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Bax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该院NSCLC患者肺组织石蜡标本80例(NSCLC组)及良性病变病灶旁正常肺组织石蜡标本20例(对照组),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测定NSCLC组织中VEGF和Bax的表达,并探讨二者与NSCLC病理类型、TNM 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NSCLC组中VEGF阳性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Ⅲ~Ⅳ期VEGF阴性表达高于Ⅰ~Ⅱ期,有淋巴结转移组织中的VEGF阳性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的表达与腺癌、鳞癌无相关性(P>0.05)。NSCLC组中Bax表达低于对照组,Ⅲ~Ⅳ期Bax阳性表达低于Ⅰ~Ⅱ期,有淋巴结转移组织中Bax阳性表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ax的表达与腺癌、鳞癌无相关性(P>0.05)。NSCLC中VEGF和Bax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VEGF的表达在NSCLC中起着促进作用,并与Bax表达呈负相关,二者的表达可为NSCLC的诊断及预后提供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胸腔镜肺叶切除与肺段切除在病理ⅠA期(T1aN0M0)肺腺癌中的肿瘤学疗效,同时寻找影响此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12月—2014年1月连续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159例ⅠA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生存状况。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两种术式患者的短期疗效,Cox回归分析寻找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胸腔镜肺叶切除术3年总体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率为88%和85%,肺段切除为97%和96%(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病理亚型均是肿瘤复发(RR=18.219,95%CI:2.484~133.652,P=0.004;RR=2.107,95%CI:1.403~3.163,P<0.001)和患者死亡(RR=12.765,95%CI:1.332~122.37,P=0.027;RR=2.223,95%CI:1.376~3.499,P=0.001)的独立危险因素。贴壁型、腺泡型、乳头型、微乳头及实性型肺腺癌患者3年总体生存率和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8%和97%、88%和88%、78%和78%、75%和58%(P<0.05)。结论:肿瘤大小及病理亚型对ⅠA期肺腺癌患者的预后有显著影响,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接受肺段切除手术的ⅠA期肺腺癌患者预后不亚于接受肺叶切除术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Ⅲ型纤连蛋白结构域1(FNDC1)蛋白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GEO数据库及GEPIA预 测FNDC1在肺腺癌的表达水平,进一步对92例肺腺癌组织及配对的相邻正常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验证FNDC1的表达。分析FNDC1表达与肺腺癌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使用Cox生存分析进一步研究其预后价值。 结果 GEO数据库及GEPIA结果显示,肺腺癌组织中FNDC1的表达水平高于其配对的正常组织(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FNDC1蛋白表达量较高的患者的总生存期较短(P=0.035,0.036,0.00029)。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正常肺组织相比,肺腺癌组织FNDC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01)。FNDC1蛋白的高表达与临床分期(P=0.044)、T分期(P=0.047)、N分期(P=0.003)存在相关性。Cox单变量及多变量回归生存分析结果显示,FNDC1表达水平增加是肺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FNDC1蛋白在肺腺癌患者中高表达且与肺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不可分,有可能成为判断肺腺癌患者生存预后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刘顺林  施敏骅 《浙江医学》2010,32(11):1643-1645
目的研究原癌基因鼠类淋巴瘤滤过性病毒致癌基因(Bmi-1)在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Bmi-1作为新的肿瘤标志物在NSCLC临床诊断、分期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8例肺癌组织、29例癌旁肺组织及13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Bmi-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Bmi-1水平的表达在NSCLC组织中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P〈0.05),而在肺良性病变组织及癌旁组织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Bmi-1在鳞癌和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无明显差异(P〉0.05);在低分化肺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中分化和高分化肺癌(均P〈0.05),但中分化和高分化肺癌间无明显差异(P〉0.05);Ⅲ、Ⅳ期肺癌标本中Bmi-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期肺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Ⅰ、Ⅱ期肺癌间无明显差异(P〉0.05);Bmi-1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肺癌患者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结论Bmi-1在肺癌组织中表达增高,并与肺癌的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Bmi-1可作为评估肺癌患者病变范围和预后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细胞周期蛋白D1 (CyclinD1)和B淋巴细胞瘤-2相关X蛋白(Bax)蛋白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该院病理科存档的甲状腺疾病手术病例石蜡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TM/HR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以单克隆抗体兔抗人CyclinD1和鼠抗人Bax标记检测72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65例腺瘤组织和60例癌旁甲状腺正常组织,观察不同甲状腺组织中CyclinD1和Bax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CyclinD1蛋白表达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的阳性率为79.17%,与腺瘤组织(x2=14.730,P<0.01)、癌旁甲状腺正常组织(x2=80.404,P<0.01)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与患者年龄、性别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关联(P>0.05).Bax蛋白表达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的阳性率为66.67%,与腺瘤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癌旁甲状腺正常组织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与淋巴结转移有关联(x2 =4.598,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无明显关联(P>0.05).