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平扫CT密度及其直方图参数对少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AML)与肾嫌色细胞癌、乳头状肾细胞癌的鉴别诊断作用。方法:分析18例少脂肪肾AML、15例肾嫌色细胞癌、18例乳头状肾细胞癌的平扫CT图像,测量并计算平均密度及其直方图10%、25%、50%密度,以及10%/平均密度比值,比较以上参数在少脂肪肾AML与肾嫌色细胞癌、乳头状肾细胞癌之间的差异,选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进行少脂肪AML与后两者的鉴别诊断,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各参数诊断效能的优劣。结果:少脂肪肾AML的平均密度及其直方图10%、25%和50%密度均显著高于肾嫌色细胞癌和乳头状肾细胞癌,但10%/平均密度比值无差异。以平均密度及其直方图10%、25%和50%密度鉴别少脂肪肾AML与肾嫌色细胞癌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0、0.76、0.78和0.82,各参数效能无明显差异;鉴别少脂肪肾AML与乳头状肾细胞癌的AUC为0.69、0.70、0.68和0.72,各参数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平扫CT密度及其直方图参数有助于鉴别少脂肪肾AML与肾嫌色细胞癌、乳头状肾细胞癌,但诊断效能仍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新型超声造影剂声诺维(SonoVue),观察肾细胞癌超声造影灌注特征,对肾细胞癌进行病理分型.方法 对42例肾细胞癌患者术前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造影剂开始显影、达峰及消退的全过程,分析时间-强度曲线值.结果 本组肾细胞癌中肾透明细胞癌31例,嫌色细胞癌6例,乳头状癌5例.28例肾透明细胞癌超声造影呈富血供表现,即快进慢退高增强的造影模式.本组嫌色细胞癌和乳头状癌及3例肾透明细胞癌呈乏血供表现.时间-强度曲线显示,肾透明细胞癌的到达时间、达峰时间明显快于肾嫌色细胞癌和乳头状癌,其峰值强度及消退强度也明显高于二者(P<0.05).将肾细胞癌按其最大直径分为三组:小肿瘤(≤3 cm)、中等肿瘤(3~5 cm)、大肿瘤(≥5 cm).嫌色细胞癌超声造影全部呈均匀增强;乳头状癌小肿瘤组呈均匀增强,中肿瘤组呈不均匀性增强;肾透明细胞癌小肿瘤组以均匀增强为主,大肿瘤组全部为不均匀增强.结论 超声造影能够提供不同肾细胞癌微血管灌注特征,为肾细胞癌的分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肾癌亚型的CT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术后病理证实的肾癌68例。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结果:行肾皮质期扫描,在增强的程度上,透明细胞癌比乳头状肾癌和嫌色细胞癌强化明显(P<0.05)。在强化方式上,不均匀性强化及周边强化多见于透明细胞癌(90%)和乳头状肾细胞癌(92%),而均匀性强化多见于嫌色细胞癌(71%);透明细胞癌出现钙化的频率(12%)明显低于乳头状肾细胞癌(25%)和嫌色细胞癌(43%)(P<0.05)。透明细胞癌和乳头状肾细胞癌较嫌色细胞癌更容易肾周、静脉侵犯。结论:在鉴别肾癌亚型中,肿瘤的强化程度是最有价值的参数,而强化方式、钙化的有无及肿瘤的扩散方式起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少见类型肾细胞癌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少见类型肾细胞癌10例患者的资料,患者均接受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分析MRI表现及其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10例中,多房囊性肾细胞癌3例,乳头状肾细胞癌4例,嫌色肾细胞癌2例,集合管癌1例;8例病灶位于右肾,2例位于左肾。4例乳头状肾细胞癌反相位信号略减低,2例嫌色肾细胞癌及1例集合管癌反相位信号未见明确减低。10例实性部分DWI序列呈高、略高信号。3例多房囊性肾细胞癌均见分隔及壁结节,其中1例分隔及壁结节明显强化,2例分隔及壁结节轻中度强化;4例乳头状肾细胞癌、2例嫌色肾细胞癌及1例集合管癌均轻度强化。结论 MRI能提供少见类型肾细胞癌更多的影像信息,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有助于术前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周智  陈杰  潘靓  周菲菲  邢伟 《磁共振成像》2019,10(7):525-529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三维纹理分析鉴别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cell carcinoma,ccRCC)、乳头状肾细胞癌(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pRCC)和嫌色肾细胞癌(chromophobe renal cell carcinoma,ChRCC)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74例ccRCC、22例pRCC和17例ChRCC患者资料,分别提取肾皮髓质期、实质期及延迟期增强T1WI上肿瘤三维纹理特征,筛选后应用原始数据分析、主成分分析、线性判别分析和非线性判别分析方法进行分类分析,计算诊断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结果动态增强MRI三维纹理分析鉴别ccRCC与pRCC的诊断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达88.54%、91.89%、77.27%(AUC=0.846);鉴别ccRCC与ChRCC的诊断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达95.60%、97.30%、88.24%(AUC=0.928);鉴别pRCC与ChRCC的诊断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达79.49%、72.73%、88.24%(AUC=0.805)。非线性判别分析方法均获得较高的诊断效能(AUC 0.707~0.928)。结论 DCE-MRI三维纹理分析有助于鉴别ccRCC、pRCC和ChRCC。  相似文献   

6.
