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韦永忠 《广西医学》2012,34(3):376-377
目的 观察锁定加压钢板结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 25例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固定及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结果 25例患者均随访12~18个月,骨折愈合良好,平台塌陷<1 mm;按照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标准,优16例,良7例,中2例;优良率92.00%.结论 锁定加压钢板固定及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具有固定稳固、骨折愈合快、创伤小、可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外固定支架联合脱钙异体骨移植对胫骨中下1/3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新鲜的胫骨中下1/3开放性骨折,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治疗。实验组30例,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术联合脱钙异体骨植骨术治疗,术后随访10~18个月,观察两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结果实验组骨折愈合时间为(6.0±0.6)个月,对照组为(10.0±0.8)个月,实验组骨折愈合时间快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骨折端骨质吸收4例,感染1例,对照组术后并发感染1例,均经对症治疗痊愈;实验组临床疗效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固定支架固定联合植骨治疗胫骨中下1/3开放性骨折疗效显著,并可明显缩短骨折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支架在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治疗方面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方式,观察组患者选用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支架方式。比较两组患者在骨愈合时间及各项指标的优良率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优良率达到80%,远高于对照组的67.5%,且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14.6周,优于对照组的18.2周,感染(3例)及并发症的发生率(5例)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7例、9例)。结论:使用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支架进行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与普通解剖钢板比较,探讨锁定钛板内固定及植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4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其中28例采用锁定钛板内固定加植骨治疗(为观察组),另20例采用普通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的20例胫骨平台骨折进行比较(为对照组)。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疗效、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及植骨为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提供了稳固的固定及良好膝关节力线,避免术后胫骨平台发生再次塌陷甚至再次手术,更有利于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治疗粉碎性股骨、胫骨骨折时开放恢复骨皮质完整性和微创LISS钢板内固定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手术治疗的股骨髁上粉碎性骨折、胫骨近端粉碎性骨折75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9例,行切开复位尽可能恢复骨皮质完整性。对照组36例,行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对比分析两组术后的骨折愈合时间及Merchan评分。采用Merchan评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手术顺利完成,均经6~24个月随访,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16.2±3.4)周,对照组(16.2±3.0)周,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erchan方法评分,观察组总优良率为87.18%,对照组总优良率为75.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粉碎性骨折时恢复骨皮质完整性促进骨折愈合效果明显,但在操作上要遵循微创原则,减少剥离,保护血供。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胫骨上端及平台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切开复位、植骨、高尔夫钢板治疗胫骨上端及平台粉碎性骨折,对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17例病人均获随访,随访6个月-1年,平均8个月,膝关节功能按M erchan评分标准,优14例,良2例,可1例。结论切开复位、植骨、高尔夫钢板治疗胫骨上端及平台粉碎性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汤永南  焦锋  陈帅 《吉林医学》2015,(8):1563-1564
目的:观察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8例胫骨平台后侧粉碎性骨折患者28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4例。对照组用加压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行锁定接骨板实施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手术均进行顺利,手术时间3~10 d,平均5.5 d,无血管、神经损伤及伤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2周(10~14周),无骨折再塌陷及膝内、外翻畸形发生,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14.67±2.12)周,短于对照组的(19.03±2.54)周,Rasmussen评分膝关节恢复优良率及骨折复位优良率(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入路切口能较好地显露胫骨后侧、后内侧平台,可直视下复位骨折并植骨内固定,手术损伤小、时间短且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针对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患者探究治疗时选择双钢板固定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非盲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共计40例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0例患者为观察组均展开双钢板内外侧的固定手术展开治疗,10例患者为对照组行传统的单侧支撑钢板固定,对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双钢板固定后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愈合时间观察组为(2.1±0.4)个月,对照组(3.7±1.5)个月.