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某农村社区艾滋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与其家属遭遇的羞辱和歧视,并分析造成相关羞辱和歧视的原因.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某农村艾滋病流行区的117例HIV/AIDS及其相应的190名健康家属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 HIV/AIDS与其家属遭受到的羞辱和歧视可分为两类,即内在的羞辱和歧视及外在的羞辱和歧视;这两种羞辱和歧视在HIV/AIDS与其家属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40,P=0.000);且HIV/AIDS与其家属遭受的内在的羞辱和歧视要高于外在的羞辱和歧视.艾滋病内在的羞辱和歧视与研究对象的自我效能(OR=0.558,P=0.041)、家庭功能(OR=0.650,P=0.027)、是否感染HIV(OR=2.116,P=0.004)等因素有关.艾滋病外在的羞辱和歧视与研究对象的自我效能(OR=0.468,P=0.028)、家庭功能(OR=0.427,P=0.000)、是否感染HIV(OR=3.412,P=0.001)有关.结论 某农村社区HIV/AIDS与其家属在社会环境中均遭受到一定的内在、外在的羞辱和歧视,应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和措施,减少并消除这种羞辱和歧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安徽农村地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患者(people living with HIV/AIDS,PLWHA)家属自杀意念的发生及危险因素.方法 调查选择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京九乡的190名PLWHA非患病家属,使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family APGAR index,APGAR)和客观歧视情况调查表进行调查,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自杀意念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皖北农村地区PLWHA家属的自杀意念发生率为21.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偏大,配偶罹患艾滋病、家庭适应度低以及客观歧视中"疏远"、"朋友不再联系"、"同村的人不理睬"、"被他人看不起"和"不再受到帮助"等经历较多者易产生自杀意念;多因素分析显示配偶罹患艾滋病(OR=8.574,P<0.001)、其他亲属罹患艾滋病(OR=4.055,P=0.004)、被他人看不起(OR=4.445,P=0.003)和家庭适应度低(OR=5.857,P=0.010)是产生自杀意念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皖北农村地区PLWHA家属的自杀意念发生率较高,各种危险因素在不同角度影响其心理状况,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引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农村居民艾滋病知识与歧视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山西省某地农村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程度及歧视现状。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PLHA)所在村的普通村民246人和无PLHA所在村的村民213人进行访谈式问卷调查。结果无PLHA村的村民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为81.0%,非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为82.8%;PLHA所在村的普通村民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为89.9%,非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为91.8%。无PLHA村的村民歧视得分为8.4分;PLHA所在村普通村民歧视得分为5.8分。对PLHA最有可能采取的歧视行为是不和感染者一起同桌吃饭、不购买感染者家生产的商品或副食品、不让自家小孩和感染者的小孩一起玩耍。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无PLHA村的村民非传播途径知识得分越高,越年轻者,对PLHA的歧视程度越低;PLHA所在村的普通村民非传播途径知识、传播途径知识得分及文化程度越高者,歧视程度越低。结论 PLHA所在村的普通村民艾滋病歧视程度低于无PLHA村的村民;艾滋病相关知识缺乏是导致艾滋病歧视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不同类别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people living with HI V/AIDS,PLWHA)歧视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横断面研究设计,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甘肃、宁夏、重庆7个省(市)的18个城市采用两阶段分层抽样,抽取4类流动人口即建筑工人、工矿企业工人、外来务工人员、长途卡车司机共15622人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总歧视率为63.2%,不同类别流动人口对PLWHA的歧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不同PLWHA的歧视存在差异(P<0.01),家庭中的PLWHA被接受程度最高;对PLWHA歧视受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艾滋病知识的影响。