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中药双草油治疗放射性皮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兰改枝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4):4380-4381
放射性皮炎是放疗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副反应之一,轻者局部皮肤暗红色,有烧灼和刺痒感、皮肤紧绷感或出现水疱,重者局部皮肤溃疡、糜烂、有渗出液、感染,甚者影响继续放疗。近年来我科使用自制“双草油”治疗鼻咽癌放疗引起的颈部放射性皮炎,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治疗病例41例,均为鼻咽癌性放疗患者,其中男性28例,女性13例,年龄31岁~62岁,Ⅰ级皮炎(以WHO审定的放射性皮炎损伤程度条例为标准)35例,Ⅱ级皮炎4例,Ⅲ级皮炎2例。2治疗方法2.1药物主要成分甘草、紫草、冰片等。2.2制作把甘草、紫草各200g研粉过80~100目筛,冰片75…  相似文献   

2.
皮肤防护剂治疗放射性皮炎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放射治疗皮肤防护剂(下称皮肤防护剂)治疗放射性皮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2例放射性皮炎病人进行局部清洁后,涂抹皮肤防护剂软膏治疗.结果28例Ⅰ度皮肤反应者2d后红斑、烧灼、刺痒感完全消失12例Ⅱ度皮肤反应者1d后渗出减少,5d内结痂脱落,新皮形成;2例Ⅲ度皮肤反应者暂停放疗,用药2d后渗出减少,7d内结痂、结痂脱落、新皮形成.结论皮肤防护剂对放射性皮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急性放射性皮炎的防治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龚海英  梁平 《广西医学》2008,30(12):1889-1891
自19世纪末发现X射线、铀和镭,并向科学界提出了"放射性"这一概念后不久,人们就观察到了射线对人体的损伤[1].在射线用于治疗恶性肿瘤中,其对人体的损伤更是一直困扰着临床医生.急性放射性皮炎是肿瘤放疗的最常见副作用,发生率高,约87%的放疗患者会出现红斑及其以上的放射性皮肤反应[2],严重的放射性皮炎可引起疼痛,导致局部或全身感染,形成瘢痕,偶尔还会引起放疗中断,从而导致肿瘤控制率和治愈率降低.临床一直在探索其防治手段,虽然到目前还没有统一推荐的防治措施,但总体上在不断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4.
邓卓霞  周富玲 《微创医学》2006,25(4):773-774
放射治疗是目前治疗鼻咽癌的主要手段.急性放射性皮炎是鼻咽癌放疗中最常见的皮肤放射损伤.皮肤放射损伤不但给病人带来一定痛苦和精神负担,而且会影响肿瘤放疗的继续进行[1],影响肿瘤治疗效果.本文对38例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金因肽(金因肽)治疗因放疗引起的Ⅲ度急性放射性皮炎的鼻咽癌患者及同期常规用药治疗的38例Ⅲ度急性放射性皮炎的鼻咽癌患者作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奥克喷预防乳腺癌放射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1年5月我院52例乳腺癌术后首次接受放射性治疗的患者资料。观察组25例,每次接受放疗前后使用奥克喷外喷放疗照射野皮肤;对照组27例,放疗前后局部不予任何处理或药物。两组均进行常规的皮肤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发生放射性皮炎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克喷能有效预防乳腺癌放疗所致的放射性皮炎,并能减轻放射性皮炎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6.
