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 研究微波消融治疗在离体人肝组织的消融灶形态及范围.方法 通过在不同初始功率、作用时间下对离体人肝组织进行单针微波消融,超声及大体解剖观察消融灶的形态及范围,镜下观察消融灶病理学变化.结果 相同初始功率组消融灶随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大;在相同作用时间下初始功率70 W组消融灶大于初始功率50 W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显示消融灶范围较大体解剖测量范围大,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检查见消融灶中心凝固区肝组织均凝固坏死,距凝固区边缘0.5 cm处有1例可见残存水肿肝细胞、1 cm处有17例可见残存肝细胞组织.结论 微波消融灶呈椭圆形,其范围随初始功率及作用时间增加而扩大,超声测量比大体解剖消融范围大,消融灶与周围组织间有移行带.  相似文献   

2.
低杆温技术扩大肝组织微波消融范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降低天线杆温来增加微波能量输出以扩大单次微波消融范围,减少穿刺次数,为改善临床局部疗效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水冷式低杆温微波天线对离体新鲜猪肝和活体猪肝进行单点微波消融,单源能量输出(60~80)W×(300~1500)s,双源能量输出70W×1200s,观察不同消融条件下肝组织凝固范围的大小。结果体外肝和活体肝内单源能量输出(80W×1500s)造成的组织消融范围分别为7.4cm×5.6cm和5.9cm×3.5cm,活体肝内双源消融灶大小为6.7cm×5.4cm。结论运用低杆温天线可加大能量输出,扩大了体外肝和活体肝组织的单点微波消融范围,可望改善临床微波消融治疗肝癌的局部疗效。  相似文献   

