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甲基莲心碱对人脐静脉平滑肌细胞(HUVSMCs)增殖,Cyclin D1及P^21Wafl/Cip1表达的影响,旨在探讨甲基莲心碱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MTr法和流式细胞仪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甲基莲心碱对HUVSMCs增殖的影响。用免疫印迹法检测CyclinD1及P21Wafl/Cipl蛋白表达,以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CyclinD1及P21Wafl/CiplrnRNA的表达。结果:AngII对HUVSMCs有明显促增殖作用,其促增殖效应在24h达到峰值,且在0.001-0.1μmol/L浓度范围内有剂量依赖关系。甲基莲心碱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AngⅡ诱导的HUVSMCs增殖,同时可抑制AngⅡ诱导的CyclinD1蛋白及mRNA的表达,促进P^21Wafl/Cip1蛋白及mRNA表达。结论:甲基莲心碱可通过下调CyclinD1及上调P^21Wafl/Cip1的表达阻滞细胞周期的进程,从而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是一种有效的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甲基莲心碱对人脐静脉平滑肌细胞(HUVSMCs)增殖,Cyclin D1及P21Waf1/Cip1表达的影响,旨在探讨甲基莲心碱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甲基莲心碱对HUVSMCs增殖的影响。用免疫印迹法检测Cyclin D1及P21Waf1/Cip1蛋白表达,以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Cyclin D1及P21Waf1/Cip1rnRNA的表达。结果:AngⅡ对HUVSMCs有明显促增殖作用,其促增殖效应在24 h达到峰值,且在0.001-0.1μmol/L浓度范围内有剂量依赖关系。甲基莲心碱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AngⅡ诱导的HUVSMCs增殖,同时可抑制AngⅡ诱导的Cyclin D1蛋白及mRNA的表达,促进P21Waf1/Cip1蛋白及mRNA表达。结论:甲基莲心碱可通过下调Cyclin D1及上调P21Waf1/Cip1的表达阻滞细胞周期的进程,从而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是一种有效的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异钩藤碱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中时钟基因(Bmal1、Clock)昼夜节律表达变化的调节作用。方法 以AngⅡ诱导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A7r5细胞)建立节律变化模型。实验分AngⅡ诱导组、异钩藤碱组、正常对照组。AngⅡ诱导组以终浓度为100 nmol·L-1的AngⅡ诱导24 h,异钩藤碱组加入终浓度为100 nmol·L-1的AngⅡ和12 mg·L-1异钩藤碱处理24 h。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不同时间点VSMC中Bmal1、Clock基因表达水平,比较各组之间节律参数的差异。结果 异钩藤碱通过调节AngⅡ诱导的A7r5细胞中的Baml1、Clock基因表达,改变其中值、振幅及峰相位,使A7r5昼夜节律发生改变。结论 异钩藤碱对A7r5细胞中Baml1、Clock基因的昼夜节律的表达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彭宁  刘俊田  林蓉 《中药材》2006,29(7):683-686
目的:观察槲皮素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产生IL-6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AngⅡ刺激培养的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并以不同剂量的槲皮素干预24 h,用ELISA法检测不同时间点上清液中IL-6含量,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槲皮素对IL-6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AngⅡ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产生IL-6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槲皮素对不同浓度AngⅡ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产生IL-6有明显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1000μmol/L时作用最为明显;不同浓度槲皮素均可下调AngⅡ(10-7M)所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IL-6mRNA的表达,浓度为1000μM时作用最明显。