放疗病人的皮肤保护及放射性皮炎的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对接受放射治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在开始放射治疗前进行有关照射野皮肤的保护及护理常识宣教,对预防和减轻放射性皮炎的作用。方法对126例接受放疗的头颈部肿瘤病人在放疗前进行照射野内皮肤保护及放射性皮炎的防治知识宣教;在放射治疗期间对患者的放射性皮炎进行密切的观察和治疗。结果经过放疗前健康教育,明显增加了患者对放疗相关健康常识和放射性皮炎防治知识的认知,降低了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结论对患者进行放疗前皮肤保护及放射性皮炎防治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放疗顺利完成,能够降低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微波治疗放射性皮炎的疗效及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将22例放疗后发生Ⅰ~Ⅲ期放射性皮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1例,对照组发生早期放射性皮炎后涂擦美保湿润烧伤膏,观察组每天用微波治疗仪照射病变处皮肤1~2次,每次照射30min,采用同期放化疗,疗程为7周。结果观察组病人在不间断放疗的情况下,通过微波治疗仪照射治疗,能有效治疗放射性皮炎引起的刺痛、刺痒及皮肤紧绷感,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减少Ⅳ期皮炎的发生。结论微波治疗仪具有抗感染、止痛、疏通微循环等作用,与传统的涂擦美保湿润烧伤膏相比,疗效更为显著,且价格低廉,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因此,微波治疗仪是治疗放射性皮炎,减轻症状的有效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长效无菌抗菌材料对鼻咽癌患者运用调强适形放疗技术进行治疗后皮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104例首次进行调腔适形放疗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56例,观察组在第1次放射治疗后预防性使用长效无菌抗菌材料喷洒局部皮肤,4次/d,对照组56例仅注意保持放射野皮肤清洁、干燥,2组均进行常规的皮肤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Ⅱ、Ⅲ级放射性皮炎发生率为28.5%和66.7%;观察组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损伤发生的时间观察组也明显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效无菌抗菌材料能有效地预防放射性皮炎的发生,减轻皮肤损伤的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保证放射治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石才娣 《基层医学论坛》2013,(21):2737-2739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对放射性皮炎的影响。方法将102例头颈部放疗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按放疗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干预组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的同时,同步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包括行为干预和心理干预。观察记录放疗期间2组患者局部皮肤改变情况。结果干预组放射性皮炎损伤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放射性皮炎发生的时间较对照组延迟(P<0.01)。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减轻照射野皮肤的损伤程度和延迟放射性皮炎的发生时间,既减轻了患者痛苦,又提高了肿瘤的控制率和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射线防护剂预防鼻咽癌放射性皮炎的临床与护理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射线防护剂预防鼻咽癌放疗期间放射性皮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0例鼻咽癌首次放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在第1天放疗时即使用射线防护剂外喷,3次/日,两组均进行常规的皮肤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 观察组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能明显提高皮肤的照射耐受量,延缓2级放射性皮炎的发生时间(P<0.01).结论 射线防护剂预防鼻咽癌放射性皮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金因肽治疗Ⅲ度急性放射性皮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卓霞  周富玲 《医学文选》2006,25(4):773-774
放射治疗是目前治疗鼻咽癌的主要手段。急性放射性皮炎是鼻咽癌放疗中最常见的皮肤放射损伤。皮肤放射损伤不但给病人带来一定痛苦和精神负担,而且会影响肿瘤放疗的继续进行,影响肿瘤治疗效果。本文对38例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金因肽(金因肽)治疗因放疗引起的Ⅲ度急性放射性皮炎的鼻咽癌患者及同期常规用药治疗的38例Ⅲ度急性放射性皮炎的鼻咽癌患者作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冷敷法预防及减轻鼻咽癌患者放疗过程中颈部皮肤发生放射性皮炎的效果.方法 将62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及放疗后冷敷.结果 观察组Ⅲ~Ⅳ级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为20%,对照组Ⅲ~Ⅳ级放射性皮炎发生率为86%,观察组严重放射性皮炎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冷敷法可明显预防及减轻鼻咽癌患者由于放疗导致的放射性皮炎,有效减轻患者痛苦,方法简单易行,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观察.比较两种放疗方式的乳腺癌患者的皮肤反应情况,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 将105例保乳术后乳腺癌患者按照放疗方式不同分为常规放疗组和三维适型放疗组,对两组患者均按放疗护理常规行放射性皮炎护理,观察并记录患者放疗期间至放疗结束后二周皮肤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皮肤反应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虽然采取的放疗方式不同,但经过规范、系统的皮肤护理,常规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患者放射性皮炎情况无差(1)异.  相似文献   

14.
糖代谢紊乱与鼻咽癌放射性皮炎关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杨华  龚海英  梁平 《广西医学》2007,29(8):1175-1176
目的 观察糖代谢紊乱对鼻咽癌放射性皮炎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观察住院鼻咽癌742例,治疗前后分别检测空腹和餐后2 h血糖,分析血糖与放射性皮炎程度的关系.结果 7例因放疗诱发了糖尿病,放疗中4例糖尿病发生了酮症酸中毒;放疗后糖代谢紊乱发生率高于放疗前(P<0.05);合并糖代谢紊乱者和单纯鼻咽癌患者3级以上放射性皮炎发生率分别为25.49%和9.3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027,P=0.000);FPG(r=0.099,P=0.007)、2 h BG(r=0.088,P=0.016)与放射性皮炎程度均呈正相关.结论 鼻咽癌患者放疗可诱发糖代谢紊乱,甚至诱发糖尿病;高血糖可加重放射性皮炎而影响鼻咽癌患者预后,应加强放射野皮肤的保护,并良好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15.
