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COPD患者机械通气营养支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营养支持对接受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临床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实验设计。33例患者分肠内营养(EN)组(11例),肠外营养(PN)组(11例)和普通组(11例)。EN和PN组患者接受等氮等热量营养支持,普通组仅给予常规输液与普通饮食。结果:EN组氮平衡、前白蛋白浓度高于PN和普通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肺部感染治愈率EN和PN组结果相似,优于普通组。EN组成功撤机率高于其它组。EN组营养费用低于PN组,但高于普通组。结论:综合临床效能,肠内营养是接受呼吸机治疗患者较好的营养支持方法。  相似文献   

2.
早期肠内营养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早期肠内营养(EN)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的疗效.方法 53例机械通气患者根据胃肠道功能是否正常分为两组:EN组25例,接受肠内营养治疗;肠外营养组(PN组)28例,接受肠外营养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营养指标,1周内撤机成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平均营养费用及机械通气(MV)时间、平均住院天数.结果 治疗后EN组血清总蛋白、清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分别P<0.05),且均高于PN组治疗后水平(分别P<0.05).EN组1周内撤机成功率明显高于PN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和1周内平均营养费用则明显低于PN组(分别P<0.05);两组1周内VAP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内营养费用低,能改善危重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撤机成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天数.只要胃肠道功能正常,应尽早实施肠内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早期营养支持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及对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将ICU 6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PN)组30例和肠内营养(EN)+肠外营养(PN)组30例,监测两组病人的机械通气治疗时问及死亡率.结果 EN+PN组病人的机械通气治疗时间明显短于PN组病人(P<0.05),EN+PN组病人死亡率明显低于PN组病人(P<0.05).结论 对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早期EN+PN治疗可以明显缩短饥械通气治疗时间,同时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2):89-92
目的探讨不同早期营养治疗方案对吞咽困难的ICU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2015年8月~2018年2月入选45例ICU的重度COP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单纯肠营养组(EN)组24例和肠内肠外营养(EN+PN)组2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EN组给予肠内营养,EN+PN组给予肠内肠外营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免疫功能指标(IgA、IgM、IgG、CD3+和CD4+/CD8+)、机械通气时间和28 d病死率。结果 EN+PN组治疗后血清白蛋白(38.98±4.17)g/L、血红蛋白(121.09±15.69)g/L,CD3+(52.02±6.45)%、CD4+/CD8+(1.57±0.61),EN组治疗后血清白蛋白(35.36±4.05)g/L、血红蛋白(109.78±13.85)g/L,CD3+(48.02±5.98)%、CD4+/CD8+(1.42±0.45),EN+PN组营养指标和部分免疫功能指标显著优于EN组(P0.05);且EN+PN组机械通气时间(9.82±1.69)d和死亡率(0)显著低于EN组机械通气时间(11.64±1.72)d和死亡率(20.83%)(P0.05)。结论合理的营养治疗对吞咽困难的ICU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复具有促进作用,肠内肠外营养治疗方案更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机械通气早期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黔  卫波  余猛进  陈晓宏  石正蒙  杨瑛 《医学综述》2011,17(7):1089-109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机械通气早期合适的营养支持方式。方法 56例COPD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27例)、肠内外联合营养组(29例),分别给予肠内营养(EN)及肠内外联合营养。观察机械通气7 d内高血糖、电解质紊乱、EN不耐受发生率及脱机成功率,并检测患者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D-乳酸、二胺氧化酶水平的变化。结果肠内外联合营养组患者治疗7 d内的脱机率和EN不耐受率明显低于肠内营养组(P<0.05);高血糖、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肠内外联合营养组患者的前白蛋白、转铁蛋白、D-乳酸、二胺氧化酶水平改善优于肠内营养组(P<0.05)。结论肠内外营养联合治疗能较快改善COPD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营养水平,保护肠道屏障功能,提高早期撤机成功率,是一种较为合适的营养支持方法。  相似文献   

6.
张威  冼翠萍 《海南医学》2008,19(5):67-68
目的评价不同营养支持对接受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3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成早期肠内营养(EN)组和早期完全胃肠外营养(TPN)组,监测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IgA和医疗费用等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营养支持治疗后EN组营养及免疫指标均高于TPN组,临床相关费用低于TPN组。结论对于COPD机械通气的患者,EN更符合生理状态,更能有效地改善机械通气患者的营养状况,缩短呼吸机应用时间,提高撤机的成功率,并大幅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7.