肾嫌色细胞癌19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学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19例肾嫌色细胞癌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化研究及随访10~102个月,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9例中男性9例,女性10例;年龄30—72岁,平均47.9岁。肿块直径3~18cm。镜下肿瘤由嫌色细胞和嗜酸细胞构成,呈片状、梁状和腺状分布。嫌色细胞体积较大、多角形,胞膜清晰,胞质半透明细网状,胞核皱缩,可见核沟及核异型,核仁不明显;而嗜酸细胞胞质嗜酸,可见明显的核周空晕。免疫表型中的表达率分别为:EMA和Ksp-cadherin100%,CD1047%,vimentin 0,CK7 73.7%,P504S21.1%,CD11794.7%。结论 肾嫌色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肾肿瘤,预后好于透明细胞癌,与乳头状肾细胞癌相当。其特征性的组织形态、免疫表型、电镜及遗传学改变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新型超声造影剂SonoVue观察肾细胞癌超声造影血流灌注特点,术后分析其病理特点。方法:对42例肾细胞癌患者术前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造影剂开始显影、达峰及消退的全过程,并用ACQ软件分析时间-强度曲线数值。结果:28个肾透明细胞癌超声造影呈富血供表现,时间-强度曲线分析显示透明细胞癌的ΔAT、ΔTTP低于其他两组,其ΔPI和ΔI60s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即“快进慢退高增强”的造影模式。另外3个肾透明细胞癌及所有的嫌色细胞癌和乳头状癌呈乏血供表现,嫌色细胞癌和乳头状癌的AT、TTP慢于周边肾组织,PI和I60低于周边肾组织,呈“慢进低增强”的造影特点。结论:实时超声造影能够提供不同肾细胞癌微血管灌注特征,为肾细胞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了更多的参考依据,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波形蛋白(Vim)、细胞角蛋白7(CK7)、α甲酰辅酶A消旋酶(AMACR)和CD10在肾细胞癌(RCC)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38例透明细胞RCC、35例乳头状RCC和15例嫌色细胞RCC中Vim、CK7、AMACR和CD10的表达情况。结果Vim阳性表达率在透明细胞(87%)、乳头状(91%)与嫌色细胞RCC(0)间差异极显著(P<0.01)。CK7阳性表达率在透明细胞(11%)、乳头状(74%)和嫌色细胞RCC(93%)间差异极显著(P<0.01);乳头状RCC阳性定位以胞质为主,而嫌色细胞RCC定位以胞膜为主,具有鉴别意义。AMACR阳性表达率在乳头状(89%)、透明细胞(37%)和嫌色细胞RCC(7%)间差异极显著(P<0.01)。CD10阳性表达率在透明细胞(79%)和乳头状(80%)与嫌色细胞RCC(27%)间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Vim、CK7、AMACR和CD10在透明细胞、乳头状和嫌色细胞RCC的鉴别诊断中有意义,透明细胞、乳头状和嫌色细胞RCC的免疫组化表型特征分别为Vim( ),CK7(-),AMACR(-)/( ),CD10( )/(-);Vim( ),CK7( )/(-),AMACR( ),CD10( )/(-);Vim(-),CK7( ),AMACR(-),CD10(-)/( )。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及增强CT在肾细胞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672例肾细胞癌,其中肾透明细胞癌562例,乳头状细胞癌68例,嫌色细胞癌42例,对其先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其时间-强度曲线,再行增强CT检查.结果 537例肾透明细胞痛瘤灶呈富血供造影表现,造影剂到达时间及曲线达峰时间低于肾皮质(P<0.05),曲线上升斜率、达峰绝对值、曲线下面积高于周围肾皮质(P<0.05),25例呈乏血供表现;肾嫌色细胞癌均呈乏血供造影表现,达峰绝对值、曲线下面积低于肾皮质(P<0.05);肾乳头状细胞癌多呈乏血供造影表现,曲线达峰时间高于周围肾皮质(P<0.05),达峰绝对值低于肾皮质(P<0.05).512例肾透明细胞癌动态增强皮质期显著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等于或高于周围肾皮质;肾嫌色细胞癌皮髓质期强化程度最高,但强化程度明显低于肾皮质;肾乳头状细胞癌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轻一中度均匀强化,54例皮髓交界期强化程度与肾皮质较一致或略强于肾皮质.