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浆中纤维蛋白原 (Fibrinogen,Fbg)水平与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蕲蛇酶水解纤维蛋白原 ,以计算机测定其相关数值。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30例 ,其纤维蛋白聚合反应速率为 (0 .35 5±0 .93) g/ m in;最大吸光度为 (0 .1 86± 0 .0 39) OD;纤维蛋白原浓度为 (1 .92± 0 .4 1 ) g/ L,反应延滞时间为 (9± 5 ) s。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除 Fbg下降外 ,还有功能反应受抑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对卵巢癌患者病情进展的影响.方法 以180例初治卵巢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了其术前2周内、术后1周和化疗随访半年后的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并与40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卵巢癌患者术前血小板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患者(P<0.05);晚期卵巢癌患者的血小板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早期患者(P<0.05);卵巢癌患者术后血小板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随访半年后病情缓解的卵巢癌患者血小板及纤维蛋白原水平也均明显低于术前水平(P<0.05),但病情未缓解患者的血小板及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术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卵巢癌患者的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可能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监测卵巢癌患者的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对肿瘤复发及转移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测定肺心病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Fbg)功能,评价使用抗凝剂治疗肺心病的疗效。方法选择100例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两组,研究组及对照组各50例,均按肺心病常规治疗。其中研究组加用抗凝剂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索(LMWH)5000u,皮下注射,1~2次/d,疗程7d。对比观察两组病例的Fbg功能在治疗前后的变化与临床转归的关系。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入院第1天测血浆Fbg功能水平与健康体检组比较均明显升高,检测结果:分别为7124±179 vs 2704±84,P〈0.01;7094±174 vs 2704±84,P〈0.01,差异均呈显著性。功能增强,最大光密度增大,反应数率增大,反应延滞时间缩短,提示整个Fbg功能增强。治疗后,血浆Fbg功能明显下降,其中加用抗凝剂的研究组比未加用抗凝剂的对照组下降幅度更大,3.744±91 vs 4.864±11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研究组患者慢支发作缓解快、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其平均住院天数比对照组缩短2.2d。结论对肺心病患者常规测定并评估Fbg水平,有助于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及制定治疗方案,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高Fbg血症进行干预,采取有效的抗凝治疗措施;对加快临床症状的缓解,缩短住院日,减少总费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青年脑梗塞患者的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纤维蛋白(Fbg)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86例中青年脑梗塞患者和56例健康体检者血浆Hcy、hs-CRP及Fbg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中青年脑梗塞组的血浆Hcy、hs-CRP及Fbg水平水平较健康正常组明显上升(P0.01),阳性检出率也高于健康正常组。结论 Hcy、hs-CRP及Fbg在中青年脑梗塞患者明显上升,可作为预测中青年脑梗塞发生、发展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感染(DFI)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及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bg)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0月本院内分泌科收治的糖尿病足(DF)患者55例,依据是否存在足部感染分为糖尿病足合并感染组(29例)和糖尿病足未合并感染组(26例),同时选取26例患有糖尿病但未合并DF患者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法检测患者血清PCT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浆hs-CRP水平,采用凝固法检测患者血浆Fbg水平。结果 DFI组患者的PCT、hs-CRP及Fb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DFI组患者的PCT和Fbg水平显著高于DF未合并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FI组患者的hs-CRP水平显著高于未合并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F未合并感染组患者的PCT、hs-CRP和Fb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关性分析,感染组患者PCT与Fbg水平与未合并感染组患者呈显著正相关(r=0.751,P0.01),hs-CRP与Fbg水平与未合并感染组患者也呈显著正相关(r=0.383,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无论是否存在糖尿病足均应积极检测血清PCT、血浆hs-CRP和Fbg水平,并早期进行抗感染及抗凝治疗,以保障周围血管血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凝血指标异常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以120例NSCLC患者为对象,检测患者凝血指标,并分析与肿瘤转移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转移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 PTT)低于非转移患者,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原(Fbg)水平高于非转移组患者(P<0.05);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未见差异(P>0.05)。120例NSCLC患者中死亡15例(12.50%),生存105例(87.50)。其中转移组死亡率24.24%(8/33)高于非转移组死亡(8.05%(7/87),P<0.05)。死亡患者a PTT低于生存患者,D-D及Fbg水平高于生存患者;两组PT未见差异(P>0.05)。a PTT、D-D、Fbg预测NSCLC患者预后的AUC分别为0.886(95%CI:0.816~0.937)、0.890(95%CI:0.820~0.940)、0.825(95%CI:0.745~0.888)。