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CyclinD1与Bax蛋白表达呈正相关关联(x2=11.463,r=0.435,P<0.01).结论 CyclinD1和Bax蛋白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高表达,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相关,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预后意义。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2008年6月-2011年6月收住的已行TTF-1检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TTF-1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67例晚期肺鳞癌和腺癌患者中TTF-1的表达与组织学分型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性别、年龄、吸烟、TNM分期、组织学分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F-1表达阳性的总生存和TTF-1表达阴性的总生存(中位生存时间27.5月vs29.2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6)。结论TTF-1可用于肺鳞癌及肺腺癌的鉴别诊断;TTF-1表达可能与预后无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LDN-1蛋白在Ⅰ期肺鳞癌(S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4例Ⅰ期肺SCC患者的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20例肺炎性假瘤患者正常肺组织中CLDN-1蛋白的表达,分析CLDN-1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化程度以及术后生存时间等的关系。结果:①与癌旁组织及炎性假瘤肺组织相比,CLDN-1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高(均P=0.000);②CI,DN-1蛋白高表达率与Ⅰ期肺SCC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15);③CLDN-1蛋白(+++)表达的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CLDN-1蛋白在Ⅰ期肺SCC组织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肺组织;CLDN-1蛋白高表达可能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8.
非小细胞肺癌DNA含量与CD44和Fas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转移相关基因CD44和Fas蛋白在肺癌中的表达及与DNA含量的关系。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对 40例肺癌患者手术新鲜标本中CD44和Fas蛋白表达及DNA含量进行检则 ,并与正常对照组 (n =2 5 )和肺部良性病变组 (n =2 0 )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肺癌组Fas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肺部良性组 ,CD44表达和DI值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肺部良性组 ,正常对照组中CD44和Fas表达及DI值与良性病变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Ⅰ +Ⅱ期肺癌组织中Fas的表达高于Ⅲ +Ⅳ期 ,Ⅰ +Ⅱ期CD44表达水平和DI值则低于Ⅲ +Ⅳ期 ,中高分化与低分化之间CD44、Fas表达和DI值差异有显著性 ,肺癌伴淋巴结转移者其CD44表达高于不伴淋巴结转移者 ,Fas表达和DI值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的相关性。随着肺癌细胞DI值不断升高 ,Fas表达逐渐降低 ,与DI值呈负相关 (r =-0 44 3 ,P <0 0 1) ;CD44表达则逐渐升高 ,呈正相关 (r =0 64 6,P <0 0 1)。在CD44、Fas ;表达及DI值与肺癌临床参数的研究中 ,发现CD44、Fas表达和DI值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和病理类型均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CD44、Fas表达及DNA含量在肺癌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起着共同调节作用 ,可作为预测肿瘤转移潜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腺癌原发灶及其淋巴结转移灶中凋亡相关基因bcl-2及p53的表达意义,为进行肺腺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用抗bcl-2单克隆抗体及抗p53单克隆抗体分别对63例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肺腺癌组织及其相应淋巴结进行标记分析,且按性别、年龄、分化程度、TNM分期等进行分组比较。结果:bcl-2与肺腺癌淋巴结转移、患者性别、年龄、分化程度无关(P〉0.05),TNM分期Ⅰ~Ⅱ期肺腺癌bcl-2阳性率大于Ⅲ~Ⅳ期肺腺癌,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53与肺腺癌淋巴结转移、患者性别、年龄无关(P〉0.05),与分化程度有关(P〈0.05),TNM分期肺腺癌p53阳性率Ⅲ~Ⅳ期高于Ⅰ~Ⅱ期肺腺癌,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bcl-2及p53在肺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一定作用.可作为评估肺腺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张华  李伟  崔红赏  李志国 《实用全科医学》2014,(2):199-201,F0003
目的研究MaspinmRNA在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对预后生存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原位杂交法检0n,0MaspinmRNA在肺鳞状细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MaspinmRNA在癌旁组织、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0%、4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54.P〈0.叭)。MaspinmRNA的阳性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及增殖活性Ki-67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spinmR—NA阴性表达患者生存率与阳性表达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03,P=0.87)。结论MaspinmRNA表达可反映肺鳞状细胞癌的恶性程度,但不能反映患者的预后生存。  相似文献   

11.