李哲 《现代实用医学》2005,17(7):413-414
目的评价不同营养支持对接受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35例接受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分别给予肠内营养(EN,10例)、肠外营养(PN,11例)、PN+EN序贯治疗(14例),监测各营养组问治疗前后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IgA和医疗费用等指标,进行对比比较。结果机械通气开始时各营养组问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IgA和医疗费用等差异均无显著性,但在治疗7天后EN组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和IgA均高于其他组(P〈0.05),医疗费用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1)。结论对于COPD机械通气的患者,EN更符合生理状态,更能有效地改善机械通气患者的营养状况,缩短呼吸机应用时间,提高撤机的成功率,并大幅度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低糖高脂肠内营养(EN)联合肠外营养(PN)对机械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方法 113例机械通气COPD患者随机分为研究A组(37例)、研究B组(37例)和对照组(39例),分别给予低糖高脂EN联合常规PN支持治疗、低糖高脂EN联合低糖高脂PN支持治疗以及常规EN联合PN支持治疗。营养支持治疗前1 d和治疗10 d后,测定各组患者血气分析、呼吸功能和血脂水平指标;记录患者脱机时间、PN和EN天数、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和营养支持治疗费用。结果营养支持治疗10 d后,研究A组和研究B组血气分析和呼吸功能指标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研究B组较研究A组改善更显著(P<0.05);研究A组和研究B组血脂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B组显著高于研究A组(P<0.05)。研究A组和研究B组脱机时间、PN和EN天数、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营养支持治疗费用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B组以上各项指标均显著小于研究A组(P<0.05)。结论对于机械通气COPD患者,低糖高脂EN联合常规PN或联合低糖高脂PN营养支持的疗效较好,且后者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胃癌术后实施肠内营养的合理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实施肠内营养的合理方案。方法将35例胃癌术后随机分为全肠内营养组(TEN)16例,肠内营养(EN)+肠外营养(PN)组19例,分别于术后24h后予营养支持,临床观察营养支持期间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有无腹胀、腹泻、呕吐等并发症。结果临床观察肠道功能恢复时间TEN组较EN+PN组略短(P>0.005),胃肠道相关并发症TEN高龄患者(年龄>60岁)较EN+PN高龄患者多(P<0.05),但TEN组非高龄患者与EN+PN组非高龄患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高龄胃癌患者术后EN应联合应用PN,逐渐过渡TEN,可减少胃肠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0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和肠内+肠外营养(EN+PN)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集束化治疗,并在摄入同等热量和氮量的条件下进行比较,治疗时间>10 d。对比营养支持前后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变化;分别比较两组患者之间氧合指数、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ICU住院时间、病死率以及营养支持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EN+PN组与EN组比较,两组营养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但前者氧合指数、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及ICU住院时间、病死率明显降低,营养支持并发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营养支持方法都可以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持,但早期EN+PN可以有效减少营养支持并发症、提高机体免疫力、利于尽早脱机、缩短ICU住院时间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实验组在术后24 h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两组术后48 h内均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化、营养和免疫指标、并发症、术后肠道通气时间、住院天数以及术后平均生存时间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第8天血浆前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肠道通气时间、排便时间、营养相关费用和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营养支持治疗后的血清CD3、CD4、CD4/CD8、CRP和IgM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营养支持后的水平(P<0.05)。两组患者三年随访期内的平均生存时间没有统计学差异(χ2=0.086,P=0.769)。结论胃癌根治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恢复肠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提高患者免疫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营养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84例接受全胃切除术的进展期老年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组(G ln组,n=28)、常规肠内营养组(EN组,n=28)和肠外营养组(PN组,n=28),观察术后肛门排气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天数;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第2、10天,检测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术后第10天,测定外周血CD4+T细胞和CD8+T细胞百分比并计算CD4+T细胞与CD8 T+细胞的比值(CD4+/CD8+),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IgM和IgG。结果 G ln组和EN组术后平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PN组(P<0.05);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天,三组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的质量浓度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第10天,G ln组和EN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前白蛋白的质量浓度明显高于PN组(P<0.05);术后第10天,G ln组外周血CD4+T细胞和CD8+T细胞百分比、CD4+/CD8+及血清IgM和IgG的质量浓度均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Gin)早期营养对全胃切除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全胃切除患者75例,肠内添加Gin的肠内营养组(EN-Gin组)、静脉添加Gin的肠内营养组[EN-Gin(d)组1及标准肠内营养组(EN组)各25例。均于术前1d及术后1、7、12d测定肠黏膜功能、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指标。结果术后7、12d,与EN组比较,EN-Gin(d)组和EN-Gin组DAO、TNF-α(水平及尿中乳果糖与甘露醇比值均明显降低,血清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AB)、前清蛋白(TF)、IgG、IgA水平及CD4+/CD8+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N3-Gin(d)组与EN-Gin组各时点DAO、TNF-α、ALB、TAB、TF、IgG、IgA水平及L/M、CD4。/CD8+比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谷氨酰胺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可明显增强全胃切除患者的免疫力和营养状况,有利于快速修复肠黏膜屏障通透性,有助干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支持对合并营养不良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中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肺功能变化等指标的变化情况,为临床治疗COPD营养不良提供依据.方法 82例营养不良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6)和对照组(n=36).对照组使用抗生素和/或机械通气、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等基础治疗配合肠内营养.治疗组加用肠外静脉营养支持,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血清中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肺功能变化.结果 入院时两组患者血清中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FEV1、FVC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FEV1、FVC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仅有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三项参数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FEV1、FVC等指标参数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对照组平均住院(17.5±3.0)天,观察组平均住院(16.0±3.0)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 营养支持治疗可明显改善营养不良COPD患者肺功能和低蛋白血症,与单纯肠内营养相比,肠外营养配合肠内营养取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8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n=42)和肠外营养组(PN组,n=38)。所有病例在术前和术后第7天各测定一次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尿素氮、肌酐、血糖和丙氨酸氨基转换酶,临床观察营养支持后有无消化道症状、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所有病例在研究期间无死亡、无明显肝肾功能改变。营养支持后EN组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淋巴细胞计数水平明显升高(P<0.01),营养支持后EN组与PN组相比,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淋巴细胞计数水平明显增高(P<0.001),临床观察EN组早期下床活动时间及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较PN组均显著缩短(P<0.001),EN组住院时间明显减少(P<0.01),且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安全可行的,是一种较肠外营养更有效的营养方式,它能明显改善机体的营养状态,恢复机体的免疫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刘月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4):1684-1685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机械通气患者营养状况改善效果。方法: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肠内营养组(EN组,n=30)和静脉营养组(PN组,n=30),观察两组患者在支持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血清总蛋白(TB)、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体重、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及上臂肌围(MAMC)、机械通气时间和一次成功脱机率及并发症等。结果:EN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提高,患者体重、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及上臂肌围均增加(P<0.05);PN组以上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组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时间较PN组缩短(P<0.05),EN组一次成功脱机率比PN组高(P<0.05)。EN组并发症发生率较PN组低(P<0.05)。结论:肠内营养可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