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为学员提供标准化、规范化的急救模拟培训,提升学员的急救知识水平和操作能力。方法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技能中心依托美国心脏协会急救培训课程,组建院内急救模拟培训师资队伍,采用统一的培训教材和视频资料,按照既定的教学内容、流程、形式,在医院技能中心对住院医师开展标准化的急救模拟培训。培训前后分别对学员的理论和技能操作水平进行考核,培训结束后利用问卷进行相应调查。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统计分析采用配对资料双侧t检验。结果 无论是理论考核还是技能考核,学员培训后的成绩都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调查显示,100%的学员认为通过培训专业知识得到强化,急救技能得到提升。结论 基于美国心脏协会的标准化急救模拟培训有助于提高学员的综合急救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开展理论-操作-模拟演练式培训在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应急培训小组,对低年资护士进行理论知识、急救技能培训,结合临床实践制定模拟现场,采用模拟演练进行培训,然后对急救意识和急救能力进行考核。结果:低年资护士技能考核培训前后错误率及培训前后急救意识综合能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护士能系统、完整的体验与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提高了急救意识和急救能力。  相似文献   

3.
应用本硕博一贯制医学生模拟标准化病人进行临床教学和技能考核,并对受训者培训前、后的沟通能力、基本理论和技能、学习兴趣、自信力等方面进行研究.受训者通过培训明显加深了临床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提高了自信度,表达沟通能力也得到增强,提示该方法对提高临床教学效果具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为平台的模拟教学对医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是培养医学生临床技能的重要形式.利用标准化病人、各种穿刺模型以及多功能综合模拟人等对医学生进行临床基本技能培训及临床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和急救意识的培养,通过理论和技能考核方式进行教学评价、反馈,以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评估探讨模拟教学在医学生技能培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15名第二年妇产科住培医师作为教学对象,探讨运用模拟教学方法培训住培医师产钳助产技术的效果。产钳助产模拟教学过程包括理论学习:翻转教学微视频方式学习产钳助产技术理论知识;理论考核:通过线上考核评价学生产钳助产临床基本知识的掌握能力,考核达到8~10分者,进入产钳助产模拟教学流程;产钳助产技术模拟学习:在临床技能中心进行情景模拟技能实训;考核评价:采用助产技术-产钳助产考核标准评价产钳助产技术掌握水平,分析考核结果。结果显示,模拟教学组学员教学考核成绩优秀,住培医师对独立操作产钳更具信心,教学效果理想,可进一步推广产科临床技能模拟教学。  相似文献   

6.
李玉美 《吉林医学》2011,(5):987-988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CPR)培训中应用护理程序制定培训计划对培训效果的影响。方法:按照护理程序设计的CPR培训方案,先后对我院116名初级职称护士实施培训。在培训前,采用试卷调查和操作考核对受训者进行评估,了解其对CPR理论及操作的掌握程度。按调查结果将受训者分为浅认知组、中认知组、深认知组;技能掌握分为掌握组和未掌握组。结果:在CPR理论知识方面,深认知组的护士由培训前的11人增至培训后的105人;在CPR技能方面,掌握组的护士由培训前的3人增至培训后的107人。结论:应用护理程序设计的CPR培训方案能明显提高CPR培训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心肺复苏技能规范化操作培训的教学效果.方法 采用仿真模拟人进行教学,60名临床医学专业(医学救援方向)应届毕业学生为学生组,28名急诊科低年资医师为医生组,30名临床不同科室护士长为护士长组,实施气管插管-除颤-徒手心肺复苏操作训练.培训前后均进行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考核,并进行比较.结果 培训后3组受训人员操作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与培训前比较显著提高,理论知识水平也较培训前有明显提高,心肺复苏技能考核总评成绩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仿真模拟人进行气管插管-除颤-徒手心肺复苏技能训练能够显著提高受训者的急救技术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情景模拟结合PDCA循环在放射科新入职人员培训中的价值。方法 针对放射科新入职30名工作人员,采用情景模拟结合PDCA循环教学,3个月后比较培训前后学员对急救知识和技术、影像学专业理论测试成绩,问卷调查培训效果及对临床教学的反馈情况。运用SPSS 20.0进行t检验。结果 培训后学员的急救相关知识、急救仪器使用、急救技术操作以及急救能力四项内容得分显著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培训后职员的名词解释、解答题、论述题成绩也明显高于培训前且总成绩明显提高。新入职人员认为情景模拟结合PDCA对提高临床实践能力、知识理解、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增强团队协作能力等多方面有实际效果的人数超过90%。认为更有助于掌握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激发学习兴趣,且喜欢该教学形式的学员比例超过了85%。结论 情景模拟教学结合PDCA有助于提高新职员的学习兴趣和对教学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医患沟通能力和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9.
