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 研究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与静脉两种给药途径的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评价盐酸氨溴索经雾化吸入给药的有效性。方法 抽取12例存在黏痰不易排出症状的呼吸系统疾病的男性病例(肝肾功能正常)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初始为盐酸氨溴索雾化和洗脱后静脉注射治疗,以及初始为盐酸氨溴索静脉推注和洗脱后雾化治疗。通过高效液相层析法测定在痰液中及血液中的相应药代动力学参数,如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血浆)/AUC(痰液)、达峰浓度、达峰时间,结合临床疗效考察药动学与药效学的相关性。结果 两种给药方式血浆的Tmax、Cmax、AUC基本一致,但是雾化给药方式痰液的Tmax、Cmax、AUC均高于静脉注射方式,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好转速率优于静脉注射治疗。结论 盐酸氨溴索经雾化吸入给药较静脉注射给药有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国产双异丙酚静脉注射麻醉30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产双异丙酚 (丙泊酚 ,propofol)为一种新型静脉麻醉药 ,近年来已广泛用于临床。作者观察了双异丙酚静脉麻醉对机体血钾及 pH的影响。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选择心功能 (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30例 ,男 1 0例 ,女 2 0例。年龄 1 9~ 50岁。术前查血电解质均无异常 ,心肺肝肾功能良好。1 .2 麻醉方法 患者入室后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心电图(ECG)、血氧饱和度 (x(O2 ) ) ,并行桡动脉穿刺置管 ,以便采取血样。静脉注射双异丙酚乳剂 1 .5mg/kg(40~ 60s注完 )。注药后观察 2 5min ,其间不给予任何刺激 …  相似文献   

3.
护士是各种药物治疗的实施者,在保证合理用药中担负着重要作用。笔者主要针对在口服药和静脉注射两种给药方式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发现在药疗的执行过程中,由于护理因素或缺乏用药的科学性,往往造成药疗效应下降或引起不良后果,特总结如下:1口服给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1备药方面:临床常用的口服药大部分在中心药房配药。我院采取前一天配下午及第二天早晨和中午的药。我院护士人员少、工作量大,需要特殊保管的药物如:一些芳香易挥发的药物(利血生等)配好后未加盖,这样很难保证用药效果。为此,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在…  相似文献   

4.
静脉注射曲马多对硬膜外麻醉后病人寒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曲马多对硬膜外麻醉后病人寒战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100例准备在硬膜外麻醉下手术的成年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静脉注射曲马多组(A)和对照组(D).在硬膜外注药前15分钟,A组静脉注射曲马多100 mg,D组不用药.观察麻醉及术中寒战的发生率、寒战的严重程度及寒战发生前后体温变化.结果A组的寒战发生率为5%,D组的寒战发生率为35%,A组与D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静脉注射曲马多有助于预防硬膜外麻醉后病人的寒战.  相似文献   

5.
纳米药物载体在近年来的研究中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纳米药物具有靶向输送、缓释药物、延长给药时间和减少毒副作用等优点,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重点介绍了各种类型的纳米载药系统,并以其在静脉注射药物中的不同应用为线索,对纳米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25I-rch24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方法7只BABL/c小鼠,溴代琥珀酰亚胺(NBS)法标记的抗体125I-rch24尾静脉注射,于注射后不同时间尾根部取血,测定放射性计数,绘制血清除曲线,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①125I与CEA人鼠嵌合抗体rch24结合,采用纸层析法测定的标记率为95.5%±02%;②标记抗体的放射化学纯度至14天后为92.6%,35天后为89.3%;③经计算机模拟,为双指数曲线,标记抗体的血液分布、清除符合二房室模型。结论正常小鼠尾静脉注射标记抗体125I-rch24后的药代动力学过程符合二房室模型,静脉注射适宜用于结肠癌放射免疫导向手术。  相似文献   

