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采用X线监视金属导丝引导置入鼻十二指肠营养管(NET)行肠内营养治疗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胃排空障碍、胃瘘等严重并发症18例。结果:X线监视金属导丝引导下置入NET的成功率77.8%(14/18).置管操作时间5~15min,平均10min。营养管维持时间5-71d,平均25d。18例全部保守治愈,效果满意。说明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经济、患者痛苦小耐受好,无置管并发症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姚辉福 《当代医学》2009,15(23):459-460
目的探讨x线透视下十二指肠营养管的置入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2000年2月至2009年2月,35例患者在x线透视下行经鼻腔十二指肠营养管置入,将营养管头端位于十二指肠空肠连接部.或空肠上段。所涉病人为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7例、晚期胃癌8例、胃瘫10例、脑血管病人吞咽困难9例,食管自发破裂1例。结果35例患者均1次成功置入十二指肠营养管,成功率100%。置管时间为5~30min,平均12min。置管操作及使用过程中未出现心律失常、误插、吸入性肺炎、会厌功能紊乱等并发症。经十二指肠营养管注入营养液,患者机能改善明显,体重增加,效果满意。结论X线透视下经鼻十二指肠营养管置入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肠内营养途径,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费林晶 《当代医学》2011,17(27):39-40
目的探讨x线透视下肠内营养管的置入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2000年2月~2010年10月,51例患者在X线透视下行经鼻腔肠内营养管置入于十二指肠空肠连接部或空肠上段。所涉病人为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7例、晚期上段食道癌18例、脑血管病人吞咽困难15例、食管自发破裂3例、急性胰腺炎8例。结果 51例患者均1次成功置入十二指肠营养管,成功率100%。置管时间为5~20min,平均8min。置管操作及使用过程中未出现心律失常、误插、吸入性肺炎、会厌功能紊乱等并发症。经肠内营养管注入营养液,患者机能改善明显,体重增加,延长了病人的寿命,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效果满意。结论 X线透视下经鼻腔肠内营养管置入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肠内营养途径,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前,肠内营养的重要性已被国内外学者所认同,有学者提出:只要肠道功能存在,就应尽量应用肠内营养。1997年12月至2002年10月,作者先后对15例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限制经口进食患者采用X线监视金属导丝引导下置入鼻—十二指肠营养管(NET),取碍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液囊空肠管在需要肠内营养的重症患者中留置空肠的可行性。方法 120例需要肠内营养的重症患者,其中60例使用液囊空肠管置入,另60例患者使用普通鼻空肠管置入。首先根据消化液不同的pH值初步判定头端是否位于胃肠内的相应位置。以pH值>7判定为空肠管已通过十二指肠,位于空肠段位置。最后以X线片显示头端位于空肠内。对照两组空肠管置入成功率。结果液囊空肠管组置入成功46例,成功率为76.7%。普通空肠管组置入成功22例,成功率为3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留置液囊空肠管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在重症患者实现肠内营养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21例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在X线监视下经导丝引导将鼻空肠三腔营养管的吸引腔置于胃窦处,喂养腔置于空肠内,在胃减压的同时行空肠营养。21例患者1例借助胃镜辅助,其余20例均1次置管成功,置管时间5—38min,平均16min。营养管留置时间9~51d,平均23d,全部治愈。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在X线下置入鼻空肠三腔营养管安全快捷,一根管同时实现胃减压与空肠营养,耐受性好,方便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X线透视引导下肠内营养管置入的临床效果。方法从该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需接受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中随机选择103例进行研究,给予X线透视引导置入肠内营养管。观察肠内营养管的一次置管成功率和平均置管操作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 103例患者均一次置管成功,一次置管成功率为100.0%,平均操作置管时间(7.92±0.25)min。经统计,在置管过程中,一共有6例患者诉鼻咽部不适,置管结束后均消失,未给予特殊处理。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会厌功能紊乱、误插、吸入性肺炎、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结论 X线透视下引导置入肠内营养管可以达到良好的一次成功置管效果,置管操作时间短,并发症少,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王开成  刘良燕  鲁厚清 《安徽医学》2009,30(10):1206-1208
