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6 毫秒
1.
目的了解居民狂犬病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有效的狂犬病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两阶段分层抽样法对成都市武侯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居民狂犬病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为62.2%;22.9%的调查对象认为狂犬病可以治愈,郊区和城区居民的认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99,P>0.05);61.7%的调查对象对犬伤后处置程序回答正确,郊区和城区居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8,P>0.05)。狂犬病知识得分影响因素有年龄(OR=0.76,OR95%CI:0.69~0.85)、家庭年收入(OR=1.92,OR95%CI:1.76~2.09),农民(OR=0.38,OR95%CI:0.31~0.47)、郊区居民(OR=2.30,OR95%CI:1.53~3.47)狂犬病知识得分较低。20.0%的调查对象有经常让犬只舔舐手的高危行为,且年龄越大越容易发生(OR=1.35,OR95%CI:1.10~1.66),郊区居民更易发生高危行为(OR=0.40,OR95%CI:0.20~0.80)。结论居民狂犬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较低,对狂犬病致死性认知不足,狂犬病高危行为普遍存在,对居民开展针对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皖北5市居民结核病核心知识知晓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开展宣教提供依据。方法 2019年6~8月用单纯随机抽样法对皖北5市部分居民开展结核病核心知识问卷调查,包括人口特征和10条核心知识知晓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皖北5市2019年居民结核病核心知识平均(9.3±4.0)分,总知晓率41.6%;女性占58.8%,以≥60岁(48.0%)、文化≤小学(31.5%)、退休及待业(50.7%)及居住地城区(83.8%)为主;得分良好率较高者是在校学生(62.7%)、≥本科(57.9%)、40岁(51.2%)、淮北市(40.0%)和农村(36.4%);"只要坚持正规治疗,绝大部分病人都是可以治好的?"正确率最高(85.8%),多选题"结核病的症状"正确率最低(10.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地为农村(OR=0.62)、文化程度为≥本科(OR=0.15)、职业为在校学生(OR=0.76)的得分良好率较高,是得分良好的有利影响因素;年龄为40~60岁(OR=1.68)和≥60岁(OR=1.32)、职业农民或务工(OR=1.21)和退休或待业(OR=2.28)者得分良好率较低,为不利因素。结论皖北5市居民结核知识知晓率偏低,影响得分的因素主要为年龄(40~60岁)和职业(农民或务工),今后应针对核心知识薄弱环节开展精准健康教育,针对不同群体与知识点选择不同的宣教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今后高校在类似事件中制定心理干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一般健康问卷(GHQ-20),面向全国高校大学生发放网络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2 319份。结果 大学生的GHQ-20总分及其自我否定、忧郁、焦虑得分分别为(5.89±4.17)分、(3.67±2.58)分、(1.25±1.54)分及(0.97±1.54)分,阳性检出率为64.5%。其中疫情期间居住地为农村的大学生的GHQ-20总分及其忧郁、焦虑维度得分均高于居住地为城市的大学生(P0.05);亲朋中有患者或疑似病例的大学生在GHQ-20总分、忧郁和焦虑维度得分比亲朋中无患者或疑似病例的大学生更高(P0.05);学习过传染病相关知识的大学生比未学习过的大学生在GHQ-20总分、自我否定和忧郁维度的得分更低(P0.05)。同时,大学生入睡时间与GHQ-20总分及自我否定维度呈正相关(P0.05),与焦虑维度呈负相关(P0.05),而睡眠时长与GHQ-20总分及其各维度均呈负相关(P0.05),大学生“对自身患病的担心程度”及“对疾病的恐惧程度”的得分与GHQ-20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亲朋中是否有患者或疑似病例(OR=1.908)、对自身患病的担心程度(OR=1.125)、对COVID-19的恐惧程度(OR=1.071)、入睡时间(OR=1.157)、睡眠时长(OR=0.838)5个因素为疫情期间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 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其中城乡效应较为显著,且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高校应针对性开展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汝阳县餐饮业从业人员食品卫生知识和卫生行为掌握现况,为进一步开展卫生知识培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城区普查与农村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式,对650名汝阳县餐饮业从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一般情况、食品卫生知识和卫生行为三个维度。应用Epidata3.1录入数据、SPSS12.0统计分析。结果汝阳县餐饮业从业人员食品卫生知识的平均得分为(13.42±5.42)分(满分38分),合格率9.91%;卫生行为的平均得分为(10.09±2.30)分(满分12分),合格率80.03%。不同特征人群(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年限、收入水平、培训次数)卫生知识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食品卫生知识知晓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文化程度(OR=2.002.P<0.001)、从业年限(OR=1.512,P=0.024)和年龄(OR=1.324,P=0.041)。食品卫生知识知晓与卫生行为之间存在关联(r=0.139,x2=12.341,P<0.05)。结论汝阳县餐饮业从业人员食品卫生知识知晓率偏低。年龄较小、文化程度较低、从业年限较短的从业人员应作为今后食品卫生知识培训的重点。重视岗前食品卫生知识培训对提高卫生行为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艺楠  唐晓君    曾庆    肖楠梓  杨雪巍  何苗 《现代预防医学》2016,(10):1823-1835