结论 超声造影和增强CT的时间-强度曲线分析对肾细胞癌的分型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超声与多层螺旋CT对肾嗜酸细胞腺瘤及嫌色细胞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5例嫌色细胞癌和30例肾嗜酸细胞腺瘤临床资料,研究时间为2017年2月至2020年10月,均予以超声与多层螺旋CT检查,对比肾嗜酸细胞腺瘤与嫌色细胞癌的CT征象,观察平扫、皮质期、实质期、排泄期等时期的LKR值、△AT、△TTP、△PI,以及分析各期LKR值、△AT、△TTP、△PI、联合诊断的ROC曲线。结果 常规超声表现:肾嗜酸细胞腺瘤与嫌色细胞癌在病灶性质、回声、形态及边界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表现:肾嗜酸细胞腺瘤与嫌色细胞癌在增强方式、减退方式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肾嗜酸细胞腺瘤与嫌色细胞癌在峰值强度、增强均匀度、假包膜、△AT、△TTP、△PI比较中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CT征象分析可见,肾嗜酸细胞腺瘤与嫌色细胞癌在星芒状瘢痕、均匀强化比较中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肾嗜酸细胞腺瘤与嫌色细胞癌在囊变、坏死、钙化、包膜、轮辐状强化、节段性增强反转、出血所占比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嗜酸细胞腺瘤与肾嫌色细胞癌的平扫LKR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嗜酸细胞腺瘤皮质期、实质期及排泄期的LKR值高于肾嫌色细胞癌(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多层螺旋CT中平扫、皮质期、实质期、排泄期的LKR AUC值分别为(0.525、0.931、0.800、0.850,P<0.05);△AT、△TTP、△PI的AUC值分别为(0.990、0.673、0.909,P<0.05);联合诊断的AUC值为(0.955,P<0.05)。结论 超声与多层螺旋CT在嫌色细胞癌诊断中均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尤其是超声造影,能为肾嗜酸细胞腺瘤和嫌色细胞癌的鉴别提供重要信息,但为了避免漏诊情况发生,建议上述两种方法临床联合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联合多层螺旋CT在肾嫌色细胞癌与肾嗜酸细胞腺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5例肾嫌色细胞癌和30例肾嗜酸细胞腺瘤患者的检查资料,比较其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及多层螺旋CT检查情况.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超声造影、多层螺旋CT单独及联合应用对肾嫌色细胞癌与肾嗜酸...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肾细胞癌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0个肾细胞癌(包括58个肾透明细胞癌,7个乳头状细胞癌,5个嫌色细胞癌)的超声造影图像进行分析,对比观察肿瘤及瘤旁肾皮质显影过程,检测指标包括开始增强方式、消退方式、到达时间、达峰时间、达峰强度及消退强度(后4项由时间-强度曲线得到).结果 53个透明细胞癌表现为肿瘤开始增强较肾皮质早或同时,消退较慢,肿瘤内造影剂灌注量多于肾皮质,即富血供表现.以富血供表现诊断透明细胞癌的特异性及敏感性为100%和91%.其余肾细胞癌为乏血供表现,其中嫌色细胞癌全部以均匀增强、消退期肿瘤周边出现高增强晕环,达峰强度稍低于肾皮质为特征性表现;乳头状细胞癌及乏血供透明细胞癌造影表现有交叉.