观察组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Ras-muaaen膝关节功能观察组得分(95.3±3.1)分;对照组得分(63.5±8.4)分.观察组膝关节功能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患者行双钢板治疗,临床恢复时间更短、效果更理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结合植骨材料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与优势。方法:诊治6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配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微创手术结合人工合成骨植骨材料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式手术结合自体髂骨植骨材料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胫骨平台关节软骨面的复位及手术后1年的软骨面再塌陷情况、膝关节功能恢复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观察组,治疗组在胫骨平台关节软骨面的复位及手术后1年的软骨面再塌陷情况、膝关节功能恢复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创手术结合人工合成骨植骨材料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优于传统开放式手术结合自体髂骨植骨材料内固定术治疗,微创手术已成为骨科手术技术,同时人工合成骨植骨材料有逐渐取代自体植骨材料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体骨碎屑回植辅助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9年4月就诊于我院的70例四肢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5例。研究组行自体骨碎屑回植辅助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对照组单一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骨不连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骨不连发生率为17.14%,研究组中无骨不连发生,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骨碎屑回植辅助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可有效促进四肢骨折愈合,降低骨不连发生率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应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在四肢长骨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8年12月间的四肢长骨骨不连病患,根据患者意愿分2组,每组为24例。观察组给予PRP注射,对照组给予普通对症处理。比较每组处理后相同时间点骨折愈合情况、骨痂评分情况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复查X线骨痂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RP治疗四肢长骨骨不连,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增加骨痂形成量,提高肢体功能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IPPO技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治疗胫骨近端粉碎骨折的效果。方法:对25例胫骨近端粉碎骨折患者采用MIPPO技术结合LCP进行内固定治疗。结果:25例切口均一期愈合,骨折全部愈合,无延迟愈合或骨不连的发生,患肢膝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MIPPO技术结合LCP内固定术正逐渐成为胫骨近端粉碎骨折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皮自体骨髓移植治疗胫骨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的疗效.方法 按同一标准选取胫骨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患者,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治疗组采用经皮自体骨髓移植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自体髂骨植骨治疗,术后均随访摄X线片,评估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4~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2个月.治疗组中27例患者愈合良好,3例不愈合;对照组中26例愈合良好,2例不愈合.治疗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0.0%、92.9%,有效率相接近.依照疗效评价标准,对两组患者不同愈合程度骨痂形成时间进行比较(P均>0.05),疗效达4个阶段所需平均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以认为两组患者疗效无差别.结论 经皮自体骨髓移植治疗胫骨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疗效满意, 是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外固定架终极治疗成年人胫骨干闭合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6月—2017年6月应用外固定架终极治疗成年人胫骨干闭合性骨折患者47例,术前根据骨折类型设计外固定架构型,术中X线透视机确认闭合复位骨折满意后安装外固定架,术后加强钉道护理预防感染,定期随访,根据X线片所示骨愈合矿化情况逐步拆除固定组件。结果 47例患者随访12~36个月,平均为(19.96±1.42)个月。其中45例患者骨折愈合良好,2例发生骨不连,骨愈合率为95.74%,骨折愈合所需时间4~14月,平均为(5.63±0.78)个月。其中1例患者发生骨不连采取二次手术更换钢板并取自体髂骨植骨后愈合,另1例患者发生萎缩性骨不连通过使用环形外固定架骨搬运技术治愈。3例患者发生轻度的钉道感染,经清创换药外用抗菌药物治愈。所有骨折患者均未采用跨关节固定构型,膝踝关节活动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 外固定架终极治疗成年人胫骨干闭合性骨折临床疗效满意,合适的外固定构型可为骨折愈合提供稳定可靠的固定强度,并且可以根据骨愈合情况调整固定强度改善应力遮挡,避免二次手术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治疗复杂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股骨干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LCP内固定,并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1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24个月,均达骨性愈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5.2±2.5)周。