结论:槲皮素可在蛋白和转录水平下调AngⅡ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IL-6的产生,提示槲皮素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可能与其抗炎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小檗碱对喉癌细胞克隆、转移及Toll样受体4蛋白的影响与表达。方法:将喉癌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5 μmol/L小檗碱干预组、10 μmol/L小檗碱干预组、20 μmol/L小檗碱干预组。蛋白质印迹法检测Toll样受体4、Toll样受体2蛋白水平;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情况;流式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在24 h时,空白对照组的细胞克隆形成能力与5 μmol/L小檗碱干预组相似(P>0.05),空白对照组的细胞克隆能力较10 μmol/L小檗碱干预组、20 μmol/L小檗碱干预组高(P<0.05);在48 h和72 h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其他加入小檗碱进行干预的3组细胞克隆形成率均有明显下降(P<0.05)。且20 μmol/L小檗碱干预组的克隆形成率明显低于10 μmol/L小檗碱干预组、5 μmol/L小檗碱干预组(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5 μmol/L小檗碱干预组、10 mol/L小檗碱干预组、20 μmol/L小檗碱干预组细胞中Toll样受体2及Toll样受体4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5 μmol/L小檗碱干预组、10 μmol/L小檗碱干预组比较,20 μmol/L小檗碱干预组Toll样受体2及Toll样受体4蛋白下降(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5 μmol/L小檗碱干预组、10 μmol/L小檗碱干预组、L4组细胞增殖率、划痕距离降低,凋亡率升高(P<0.01);与5 μmol/L小檗碱干预组、10 μmol/L小檗碱干预组比较,20 μmol/L小檗碱干预组细胞的增殖率、划痕距离降低,凋亡率升高(P<0.05)。结论:不同浓度小檗碱均可降低喉癌细胞克隆、增殖及迁移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抑制Toll样受体2、Toll样受体4蛋白活性从而促进喉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PI3K/Akt/eNOS信号通路探讨丹酚酸B(SalB)对Ang Ⅱ诱导的内皮细胞中一氧化氮(NO)合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筛选出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无毒性的SalB浓度。将细胞分为对照组、低剂量SalB组、中剂量SalB组和高剂量SalB组,分别加入0、25、50、100μmol/L的SalB干预12 h,采用NO检测试剂盒测定不同浓度SalB对HUVEC细胞NO合成的影响。将细胞分为对照组、Ang Ⅱ组和干预组(Ang Ⅱ+低剂量SalB组、Ang Ⅱ+中剂量SalB组和Ang Ⅱ+高剂量SalB组),干预组分别加入25、50、100μmol/L的SalB干预12 h,Ang Ⅱ组和干预组加入1μmol/L的Ang Ⅱ干预。采用NO检测试剂盒测定5组HUVEC细胞中NO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5组HUVEC细胞中PI3K、Akt、p-Akt、eNOS、p-eNOS蛋白表达。结果 25、50、100μmol/L浓度的SalB对HUVEC细胞无毒性,故选为后续实验的干预浓度。与对照组比较,低、中、高剂量SalB组HUVEC细胞中的NO含量明显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清达颗粒(QDG)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贴块法培养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用表型标志蛋白α-SM-actin对VSMCs进行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取3~6代的VSMCs用于实验。将VSMCs分为对照组、AngⅡ组、AngⅡ+QDG 0.125 mg/m L组、AngⅡ+QDG 0.25 mg/m L组、AngⅡ+QDG 0.5 mg/m L组,共5组。以10~(-6) mol/L AngⅡ作为诱导剂,干预建立VSMCs增殖、迁移的模型。采用CCK-8法检测VSMCs的细胞活力,计算AngⅡ对VSMCs的增殖率以及QDG对AngⅡ诱导VSMCs增殖的抑制率;采用划痕实验检测VSMCs划痕损伤修复情况;transwell法检测VSMCs迁移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ngⅡ能显著促进VSMCs的增殖和迁移;不同浓度QDG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AngⅡ诱导的VSMCs增殖和迁移,且随着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越明显。