结论 超声造影有助于肾细胞癌的分型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比较肾嫌色细胞癌(CRCC)与嗜酸细胞腺瘤(Oncocytoma)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以及比较CD44、CK7、CK20和线粒体抗体的免疫组化在两者以及亚组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对北京协和医院2002-10—2014-05间手术切除的86例肾嫌色细胞癌和33例肾嗜酸细胞腺瘤标本进行总结,并对其组织进行CD44、CK7、CK20和线粒体抗体的免疫组化染色、镜下评判,评估他们在诊断以及鉴别诊断中的作用,并分析他们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在嫌色细胞癌、嗜酸亚型嫌色细胞癌与嗜酸细胞腺瘤三组中,患者的性别构成、肿瘤大小、肿瘤发生的左右部位、采取的手术切除方式、肿瘤是否侵犯包膜以及生存时间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嫌色细胞癌组的患者年龄(均数51.3岁,标准差12.4)倾向于嗜酸细胞腺瘤组(均数56.4岁,标准差15.1)的患者年龄,但不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在嗜酸亚型嫌色细胞癌与非嗜酸亚型嫌色细胞癌组的比较中,临床分期有显著性差异(P0.01),前者为较低的临床分期(主要为I期及II期);而在TNM分期的比较中,两组未显示出有明显差异(P0.05)。CK7分子在嫌色细胞癌组(54/86,63%)与嗜酸细胞腺瘤组(0/33,0%)两组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在嗜酸亚型嫌色细胞癌组(11/14,79%)与嗜酸细胞腺瘤组两组中的表达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CK7在嫌色细胞癌组中均高表达;而CK20分子的表达在嫌色细胞癌(49/86,57%)、嗜酸亚型嫌色细胞癌(8/14,57%)以及嗜酸细胞腺瘤(15/33,45%)三组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CD44分子的表达在嫌色细胞癌(20/86,23%)、嗜酸亚型嫌色细胞癌(1/14,7%)以及嗜酸细胞腺瘤(5/32,16%)三组中的表达也无显著性差异;线粒体抗体的表达在嫌色细胞癌(68/84,81%)、嗜酸亚型嫌色细胞癌(12/14,86%)以及嗜酸细胞腺瘤(25/32,78%)三组中的表达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肾嫌色细胞癌、嗜酸亚型嫌色细胞癌与嗜酸细胞腺瘤三组病例中,包括生存时间等的多数临床病理特征均无显著的差异,三者具有诸多相似之处,嗜酸亚型嫌色细胞癌组比非嗜酸亚型嫌色细胞癌组临床分期低;CK7(+)支持肾嫌色细胞癌的诊断,CK20、CD44和线粒体抗体的免疫组化表达在嫌色细胞癌及其亚组与肾嗜酸细胞腺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肾细胞癌患者72例,术前均行CT检查,并回顾性分析CT影像特点,对比病理结果。结果颗粒细胞癌2例,集合管癌2例,多房囊性肾细胞癌4例,嫌色细胞癌6例,乳头状癌8例,透明细胞癌50例;按照现行病理分型,在透明细胞癌中纳入多房囊性肾细胞癌、颗粒细胞癌,该类型有着丰富的血液供应,扫描增强后显著强化;而嫌色细胞癌及乳头状癌则血液供应相对较少,强化程度明显低于透明细胞癌。在CT影像表现方面,各种类型肾细胞癌无明显特异性,其分型最终仍需借助于病理,而详细分析肾细胞癌的病理与CT影像特点之间的关系,对肾细胞癌的鉴别及其诊断有着极大的帮助,医务人员应当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和嗜酸细胞瘤的鉴别诊断要点并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例肾嫌色细胞癌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进行文献复习及诊治分析。结果 2例均于术前误诊为良性肿瘤,术中冰冻切片提示嗜酸细胞瘤,术后病理为肾嫌色细胞癌。结论肾嫌色细胞癌和嗜酸细胞腺瘤形态学各有特征,免疫表型相似,鉴别诊断基于生长方式、细胞学特征及影像学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肾嫌色细胞癌(CRCC)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以期提高其诊疗水平。方法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2004年收治肾嫌色细胞癌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我们结合以往文献对本病的临床、影像学、病理学等特征,以及治疗和预后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1、2、6、10、13、17、21号染色体的丢失是CRCC的特征性表现。与其他肾癌相比影像学无特异性表现。肾嫌色细胞癌以胶体铁染色阳性和电镜下胞浆有很多微泡为特征。EMA、AE1和AE3免疫组化阳性则可帮助肾嫌色细胞癌与肾透明细胞癌相鉴别。