结论a PTT、Fbg、D-D与NSCLC患者肿瘤转移及预后关系密切,检测三者水平有助于评估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25羟基维生素D(25OHD)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SysmexCS2000i全自动血凝仪对11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及150例健康体检者血浆D-D、Fbg、25OHD分别进行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浆D--D、Fbg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25OHD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 RA患者血浆D-D及Fbg水平升高、25OHD水平降低,且与疾病活动性相关,可以作为判断RA患者疾病活动性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尘肺患者血浆miR-222、纤维蛋白原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尘肺患者91例(Ⅰ期42例,Ⅱ期24例,Ⅲ期25例;其中合并肺心病23例)和同期门诊无尘肺健康体检者40例。检测其血浆miR-222、纤维蛋白原表达水平,比较尘肺不同分期之间以及尘肺患者与健康体检者血浆miR-222、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差异。结果尘肺患者血浆miR-222、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P均<0.05);并发肺心病的尘肺患者血浆miR-222、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单纯尘肺患者(均P<0.05);在91例尘肺患者中,Ⅱ期、Ⅲ期尘肺患者中血浆miR-222、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明显高于Ⅰ期尘肺(P均<0.05),两者的表达水平随着病情进展而表达增高;相关分析发现在尘肺患者中miR-222表达与纤维蛋白原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miR-222、纤维蛋白原在尘肺患者血浆中表达增高,在尘肺合并肺心病患者中表达更高,并且随着病情进展表达增高,且两者在尘肺患者中的表达呈正相关,监测血浆miR-222、纤维蛋白原水平对尘肺患者凝血状态、抗凝治疗以及并发症的防治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6):131-133
目的探讨在卵巢癌患者早期诊断中,人附睾分泌蛋白4(human epididymis secretory protein 4,HE4)、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125,CA125)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联合检测在卵巢癌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同期选择60例卵巢癌患者(癌症组)、50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良性肿瘤组)及5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发光免疫(chemilumineseent immunoassay,CLIA)法测定血清HE4、CA125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Fbg水平,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癌症组患者HE4、CA125及血浆Fbg水平与良性肿瘤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血清HE4水平良性肿瘤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也明显升高(P0.05),而CA125及Fb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4、CA125及血浆Fbg的浓度与卵巢癌临床分期相关,各临床分期间Fbg和CA125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E4水平除在Ⅰ期与Ⅱ期无明显变化其余各期之间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E4、CA125及血浆Fbg三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卵巢癌患者HE4、CA125及血浆Fbg明显升高,并且与卵巢癌的临床分期成正相关,三项联合检测可以显著提高卵巢癌诊断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探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和抗凝血酶(AT)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Sysmex CS2000 i全自动血凝仪对130例PHC患者及110例健康体检者血浆D-D、Fbg和AT分别进行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浆D-D水平及Fbg含量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浆AT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D-D、Fbg与AT联合检测可以客观地评价原发性肝癌(PHC)患者的凝血状况,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水平、凝血功能与先兆流产的相关性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妇产科确证为先兆流产的孕妇62例,纳入先兆流产组,另选择同期在本院妇产科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血清Hcy、叶酸水平、凝血功能指标(Fbg及D二聚体)差异情况,分析各指标间的关系。并根据62例先兆流产患者的妊娠结局分为顺利分娩组(n=45)、难免流产组(n=12)和过期流产组(n=5),比较三组的血清Hcy、叶酸、Fbg、D二聚体水平。结果先兆流产组叶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Hcy、Fbg、D二聚体、血小板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Hcy与Fbg、D二聚体、血小板呈正相关性(P0.05),血清叶酸与Fbg、D-二聚体、血小板呈负相关性(P0.05),血清叶酸与Hcy呈负相关(P0.05)。过期流产组、难免流产组叶酸水平明显低于顺利分娩组(P0.05),Hcy、Fbg、D二聚体明显高于顺利分娩组(P0.05),过期流产组孕妇叶酸水平明显低于难免流产组,Hcy、Fbg、D二聚体明显高于难免流产组(P0.05)。结论联合检测Hcy、叶酸、Fbg、D二聚体及血小板水平,对预测孕妇是否存在先兆流产的发生风险及评估其妊娠结局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肝肾疾病,癌症及糖尿病患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功能,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蕲蛇酶水解纤维蛋白原,用计算机自动检测系统测定,用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反应速率(FMPV),最大吸光度(Amax)凝固性纤维蛋白原含量(S),功能指标(F1=FMPS/Amax),反应延滞时间(DT)表示。结果:癌症组除DT缩短,余各项指标均增高;肝病组各项指标均降低,DT缩短;肾功能衰竭,糖尿病(NIDDM)多项指标增高,结构: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功能检测提示肝病患为低凝状态,而肾脏疾病,癌症,糖尿病患则为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度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四项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脓毒症患者78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中度组40例、重度组38例,其中重度组根据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22例和死亡组16例。检测所有患者凝血功能四项指标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bg),比较轻中度组、重度组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四项指标水平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II)与病死率,同时比较重度患者存活组、死亡组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四项指标水平。