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4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背景:常规超声对部分移植肾肾周血肿难以作出明确诊断或者漏诊,SonoVue为新一代超声对比剂,易于对血肿区域作出明确诊断。 目的:利用SonoVue超声造影技术对常规超声,包括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难以明确诊断的移植肾肾周血肿进行检查,验证SonoVue超声造影技术在移植肾肾周血肿诊断方面的临床价值。 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于2006-01/2008-12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超声影像科完成。 对象:就诊的同种异体移植肾患者6例,男4例,女2例,年龄20~65岁。 方法:患者取平卧位,常规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束后启动超声造影模式,选取清晰显示二维超声可疑血肿区和部分或全部移植肾的切面进行SonoVue超声造影。临床怀疑但二维超声不能明确诊断肾周血肿的移植肾患者,选取清晰显示移植肾四周的切面,造影过程中可以扇形或平行扫查对移植肾4周进行全面观察。对比剂推注即刻开始计时,持续观察并同时储存图像,回放图像分析。 主要观察指标:移植肾及周围区域超声造影成像,监测对比剂回声的灌注情况。 结果:6例移植肾患者均成功进行超声造影检查,检查结束后均能立刻得出明确诊断;4例诊断为移植肾肾周血肿,其中2例经临床引流治疗证实,2例临床随访直至血肿吸收;2例诊断为无移植肾肾周血肿,并经半年临床随访确诊。 结论:利用SonoVue的超声造影成像,可以对常规超声难以明确诊断的移植肾肾周血肿迅速作出明确诊断,是对常规超声的有益补充,尤其在“明确诊断常规超声可疑的肾周血肿”以及“避免常规超声漏诊”两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超声造影观测正常移植肾皮质不同部位的微循环灌注特征。方法入选病例为肾移植时间1年以上的20例患者,均知情同意,经随访证实移植肾功能均正常。常规超声检查结束后,采用声诺维团注法超声造影技术对移植肾实质微循环血流灌注进行实时监测,并利用Sono Liver定量分析软件进行分析。选择移植肾同一切面包膜下肾皮质(外层皮质,ROI1)、弓形动脉上方肾皮质(近髓皮质,ROI2)、中层皮质(ROI3)以及肾外皮下组织(参考区,ROIc)4个感兴趣区,获得相应的时间—强度曲线(TIC曲线)及定量参数:上升时间(RT)、达峰时间(TTP)和峰值强度(IMAX)。分析移植肾三个感兴趣区的微循环灌注特征。结果 TIC曲线显示:近髓皮质处最早开始显影,灌注强度迅速上升,迅速下降至一定灌注强度并缓慢消退;外层皮质最后显影,最早到达灌注峰值,并迅速下降至一定强度后缓慢消退;中层皮质介于两者之间。时间—强度定量参数:参考区、外层皮质、中层皮质和近髓皮质的RT分别为(25.29±12.75)s、(9.72±2.43)s、(10.45±2.55)s及(10.92±2.69)s;TTP分别为(35.88±19.07)s、(13.52±4.34)s、(13.73±4.47)s及(14.18±4.53)s;IMAX分别为(100.00±0)%、(1132.82±1170.93)%、(2032.93±2444.65)%及(2403.92±2981.03)%。参考区与皮质内3个感兴趣区的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层皮质、中层皮质及近髓皮质的RT、TTP及IMAX呈逐渐增大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能为临床监测移植肾的状况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声辐射力脉冲成像(ARFI)对甲状腺小结节(<10 mm)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78例甲状腺小结节患者,共95个直径<10 mm结节,对其行声触诊组织定性成像(VTI)和声触诊组织定量成像(VTQ)检查。结果甲状腺良性小结节57个,甲状腺微小癌38个。47个(82.5%)甲状腺良性小结节VTI成像模式为1级或2级,31个(81.6%)甲状腺癌表现为3级或4级,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以VTI分级≥3级诊断为恶性结节,则VTI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符合率分别为81.58%、82.46%、75.61%、87.04%、82.10%。甲状腺良性结节VTQ值(2.095±0.482)m/s,周边实质VTQ值(1.941±0.412)m/s,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恶性结节VTQ值(3.391±0.822)m/s,高于良性结节和周边甲状腺组织VTQ值(2.017±0.4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VTQ值2.785 m/s为分界点鉴别诊断甲状腺微小癌及良性小结节的敏感性、特异性及符合率分别为85.71%、85.24%、86.32%。结论 ARFI可从定性及定量两方面提供甲状腺小结节的弹性特征,有助于甲状腺小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EUS诊断及动态随访经皮肾穿刺后活动性出血的价值。方法 收集在我科接受经皮肾穿刺、经DSA检查及增强CT检查证实的肾周血肿患者42例,接受CEUS检查,以血肿内造影剂呈点条状不均匀、低增强充填为CEUS诊断活动性出血征象。对有活动性出血的病例于首次CEUS检查后5~7日后再次复查CEUS,检测血肿范围和活动性出血情况。结果 42例肾周血肿患者常规超声均未探及血肿内彩色血流信号。进一步CEUS示33例为单纯肾血肿,9例为肾血肿伴活动性出血,保守治疗后CEUS随访,其中6例活动性出血减少,DSA检查未发现明显出血灶,3例活动性出血增多,血肿增大,经介入治疗后出血停止。