结论流动人口对PLWHA的歧视仍普遍存在,其存在及PLWHA受歧视的差异提示仍需加大力度和深度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和反歧视的宣传,提高艾滋病知识认知水平,加强正确意识的引导及关爱,进而降低或消除对PLWHA的歧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不同类别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people living with HIV/AIDS,PLWHA)歧视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横断面研究设计,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甘肃、宁夏、重庆7个省(市)的18个城市采用两阶段分层抽样,抽取4类流动人口即建筑工人、工矿企业工人、外来务工人员、长途卡车司机共15622人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总歧视率为63.2%,不同类别流动人口对PLWHA的歧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不同PLWHA的歧视存在差异(P〈0.01),家庭中的PLWHA被接受程度最高;对PLWHA歧视受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艾滋病知识的影响。结论流动人口对PLWHA的歧视仍普遍存在,其存在及PLWHA受歧视的差异提示仍需加大力度和深度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和反歧视的宣传,提高艾滋病知识认知水平,加强正确意识的引导及关爱,进而降低或消除对PLWHA的歧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分析成都市和凉山州艾滋病单阳家庭配偶告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单阳家庭感染者的基本情况、配偶告知情况及可能的影响因素,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t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等。  结果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persons living with HIV/AIDS, PLWHA)的配偶告比例为86.5%(735/850),其中凉山为84.3%(462/548),成都90.4(273/302),两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6.174, P=0.013)。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成都,不知晓艾滋病知识(OR=4.962, 95% CI: 1.592~15.465, P=0.006)、确诊时间在2016-2017年及2018-2019年(OR=9.057, 95% CI: 1.110~73.926, P=0.040; OR=27.746, 95% CI: 3.625~212.392, P=0.001)的PLWHA告知比例更低;在凉山,其他民族(OR=8.195, 95% CI: 3.489~19.244, P < 0.001)、初中文化程度(OR=2.393, 95% CI: 1.248~4.590, P=0.009)、未合并感染(OR=16.146, 95% CI: 2.178~119.692, P=0.006)的PLWHA告知比例更低,家庭内子女数量≥3个(OR=0.325, 95%CI:0.128~0.830, P=0.019)、最近1个月与配偶性行为2~4次(OR=0.513, 95% CI: 0.288~0.912, P=0.023)的PLWHA告知比例更高。  结论  凉山配偶告知比例低于成都,可能与不同地区人口学特征、相关知识知晓程度、合并感染其他性传播疾病、及家庭关系等因素相关。建议各地因地制宜采取相关措施促进配偶告知,预防艾滋病家庭内传播。  相似文献   

7.
自1981年世界上报告发现首例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以来,AIDS在全球迅速蔓延,目前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的社会问题。截至2009年底,中国现存活艾滋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PLWHA,peopleliving with HIV/AIDS)74万(56万~92万),仍存在数量较大的感染者未被发现。艾滋病高危人群的特殊性、感染人群的隐匿性以及他们所遭受的社会歧视是导致目前PLWHA病例报告数和实际感染数差距较大的主要原因。其中艾滋病相关羞辱和歧视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生活的一个重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医护学生对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PLWHA)就医歧视现状,分析影响就医歧视的因素.方法 调查南通大学临床及护理14个班级的449名医护学生,采用自我编制的问卷匿名调查医护学生对PL-WHA就医歧视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医护学生对PLWHA就医歧视七个领域得分为:特殊标记(9.89±2.15)分、过度防护(9.34±1.48)分、区别治疗(8.72±1.65)分、强制通知(8.30±1.98)分、强制检测(7.84±1.89)分、刻意保持距离(6.98±1.98)分、拒绝提供医护服务(5.72±1.55)分.医护学生对PLWHA就医歧视与年龄、性别、专业、年级、来自省份、有在医疗机构的实习经历、参加过艾滋病相关培训、亲朋中有医务人员、传播知识得分、医务恐惧程度、对待同事患者的态度、污名化程度及就医权利认识13个因素有关(P< 0.01或P<0.05).结论 医护学生对PLWHA的就医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歧视,医务恐惧、污名化和对待同事患者的态度是影响医护学生对PLWHA就医歧视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江苏省吕四港地区渔民艾滋病/性病相关高危行为,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横断面调查方法收集目标人群的人口学信息、艾滋病/性病高危行为及潜在影响因素等信息,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高危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有817名渔民参与调查.临时性行为和商业性行为是渔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主要高危行为,报告率分别为18.1%和28.9%.