3.
新型内冷微波天线凝固肝组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评价新型水循环内冷集束聚能微波天线的性能及其对肝组织的凝固效果.方法采用新型微波天线和以往的尖端螺纹形天线在同等条件下凝固新鲜离体猪肝组织,比较二者凝固坏死灶形态、范围、热场分布情况和天线的抗粘耐用性能等.结果新型天线凝固灶中心炭化较轻,短轴径更大(P<0.01),形态更接近球形;长轴径相对较小(P<0.01),更好地保护了正常肝组织;凝固时针杆无发热,不会引起皮肤烫伤并发症;天线更耐用.结论新型微波天线更适合临床经皮微波凝固治疗肝癌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比观察植入式微波对正常离、活体猪肾实质的消融作用,为肾癌微波消融提供基础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水冷式微波针,发射频率为2 450 MHz,输出功率范围为50~80 W,作用时间范围为300~900 s,选择不同能量组合对离、活体猪肾实质消融,观测消融形态、大小、温度变化等数据.结果 消融灶的形态在离、活体均为类圆形;随微波输出能量的增加,消融体积均呈非线性增加;当功率大于60 W后,长径和炭化区增加明显(P<0.05);增加作用时间,宽径增幅大于长径增幅,消融形状逐渐接近球形.活体状态下消融体积、宽径、长径均显著小于离体(P<0.05).活体实验病理证实微波消融区为凝固性坏死表现.结论 植入式微波可在猪肾实质内形成可控范围的类圆形消融坏死灶,但范围和形态均与血流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使用新型微波天线对离体猪肝消融的实验研究,探讨相同功率/不同消融时间的凝固范围及碳化区范围的差异。方法采用的KY-2000型微波治疗仪(微波频率2450 MHz,南京康友微波能应用研究所研制生产)在同种功率(50 W)、不同时间下(300、600、900 s)以连续波的工作方式,新型微波天线直接插入离体猪肝造成组织凝固区及碳化区范围。结果同种功率,不同时间下消融的形态均为椭球形,在功率为50 W、时间为600 s的情况下,凝固区及碳化区的范围最理想。结论新型水冷式2450 MHz微波天线可以有效地凝固肝组织,在功率相同的情况下,凝固范围随时间的增加而不断的增大,但到一定范围后,单纯的延长作用时间对凝固区横径、厚度的增加无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6.
运用低杆温微波电极扩大肝脏消融范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改进微波消融技术以扩大肝组织凝固范围,为临床改善局部疗效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一种新型的水冷式低杆温微波电极对离体新鲜猪肝行微波消融,单次能量输出60~90W,5~25min,观察不同消融条件造成的组织凝固范围和形态。结果:单次能量输出造成的组织消融范围为(4.5~8.3)cm×(3.0~6.1)cm。单纯增加输出功率时,凝固灶以纵径增长为主,只有同时延长消融时间才可获得纵横径的显著增大,70~80W,25min最接近类圆形,是比较满意的消融条件。结论:加大微波的输出功率和延长消融时间可以显著扩大肝组织凝固范围,结合使用低杆温电极,临床治疗肝癌时可望改善局部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型内冷微波天线作用于离体猪肝组织,凝固灶短轴径(SD)与凝固时间和功率的关系。方法采用MTC-3型微波治疗仪和新型水循环内冷微波天线,分别以不同时间和功率组合凝固新鲜离体猪肝组织,分别分析SD与时间和功率的关系。结果①功率一定时,在一定的时间范围(18min)内,SD与作用时间有着高度的线性相关(r值0.94~0.98,P〈0.01);功率30W时,18min后这种相关性将变差,因达一定时间点后,随着时间的延长,SD增加缓慢,甚至不再增加;但加大功率后该时间点后移;②时间一定时,功率与SD大小也存在高度近似的线性相关(r值0.94~0.98,P〈0.01);③在18min时间段内,SD可通过其与时间和功率的二元线性回归方程(P〈0.01)求出近似值。结论①在达一定时间点后,单纯延长作用时间,SD可能不再增大,但增加功率,延长凝固时间能够继续增大SD;②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植人式微波天线对离体肝组织SD大小与作用时间、功率存在高度近似的线性相关,这种关系将有助于指导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水冷915MHz与2450MHz微波相同条件下凝固离体肝组织范围与焦化区体积方面的差别。方法在相同能量输出的条件下分别进行水冷915MHz与2450MHz微波的离体猪肝凝固实验,其中功率分别为50w、60w、70w、80w。结果915MHz比2450MHz微波在凝固区长、宽径、体积及焦化区范围均增大,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离体猪肝凝固实验中,在相同能量输出的条件下水冷915MHz比2450MHz微波有着更强的组织穿透与凝固能力,这一结果为915MHz微波进一步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Real-time elastography,RTE)观察离体及活体肝脏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术后消融灶的弹性变化,探讨RTE评估RFA消融范围的价值。方法:离体实验选取新鲜离体猪肝5个,活体实验选取新西兰大白兔20只。在超声引导下将射频针置于猪肝及兔肝内进行消融,分别得到消融灶20个。RFA结束后采用RTE观察消融灶,测量消融灶最大切面的左右径及前后径并计算面积,与大体标本测量值进行比较。结果:消融结束后RTE图像显示离体猪肝及活体兔肝消融灶呈均匀蓝色,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离体猪肝RFA术后RTE测量消融灶面积与大体标本测量结果呈显著相关(r=0.91,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活体兔肝RFA术后RTE测量消融灶面积与大体标本测量结果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0.49,P<0.05)。结论:RTE可清晰显示肝脏RFA灶的范围,有望成为评价RFA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运用实验手段探讨超声弹性成像(EI)在肝脏凝固灶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新鲜离体猪肝,通过无水乙醇注射和微波消融两种方法产生不同形态的凝固灶,观察实验前、后的EI图,利用虚拟声触诊定量(VTQ)技术测定作用区的剪切波传播速度.实验结束后切开标本记录实际凝固灶形态、范围.结果 无水乙醇注射和微波消融均可使局部肝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EI图上表现为红色硬变区,且不随时间延长而衰减,较常规二维超声更接近凝固灶形态,但与实际仍有一定差异.作用区的剪切波速度较实验前明显增高(P<0.01),也表明凝固性坏死的肝组织硬度增加.结论 EI可从力学角度提供凝固灶信息,应用简捷、无创,是常规超声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915 MHz与2450 MHz微波在离体猪肝消融实验中温度曲线与消融范围的异同点.方法 分别应用915 MHz与2450 MHz微波进行离体猪肝实验,实验分为4组:50 W,60 W,70 W与80 W,作用时间均为600 s,共消融56个标本;消融过程于电极旁开5 mm、10 mm、15 mm、20 mm与25mm处测温,共得到280点温度曲线.结果 915 MHz与2450 MHz微波的温升曲线均以天线为中心在三维空间上呈逐渐衰减的规律.并且随着微波输出能量的增加,温度曲线的最高温度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同时随着距离天线越来越远,温度曲线的最高温度有逐渐下降的趋势.除了旁开5 mm位点,915 MHz微波的最高温度均高于2450 MHz微波(P<0.05).915 MHz微波消融区的横径与长径均>2450 MHz微波(P<0.05).结论 915 MHz微波在离体猪肝标本中可形成更高且稳定的温度曲线及更大的消融范围.  相似文献   

12.
扩展经皮微波凝固肝组织范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探索扩展经皮微波凝固肝组织范围的有效途径,提高较大肝癌的根治率,并减少穿刺次数。方法:用自行研制的HM-WIA型微波治疗仪对离体新鲜猪肝及活体实验兔、猪肝行微波凝固,观察天线长度、微波功率、时间、组织血流对凝固范围及形态的影响。结果:运用改进的单微波电极、中强度微波功率(45-55W)对离体、活体缺血组织行长时间(15-19min)凝固,最大凝固短径分别达5.6cm、5.3cm,凝固体积达文献的3倍;实验发现天线长36mm时凝固形态最佳;活体组织缺血凝固体积为正常供血凝固时的2.8倍(P<0.05)。结论:采取“缺血后微波凝固策略”,运用改进的微波电极、中强度微波功率、长时间凝固有效地扩大了凝固范围,这将有利于提高肝癌尤其大肝癌的疗效,并明显减少穿刺次数。  相似文献   