目的 了解重庆地区糖尿病患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及采取干预措施。 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795名糖尿病患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现状。计算出每位调查对象的KAP得分,对可能影响患者KAP得分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重庆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KAP总分为(55.05±8.43)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658)、病程(OR=1.344)、婚姻状况(OR=0.507)、文化程度(OR=1.755)和收入(OR=2.177)是主要影响因素。 结论 重庆地区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低且掌握不全面。在今后社区工作的开展中,有必要加大对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力度,规范健康教育的内容,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武汉市居民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抽取武汉市≥15岁常住居民2 400人,采用心理健康知识和精神障碍预防知识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武汉市居民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为73.25%,平均得分为(14.65±3.36)分;女性平均得分为(14.75±3.07)分,男性为(14.58±2.8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居住地、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月收入、心理健康知识的需求程度和获取知识的途径的居民精神卫生知识得分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居住在中心城区者(15.15±3.12)分,30~45岁年龄者(15.08±3.23)分,本科及以上学历者(15.70±2.75)分,国企及事业单位人员(15.55±3.41)分,家庭月收入7 001~10 000元者(15.59±3.04)分,得分均较高;对知识的不同需求显示认为非常需要心理健康知识的人员得分较高(15.84±3.17)分;不同获取知识途径中从网络获取精神卫生知识途径者得分最高(15.12±3.08)分;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居住地、文化程度、心理健康知识的需求、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居民精神卫生得分的影响因素。结论武汉市居民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仍需进一步提高,年龄低、受教育程度低、使用传统途径获取知识的居民是今后精神卫生知识宣传的重点。有效运用互联网开展健康促进是精神卫生宣传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普陀区非户籍人口结核病知识知晓率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上海市普陀区非户籍人口结核病知识掌握情况,为有效开展非户籍人口结核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取现场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普陀区非户籍人群(建筑工人、服务行业从业人员、企业工人、外省市大学生)结核病知识的知晓情况。结果调查对象结核病综合知识得分为4.58±1.74分(满分为10分)。高中及以上者综合知识得分显著高于初中及以下者(OR=2.169,P<0.01);月收入低于1000元者综合得分显著低于月收入大于等于2000元者(OR=0.385,P<0.05);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综合得分显著低于大学生(OR=0.535,P<0.05);建筑工人综合得分显著低于大学生(OR=0.451,P<0.05)。结论非户籍人口对结核病知识掌握程度不高,应以低收入和低文化程度人群为重点,采取适合非户籍人口特点的健康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家属和非患者家属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13年3—4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浙江、江苏、山西、河南、云南、青海六省的4416名18~60岁城乡居民进行调查。结果共有效问卷4067份,问卷有效率为92.10%。