结论 QDG具有抑制AngⅡ诱导的VSMCs增殖与迁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人单核/巨噬细胞(TH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佛波酯(PMA)诱导THP-1单核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后分为8组:对照组、Ang-(1—7)组、AngⅡ组、Ang-(1—7)+AngⅡ组、A-799+Ang-(1—7)+AngⅡ组,其中Ang-(1—7)+AngⅡ组根据Ang-(1—7)的浓度又分为10^-8mol/L Ang-(1—7)+AngⅡ组、10^-7mol/L Ang-(1—7)+AngⅡ组、10^-6mol/L Ang-(1—7)+AngⅡ组、10^-5mol/L Ang-(1—7)+AngⅡ组。用半定量RT—PCR检测细胞MMP-9 mRNA表达的情况。结果AngH干预后较对照组MMP-9 mRNA显著增加(P〈0.05);而Ang-(1—7)呈浓度依赖性减弱AngⅡ诱导的MMP-9 mRNA表达(P〈0.05);加入A-799后抑制作用明显减低(P〈0.05)。结论Ang-(1—7)浓度依赖性地抑制AngⅡ诱导THP—1巨噬细胞MMP-9 mRNA表达,可能通过其特异性受体MaS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对AngⅡ诱导的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A7r5中时钟基因(Per2、Bmal1、Clock)、AT1R基因及Src、p-Src蛋白昼夜节律表达的影响,探讨天麻钩藤饮通过AT1R信号途径调节时钟基因昼夜节律变化的可能机制。方法以AngⅡ诱导A7r5细胞建立时钟基因昼夜节律变化模型,将细胞模型分为AngⅡ诱导组、天麻钩藤饮组。AngⅡ诱导组以终浓度为100 nmol·L~(-1)的AngⅡ诱导24 h,天麻钩藤饮组以终浓度为100 nmol·L~(-1)的AngⅡ和200 mg·L~(-1)的天麻钩藤饮处理24 h,以加样时间为ZT0,每隔4小时收集细胞,提取蛋白和RNA,采用Q-PCR方法检测各时间点A7r5细胞中的时钟基因(Per2、Bmal1、Clock)和AT1R基因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时间点A7r5细胞中Src、p-Src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AngⅡ作用于A7r5细胞后,时钟基因Bmal1和Per2表达中值升高,峰相位前移,呈现出与正常细胞不同的昼低夜高的反杓型节律变化;AT1R基因表达水平显著升高、Src、p-Src蛋白表达亦呈现出昼低夜高的反杓型节律变化;与AngⅡ诱导组相比,天麻钩藤饮组A7r5细胞Bmal1、Per2基因m RNA表达中值降低,呈现昼高夜低的杓型节律变化,AT1R基因及Src、p-Src蛋白的表达水平下降,呈现类似空白对照组的昼夜节律变化。结论天麻钩藤饮能够通过AT1R信号通路调节AngⅡ诱导的A7r5细胞时钟基因昼夜节律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当归补血汤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H9C2肥大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探讨其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下游分信号Smad2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细胞,用α-actin抗体免疫组化法鉴定心肌细胞;采用10-7mol/L AngⅡ诱导H9C2心肌细胞肥大,通过检测心肌细胞蛋白含量及心钠素(ANF)mRNA表达以验证心肌细胞肥大模型;在模型建立成功的基础上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不同浓度(5%、10%、15%、20%)当归补血汤含药血清对肥大心肌细胞ANF mRNA表达的影响,选取最佳干预浓度;将心肌细胞分组为空白对照组、10-6mol/L AngⅡ模型组、10-7mol/L AngⅡ模型组和10%含药血清组,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并利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TGFβ1/Smad2信号通路相关蛋白TGFβ1、Smad2表达与活化情况。结果:鉴定细胞符合心肌细胞特征;与空白对照组相比,10-7mol/L AngⅡ模型组心肌细胞蛋白含量与ANFmRNA表达均显著增加,说明10-7mol/L AngⅡ诱导H9C2心肌细胞肥大模型建立;10%、15%当归补血汤含药血清浓度组较模型组ANF mRNA表达显著减少,10%当归补血汤含药血清组ANF表达降低更为明显;形态学观察,AngⅡ模型组心肌细胞密度和形态增大,漂浮细胞增多;10-6mol/L、10-7mol/L AngⅡ模型组较空白对照组TGF-β1、Smad2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多,10%当归补血汤含药血清组较10-6mol/L、10-7mol/L模型组TGF-β1、Smad2蛋白表达均显著减少。结论:当归补血汤含药血清具有抗心肌细胞肥大的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调控心肌细胞TGF-β1/Smad2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1.
