是对抗ds—DNA抗体阴性的SLE患者更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背景:弓形虫感染被认为至少与部分精神分裂症的发生有关,不少临床和实验性研究支持该假说。目的:调查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母亲弓形虫抗体阳性率,比较弓形虫抗体阳性与阴性患者在临床表现上的区别。设计:采用成组病例对照观察。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对象:选择2000-01/2004-12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科住院6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精神分裂症组,患者家属同意参加此调查。选择同期本院参加健康体检的、无任何躯体疾病和精神障碍的正常人200人为正常对照组。选择本院内外科住院的、精神健康的躯体疾病患者200例为疾病对照组。收集252份精神分裂症患者母亲的血样本。方法:①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样本中弓形虫IgG,IgM抗体的水平。②在患者人院两三天后作30~40min的半结构式晤谈,结合患者家属和管床医师提供的有关资料,记录患者的精神障碍家族史、病程、受教育程度、发病年龄、母亲年龄、居住地区。③精神症状评定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该量表包括阳性症状量表7项(分别为妄想、概念紊乱,幻觉行为、兴奋、夸大、多疑/被害、敌对性),阴性症状量表7项[分别为情感迟钝、情绪退缩、(情感)交流障碍、被动/淡漠社交退缩、抽象思维困难、交谈缺乏自发性和流畅性、刻板思维]和一般精神病理量表16项(分别为关注身体健康、焦虑、自罪感、紧张、装相和作态、抑郁、动作迟缓、不合作、不寻常思维内容、定向障碍、注意障碍、判断和自知力缺乏、意志障碍、冲动控制障碍、先占观念、主动回避社交),共30项,及3个补充项目(分别为愤怒、延迟满足困难、情感不稳)评定攻击危险性(7项评分:1为无.7为极重度)。④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两样本独立t检验;计数资料差异比较采用X^2检验。主要观察指标:①正常对照组、疾病对照组、精神分裂症组及其母亲弓形虫抗体阳性率比较。②弓形虫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年龄、教育程度、病程、发病年龄和母亲年龄比较。③弓形虫抗体阳性组患者和阴性组患者精神障碍家族史阳性率、居住地区比例.母亲弓形虫抗体阳性率比较。④弓形虫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结果。结果:精神分裂症组600例,正常对照组200人,疾病对照组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母亲252例,其中抗体阴性组患者母亲206例,阳性组患者母亲46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正常对照组、疾病对照组、精神分裂症组和精神分裂症患者母亲间IgG抗体阳性率、IgM抗体阳性率、IgG或IgM抗体阳性率差异明显(P〈0.01)。②进一步X^2检验表明,正常对照组和疾病对照组IgG抗体阳性率、IgM抗体阳性率、IgG或IgM抗体阳性率差异不明显。③精神分裂症患者母亲IgG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精神分裂症组和正常对照组+疾病对照组(P〈0.05,0.01),精神分裂症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疾病对照组(P〈0.01)。④精神分裂症患者母亲IgM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精神分裂症组和正常对照组+疾病对照组(P〈0.05,0.01),精神分裂症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疾病对照组(P〈0.05)。⑤分裂症患者母亲IgG抗体或IgM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精神分裂症组(P〈0.01)和正常对照组十疾病对照组(P〈0.01),精神分裂症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疾病对照组(P〈0.01)。⑥根据患者弓形虫抗体是否阳性分组,IgG抗体或IgM抗体中任一个为阳性则为阳性组n=99),IgG和IgM抗体均为阴性则为阴性组(n=501)。弓形虫抗体阴性组和阳性组患者年龄、受教育情况、发病时间、病程、母亲年龄相近。⑦弓形虫抗体阴性组患者有精神障碍家族史的比例显著高于弓形虫抗体阳性组患者(P〈0.01);弓形虫抗体阳性组患者的母亲IgG抗体阳性率、IgM抗体阳性率、IgG或IgM抗体阳性率均高于阴性组患者(P〈0.05~0.01);弓形虫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阳性症状量表、阴性症状量表、一般精神病理量表总分差异不明显。⑧弓形虫抗体阳性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分量表患者兴奋、敌对、装相和作态、意志障碍、冲动控制障碍、愤怒、延迟满足困难得分明显高于弓形虫抗体阴性组(P〈0.01);而多疑得分低于弓形虫抗体阴性组(P〈0.01)。结论:①弓形虫感染是精神分裂症的重要候选病因。②弓形虫感染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年龄、受教育情况、发病时间、病程、母亲年龄关系不大。③未感染弓形虫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有精神障碍家族史的更多,感染弓形虫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母亲感染弓形虫情况更多见。④弓形虫感染阳性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表现倾向于兴奋、激越和行为紊乱,对于紊乱性兴奋的精神病患者应注意其是否存在弓形虫感染。  相似文献   

18.
儿童紫癜性肾炎体液免疫状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紫癜性肾炎患儿的体液免疫状态及其发病机制。方法对39例紫癜性肾炎患儿及30例健康儿童的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IgG、IgA、IgM、C3、C4检测;紫癜性肾炎患儿另行肾脏病理检查与诊断。比较紫癜性肾炎患儿与健康儿童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差异性.以及紫癜性肾炎患儿肾脏损害与免疫紊乱的相关性。结果紫癜性肾炎患儿血清IgG、Ig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儿童.而IgM、C3、C4低于健康儿童(P〈0.05或0.01)。紫癜性肾炎患儿病理级别间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紫癜性肾炎患儿存在严重的免疫功能紊乱.肾脏损害程度似与免疫紊乱无育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SARS患者和普通肺炎患者体液免疫的差别。方法 :采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 5 2例SARS患者 (抗SARS病毒抗体阳性 3 4例 ,阴性 18例 )和 2 6例普通肺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 ,补体C3、C4和C反应蛋白 (CRP)的含量。结果 :SARS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补体C3、C4和CRP的含量都高于普通肺炎患者 ,P >0 0 5。抗SARS病毒抗体阳性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含量显著高于普通肺炎患者(P <0 0 1) ;IgA、补体C4和CRP含量也显著高于普通肺炎患者 (P <0 0 5 ) ;C3含量略高于普通肺炎患者 (P >0 0 5 )。抗SARS病毒抗体阴性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补体C3、C4和CRP含量与普通肺炎患者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抗SARS病毒抗体阳性患者组与普通肺炎患者组非特异性体液免疫反应存在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20.
冯莉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21):2854-2855
目的检测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以及补体,探讨肾病综合征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变,为其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4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4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使用散射免疫比浊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1SA)对观察组和健康对照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和免疫球蛋白E(IgE)以及补体成分3(C3)进行测定。结果对照组、观察组的IgG水平分别为(13.23±3.56)g/L、(5.27±2.71)g/L,IgM水平分别为(1.42±0.77)g/L、(2.15±0.71)g/L,IgA水平分别为(2.12±0.81)g/L、(2.02±1.67)g/L,IgE水平分别为(150.9±93.1)μg/mL、(240.2±200.7)μg/mL,补体C3水平分别为(1.52士0.51)g/L、(1.06土0.46)g/L。观察组IgM和IgE水平高于对照组,Ig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观察组的Ig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补体C3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病综合征能够导致患者一些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低水平的改变。临床上检测患者的免疫球蛋白以及补体,对于肾病综合征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