调查发现,来自糖尿病患者家庭的调查对象对各项糖尿病知识的正确知晓率均高于来自非糖尿病家庭的研究对象(P0.05);通过对糖尿病相关知识进行计分,发现来自糖尿病患者家庭的调查对象糖尿病相关知识得分为(17.40±4.75)分,非患者家庭的得分为(15.06±5.8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糖尿病相关知识影响因素,发现城乡和文化程度均是影响糖尿病患者家庭(β=-0.152,β=0.131)和非患者家庭调查对象糖尿病相关知识得分的影响因素(β=-0.163,β=0.126)。结论糖尿病患者家属较非患者家属对糖尿病相关知识具有更高的认知程度,城乡和文化程度是影响居民糖尿病相关知识认知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2~4岁癫痫患儿生存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10月于西安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136例2~4岁癫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PedsQLTM 4.0普适性核心量表进行癫痫患儿生存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结果 本研究2~4岁癫痫患儿生存质量得分为(60.02±26.47)分,各维度得分分别为生理功能(59.38±33.14)分、情感功能(62.17±23.58)分、社交功能(58.90±29.00)分;已入托患儿学校表现功能得分为(66.67±20.87)分,生存质量得分为(71.83±18.97)分.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癫痫发作频率越高、户外活动频率越少及癫痫共患病均是影响2~4岁癫痫患儿生存质量的危险因素(β值分别为-12.477、-6.626、13.289,P<0.05).结论 2~4岁癫痫患儿生存质量得分较低,其中抽搐未得到有效控制、存在癫痫共患病的患儿需要重点关注;增加患儿的户外活动时间,将有助于提高其生存质量,从而减轻癫痫患儿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负担.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家长对幼儿健康行为养成知识、信念和行为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幼儿健康促进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阶段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市参与开展健康促进幼儿园创建试点工作的48所幼儿园的3201名幼儿家长开展线上问卷调查。结果 2408 (75.2%)位幼儿家长的知识得分及格,得分及格率城市(82.6%)高于郊区(62.4%);女性(77.7%)高于男性(69.4%);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和军人的得分水平最高(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城区(OR=1.68)、大学本科/大专和研究生及以上文化程度(OR=2.76,OR=6.80),母亲(OR=2.80)是健康相关知识得分及格的保护因素(P0.001)。93.3%的家长认为其行为对于孩子有很大影响。得分及格的家长在对孩子视屏行为的限制和购置使用儿童生活用品方面均优于得分不及格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对知识水平较低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同时继续提升家长对于幼儿健康行为养成的知识和相关技能的教育,增强家长对于幼儿健康行为习惯养成的意识,帮助幼儿建立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艾滋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PLWHA,people living with HIV/AIDS)、PLWHA的家属和普通村民对PLWHA及其家属的社会歧视差序格局,并分析造成艾滋病相关社会歧视的原因。方法自制调查问卷,对乡村艾滋病流行区的117名PLWHA、190名相应的PLWHA的家属、非艾滋病流行区的216名普通村民,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艾滋病相关社会歧视在艾滋病流行区的PLWHA、PLWHA的家属和非艾滋病流行区的普通村民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F=351.088,P=0.000),且这种差异有一定的格局,基本上随着关系的亲疏而呈递增递显的趋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与PLWHA的接触程度(OR=0.268,P=0.000)、艾滋病知晓得分(OR=0.825,P=0.001)、对PLWHA处境的理解(OR=1.102,P=0.000)与艾滋病相关社会歧视存在关联,可能是艾滋病相关社会歧视的影响因素。结论目前我国仍普遍存在对PLWHA及其家属的社会歧视,且这种社会歧视存在差异格局的特点,因此应针对这些特点提出可行的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某农村社区艾滋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与其家属遭遇的羞辱和歧视,并分析造成相关羞辱和歧视的原因.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某农村艾滋病流行区的117例HIV/AIDS及其相应的190名健康家属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 HIV/AIDS与其家属遭受到的羞辱和歧视可分为两类,即内在的羞辱和歧视及外在的羞辱和歧视;这两种羞辱和歧视在HIV/AIDS与其家属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40,P=0.000);且HIV/AIDS与其家属遭受的内在的羞辱和歧视要高于外在的羞辱和歧视.艾滋病内在的羞辱和歧视与研究对象的自我效能(OR=0.558,P=0.041)、家庭功能(OR=0.650,P=0.027)、是否感染HIV(OR=2.116,P=0.004)等因素有关.