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探讨p16、bcl-2基因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胃癌及癌前病变中p16、bcl-2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p16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率在轻、中、重度异型增生分别为66.67%、50.00%、37.50%,在胃癌为28.57%;bcl-2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率在轻、中、重度异型增生分别为28.57%、33.33%、37.50%,在胃癌为68.57%.p16基因蛋白的表达在轻度异型增生组及胃癌组有显著差异(P<0.001);bcl-2基因蛋白的表达在轻度异型增生组与胃癌组(P<0.025)、中度异型增生组与胃癌组(P<0.01)均有显著差异.p16与bcl-2基因蛋白表达呈显著性负相关.结论p16基因的失活与bcl-2基因的过表达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重度异型增生是一种重要的癌前病变;对胃异型增生粘膜进行p16、bcl-2基因检测有助于胃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胃癌中抑癌基因Reprimo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及蛋白的表达,探讨Reprimo启动子区甲基化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聚合酶链反应(MSP)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36例)、异型增生(23例)、胃癌(42例)标本中Reprimo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及蛋白表达情况,并与正常胃粘膜组织(20例)作为对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和胃癌中Reprimo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率依次升高。正常对照组未检出甲基化,与异型增生和胃癌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eprimo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在异型增生和胃癌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肠上皮化生组。Reprimo蛋白表达率依次降低且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启动子区甲基化与蛋白表达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Reprimo基因启动子区发生了甲基化,其高甲基化状态影响了Reprimo蛋白的表达,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是胃癌发生的早期分子事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胃癌及癌前病变中P16蛋白表达的情况,探讨p16基因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正常胃粘膜组织标本43例,肠上皮化生组织标本35例,异型增生上皮组织标本50例及新鲜胃癌组织标本40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以上组织的P1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16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正常胃粘膜86%,肠上皮化生69%,轻、中、重度异型增生分别为83%、71%和35%,胃癌为23%(肠型29%、弥漫型19%)。其中正常胃粘膜、肠上皮化生、轻、中度异型增生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重度异型增生和胃癌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两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16蛋白表达异常是胃癌发生的早期事件,且随着胃癌的发展而逐步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p16,p53和Mad2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胃癌组和对照组(正常胃粘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增生性息肉、不典型增生)中p16,p53和Mad2蛋白的表达.结果:对照组中p16,p53和Mad2的阳性率分别为74.6%,32.8%和59.7%,而胃癌中p16,p53和Mad2的阳性率分别为46.3%,58.7%和79.1%,各指标在两组间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16在累及浆膜组的表达与未累及浆膜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p16,p53和Mad2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16,p53和Mad2基因表达的异常在胃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胃癌及癌前病变中PCNA、Bcl—2及P16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抑癌基因p16和关键性凋亡调节基因Bcl-2蛋白的表达,进一步探讨胃癌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90例病人的PCNA、Bcl-2、P16蛋白表达情况,其中20例胃癌组织,18例异型增生,12例肠上皮化生,24例萎缩性胃炎,16例浅表性胃炎。结果:从浅表性胃炎到胃癌PCNA指数呈递增趋,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Bcl-2在异型增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胃癌、肠上皮化生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异型增生、肠上皮生化、胃癌组织中Bcl-2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慢性胃炎(P<0.05)。p16在慢性胃炎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胃癌、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P<0.05)。结论:胃癌发生的早期即存在较明显的p16基因表达低下,PCNA、Bcl-2蛋白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抑癌基因 p16和关键性凋亡调节基因 Bcl- 2蛋白的表达 ,进一步探讨胃癌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 90例病人的 PCNA、Bcl- 2、P16蛋白表达情况 ,其中 2 0例胃癌组织 ,18例异型增生 ,12例肠上皮化生 ,2 4例萎缩性胃炎 ,16例浅表性胃炎。结果 :从浅表性胃炎到胃癌 PCNA指数呈递增趋势 ,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Bcl- 2在异型增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胃癌、肠上皮化生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 .0 5 ) ,异型增生、肠上皮化生、胃癌组织中 Bcl- 2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慢性胃炎 (P<0 .0 5 )。p16在慢性胃炎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胃癌、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 (P<0 .0 5 )。结论 :胃癌发生的早期即存在较明显的 p16基因表达低下 ,PCNA、Bcl- 2蛋白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7.
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与胃癌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p53表达在胃癌发展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81例临床标本(慢性浅表性胃炎29例、萎缩性胃炎13例、胃炎伴异型增生21例、胃癌18例)的bcl-2、bax、p53蛋白表达。结果:在慢性浅表性胃炎组中无bcl-2表达,异型增生组阳性表达率5%,胃癌组为20%,阳性表达率呈逐渐增加趋势;bax蛋白阳性表达率在慢性浅表性胃炎组为83.3%,萎缩性胃炎组为64.3%,异型增生组为60%,胃癌组为46.7%,阳性表达率呈逐渐减少趋势;p53在慢性浅表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无表达,在异型增生组阳性表达率20.6%,胃癌组为42.4%,阳性表达率呈逐渐增加趋势。结论:在胃癌的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凋亡抑制,促凋亡基因bax的表达逐渐受抑而抑凋亡基因的表达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8.
p16、cyclinD1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表达与胃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p16、cyclinD1蛋白在正常胃粘膜、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粘膜不典型增生及胃癌中的表达,探讨p16、cyclinD1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粘膜不典型增生及胃癌组织中p16、cyclinD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①p16蛋白检测结果:p16蛋白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组中阳性表达率(87.5%)显著高于不典型增生组(53.8%)(P<0.05),不典型增生组与胃癌组(44.4%)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cyclinD1蛋白检测结果:cyclinD1蛋白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组(29.2%)与不典型增生组(30.8%)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胃癌组中阳性表达率(52.7%)显著高于不典型增生组(30.8%)(P<0.05),p16与cyclinD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系(r=-0.610,P<0.001)。结论胃癌发生机制涉及p16与cyclinD1基因的异常,随着病变进展,p16蛋白表达逐渐降低,cyclinD1蛋白表达逐渐升高,提示p16、cyclinD1可能是胃癌发生过程中的早期分子事件。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对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关键性凋亡调节基因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H.pylori可能的致癌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20例胃癌组织、18例重度异型增生、12例肠上皮化生、24例萎缩性胃炎、16例浅表性胃炎组织中Bcl-2、PCNA蛋白表达情况,快速尿素酶法和HE染色检测H.pylori感染情况.结果:胃癌组H.pylori感染12例,与慢性浅表性胃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从浅表性胃炎到胃癌PCNA指数呈递增趋势,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组中H.pylori阳性组与H.pyloir阴性组的PCNA LI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余各组间H.pylori阳性和H.pylori阴性病例间的PCNA LI差异无显著性.Bcl-2蛋白在异型增生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与胃癌、肠上皮化生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与慢性胃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H.pylori阳性组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组织中Bcl-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H.pylort阴性组,它们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H.pylori感染可促使PCNA、Bcl-2蛋白表达增加,H.pylori可能作为促癌剂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程序化细胞死亡因子5(PDCD5)在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及胃腺癌中的表达,以探讨PDCD5蛋白在胃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应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DCD5在3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30例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30例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和30例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结果①PDCD5在慢性浅表性胃炎中表达最高,明显高于癌前病变及癌组织中的表达(P<0.05);在肠化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不典型增生组和胃腺癌组(P<0.05),在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和胃腺癌中的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PDCD5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的组织病理分级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PDCD5在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胃腺癌的过程中阳性表达逐渐降低;但其在胃腺癌中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分化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