结论肾嫌色细胞癌影像学无特异性表现,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明确诊断,正确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肾细胞癌的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肾细胞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65例肾细胞癌患者分别进行实时超声造影和增强CT检查,比较两种成像方法在肾细胞癌中的灌注特征及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结果证实,其中肾透明细胞型肾细胞癌54例,肾嫌色细胞型肾细胞癌4例,肾乳头状肾细胞癌7例.结果 肾细胞癌在超声造影和增强CT中的灌注特点表现为"快进快退"者分别为76.9%(50/65)和83.1%(54/65).超声造影鉴别诊断肾细胞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100%(60/60)、60.0%(3/5)、92.3%(60/65);增强CT鉴别诊断肾细胞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6.7%(58/60)、40.0%(2/5)、78.5%(51/65).超声造影对肾细胞癌诊断的准确性高于增强CT(P<0.05);而两者对肾细胞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超声造影可作为诊断肾细胞癌的一种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各亚型的CT、MRI表现及评价肾皮髓期增强扫描对肾细胞癌亚型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73例肾细胞癌患者的肾脏行CT和/或MRI肾皮髓期增强扫描。结果肿瘤直径为2-13cm,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肉瘤样肾细胞癌l例、透明细胞癌64例、嫌色细胞癌1例、混合细胞癌2例和乳头状癌5例。肾皮髓期增强扫描,肉瘤样肾细胞癌、嫌色细胞癌、90.6%(58164)的透明细胞癌、50.0%(1/2)的混合细胞癌和60.0%(3/5)的乳头状癌呈不均匀强化,另50.O%(1/2)的混合细胞癌强化较均匀。92.2%(59/64)的透明细胞癌、50.0%0/2)的混合细胞癌、嫌色细胞癌强化程度强于(或相仿于)邻近肾皮质;60.0%(3/5)的乳头状癌、50.0%(1/2)的混合细胞癌、肉瘤样癌强化程度较邻近肾皮质低。结论各型肾细胞癌在CT/MRI肾皮髓期增强扫描上有不同的表现,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肾嫌色细胞癌(chromophobe renal cell carcinoma)为肾癌中的一种少见病理亚型,最近的研究表明,它的发病率在3.6%~10.4%不等.男女发病比例约为1.2∶1,平均发病年龄54岁.近几年,随着病理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肾嫌色细胞癌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笔者报告1999年至2005年在北京世纪坛医院诊治的肾嫌色细胞癌3例,结合文献复习,就肾嫌色细胞癌的一般特点、遗传学及病理特点、相关诊断和预后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20.
超声造影在肾细胞癌亚型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肾细胞癌亚型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4年6月至2010年2月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343例肾细胞癌患者346个病灶,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常规超声观察肿瘤的大小、回声、边界、有无彩色血流信号、血管位置等。超声造影观察病灶的增强方式和增强时相,包括起始时间、达峰时间、消退时间及病灶的增强表现。结果经手术和病理证实304个病灶为透明细胞肾癌,23个为乳头状肾癌,19个为嫌色细胞肾癌。不同亚型肾细胞癌常规超声表现没有明显差异。不同亚型肾细胞癌的增强时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明细胞肾癌表现为皮质期同步增强、达峰值时呈高回声和等回声、实质期快速减退为主,而乳头状肾癌和嫌色细胞肾癌皮质期表现为同步增强和缓慢增强、达峰值时呈低回声和等回声、实质期以快速减退为主。乳头状肾癌与透明细胞肾癌比较,两组病灶皮质期、达峰值回声和实质期的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嫌色细胞肾癌与透明细胞肾癌比较,两组病灶皮质期、达峰值回声和实质期的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P=0.001)。结论超声造影有助于肾细胞癌亚型的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