艾滋病外在的羞辱和歧视与研究对象的自我效能(OR=0.468,P=0.028)、家庭功能(OR=0.427,P=0.000)、是否感染HIV(OR=3.412,P=0.001)有关.结论 某农村社区HIV/AIDS与其家属在社会环境中均遭受到一定的内在、外在的羞辱和歧视,应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和措施,减少并消除这种羞辱和歧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析老年糖尿病患者肺炎球菌多糖疫苗接种意愿及影响因素。方法 以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上海市某医院健康服务中心定期体检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为调查对象。设计《PPV23肺炎疫苗接种意愿调查表》,调查老年患者基本情况及PPV23肺炎疫苗接种意愿,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患者PPV23肺炎疫苗接种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调查1 240例老年患者,平均年龄(68.35±5.13)岁,其中546例(占44.03%)愿意接种PPV23肺炎疫苗。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小(OR=4.346)、家人最高学历越高(OR高中或中专=2.269,OR大专及以上= 2.173)、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史(OR=2.548)、认为肺炎为严重疾病(OR=1.756)、担心自身患肺炎疾病(OR=1.861)、知晓PPV23肺炎疫苗接种可预防肺炎(OR=2.085)、家人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OR=4.166)、家人或朋友推荐接种PPV23肺炎疫苗(OR=3.572)、医生建议接种PPV23肺炎疫苗(OR=2.604)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愿意接种PPV23肺炎疫苗的可能性越大。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PPV23肺炎疫苗接种意愿较低,年龄、慢性呼吸道疾病史、肺炎及疫苗相关知识与医生建议是影响其接种意愿的相关因素。建议加强肺炎疫苗预防效果、安全性的宣传教育,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对PPV23肺炎疫苗的认知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信息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收治在医院的冠心病患者153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心脏康复信息需求量表(information need in cardiac rehabilitation,INCR)对纳入患者进行资料收集,并采用多元回归线性分析探讨冠心病患...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对农村地区≥50岁男性的艾滋病歧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反歧视干预措施。方法 2021年8—12月,采用艾滋病知识问卷、中文版Zelaya艾滋病歧视量表对彭州市3个乡镇240名听说过艾滋病的中老年男性进行面对面访谈式问卷调查。使用随机森林算法对变量进行重要性排序并降维,将筛选后的变量纳入有序logistic回归。结果 在240名农村中老年男性中,平均年龄(66.01±8.42)岁,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29.6%,艾滋病歧视总得分均值为(3.00±0.68)分,在歧视各维度中,耻辱偏见得分最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与艾滋病歧视总得分呈负相关(r=-0.203,P=0.002)。随机森林算法显示,变量数为5时袋外估算误差率最低,依次为艾滋病知识得分、个人月收入、年龄、居住情况、文化程度。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艾滋病知识得分低(OR=0.762,95%CI:0.672~0.863)、60岁及以上年龄组(OR=1.927,95%CI:1.029~3.534)、独居(OR=2.902,95%CI:1.089~7.736)、小学及以下者(OR=2.036,...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比较以照顾家人为目的城乡来源的流动老年人的健康及锻炼行为。 方法 在“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中获取研究对象3 175名。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城乡老年人自评健康及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 结果 以照顾家人为目的的流动老年人自评健康和锻炼时长普遍较高,但城乡来源老年人存在差异。二项logistic回归发现,未患高血压/糖尿病、共同居住、本地朋友数量多是城乡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好的共性因素,而城市老年人中个人经济独立(OR=1.62, 95%CI: 1.08~2.44)、农村老年人中家庭人均收入更高(OR=1.74, 95%CI : 1.38~2.18)与自评健康状况好相关。有序logistic回归表明,朋友数量多是城乡老年人锻炼时间长的共性因素,而城市老年人经济独立(OR=1.63, 95%CI : 1.08~2.45)和独立居住(OR=1.56, 95%CI : 1.08~2.22)、农村老年人患高血压/糖尿病(OR=1.35, 95%CI : 1.10~1.65)和健康自评好(OR=1.32, 95%CI : 1.11~1.56)与锻炼时间长相关。结论 城乡来源的流动老年人自评健康和锻炼行为及影响因素既有共性也存在差异,需要关注流动老年人群的异质性,同时需要加强社会支持和家庭支持以促进流动老年人健康。  相似文献   

17.