结果重度组PT、aPTT、TT(均明显较轻中度组长(P0.05),Fbg(较轻中度组低(P0.01)。重度组APACHE II评分显著高于轻中度组(P0.01);重度组病死率42.11%显著高于轻中度组5.00%(P0.01)。死亡组PT、aPTT、TT均明显较存活组长(P0.05),Fbg较存活组低(P0.05)。结论重度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与轻、中度患者相比存在显著差异,重度患者死亡与存活亦存在明显差异,故四项凝血功能指标对重度脓毒症的诊断与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简称妊高病)患者凝血功能及血栓前状态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正常晚孕组)、正常非孕妇(正常非孕组)各30例及40例妊期高血压疾病(妊高病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a-颗粒膜蛋白(GMP-140)、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D-二聚体(D-dimer)含量等指标。结果: 正常晚孕组及妊高病组PT值均明显低于正常非孕组(P<0.01),而APTT与正常非孕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妊高病组中,中、重度妊高病患者vWF、GMP-140和TAT与正常非孕组及正常晚孕组比较均显著增高(P<0.01);妊高病组中,中、重度妊高病者与正常非孕组比较Fbg、D-dimer含量均显著增高(P<0.01),且随病情的发展而更加明显。结论: 正常晚期妊娠孕妇及妊高病患者处于高凝状态,且存在明显血栓前状态。产前测定凝血功能及血栓前状态指标,对妊高病的预防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急性白血病的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功能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急性白血病 (AL)患者纤维蛋白原 (Fbg)功能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用蕲蛇酶水解 Fbg,动态观测 96例健康人和 89例 AL 患者的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功能。结果显示 :AL 组的 Fbg含量和 Fbg分子功能及纤维蛋白单体聚合速率 (FMPV)较正常组明显升高 ,其差异有显著意义 (P<0 .0 5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较 APL 不伴 DIC组的 FMPV、Fbg明显减低 ,差异有显著意义 (P<0 .0 5 )。提示 :Fbg功能的检测对 AL,尤其是 APL 伴 DIC者凝血功能的评价有较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治疗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时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2012年6月到2015年5月共收集64例AL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化疗,观察组加用,监测治疗前、后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酶(Fbg)、D二聚体(D-D)、外周血小板计数(PLT)等指标的变化,统计两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PT、a PTT、TT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SP治疗4 d,观察组PT、a PTT、TT均延长,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结束3 d,观察组PT、a PTT、TT均缩短,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Fbg、DD、PLT对比时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4 d,观察组Fbg降低,D-D、PLT上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3 d,观察组Fbg上升,D-D、PLT有所降低,其Fbg、D-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L-ASP治疗ALL可导致患者凝血机制异常,但停药后可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产儿凝血功能的改变。方法对37例早产儿和15例足月儿进行PT、APTT、TT、Fbg检测。结果无论孕周大小的早产儿PT、APTT、TT均延长,<35周者PT、APTT、TT与≥35周早产儿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Fbg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产儿处于低凝血因子状态,易患出血性疾病,应及早监测凝血指标,采取有效预防措施,纠正出凝血障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指标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之间的相互关联及其影响。方法采用日本SysmexCA-50自动血凝仪及日本Kx-21血液分析仪对我院500例临产孕妇和50例正常婚检妇女进行以上指标的检测和分析。结果临产孕妇的Fbg、MPV、PDW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O.01);PLT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O.05);临产孕妇的PT、APTT和TT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O.01)。结论临产孕妇血液呈高凝状态,产前凝血功能指标的检测,对预防临产孕妇在分娩过程及产后可能出现的大出血、对于预防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及诊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降纤酶治疗早期缺血性脑卒中前后血浆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内皮素(endothelin ET-1)、P-选择素(P-selectin)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 PAF)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机理。方法:随机将11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降纤酶组和对照组,观察其临床疗效,检测凝血功能和VEGF、ET-1、P-seleetin、PAF等4项生物分子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临床疗效经Ridit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药物对凝血功能和4项血浆生物分子水平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降纤酶抗凝明显,且能降低Fbg水平,对ET-1、P-seleetin和PAF有抑制作用,能提高VEGF的血浆含量。低分子肝素钠抗凝明显,也能降低Fbg水平,对PAF有抑制作用。结论:降纤酶可提高血浆VEGF水平,抑制血浆ET-1、P-selectin和PAF的合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凝血功能水平与后期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 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共收集133例口腔鳞癌作为口腔鳞癌组,同期入医院体检正常人61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计数(PLT)。结果口腔鳞癌组PT、aPTT短于对照组,Fbg、D-D、vWF、PL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初治组PT、aPTT长于转移组、复发组,Fbg、D-D、vWF、PLT低于转移组、复发组(P0.05),转移组、复发组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口腔鳞癌存在凝血功能障碍,且参与肿瘤复发与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