来自西日本肺癌外科研究组的一个Ⅲ期临床试验显示,Ⅰ期、Ⅱ期或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完全切除术后患者接受尿嘧啶—替加氟辅助化疗,能显著延长生存期,尿嘧啶—替加氟组(研究组)的5年生存率为64%,而对照组(术后观察组)仅为49%,P=0.02。亚组分析提示肺鳞癌患者研究组与对照组总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相反.肺腺癌患者研究组生存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9),且大部分肺腺癌患者为Ⅰ期。因此,日本学者实施了这项Ⅰ期肺腺癌完全切除术后患者接受尿嘧啶—替加氟辅助化疗的随机对照试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Bax在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Bax在1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1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58例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并分析Bax与子宫内膜腺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键。结果 Bax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腺部中均呈阳性表达,表达强度渐增,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子宫内膜腺癌中Bax的表达强度与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均显著相关(均P<0.05),临床分期晚,分化程度低及淋巴结有转移者Bax呈高表达。与肌层浸润无亲。结论 土Bax在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一定的作用,Bax蛋白的检测对子宫内膜腺癌的诊断,恶性程度的判定,预后判断可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cFLIP和P53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顾宇平  束永前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21):3254-3256,3260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cFLIP、P53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6例NSCLC组织和16例肺良性病变中cFLIP、P53蛋白表达情况,分析二者在肺癌组织学分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方面表达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56例NSCLC标本中cFLIP和P53阳性表达率分别是58.9%(33/56)、62.5%(35/56),肺良性病变组织标本中阳性率分剐是18.75%(3/16)和0%。cFLIP和P53在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分别低于Ⅲ、Ⅳ期和淋巴结转移组,而在病理组织学分型和不同分化组间无统计学意义。cFLIP和P53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328,P〈0.05)。结论cFLIP和P53可以作为肺癌预后的评价指标,P53对cFLIP的表达可能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1.0cm原发性周围型微小肺癌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1.0cm微小肺癌的临床特征、CT征象及其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93例微小肺癌中190例(98.5%)为肺腺癌,微小肺腺癌以女性、≤60岁患者为主,术前外周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多在正常范围内,病理学类型多表现为原位腺癌或微浸润腺癌,CT征象多表现为纯磨玻璃结节或混合磨玻璃结节,均无淋巴结转移且临床分期为0期或Ⅰ期。不同大小0.5~0.7(0.6±0.07)cm和>0.7~1.0(0.9±0.09)cm的微小肺腺癌患者在性别、年龄、吸烟状态、术前血清CEA水平、肿瘤是否侵犯肺膜、有无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手术方式、病理类型和CT征象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病理学类型的微小肺腺癌患者在性别、吸烟状态、CEA水平、临床病理分期、CT征象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微小肺癌患者随访14~96个月后,所有患者手术后预后均较好,无死亡病例,总生存率为100.0%。结论微小肺癌以腺癌为主,均无淋巴结转移发生,预后较好。对于CT征象表现为纯磨玻璃结节,术前外周血清CEA正常的微小肺癌患者可采取楔形切除或肺段切除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肺腺癌组织中COX-2 mRNA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肺腺癌组织中环氧合酶 2 (COX 2 )的表达及其与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逆转录 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 ,对 4 5例肺腺癌 (临床分期Ⅰ期 1 4例 ,Ⅱ期 2 0例 ,Ⅲa期 8例 ,Ⅲb期 3例 ,淋巴结转移者 2 0例 ,无淋巴结转移者 2 5例 )和 1 5例癌旁组织COX 2mRNA的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COX 2mRNA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1 .81 3± 0 .0 6 3)高于癌旁肺组织 (0 .6 2 4± 0 .0 4 2 ) (P <0 .0 5 ) ;有淋巴结转移组肺腺癌组织COX 2mRNA的表达为 2 .98± 0 .0 1 ,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1 .0 1± 0 .96 (P <0 .0 5 ) ;COX 2mRNA表达随肺腺癌的临床分期增高而增高。结论 :COX 2可作为肺腺癌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有助于对肺腺癌生物学行为的了解 ,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NSCLC中表达及其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00例NSCLC和6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VEGF的表达。