7.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是药理学开设于总论部分的一个实验。一直以来,实验的设计是以戊巴比妥钠作实验药物,采用家兔耳缘静脉注射及肌肉注射2种给药途径进行对比,其优点是操作方法较简便。但在多年的实践中,我们发现该设计存在一些不足与局限。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NaCl溶液与家兔血压的关系。方法采用拉丁方设计,给家兔静脉注射NaCl溶液,观察并记录每次注射后家兔血压的变化。结果NaCl溶液静脉注射可使家兔血压明显升高,且注射NaCl溶液浓度越高,升高血压的作用越大(P<0.01);而家兔个体差异与给药顺序的差异对血压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NaCl溶液静脉注射可使家兔血压明显升高,且呈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发现促红细胞生成素静脉注射、皮下注射两种不同给药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影响,选择最优给药方式.方法:对2016年血液透析60名新患者,分为两组,皮下注射组和静脉注射组.对比两种给药方式对患者的不同影响.结果:通过对比两种给药方式发现静脉给药比皮下注射更适合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的患者.结论:对于血液透析肾性贫血的患者选择静脉注射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0.
静脉注射给药中有效过滤器的使用效果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不少文献报道静脉注射药液不溶性微粒污染相当严重[J].本研究主要针对临床上常用静脉注射给药的四种注射剂与生理盐水溶配后药液的微粒大小和数量进行检测,比较药液通过10μm孔径过滤器前后的微粒大小与数目的变化,探讨在静脉注射给药时使用有效过滤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万古霉素不同给药途径预防脑外伤颅内感染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术前有脑脊液漏的颅内感染高危患者,术后选用万古霉素经静脉注射或鞘内注射的方式,评价两种不同给药方式预防颅内感染的效果.方法:术前脑脊液漏的脑外伤手术患者60例,根据术后万古霉素的不同给药方式随机分成鞘内注射组和静脉注射组,每组30例,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两组脑室内脑脊液万古霉素浓度,观察两组颅内感染发生率.结果:(1)鞘内注射组脑室内脑脊液中万古霉素浓度为(mg/L):1 h:49.45±20.36,8 h:70.68±46.81,16 h:50.15±23.76;(2)静脉注射组为(mg/L):1 h:5.39±1.93,8 h:2.96±0.88,16 h:7.98±3.22;鞘内注射组各主要时间点脑室内脑脊液中万古霉素浓度明显高于静脉注射组(P均<0.01).颅内感染发生率,鞘内注射组为3.33%,静脉注射组为2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5.81,P<0.01).结论:鞘内注射与静脉注射万古霉素相比,在减少给药剂量的同时,提高了其在脑脊液中的浓度,降低了颅内感染的发生率,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2.
甲基斑蝥胺灌胃和静脉注射给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甲基斑蝥胺(-Nmethylcantharidimide,NMC)灌胃和静脉注射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以及在小鼠肝肾组织的分布。方法:大鼠灌胃和静脉注射NMC后,用RP-HPLC法测定不同时间血浆中的药物浓度,并采用3P97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小鼠灌胃和静脉注射NMC后,同法测定不同时间肝、肾组织中的药物浓度。结果:灌胃和静脉注射后,以梯形法计算AUC0~∞分别为(81±10)μg.h/mL和(143±19)μg.h/mL,拟合血药浓度数据为单室模型。各时间点NMC在肝脏中的浓度灌胃给药均大于静脉注射,而肾脏中的浓度除最后一个时间点(3 h)外,灌胃给药均低于静脉注射给药。结论:NMC的血浓数据拟合为单室模型,灌胃给药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57%,但在增加肝癌疗效和降低肾毒性方面可能优于静脉注射给药。  相似文献   

13.
阿托伐他汀大鼠体内药动学及肠肝循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测定大鼠血浆、胆汁中阿托伐他汀的浓度的LC-MS方法,研究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和肠肝循环情况.方法测定大鼠静脉注射和灌胃给予阿托伐他汀后血浆中的药物浓度,对灌胃给药的吸收程度进行研究;测定大鼠给药后12 h胆汁中的药物浓度,计算其累积排泄率;运用大鼠肠肝循环模型研究阿托伐他汀在大鼠体内从胆汁重吸收的药动学过程,经3P87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大鼠静脉注射和灌胃给予阿托伐他汀后体内药动学过程均符合二房室一级吸收模型,灌胃给药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10.2%,两种途径给药后12 h的胆汁累积排泄率分别是(7.3±1.4)%和(3.3±0.02)%.大鼠肠肝循环模型表明,胆汁供体组大鼠的AUC和胆汁受体组大鼠的AUC分别是(26 383.0±9 870.5)ng/mL·min和(2 636.8±1 815.0)ng/mL·min.结论阿托伐他汀在大鼠体内口服吸收程度较低,静脉注射给药后存在肠肝循环现象.  相似文献   