赵娟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46(10):1185-1187
目的 观察医用射线防护剂奥克喷局部外用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引起的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 将接受直线加速器放射治疗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患者于放疗前及临睡前对照射区皮肤采用奥克喷外喷;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皮肤护理及健康教育,未采用特殊保护措施.以胸壁出现的放疗反应及用药后的变化作为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克喷局部应用能推迟皮肤反应发生的时间,提高皮肤辐射的耐受性,有效防治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放疗引起的皮肤放射性损伤.  相似文献   

16.
奥乐防护液对防治鼻咽癌放射性皮炎作用的初步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奥乐防护液在预防和治疗鼻咽癌放射性皮炎中的作用.方法2003年1月~2003年8月,收入院放疗的鼻咽癌病人随机分为预防组30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预防组和治疗组分别在放疗前和放疗中出现Ⅰ度放射性皮炎后应用奥乐防护液.结果预防组和对照组放射性皮肤损伤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奥乐防护液对预防和治疗鼻咽癌放射性皮炎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减轻了病人痛苦,提高了生活质量,保证了放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5):31-34
目的探讨中药湿润烧伤膏预防宫颈癌急性放射性皮炎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180例,按1:1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90例。实验组从放疗第1天至放疗结束后2周,涂抹湿润烧伤膏,对照组在放疗期间不在照射野皮肤使用任何外用药物。观察两组患者每天放疗过程中照射野皮肤反应并记录。结果实验组放射性皮炎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Ⅱ级及以上急性放射性皮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急性放射性皮炎主要发生于放射剂量40 Gy之后,对照组主要发生于放射剂量40 Gy之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Ⅱ级及以上急性放射性皮炎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使用湿润烧伤膏能降低宫颈癌急性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且能推迟急性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缩短持续时间,即湿润烧伤膏能有效预防宫颈癌急性放射性皮炎的发生,具有较大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放射性皮炎防治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放射治疗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放射线皮炎是指各种类型射线,包括射线、粒子、电子、中子和质子引起的皮炎.其损伤的程度取决于放射剂量、分割方法、照射种类、受照射面积、年龄、机体的整体状态、放射不良反应处理等多种因素[1].皮肤损伤与射线剂量呈正相关[2],李素艳等[3]研究显示皮肤受照射5Gy就可形成红斑,20~40Gy可形成上皮脱落及皮肤溃疡.研究显示约87%~96%的放疗患者会出现皮肤红斑,其中湿性脱皮的反应率为10%~15%[4].可见防治放射性皮炎,可以减少患者痛苦,保证连续治疗,增加放疗效果.现将中西医防治放射性皮肤损伤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医用射线防护剂奥克喷联合喷氧对乳腺癌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预防及治疗效果;方法将接受放射治疗的55例乳腺癌病人随机分组:观察组27例,放疗前后对照射区皮肤采用奥克喷外喷,出现放射性皮炎后采用换药联合高流量喷氧.对照组28例,放疗前后常规给予常规指导,未采用特殊保护措施,出现放射性皮炎后单纯换药.比较两组不同程度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及转归时间;结果观察组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放射性皮肤损伤的转归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克喷联合喷氧能有效防治及治疗乳腺癌患者皮肤放射性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黄连解毒液外用防治头颈部肿瘤放射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给予黄连解毒液外用涂擦放疗区域皮肤,2次/d;对照组给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金因肽)外喷于放疗区域皮肤,2次/d,放疗第一天开始,观察至治疗结束。观察2组患者首次发生放射性皮炎的时间、Ⅲ度以上放射性皮炎发生率、发生放射性皮炎皮损程度、放射性皮炎临床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首次发生放射性皮炎的时间治疗组晚于对照组(13.22±3.87dvs11.44±3.79d,P=0.030),Ⅲ度以上放射性皮炎发生率(46.7%vs75.6%,P=0.005)、放射性皮炎治疗有效率(95.6%vs82.2%,P=0.044)均优与对照组,2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观察病例中,黄连解毒液外用凃擦,能延缓首次发生放射性皮炎的时间、降低Ⅲ度以上放射性皮炎发生率及放射性皮炎皮损程度、提高放射性皮炎临床治疗效果,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