13.
新型内冷微波天线凝固治疗肝癌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新型内冷天线凝固治疗肝癌的效果。方法分别用新型内冷天线和无内冷技术的螺纹形天线凝固活体狗肝组织,比较二者凝固坏死灶形态、范围、并发症情况和天线的抗粘耐用性能等;再进一步在临床上比较两天线凝固治疗肝癌的效果。结果动物实验表明,新型内冷天线凝固灶中心炭化较轻,短轴径(SD)更大(P<0.01),长轴径(LD)相对较小(P<0.01),形态更接近球形,即R值(SD/LD)更接近1.0(P<0.01);凝固时针杆无发热,不会引起皮肤烫伤,更好地保护了正常肝组织;无拔针困难,天线更耐用。临床应用表明,新型内冷天线术中并发症明显较少,术后原位复发率也较低。结论新型内冷天线有着更好的性能,更符合临床肝癌经皮治疗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植入式水冷915 MHz和2450 MHz微波在活体猪肝脏消融实验中的消融范围及热场特性.方法 根据频率不同分两组实验.915 MHz和2450 MHz微波天线沿特制支架插入活体猪肝脏后,平行天线裂隙旁开5 mm、10 mm、15 mm、20 mm 间距的A(5,0)、B(10,0)、C(15,0)、D(20,0)四点分别放置测温针,均以60 W、600 s条件辐射,计算机采集测温数据,消融后测量消融区范围并比较两组消融范围的大小,分析温升曲线并比较两组的温升速率及所达最高温度.结果 915 MHz微波较2450 MHz微波在活体猪肝消融中可获得更大的消融横径和纵径;915 MHz微波和2450 MHz微波两者距离天线越近的位点温升速率越快,所达最高温度亦越高;对应B、C、D点上915 MHz微波较2450 MHz微波具有更快的温升速率及更高的温度.结论 915 MHz微波与2450 MHz微波相比,915MHz微波可获得更大的消融范围,具有更高的热效率.  相似文献   

15.
连续与间歇作用微波消融离体肌组织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单导植入式微波不同辐射方式消融离体猪肌组织的效果,为临床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肌瘤提供实验数据.方法 采用2450 MHz微波,相同输出功率,相同作用时间,分别采用连续波和每发射100 s间歇1O s和20 s的间歇辐射方式,进行离体肌组织消融,观察消融区形态、范围、热场温度及病理结果.结果 在相同输出功率,相同发射时间条件下,三种作用方式的消融形态、范围、前向距离、热场内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理表现相同.结论 单导植入式微波连续波辐射与间歇式辐射消融离体猪肌组织的凝固效果无明显差异,可供临床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6.
实时三维超声动态监测微波凝固离体犬肝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初步探讨实时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在检测微波凝固离体犬肝组织范围中的应用.方法 对健康杂种犬的离体肝脏进行微波凝固治疗,采用实时双平面、实时三维超声成像观察微波凝固区.结果 实时双平面超声成像测量凝固区的大小与实际凝固区的大小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时三维能显示肝脏局部结构及凝固区空间毗邻关系,测量凝固区的体积与实际凝固区的体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实时双平面及三维超声成像能实时从不同角度的切面观察微波凝固治疗过程,对介入凝固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前列腺微波热场的分布规律,探讨计算机模拟经尿道前列腺微波辐射热场的可行性.方法 根据前列腺的大小选择微波治疗的最佳时间/功率组合(30 W/180 s),用计算机模拟该时间/功率组合下的微波热场分布情况.对54个离体犬前列腺进行324(54×6)个点次的实际测温,验证计算机模拟热场的准确性.结果 30 W/180 s条件下计算机模拟的温升曲线与实际测温曲线有较好的一致性(占96.29%),两者的时点平面热场分布的规律相符.结论 用计算机模拟离体犬前列腺热场分布可靠准确,这一方法可用于微波治疗前列腺增生时热场的预测和精确调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射频消融与微波消融对离体牛肝的作用效果。方法实验分为射频组与微波组,分别使用Cool-tip射频针与冷循环微波刀,均采用单针单次方式消融离体牛肝,比较两组间相同消融时间消融灶纵径、横径及体积。结果消融4、6、8 min,微波组消融灶纵径及体积均大于对应时间射频组消融灶纵径及体积(P<0.05),消融10 min,两组消融灶纵径及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融4 min,微波消融灶横径大于对应时间射频消融灶横径(P<0.05),消融6、8、10 min,两组消融灶横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射频相比较,微波的热效率更高,消融速度更快,但随着消融时间延长,最终两者可取得相近的消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