了解手足口病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者和健康儿童家庭成员肠道病毒隐性感染状况及危险因素,为手足口病的科学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6—2017年上海市宝山区手足口病实验室确诊病例76例,按照1∶1的比例选取健康儿童,入户调查病例家庭密切接触者及健康儿童家庭成员人口学信息、居住环境、卫生习惯等,采集粪便(或肛拭子)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病原体,比较两者肠道病毒感染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76例病例的179名家庭密切接触者检出肠道病毒阳性45名,检出率为25.14%;76名健康儿童共168名家庭成员检出肠道病毒阳性9名,检出率为5.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81,P<0.01).病例家庭密切接触者中,病例的兄弟姐妹阳性率较高(55.56%),父母次之(25.78%),外/祖父母最低(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5,P<0.05);与手足口病患儿接触时间≥6 h/d的阳性率(34.44%)高于接触时间<6 h/d(15.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3,P<0.01).人均居住面积≤15m2(OR=2.727,95%CI=1.3295.593)、近1周内去过人群密集场所(OR=6.055,95%CI=2.43215.074)为肠道病毒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经常晾晒床上用品(OR=0.015,95%CI=0.0030.080)为感染保护因素.结论 手足口病密切接触者带病毒率高,需加强手足口病密切接触者的管理和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ICU患者家属焦虑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提高ICU患者家属心理健康水平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及疾病不确定感家属量表(MUIS-FM),对2019年1月~5月唐山市2所三甲医院ICU住院患者的136名家属进行调查。结果 ICU患者家属焦虑发生率为46.32%;患者家属焦虑程度在性别、年龄、经济水平、医保状况、与患者关系、社会支持、对疾病的不确定感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年龄者(OR=0.948,95%CI:0.905~0.992);女性(OR=0.290,95%CI:0.103~0.891);自费(OR=5.032,95%CI:1.651~15.343);与患者关系为夫妻(OR=29.749,95%CI:4.107~215.502)、子女(OR=18.724,95%CI:3.191~109.869)、兄弟姐妹(OR=4.416,95%CI:1.279~15.242)以及高疾病不确定感水平(OR=7.892,95%CI:2.701~13.057)是患者家属产生焦虑的危险因素。结论 ICU患者家属焦虑情况较严重,且与年龄、性别、医保状况、与患者关系和疾病不确定感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9.
人群癫痫危险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自然人群癫痫患者的危险因素及社会心理状况。方法:对上海市金山区朱泾镇普查出的71例原发性癫痫患者1:1配对进行危险因素调查及对包括10例继发性在内的癫痫患者进行配对的社会心理状况的问卷调查。结果:经过多因素逐步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新生儿疾病(OR=6.517)、饮酒(OR=10.761)、癫痫家族史(OR=5.414)与癫痫有着很强的关联。病例组的社会心理状况与正常对照组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17岁的成人患者中尤其明显。结论:新生儿疾病及产伤、饮酒、癫痫家族史是癫痫发病的危险因素,心理与精神异常在癫痫患者中发生率很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新医改”10年后四川省城乡老年人口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决策者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高老年人口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调查四川省14个市(州)常住人口21 047名,选取60岁以上老年人口6 647人纳入分析,采用两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慢性病患病影响因素。结果 四川省老年人口慢性病患病率为64.9%,其中城市65.2%,农村64.6%。患病率居于前5位的疾病是高血压(30.43%)、慢性阻塞性肺病(9.18%)、糖尿病(8.91%)、椎间盘疾病(7.04%)、脑血管病(6.21%)。同时患1、2、≥3种慢性病患病率分别是35.5%、18.0%、11.5%。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城:OR = 1.315,P = 0.001;乡:OR = 1.319,P = 0.001)、年龄(城:OR = 1.629,P<0.001;乡:OR = 1.327,P = 0.002)、教育程度(乡:OR = 1.458,P<0.001;OR = 1.567,P<0.001)、职业状况(城:OR = 1.335,P = 0.002;乡:OR = 1.328,P = 0.001)、社会活动(城:OR = 0.754,P = 0.005)、失能情况(城:OR = 3.353,P<0.001;乡:OR = 2.226,P<0.001)、家庭医生签约(城:OR = 0.682,P<0.001;OR = 0.703,P = 0.007)、经济状况(城:OR = 1.597,P<0.001;乡:OR = 1.943,P<0.001)、BMI指数(城:OR = 1.592,P<0.001;乡:OR = 1.602,P<0.001)是慢性病患病的影响因素。结论 四川省城乡老年人口慢性病患病率较高,建议政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因地制宜开展老年人口健康保障措施,为居民提供更优质、公平、有效的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