结果VEGF在NSCLC中的表达率高于肺良性病变组(P〈0.01),并且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大小、分化程度以及组织类型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在有淋巴结转移组和Ⅲ期+Ⅳ期组的表达分别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和Ⅰ期+Ⅱ期组(P〈0.05)。结论VEGF表达与NSCLC的病程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NSCLC病程、转移潜力和判断预后的一个重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微小血栓形成对非小细胞肺癌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60例肺癌手术标本进行HE染色观察肺细小动脉内微小血栓形成,计数微血栓形成的血管数目,分析微血栓形成与肺癌术后预后的关系。结果:60例肺癌手术患者中,35例发现微小血栓形成,其中腺癌28例,低分化癌29例;Ⅰ期2例,Ⅱ期18例,Ⅲ期15例,Ⅰ~Ⅲ期肺癌中有微小血栓形成的血管根数具有显著差异(P<0.05);微血栓在腺癌及低分化癌中明显,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5年生存时间有关(P<0.05)。结论:肺癌手术患者存在微小血栓,微小血栓的形成不利于肺癌术后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龚蕊  莫晓能  吕嘉春  成文利 《中国热带医学》2012,12(12):1507-1509,1527
目的 探讨配对盒基因9 (Pax-9)在肺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30例肺腺癌患者血清中Pax-9的浓度,同时检测48例良性肺病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患者和32例健康者血清中Pax-9的浓度以作为对照.并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肺腺癌患者血清中Pax-9的浓度[(147.9±91.7)ng/mL]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患者血清中Pax-9的浓度[(95.2±42.4)ng/mL]和健康对照组血清中的浓度[(103.6±56.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x-9的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及淋巴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与肿瘤TNM分期显著相关,血清中Pax-9的浓度随TNM分期而升高,Ⅲ~Ⅳ期[(173.0±94.7)ng/mL]明显高于Ⅰ~Ⅱ期[(97.6±63.2)ng/mL] (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Pax-9高表达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2.5个月,低于低表达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24.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TMN分期和Pax-9表达对肺腺癌患者预后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Pax-9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检测其血清含量对肺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其过高表达有可能作为腺癌预后不良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9.
衣杏林  周向东 《重庆医学》2023,(2):177-184+189
目的 对比Ⅰ期纯浸润性黏液腺癌(pIMA)与不同分化的肺腺癌的预后,并建立预后模型。方法 从SEER数据库中纳入了322例Ⅰ期pIMA和3 326例肺腺癌患者,经倾向性评分减少混杂偏倚后,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亚组生存分析用来比较pIMA和肺腺癌患者的生存差异。为了进一步评估pIMA患者的预后,利用向前逐步比例风险(Cox)筛选与pIMA的总生存期(OS)相关的独立预后因素,将变量纳入Cox回归模型并使用列线图进行可视化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校正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DCA)对列线图进行准确度及临床实用度评价。结果 经倾向性评分配对后的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Ⅰ期pIMA患者具有与Ⅰ期贴壁型腺癌(LA)相似的生存时间。亚组分析显示,在肺叶摘除术及右侧受累的亚组中,Ⅰ期pIMA患者拥有比LA更长的生存期。向前逐步Cox回归显示pIMA的独立预后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手术、胸膜浸润(VPI)和分化等级。ROC曲线、矫正曲线和DCA曲线显示Ⅰ期pIMA列线图具有很好的预测准确性及临床实用度。结论 成功构建了可以精准预测Ⅰ期pIMA预后的列线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肺腺癌组织中膜联蛋白Ⅰ(annexinⅠ,Anx-A1)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肺腺癌及其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AnnexinⅠ表达水平,分析不同性别、年龄,不同分期、不同分化程度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分期、分化程度的对应关系。结果:40例肺腺癌组织中,32例(80.0%)AnnexinⅠ高表达;主要为包膜表达或包膜与胞浆均有表达,但以包膜表达为主。AnnexinⅠ表达水平与性别、年龄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肺腺癌组织中AnnexinⅠ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在低分化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中、高分化肺腺癌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nnexinⅠ在Ⅰ、Ⅱ期肺腺癌组织和Ⅲ、Ⅳ期癌组织中表达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nexinⅠ在肺腺癌中表达上调,特别是在低分化肺腺癌组织中尤为明显,可能与肺腺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对确定肺腺癌的恶性程度及制定治疗方案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