结论 CEUS能敏感捕捉到经皮肾穿刺后活动性出血征象。利用CEUS随访活动性出血的动态改变,可为进一步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高级动态血流成像探测糖尿病患者胰十二指肠上前动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正常人胰十二指肠上前动脉的多普勒参数及频谱形态特点;探讨糖尿病(DM)患者胰十二指肠上前动脉的多普勒参数及频谱形态变化.材料和方法:应用二维超声(2D-US)、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脉冲多普勒(PW)和高级动态血流成像(ADF)探测101例(糖尿病组22例,正常老年组31例,正常成年组48例)胰十二指肠上前动脉、颈动脉、肾动脉,获得多普勒参数,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胰十二指肠上前动脉总显示构成比为93.1%.糖尿病组较正常老年组胰十二指肠上前动脉阻力指数(RI)、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PSV)增高(P<0.01);各级肾动脉舒张期末期血流速度(EDV)降低;RI增高(P<0.01);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增厚,斑块发生构成比增高(P<0.01).结论:伴随着全身血管病变,糖尿病患者可出现胰十二指肠上前动脉多普勒参数的变化;ADF对胰腺动脉有较高显示率,能敏感地反映糖尿病胰腺动脉多普勒参数改变,有望成为糖尿病血管病变研究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融入社区卫生服务是中医药自身的特色、优势与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理念的契合,是人类疾病谱和传统医学模式发生重大转变的需求,是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发展的必然.构建中医药融入社区服务模式的多元化、规范化、系统化体系,积极探索社区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培养模式等问题,可以为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的未来趋向提供理论和现实意义上的支撑.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金磁微粒(GoldMag)是一种核壳结构的双功能超顺磁性复合微粒,其核心为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USPIO),核表面包裹了一层单体金。其核心的USPIO 具备MR成像增强作用;单体金壳层则具备胶体金的性质,能将蛋白质、多肽等非共价偶联于GoldMag表面。本实验研究GoldMag的各种理化特性,探讨GoldMag用于MR分子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将GoldMag与兔抗小鼠IgG抗体通过“一步法”偶联,合成实验所需的分子探针(GoldMag-IgG),并用分光光度计检测抗体与GoldMag结合前后的吸光值,计算GoldMag的包封率和载药量。采用透射电镜与Zeta电位分析仪分别研究USPIO、GoldMag、GoldMag-IgG的粒径和电位。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兔抗小鼠IgG 抗体与GoldMag结合前后的免疫活力。将GoldMag与人表皮淋巴管内皮细胞共培养,采用噻唑蓝(MTT)法研究GoldMag对淋巴管内皮细胞生长活性的影响。采用3.0T MR成像系统研究FSET1WI、FSET2*  相似文献   
8.
抗血管生成治疗是恶性肿瘤的一种新兴疗法。如何有效评价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疗效是目前抗血管生成治疗所面临的挑战之一。本文以结直肠癌肝转移为例,对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疗效评价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超声造影鉴别诊断胆囊良恶性病变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鉴别诊断胆囊良恶性疾病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应用对比脉冲序列成像技术和SonoVue超声造影检查117例胆囊病变的特征,比较胆囊良恶性病变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除胆泥无造影剂进入外,胆囊良恶性病灶在达峰时多表现为高增强、富血供;消退时胆囊癌为低增强,良性病灶多为等增强.对于胆囊癌,常规超声的诊断符合率为65.38%,超声造影为92.31%;胆囊良性病灶,常规超声的诊断符合率为82.41%,超声造影为93.41%.结论 超声造影可提高超声诊断胆囊疾病的准确率,可鉴别胆泥沉积与胆囊癌,了解胆囊癌侵犯胆囊壁的程度及肝内转移情况,但对于腺瘤和单发息肉以及直径小的胆囊癌鉴别较困难.  相似文献   
10.
超声造影在转移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转移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62例转移性肝癌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特点。结果超声造影较常规超声新发现病灶68个,其中位于膈下、肝圆韧带旁的新病灶24个,占35%;直径小于10mm的新病灶38个,占56%。门脉相团块周边环状增强为转移性肝癌的特征性表现。结论超声造影较常规超声大大提高肝内转移病灶的检出率,尤其是位于超声扫查盲区的病灶及直径小于10mm的病灶,可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