血管紧张素Ⅱ激活肾间质成纤维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正常大鼠肾间质成纤维细胞株NRK-49F功能变化的影响,探讨其参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AngⅡ(10-6,10-7,10-8,10-9mol/L)刺激NRK-49F(6 h,12 h,24 h和48 h)。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α平滑肌动蛋白(α-SMA)、纤维连接蛋白(FN)和TGF-β受体(TβR I)的表达。ELISA方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TGF-β1的浓度。明胶酶谱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MMP2/9的表达量。结果①10-7mol/L AngⅡ能刺激NRK-49F细胞上调FN和α-SMA表达,随着AngⅡ浓度的增加,该细胞表达FN和α-SMA的量亦随之增加,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②10-9mol/L AngⅡ能够上调NRK-49F细胞TβR I的表达,10-7mol/L AngⅡ刺激该细胞6 h后,TGF-β1的表达开始增加,12 h后达到峰值,24 h和48 h仍能维持较高的水平;③10-7mol/L AngⅡ能够刺激NRK-49F细胞表达MMP2和MMP9,其中MMP2的表达量显著多于MMP9的表达量。结论AngⅡ能够激活间质成纤维细胞,并可能以此参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川芎嗪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增殖的作用机制,为中药有效预防血管再狭窄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胸主动脉VSMCs,分为:阴性对照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组(AngⅡ10 -6 mol/L)、低剂量组(川芎嗪20 μmol/L加AngⅡ]、中剂量组(川芎嗪40 μmol/L加AngⅡ)及高剂量组(川芎嗪80 μmol/L加AngⅡ)。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Wnt通路相关蛋白Wnt4、β-catenin、Dvl-1、CyclinD1及胶原Ⅰ(ColⅠ)、胶原Ⅲ(ColⅢ)蛋白、基因表达。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比较,AngⅡ组细胞增殖率明显升高(P<0.05)。与AngⅡ组比较,中、高剂量组细胞增殖率明显降低(P<0.05)。与阴性对照组比较,AngⅡ组Wnt4、β-catenin、Dvl-1、CyclinD1、ColⅠ、ColⅢ蛋白和mRNA表达均明显上调(P<0.05)。与AngⅡ组比较,中、高剂量组Wnt4、β-catenin、Dvl-1、CyclinD1、ColⅠ、ColⅢ蛋白和mRNA表达均明显下调(P<0.05)。上述指标在低、中、高剂量组均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 川芎嗪通过下调Wnt信号通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AngⅡ诱导的VSMCs的增殖及胶原分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和AngⅡ 1型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人体内皮细胞纤溶酶原激活因子(纤溶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HUVECs)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浓度AngⅡ(10-5~10-9mol/L)与HUVECs共同培养,作为AngⅡ组,同期设立对照组和缬沙坦组.运用细胞酶联免疫法和发色底物法检测三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I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的活性与抗原浓度.结果:AngⅡ呈浓度依赖型刺激PAI-1的活性和含量水平,缬沙坦可降低AngⅡ对PAI-1分泌的作用.二者对tPA的分泌均无明显影响.结论:AngⅡ可促进HUVECs分泌PAI-1;缬沙坦可阻断Ang II的这种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参夏合剂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凋亡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探讨参夏合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培养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经Angl/诱导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参夏合剂低剂量组、高剂量组、DMSO对照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干预后,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检测凋亡细胞(TUNEL),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aspase-3的表达。结果:①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率:空白对照组的VSMC未出现细胞凋亡,模型组细胞凋亡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参夏高、低剂量组亦出现细胞凋亡,但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或P〈0.05)。②Caspase-3表达情况:模型组的Caspase-3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参夏合剂高、低剂量组的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且随着参夏舍剂浓度的增加,Caspase-3蛋白表达呈下降趋势。结论:AngII通过促进细胞凋亡作用而诱发动脉粥样硬化过程,参夏合剂可通过调节细胞凋亡和Caspase-3表达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降压宝蓝片含药血清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组织贴块法培养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降压宝蓝片含药血清低、中、高浓度组(体积分数为5%、10%、15%),用10-6mol/L AngⅡ诱导细胞,用噻唑蓝法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迁移,免疫组化法检测MMP-9表达。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15%的降压宝蓝片含药血清可抑制Ang II诱导的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P0.05或P0.01),10%、15%的降压宝蓝片含药血清显著降低细胞的MMP-9表达(P0.05或P0.01)。结论:降压宝蓝片含药血清能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降低MMP-9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TSN)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的影响机制。