渔民高危性行为的危险因素:流动性(OR=1.516,P=0.038)、平时性生活频次高(OR=1.422,P=0.002)、离异或丧偶婚姻状态等(OR=7.527,P=0.014);保护因素有饮酒少(OR=0.803,P=0.053)、无性病史(OR=0.268,P=0.001)、初次性行为≥22岁(OR=0.440,P=0.000)、不接受多性伴(OR=0.662,P=0.023)和商业性行为合法化的态度(OR=0.612,P=0.007).结论 渔民中存在着感染艾滋病/性病的风险;临时性行为与商业性行为是常见的高危行为.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上海市了解艾滋病社会歧视现状及现行政策的评价,为制定和调整政策提出建议。方法对上海市4类人群(医务人员、社区居民、在校学生、PLWHA及家属)共1 734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82.76%的受访者认为当前社会上存在对PLWHA的歧视现象,82.45%的PLWHA及其家属认为当前艾滋病防治政策过于局限于卫生系统。结论建议从5个方面加强艾滋病防治政策调整与实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当地艾滋病病人/HIV感染者的社会支持现况,为安徽省农村社区艾滋病病人/感染者社会支持模式的建立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取某血源性AIDS高发乡10个行政村的219名艾滋病病人/感染者.用自制的农村社区艾滋病病人/感染者社会支持模式调查表对目标人群进行调查.结果:93.2%(204/219)的艾滋病病人/感染者与家人生活在一起,67.6%(121/179)的人认为夫妻关系和以前一样,从配偶处获得支持和照顾的比例为79.3%(142/179),因而家庭仍是艾滋病病人/HIV感染者获得支持的主要来源.调查对象中93.6%(205/219)的有卖血史,剩下的14名艾滋病病人/感染者没有卖血史,但其配偶均是艾滋病病人/感染者,提示性传播可能是二代传播HIV的主要途径.结论:艾滋病病人/感染者迫切的需要整个社会的支持和帮助,建立适合农村社区的社会支持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血源性艾滋病高发乡艾滋病病人(AIDS)/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PLWHAS)的孤独现状。探讨其孤独的相关因素。方法整群抽取某血源性AIDS高发乡10个行政村的219名艾滋病病人/HIV感染者。用自制的农村社区艾滋病病人/HIV感染者社会支持模式调查表(包括孤独评定量表(UCLA)、家庭功能量表(APGAR)、社会支持量表(SSS)、日常生活功能状态量表(ADL)等)对目标人群进行调查。结果孤独均分为(47.62±11.52)分。在所调查的项目中,职业为农民、子女不孝顺、无经济来源、与邻居关系差、家庭功能和社会支持差的PLWHAS。孤独评分较高。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主观生活满意度、社会支持、家庭功能等变量对预测孤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主观生活满意度的作用最强。结论PLWHAS孤独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针对家庭功能和社会支持而采取人群干预策略和措施是减轻孤独、提高PLWHAS生活质量从而提高主观生活满意度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HIV感染者/AIDS患者(PLWHAS)的社会支持现状,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社会支持测量,自制调查表收集相关影响因素,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分析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结果 294名PLWHAS的社会支持平均总分为(27.16±8.04)分,低于常模。社会支持得分随年龄增加而下降(β=-0.119),随文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β=0.108);家庭人均年收入≥3000元者社会支持得分高于<3000元者(β=0.141);无业(β=-0.166)和独居(β=-0.305)是社会支持的危险因素,而与家里人维持良好的关系(β=0.356)和稳定的婚姻(β=0.252)是社会支持的有利因素。结论 PLWHAS的社会支持水平不高,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就业状况、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居住方式及与家里人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社会支持和艾滋病相关羞辱歧视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HIV/AIDS)抗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ART覆盖率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对山东省现存活HIV/AIDS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社会人口学特征、艾滋病及ART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社会支持及艾滋病相关羞辱与歧视情况,运用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上述因素与HIV/AIDS接受ART间的关系。结果 本研究共调查1 294例HIV/AIDS,其中接受ART的有1 047人,治疗率为80.9%。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主观支持分数高的HIV/AIDS比分数低者更愿意接受ART (OR=1.06, 95%CI:1.03~1.08);与不知晓ART副作用的HIV/AIDS相比,知晓者更愿意接受ART (OR=1.49, 95%CI:1.12~2.00);与家庭歧视分数高的HIV/AIDS相比,分数低者更愿意接受ART (OR=0.98, 95%CI:0.96~0.99);与未婚HIV/AIDS相比,已婚有配偶(OR=1.49, 95%CI:1.09~2.04)...