金龙玉  高琴  胡靖  聂华林  张涛   《中国医学工程》2013,(12):114-114,116
目的探讨医学生临床综合技能训练教学的有效方法。方法对40名临床医学专业的本科生分别采取常规急救技能培训和结合模拟病例急救技能培训两种方法,按照统一标准进行急救理论知识考核、急救操作技能考核、临床实习带教教师评价,并结合自我反馈并进行比较。结果结合模拟病例进行急救技能培训后的学生考核成绩、教师评价均优于常规培训组学生,证实了该方法明显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结论结合模拟病例进行急救技能培训的教学方法,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应急反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急救技能水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模拟教学结合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case-based learning,CBL)对胸外科护生实习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法,选取2019年胸外科实习护生30人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选取2020年胸外科实习护生30人作为研究组,采用模拟教学结合CBL带教。培训结束后对两组实习护生进行理论和基本技能操作考核,通过问卷调查评估护生对教学的认可度。采用SPSS 22.0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研究组实习护生培训结束后理论和基本技能操作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实习护生在提高护理基本技能操作、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提高突发应急应变能力、提高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能力、提高培训学习兴趣、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医患沟通能力等8个维度的教学认可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模拟教学结合CBL应用于胸外科护生实习中,可提高实习护生的护理技能掌握熟练程度,进而提升临床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建立中医院校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培养模式的意义,介绍中西医急救医学培养模式的基本建设情况。结果证明中西医急救医学培养模式的建立,有助于医学生综合运用中西医急救知识和实践技能,进行辩证施治,有助于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培养模式,有助于培养高素质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2.
张德丽  张梅 《四川医学》2014,(4):512-514
目的了解县乡各类医疗机构医护人员急救技能培训的现状与需求,以改进培训策略、提高培训效果。方法对2009—2012年四川省1125家县乡医疗机构共计3289名医人员自行设计问卷表进行培训问卷调查。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表2784份,显示89.8%医护人员未参加过系统而规范的急救技能专业培训,99.03%医护人员对培训需求高,尤对实用急救技术与知识更为渴求。甚至提出应该建立半年定期培训制度等。结论须加强对县乡医护人员的院前急救技能不断培训,以期提高基层应急救护整体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上海某985高校大学生心脏骤停急救知识知晓现状及施救意向。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上海某高校新生军训中1595名大一及大二学生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该校大学生心脏骤停急救能力整体偏低,t检验显示不同性别、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 AED)基础技能知识总体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PR、AED基础技能培训前与培训后在现场第一目击者反应、判断心脏骤停的基本方法、CPR具体操作、AED具体操作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训后知识掌握情况比未接受培训好;男生、医学生、知晓急救保护法的调查对象表示更愿意对陌生人施救(P<0.01);大学生不愿意对陌生人施救的原因主要是没有信心、担心没有资格、造成二次伤害、不会做以及缺乏法律保护,非医学生更担心自己不会做和被传染疾病(P<0.05)。结论 大学生心脏骤停急救能力整体较差,接受过急救培训、急救知识技能及格、知晓法律保护是大学生急救意愿的促进因素。向大学生普及心脏骤停急救知识是重要且必要的,同时应更加侧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整合医学教学模式在急诊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学员5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观察组采用整合教学法。采用问卷调查和实践技能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评价。比较2组学员临床技能考核结果和教学效果满意度评价。结果观察组学员清创缝合术、洗胃术、气管插管术、留置鼻胃管术、心肺脑复苏术、病例分析能力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学员健康意识、急救技能、科研创新能力、沟通能力、问题解决与分析能力、知识掌握程度、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方面教学效果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在急诊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采用整合医学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员的科研创新能力、急救技能、知识掌握程度、沟通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教学效果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5.