方法 组织贴块法培养VSMCs并用AngⅡ诱导建立其增殖模型, 用酶促反应定磷法观察不同浓度的TSN对血管平滑肌细胞中钙调神经磷酸酶(CaN)活性的影响;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观察CaN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和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AngⅡ组能够明显刺激VSMCs增殖, 细胞增殖活度明显升高(P<0.05);TSN各组CaN活性、CaN mRNA和PCNA表达水平随TSN的浓度增加而显著下降(P<0.05, P<0.01)。结论 TSN具有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 并呈浓度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与TSN下调VSMC中CaN活性、抑制了CaN mRNA 和PC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天麻芎苓止眩片(TXZT)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2/血管紧张素(Ang,1-7)/Mas轴的调控作用,探讨其防治高血压病的作用机制。方法?50只SH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厄贝沙坦组、TXZT高、中、低剂量组,另取10只WKY大鼠作为正常组,厄贝沙坦组给予厄贝沙坦27 mg/kg灌胃;TXZT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TXZT 2.0 、1.0、0.5 g/kg 灌胃;模型组和正常组分别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各组均连续给药4周。测量干预前后大鼠收缩压;ELISA法检测血清中肾素(REN)、醛固酮(ALD)、AngⅡ、ACE2、Ang (1-7)的含量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主动脉AngⅡ、ACE2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主动脉ACE2、Mas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主动脉ACE2、Mas 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各时间收缩压升高,血清REN、ALD、AngⅡ水平、主动脉AngⅡ表达升高,血清ACE2、Ang(1-7)水平、主动脉ACE2、Mas蛋白及mRNA表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干预后各组各时间收缩压降低,主动脉ACE2 mRNA表达增加(P<0.05);厄贝沙坦组大鼠血清REN、ALD、AngⅡ水平、主动脉AngⅡ表达降低,血清ACE2、Ang(1-7)水平升高(P<0.05,P<0.01);TXZT高剂量组大鼠血清REN、ALD、AngⅡ水平、主动脉AngⅡ表达降低,血清ACE2、Ang(1-7)水平、主动脉ACE2蛋白、Mas mRNA表达升高(P<0.05,P<0.01);TXZT中剂量组血清ALD、AngⅡ水平、主动脉AngⅡ表达降低,血清ACE2、Ang(1-7)水平、主动脉ACE2、Mas蛋白、Mas mRNA表达升高(P<0.05,P<0.01);TXZT低剂量组大鼠血清AngⅡ水平降低(P<0.05)。与厄贝沙坦组比较,TXZT高剂量组给药后第2、4周、TXZT中剂量组给药后各时间、TXZT低剂量组给药后第2、3、4周收缩压升高(P<0.05,P<0.01)。结论?TXZT有明显、持续、稳定的降压作用,调节ACE2/Ang(1-7)/Mas受体轴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系统活性可能是其降压效应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姜黄醇提取物中不同组分对常规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VSMC)增殖的影响和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条件培养的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姜黄醇提取物经制备型薄层色谱分离,纯化,含量测定后配制成不同浓度的药物溶液,分别与常规培养的VSMC和浓度为2μmol/L的AngⅡ条件培养VSMC中共孵育48h,MTT法测定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姜黄素、一脱甲氧基姜黄素和二脱甲氧基姜黄素在剂量为(1.35×10-5mol/L)时,对常规条件培养和浓度为2×10-6mol/L的AngⅡ条件培养的VSMC均有明显的抑制增殖作用,P<0.001~0.05;在剂量为(5.4×10-7mol/L)时三者均无明显差异,存在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姜黄素>一脱甲氧基姜黄素>二脱甲氧基姜黄素;对AngⅡ条件培养的抑制率>常规条件培养.色谱的原点物质给予高剂量姜黄素组相同剂量,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三七皂苷R1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迁移及p38 MAPK蛋白的影响。方法 用AngⅡ诱导VSMC迁移建立细胞迁移模型,将迁移的VSMC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三七皂苷R1低、中、高剂量组(5、10、20μmol/L)。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VSMC迁移面积,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MMP2、MMP9、磷酸化p38 MAPK及p38 MAPK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三七皂苷R1中、高剂量组均能明显减少VSMC的细胞迁移面积及MMP2、MMP9迁移蛋白表达(P <0.05),且呈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三七皂苷R1中、高剂量组均能明显减少p38 MAPK蛋白磷酸化(P <0.05),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三七皂苷R1抑制了AngⅡ诱导的VSMC迁移面积,同时下调MMP2和MMP9迁移蛋白,且呈剂量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与降低p38 MAPK蛋白磷酸化有关。  相似文献   

20.
探讨苓桂术甘汤通过调节sigma-1受体分子(sigma-1 receptor, Sig1R)抑制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的作用机制。制备苓桂术甘汤含药血清与空白血清,构建体外AngⅡ诱导H9c2心肌细胞肥大模型,将H9c2细胞分为正常组、AngⅡ模型组、20%空白血清组(20%normal rat serum, 20%NSC)、20%苓桂术甘汤含药血清组。按分组将细胞用AngⅡ(1μmol·L-1)或AngⅡ与血清共孵育72 h后,鬼笔环肽染色检测心肌细胞表面积,微量法检测细胞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Ca2+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心房钠尿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 ANP)、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Sig1R、肌醇1,4,5-三磷酸受体2型(inositol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