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皖北农村地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现状,分析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典型抽样法采用一般情况问卷、感染史本底资料调查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S)对331名HIV/AIDS及其家属148名进行调查。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不同乡镇、不同文化程度的HIV/AIDS及其家属的GQOLI-74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不同乡镇HIV/AIDS的SSS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年龄、负性生活事件是影响HIV/ AIDS及其家属生活质量的不利因素,而高文化程度、好的邻里关系、烦恼诉说是影响HIV/AIDS及其家属生活质量的有利因素。结论诸多因素在不同层面影响皖北农村地区HIV/AIDS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农村现有的艾滋病社区关爱、社会支持工作还亟需加大力度,以家庭、邻里为依托的社区关爱模式有待建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癫痫患者及其家属对癫痫知识的掌握程度。方法 以在华山医院门诊诊治的癫痫患者及其家属各170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其个人情况和癫痫的患病情况,并进行一项包含34个问题(满分为34分)的"癫痫知识问答"。结果 癫痫患者和家属"癫痫知识问答"的平均得分均较低,分别为16.5分±8 2分和16.1分±8 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城区患者及其家属回答正确率明显大于郊区患者及其家属。调查对象对癫痫的"病因"知识掌握最为不足。多因素分析显示,"癫痫知识问答"的得分与患者的居住地(城区/郊区)(P-0 0001,OR=52 963)和文化程度(P=0.0294,OR=2 266)有关,郊区患者和文化程度低患者的癫痫知识掌握较差。"癫痫知识问答"的得分仅与家属的居住地(P=0 0001,OR=37.229)有关,郊区家属得分较低。结论 应重点加强对农村地区癫痫患者及其家属的知识普及和教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的家属及朋友感染HIV的现状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横断面研究设计,通过方便抽样方法和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于2013年3~6月对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科住院及门诊部的192名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家属及朋友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 192位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家属及朋友中,感染者家属占86.5%(166/192),感染者家属及朋友的HIV感染率为36.5%(70/19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与感染者的关系为配偶或性伴(OR=4.464,95%CI:2.128~9.366)、同性恋/双性恋(OR=4.523,95%CI:1.676~12.209)、吸毒(OR=6.755,95%CI:1.720~26.528)是感染者家属及朋友感染HIV的危险因素;与感染者感情关系亲密(OR=0.229,95%CI:0.097~0.539)是其感染HIV的保护因素。结论 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配偶或性伴与其存在着性关系,故感染HIV风险较其他亲友高,但与HIV感染者/AIDS患者感情亲密的配偶或性伴较感情疏远者感染HIV风险低。同性恋/双性恋、吸毒是感染HIV的高危因素。关于与HIV感染者/AIDS患者感情关系和除配偶或性伴以外其他亲友感染HIV的相关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因既往有偿供血造成艾滋病流行地区艾滋病歧视现象及其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方法 在安徽省某地利用目的抽样法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家庭成员、村民及卫生工作者中各选择20名共80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对一深入访谈的方法,了解艾滋病歧视现象,分析产生原因与影响因素.结果 80名调查对象中,1名未完成调查,在完成调查的79名中,歧视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扩大的歧视[81.0%(64/79)],嫌弃、回避及抛弁,看病时受到歧视[47.4%(28/59)],失去社会支持[33.3%(13/39)]等.艾滋病流行严重的村庄歧视相对较轻,艾滋病流行较轻的村庄歧视较严重.对艾滋病存在错误认识[57.5%(23/40)]、恐惧[32.5%(13/40)]及道德判断是歧视产生的主要原因.为了避免家人和孩子的正常生活受到影响,多数HIV感染者不愿暴露身份.结论 由于对艾滋病的错误认识等,导致歧视现象严重,亟须开展减少歧视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四川省艾滋病高危行为现状及相关因素。方法 在卖淫妇女、注射吸毒者和长途卡车司机三类人群中进行艾滋病知识和行为问卷,用X~2检验、F检验、logistic回归等方法进行危险行为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三类目标人群对艾滋病知识与文化程度有关(卖淫者r=0.307,P=0.000;吸毒者F=93.07,P=0.000;长途卡车司机F=30.06,P=0.000)。三类人群最近一次发生商业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相关因素,卖淫者和长途卡车司机为艾滋病的传播知识(OR=1.171,1.145)和预防知识(OR=1.081,1.397),吸毒者为性别(OR=2.121)。结论 在不同的目标人群中有针对性地传达正确的艾滋病知识,教授有效的预防艾滋病方法,是减少危险行为发生率,降低艾滋病危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