高洁  李雁平  李彤  韩涛 《中华全科医学》2016,14(7):1227-1230
目的 探讨以需求为导向的一年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集中技能培训及考核方法。 方法 以天津市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学实践技能培训中心99名一年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学员为研究对象,根据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标准细则要求,结合全科医师职业特点,通过调查问卷分析,确定全科医师临床基本技能模拟训练与知识强化教育的需求,制定标准的培训课程,培训全科师资队伍,使用标准考核及评价方法测评培训效果,对所有学员培训前后的理论、技能掌握程度进行对比分析,评价课堂效果。 结果 学员认为培训的目的最主要是为了更好的胜任本职工作(68.69%)、完成规范化学习(58.59%)、提升临床技能(58.59%);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为临床技能操作(95.96%)和临床诊疗能力(88.89%);最喜欢的培训方式是视频、讲授与操作相结合(68.69%);最喜欢的人文课程是医患沟通(51.51%)。培训前后操作技能掌握程度及综合成绩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培训后学员成绩均有提高。 结论 以全科医师培训的需求为依据确定标准培训课程,进行规范化培训,应用科学的评价体系可显著提高临床基本技能及相关理论集中培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0):134-136
做为未来一线医务人员的医学生,具备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既是医学模式发展的需要,也是其学好专业知识,减少医患纠纷,创建和谐医疗环境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临床教学是医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关键阶段,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是临床教学的基本内容。只有充分重视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通过加强岗前培训、注重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采用多种形式的培养方式、建立监督评价与考核制度,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医学生的自身素质,为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2014年起我国将临床医学遗传学住院医师培训纳入临床医师培训序列中。我国临床遗传医师的规范化培训起步较晚,整体而言临床遗传医师培训和资质认定体系尚处在发展完善之中。我院在《医学遗传科培训细则》的基础上,建立了医学遗传学医师培训的基本体系;并结合导师制,探索适用于医学遗传专业的网络教学、多学科疑难病例会诊讨论、阳性病例报告分析会、文献报告会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经过4年的探索、实践,该方案可较快提升住院医师的理论知识、职业素养、临床实践技能,以及科研能力在内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为了适应现代临床检验对医学检验技术从业人员操作能力的要求,我院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微生物检验实验课由传统的授课模式修改为模块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统筹实验课和临床实习课时安排,将微生物检验实验课分为五个模块:基本技能、应用、综合训练、扩展和临床实习模块。基本技能模块以学生学会观察微生物形态和掌握基本操作技术为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无菌观念和生物安全观念;应用模块注重学生对各种类型细菌的检测,让学生反复操练;综合训练模块强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扩展模块积极引导学生扩散思维进而全面分析问题;最后的临床实习模块巧妙结合临床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其职业思维和习惯。五个模块紧密衔接、层层递进,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了他们动手能力不足的问题,提高了教学效果,为提高微生物检验实验教学质量提供了改革方法。  相似文献   

19.
根据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临床医学生素质培养的要求,以促进医学生专业知识、动手能力、人文素质的全面提高为目标,设计临床医学导论整合课程。通过临床基本职业素养,疾病诊断基本技术,手术相关基本技能,临床医学新进展与技术,临床护理与医护关系,医疗信息管理学六大功能模块,构建临床医学导论整合课程的核心内容,使临床相关基本知识与技能有机整合、临床课程与基础课程紧密衔接、医学与人文并举,为各个器官-系统整合课程协同推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标准化病人(SP)考核学员的临床能力,探讨改革全科规范化培训的毕业考核方法。方法上海2006级3个全科医学临床培训基地的52名学员参加考试,SP站点的考核分3个环节,包括重点问诊和体检、病历书写和口试,分别测试学员的沟通技能、信息收集、综合接诊能力以及临床思维、诊疗决断能力。结果SP对于学员问诊、体检及沟通技能的评分均高于考官评分,但两者间有相关性(P〈0.01),其中体检项目的相关系数最高(r=0.774)。各项技能平均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867,P〈0.01),其中综合接诊能力的平均分最低(64±22,P〈0.01)。沟通技能与信息收集的相关系数最大(r=0.582,P〈0.01)。考核成绩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男女学员各项技能的平均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工作经历的学员综合接诊能力成绩明显低于没有工作经历的学员(P〈O.05),而其余各项技能中不同工作年限的学员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员沟通技能、病历书写和病例分析成绩随考核病例的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不同培训基地的学员信息收集和病历书写成绩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SP能较为全面、客观地评估学员的临床能力,指导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