14.
静脉输液是常用的临床超作之一,静脉给药已成为患者自愿接受的治疗方法,准确迅速地完成静脉注射是患者对护士的普遍要求,运用护理程序进行静脉输液,能够取得安全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观察普罗帕酮和西地兰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 (房颤 )的作用 ,对 30例房颤持续时间 <4 8h的患者随机分为普罗帕酮 (n =14 )和西地兰组 (n =16 ) ,分别静脉注射普罗帕酮 70mg ,西地兰 0 4mg ,1h后普罗帕酮组和西地兰组未转复者交叉用药。结果 ,首次给药后普罗帕酮组的转复率为 71 4 % ,西地兰组的转复率为 12 5 % (P <0 0 1)。对未转复者行交叉给药后 ,普罗帕酮组的转复率为 0 % ,而西地兰组的转复率为 71 4 % (P <0 0 1)。认为静脉注射普罗帕酮较西地兰能更有效转复房颤心律。  相似文献   

16.
闫瑞芹 《当代医学》2011,17(6):122-123
通过对北京市10家医院进行调查和访谈,发现目前临床常用静脉注射铁剂为右旋糖酐铁和蔗糖铁,但给药方法各医院差异很大,静脉注射用铁剂的护理主要为观察和处理药物的不良反应、穿刺部位有无静脉外渗漏及饮食护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地佐辛经硬膜外给药途径用于预防阑尾牵拉反应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选择该院于2012年3月—2014年9月收治的阑尾切除术的患者44例,均符合美国麻醉医师分级(ASA)分级Ⅰ~Ⅱ级、术前检查无心肺相关疾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硬膜外给药组(经硬膜外注射地左辛5 mg)和对照组静脉注射组(经静脉注射地左辛5 mg),观察术中患者阑尾牵拉的反应情况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硬膜外和静脉注射组均达到了预防牵拉反应的良好效果,但硬膜外给药组RSS评分总体满意率高于静脉注射组(P<0.05);两组阑尾切除患者给药后脉搏氧饱和度(SPO2)及平均动脉压(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相关不良反应硬膜外给药组较静脉注射组少。结论地佐辛硬膜外相比较于对照组预防阑尾牵拉反应的效果更好,且硬膜外给药更安全、有效,嗜睡、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18.
殷红  付荣  潘秋红  王佩志 《吉林医学》2015,(9):1747-1748
目的:评估异丙酚静脉注射用于妇科门诊日间手术的适用性及安全性。方法:对156例妇科门诊日间手术的患者采取静脉注射异丙酚麻醉,同时记录注药后1 min、3 min、5 min三个时点的RR、HR、Sp O2、MAP值的变化。将各自的数据与用药前数据进行组间自身比较。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如各时段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则表明此法可行。结果:该组病例显示用药前后HR与MAP无显著变化(P>0.05),仅有少数患者的RR和Sp O2在用药后1 min时有短暂的下降,发生率仅为4.33%和4.44%,下降幅度均在代偿范围内(P>0.05)。注药后3 min、5 min时的RR和Sp O2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异丙酚静脉注射作为妇科门诊日间手术的一种麻醉方法适用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重组葡激酶 (r Sak)在大鼠静脉注射后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大鼠静注r Sak 10 0、30 0与90 0 μg·kg-1,采用生物免疫发色底物法和牛奶板溶圈法测定活性 ,以单抗测定含量。结果 r Sak静注后 ,在大鼠体内过程符合二室模型。测定活性表明 ,3种剂量r Sak的T1/2α分别为 (1.79± 0 .76 )、(1.99± 0 .6 0 )及(2 .2 2± 1.0 1)min ;T1/2 β分别为 (2 0 .2 4± 11.15 )、(2 5 .32± 9.2 6 )及 (2 6 .45± 11.6 4)min ;AUC0 T 分别为(182 .88± 6 4.0 7)、(376 .2 6± 71.14)及 (1311.4± 36 9.4)HI·min·mL-1;测定含量表明 ,3种剂量r Sak的T1/2α分别为 (1.5 8± 0 .86 )、(1.2 2± 0 .5 7)及 (1.49± 0 .47)min ;T1/2 β分别为 (16 .5 8± 6 .75 )、(12 .94± 3.13)及 (15 .5 4± 3.88)min ;AUC0 T分别为 (2 .0 5± 0 .75 )、(5 .6 5± 2 .5 3)及 (13.18± 5 .43) μg·min·mL-1。结论 r Sak在大鼠体内过程符合二室模型 ,经方差检验 ,各剂量间药代动力学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相似文献   

20.
胎儿宫内窘迫、各种手术助产和剖宫产都有发生新生儿窒息的可能.抢救新生儿窒息除了吸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人工呼吸、针刺人中穴外还可以行脐静脉注射给药等方法.近年来,我们脐静脉注射给药抢救新生儿窒息,收到了一定的效果。1996年我们共抢救46例苍白窒息新生儿,除1例死亡,4例有并发症转儿科外,均抢救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