结论:LCP内固定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具有固定切实、符合生物力学固定、能减少对股骨干骨膜血运的破坏、减少骨折的不愈合率,是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考察四柱理念指导下经后内、后外侧入路行胫骨平台后外柱骨折手术的疗效。 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6月,共入组14例胫骨平台骨折伴关节面塌陷患者,其中男性11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42.3±8.1)岁。患者合并有韧带损伤,但无半月板损伤。Schatzker骨折分型为:V型8例,Ⅵ型6例。患者均经后内、后外侧carlson入路或者腓骨小头上方入路行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评价手术的临床疗效,考察骨折愈合、HSS膝关节评分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 1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为(3.44±0.85)h。术中平均出血量为(352.05±103.68)ml。患者均获骨性愈合(X线片证实愈合),愈合时间为11~19周,平均愈合时间(14.7±1.6)周。临床效果:9例为优,4例为良,总的优良率为92.86%。截至2017年6月30日,随访时间为12~2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8.1±3.9)个月,患者的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平均为(86.4±3.1)分。术后及随访期间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 本研究秉承四柱理念对胫骨平台后外柱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使患者获得了较好的康复和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单切口双钢板法治疗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扬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自2002年3月至2009年7月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 Ⅴ-Ⅵ型骨折32例,其中Ⅴ型19例,Ⅵ型13例;均采用单切口入路复位双钢板固定技术治疗,骨缺损者同时予以植骨。结果:32例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11~24个月,平均19.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8个月,平均(4.3±0.6)个月。无骨不连、骨髓炎、皮肤坏死、感染、关节面塌陷、力线丢失等并发症发生;选用Hohl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良率84.4%。结论:单切口双钢板联合内固定为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提供良好的力学稳定性,而且为二期手术留有空间,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钢板固定技术(MIPPO)治疗累及骨干的胫骨平台骨折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采用MIPPO技术治疗累及骨干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8例。手术时间为伤后1~14 d。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视骨折愈合情况决定负重时间。术后即刻、6、12周、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常规拍X线片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并记录患者完全负重行走时间;观察术后及随访过程中有无并发症发生。结果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皮瓣坏死及切口感染,1例术后10个月胫骨远端切口内侧出现红肿破溃,并有脓性物出现,考虑为内固定手术造成的迟发型低毒感染,去除内固定并行局部清创后痊愈。完全负重行走平均时间为(15.5±2.3)周;X线片愈合平均时间为(13.8±3.5)周;无延迟愈合及骨不连等并发症发生。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显示优12例,良5例,中1例,差0例;Johner-Wruhs评分结果显示优10例,良7例,中1例,差0例。18例患者术后总优良率为94.4%。结论 MIPPO创伤小,固定可靠,组织感染率低,并发症少,骨愈合率高,是治疗累及骨干的胫骨平台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陆伟 《中外医疗》2016,(25):44-46
目的:探究内固定术结合正清风痛宁注射液治疗胫骨平台双踝骨折合并骨关节炎的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骨关节炎改善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2月该院接受治疗的胫骨平台双踝骨折合并关节炎的患者70例,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均接受全面的评估,对合并性疾病要做出积极有效的处理,根据患者的骨折类型以及软组织而的损伤程度确定最佳的手术时机,所有患者均接受内固定和正清风痛宁注射液联合治疗。接受手术后3 dX线片确定手术复位和钢板固定情况;术后6周、4个月、6个月进行随访复查,X线片确定骨折愈合情况,膝关节恢复情况,并进行功能锻炼方面的指导。同时也进行骨性愈合评定。对患者接受治疗前后膝关节疼痛、活动障碍以及肢体周径改善情况进行分析,此外,对患者免疫球蛋白(ICP)和静脉血流速度进行测定结果术后骨折愈合、膝关节恢良好。结果治疗前患者骨关节疼痛、骨关节障碍以及骨关节压痛患者几乎均达到100.0%,但是接受治疗后患者明显少于治疗前,分别为31.43%、48.57%和45.71%且均有所减轻(P<0.05﹚;ICP治疗后为(12.64±1.65﹚mg/mL,明显低于治疗前的值(P<0.05﹚。结论内固定术结合正清风痛宁注射液对胫骨平台双踝骨折合并骨关节炎患者治疗效果明显,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20.
潘琦 《中外医疗》2016,(4):86-87
目的:观察关节镜辅助微创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源自整群选取该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7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与观察组(3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于关节镜辅助下实施微创手术。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3%显著低于对照组27.8%,骨折愈合优良率83.3%显著高与对照组61.1%,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57.63±13.37﹚min和(123.36±37.87﹚mL]均优于对照组[(77.82±13.18﹚min和(187.13±42.42﹚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关节镜辅助下行微创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可获得理想效果,并发症少,骨折愈合优良率高,较传统开放手术优势更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