目的评价X线辅助下联合放置鼻空肠营养管、鼻胃管在危重症早期胃肠道管理中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选择17例不能经胃直接肠内营养的早期危重病患者,在X线辅助下将带有金属导丝的鼻空肠营养管置入空肠,再将鼻胃管自对侧鼻腔置入胃内减压引流行早期肠内营养。结果X线下可将鼻空肠营养管放置至Treitz韧带30cm以远的空肠部位和将带有金属导丝的鼻胃管置入胃部,置管成功率100%,置管时间24-52min,平均(35±10.6)分钟,置管后导管在位良好,喂养及引流过程顺利,空肠管留置时间7-21天,平均(14±6.5)天,发生鼻窦炎1例,余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x线下联合放置鼻空肠营养管、鼻胃管是一种操作简便、快捷、安全、有效的置管技术,对危重症患者早期胃肠道管理提供了一种更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胃镜直视下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治疗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4例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患者,在胃镜直视下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施行肠内营养,观察瘘口愈合情况.结果 本组14例吻合口瘘患者经胃镜置入十二指肠营养管后13例治愈,瘘口愈合时间4~12周,住院时间(25.8±6.7)d,置管平均操作时间30 min.结论 经胃镜置入十二指肠营养管,方法简单安全,疗效确切,并发症低,是治疗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肠内营养已越来越多地被临床医生所重视,相对于肠外营养,肠内营养具有给药途径便捷、性价比高、营养效果好等诸多优点,尤其是对于危重症患者和腹部手术后患者,适时地开展肠内营养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1-2]。建立肠内营养通道是进行肠内营养的首要前提,其中,对于胃排空障碍或急性胰腺炎等疾病的患者,则常需要在空肠上段置入营养管。近年来,我院开展了在X线透视下置入经鼻空肠重力管的工作,因此降低了置管操作的难度,现对置管情况及其操作要点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经鼻、吻合口持续负压吸引治疗贲门癌术后胸腔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介入下经X线引导,将胃管经鼻通过吻合口的瘘口置入脓腔内,接负压持续吸引,同期置入十二指肠或空肠营养管进行营养支持。结果:运用此方法可以缩短患者愈合时间,且无明显并发症。结论:早期应用经鼻、吻合口负压吸引治疗贲门癌术后胸腔瘘具有较好的疗效及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胃镜联合X线下使用Seldinger技术置入鼻胆管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在三腔营养管置管困难患者中的可行性.方法 对28例常规胃镜下置入三腔营养管困难的患者,在胃镜联合X线下操作置入鼻胆管,通过鼻胆管输注肠内营养液.观察置管操作时间、一次置管成功率、脱管率、患者的耐受性和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置管操作时间5~15 min,一次置管成功率达100%,脱管率为0,患者耐受性好,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在胃镜联合X线下操作置入鼻胆管进行空肠营养的方法,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尤其对解剖结构变异、吻合口或肠段狭窄等胃镜下常规置入三腔营养管困难的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改进传统经鼻置入胃肠减压管和十二指肠营养管的方法,总结食管癌根治术后病人应用逆行胃肠减压管和十二指肠营养管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采用常规根治性外科手术,行胃代食管弓下或弓上吻合术,于胃窦部前壁戳孔置入自制胃肠减压管和十二指肠营养管。两管汇合部于胃壁处作荷包包埋处理,大网膜包绕后经左侧肋弓下腹壁穿出固定。对食管癌术后应用逆行胃肠减压管和十二指肠营养管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常规护理及术后恢复指导等综合护理措施。结果84例患者中无一例发生胃肠潴留和/或吻合口瘘、肺部感染、管周皮肤严重损害等相关并发症;拔管后无局限性腹膜炎或瘘口迁延不愈。由于术后合理护理,减少了患者恐惧与术后不适,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精神状态良好,生活质量得以改善。结论使用逆行胃肠减压管和十二指肠营养管置入方式,克服了传统置管的不适,操作简便、安全可靠、易于实施。加强术后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了食道,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通过鼻饲管实施十二指肠及空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方法。将导丝引志的远端带金属头的硅胶管在X线电视监视下经鼻腔,食道送入到吻合口以下的十二指肠或空肠内,建立鼻饲管营养通道,提供足量的营养成分,以满足机体生理及促进组织修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术后X线监视下改良超滑导丝引导鼻肠管放置法在胃、食管腔镜手术中的方法及技巧。方法:选择胃食管腔镜手术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两组,均于术后放置鼻空肠营养管。观察组30例采用术后X线监视下新型超滑导丝引导方法放置鼻空肠营养管;对照组30例采用术后X线监视下普通带导丝鼻空肠营养管放置法。比较分析两组临床资料,置管成功率,平均置管时间。结果:观察组30例均成功放置空肠营养管至空肠上端,其中8例采用改良方法置管成功。术后早期实施了肠内营养;对照组10例成功放置空肠营养管至空肠上端。观察组置管成功率100.0%高于对照组置管成功率33.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操作时间8±3min短于对照组平均操作时间13±3min,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采用X线监视下改良超滑导丝引导放置鼻空肠营养管于胃、食管腔镜手术是一种较为合适的方法,能进一步提高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邢丽  吴宁  李斯锐  林福煌  陈峰  袁婵娟 《海南医学》2013,24(22):3423-3424
目的 探讨在DSA监视下使用亲水导丝辅助困难鼻空肠营养管的置入方法.方法 采用介入技术以亲水导丝引导对29例常规置管未成功患者置入鼻空肠营养管.结果 置管成功率为93.1%,所置营养管位置均符合临床要求,操作时间为15-40 min,留管时间为7-40d,所有成功置管患者耐受良好,未出现腹痛、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未发生堵管.结论 应用介入技术以亲水导丝引导困难鼻空肠营养管的置入为解决肠内营养途径提供了一种简单、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两种置入十二指肠营养管的成功率及操作时间.方法 比较内镜中心2008年10月~2009年2月36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胃镜直视下两种置入十二指肠营养管的置管方法.结果 A组:带导丝的十二指肠营养管在管的前端绑上丝线并打结,置前注入5ml消泡剂,上下抽动导丝,安装好备用.待十二指肠营养管置入屈式韧带40cm以下,先退出胃镜后退出导丝,成功率100%;平均时间509.42秒.B组:带导丝的十二指肠营养管置前注入5ml消泡剂,上下抽动导丝,安装好备用,待十二指肠营养管置入屈式韧带40cm以下,先退出导丝后退出胃镜,成功率75%;平均操作时间660.9秒.两组比较P<0.05,差异显著.结论 A组置管法成功率高,操作时间短,并发症少,减轻患者痛苦,是一种良好的置管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螺旋型鼻肠管在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22例需置入螺旋型鼻肠管的危重症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X线透视下经鼻腔插管至空场上段,并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观察和护理。结果:22例患者成功置管并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有1例发生轻微腹泻<2d,1例管道使用2周堵塞,1例管道留置使用时间最长为46d。结论:护士在危重症患者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中,做好鼻空肠管护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李晓明  杨军  李学兆 《医学争鸣》2005,26(5):F002-F002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营养管在食管贲门癌手术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1993年以来的1972例应用十二指肠营养管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作为实验组,术中在经术前留置的胃管引导下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 取1987/1993年654例未应用十二指肠营养管的食管贲门癌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 结果:研究组1972例患者有32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发生率1.62%,经禁食、营养管持续滴注要素饮食,并加强换药,吻合口瘘均得以治愈;对照组患者术后有 26例发生吻合口瘘,发生率3.97%,12例得以治愈,其余14例患者术后在1~3 mo内衰竭死亡. 研究组患者手术后营养不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远远低于对照组,而且患者术后营养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对食管贲门癌手术患者采用术中引导置入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早期自十二指肠营养管注入管饲饮食、口服药物以及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幽门排空障碍时使用,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0.
十二指肠营养管在食管癌手术后的早期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营养管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中应用的效果及其护理要点。方法: 对54例食管癌术后早期经十二指肠营养管行EN支持治疗,并进行健康教育等综合护理。结果: 54例均能顺利置入十二指肠营养管行早期EN支持。患者大多能耐受,8例诉咽喉部疼痛不适,1例管腔堵塞,4例术后早期出现腹胀,1例腹泻,无其他严重并发症,营养不良得到改善。结论: 食管癌术后早期经十二指肠营养管行EN,操作简便,安全可靠,易于实施。加强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