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0 毫秒
1.
目的观察脑外伤患者督脉穴位电刺激的fMRI脑成像变化。方法对1例脑外伤患者进行命门穴和腰阳关穴经皮神经电刺激,对穴位刺激时的脑功能变化进行fMRI观察。结果与静息状态比较,电刺激时出现多个脑区激活。结论电刺激督脉可能会影响脑损伤后的神经可塑性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方法研究针刺两个真穴和一个假穴以及相应部位皮肤触觉刺激时脑功能区的信号变化,了解针刺真穴、假穴激活的脑区是否具有特异性。方法采用手针分别刺激15例健康右利手志愿者右侧胃经足三里穴(ST36)、胆经阳陵泉穴(GB34)和邻近假穴以及相应部位的皮肤触觉刺激,同时全脑fMRI扫描。应用SPM2软件进行数据后处理,t检验(P<0.05)分析得出不同刺激下的脑功能图像。结果 15例受试者中有10例数据符合要求。真假穴、触觉刺激在小脑、大脑体感区、运动区、扣带回以及背侧丘脑等皮质和皮质核团引起了正性激活,激活区域大体相近。真、假穴在双侧海马旁回、扣带回、颞叶、顶叶、楔前叶和舌回引起负性激活,而触觉刺激无负性激活脑区。结论不同穴位的针刺刺激在中枢系统引起的正性激活可能是感觉传导通路的激活,无确切的腧穴特异性。不同腧穴刺激在中枢系统引起的负性激活,可能与静息态的默认网络有关,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功能磁共振成像评价帕金森患者静息状态下脑功能连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评价帕金森病(PD)患者静息状态下脑功能连接的特点. 方法 对14例符合PD诊断标准的患者及14名健康者行静息态脑fMRI,选双侧壳核为感兴趣区,PD患者与正常对照组间脑功能连接的差异用随机效应两样本t检验.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D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前额叶中内侧、双侧尾状核头部、左侧脑岛、左侧梭状回等脑区功能连接减低;双侧小脑半球、双侧舌回、双侧颞中回、右中央前回、右侧额上回、右侧额下回、右侧扣带回后部、左侧额中回等脑区功能连接增强.结论 PD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存在异常的脑功能连接网络.  相似文献   

4.
磁源性影像对颅内肿瘤患者初级体感皮质定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确定磁源性影像(MSI)对颅内肿瘤性病变患者脑初级体感皮质定位的价值。材料与方法:6例颅内肿瘤接近体感皮质的患者,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15~68岁,平均46岁。对患者双侧腕部正中神经进行电刺激。用306通道全头型生物磁仪(MEG)进行脑磁场测量。MRI设备使用GE公司生产的1.5T Signa Horizon成像系统。结果:所有受试者均出现M20波峰(电刺激腕部正中神经后20ms左右出现的体感诱发磁场)及M35波峰(电刺激腕部正中神经后35ms左右出现的体感诱发磁场),M20波峰潜伏期为21.2±0.9ms。MRI显示病变侧脑沟明显变窄。MSI明确地显示出脑体感皮质与肿瘤的立体关系,借此外科医师很容易地识别出中央沟的位置。结论:MSI对帮助术前制定的手术计划、术中的程序以及提供肿瘤与脑功能区的立体关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静息态fMRI (rs-fMRI)比率低频振幅 (fALFF)检测电刺激诱发肢体持续麻木感脑功能变化情况,探讨持续性麻木脑机制。方法 对21名健康成年志愿者有无电刺激分别行静息态fMRI扫描,并要求被试对同一脉冲电刺激行麻木感强度评分。通过fALFF算法对有无电刺激脑fALFF值进行分析,并获得两者显著差异脑区,进一步将给予电刺激脑fALFF与个体麻木感强度评分作相关分析。结果 与无电刺激比较,给予电刺激fALFF值显著增强脑区:额叶内侧皮质、前扣带回、两侧颞中回、两侧颞下回和右侧颞极;显著减弱的脑区:楔前叶/后扣带回、右侧小脑。给予电刺激脑fALFF与个体麻木感评分显著正相关的脑区有楔前叶/后扣带回和左侧颞中回;显著负相关脑区有右侧额极和左侧颞下回。结论 电刺诱发肢体持续麻木感涉及感觉运动、情绪和认知功能相关脑区,且与默认网络脑区密切相关,楔前叶 /后扣带回、颞叶及额叶部分脑区与个体麻木感差异性相关,本研究为探讨麻木感相关脑机制提供新的范式。  相似文献   

6.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观察正常人听觉皮层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正常人听觉皮层与全脑的正相关及负相关的功能连接.方法 采用静息态下平面回波成像技术采集44名健康受试者fMRI数据,分别以左侧及右侧AⅠ区为种子点,用功能连接的方法观察左、右大脑初级听觉皮层与全脑的正相关及负相关功能连接脑图.结果 分别以双侧AⅠ区为种子点时,正激活的脑网络主要包含双侧AⅠ、AⅡ、岛叶、辅助运动区及扣带回,以同侧为主;与右侧AⅠ区相关的正激活脑区还包括同侧背侧丘脑.与双侧AⅠ区相关的负激活脑网络与脑默认网络大体一致,主要包括双侧后扣带回/楔前叶、额叶内侧回、顶下小叶,双侧小脑半球可见明显激活.结论 静息态磁共振功能连接可满意显示听觉皮层的连接脑图.正相关功能连接主要局限在听觉系统内,负相关功能连接类似于默认网络.  相似文献   

7.
轻微型肝性脑病患者静息状态下脑缺省模式网络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利用静息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观察轻微型肝性脑病(MHE)患者脑缺省模式网络的改变. 方法对14例MHE患者和14名正常对照者行静息状态下的功能磁共振扫描,利用独立成分分析方法,分离得到各自的脑缺省模式网络脑区,各组进行单样本t检验组内分析和两样本t检验组间分析,观察MHE患者静息状态下脑缺省模式网络的改变. 结果 MHE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均显示出典型的静息态脑缺省模式网络空间分布模式.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HE患者大部分脑缺省模式网络脑区功能连接降低,包括:左侧后扣带回、双侧前扣带回、双侧额中回、左侧海马旁回;而右侧楔前叶的功能连接较正常对照组升高. 结论静息状态下,MHE患者大部分脑缺省模式网络脑区功能连接度下降,而楔前叶增加,反映了MHE患者的大脑内源性功能组织发生损伤.静息fMRI可用于观察MHE患者脑缺省模式网络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和比率低频振幅(fALFF)方法探讨静息状态下腰痛脑功能变化的特点。方法:采用3.0T磁共振成像仪采集12例健康志愿者(7男5女,23.8±3.6岁)正常状态与腰痛状态(肌肉注射5%高渗盐水)的静息态fMRI数据。采用DPARSF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预处理和fALFF分析、SPM8进行配对t检验比较两种状态下脑比率低频振幅的差异,并将疼痛状态的图像与疼痛强度VAS评分作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正常状态相比,腰痛fALFF值增高的脑区包括双侧额下回、双侧小脑扁桃体、右海马旁回,fALFF值降低的脑区包括右额上回、右后扣带回、左初级躯体感觉皮质(S1)、双侧枕叶(P0.001,体素K≥10)。腰痛状态右额下回fALFF值与VAS评分呈正相关,左S1、左枕叶fALFF值与VAS评分呈负相关(P0.005,K≥10)。结论:静息状态下腰痛受试者部分脑区存在脑功能活动异常,这可能与疼痛刺激引起认知、情绪功能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检测汉字情景记忆时皮层定位的价值及皮层定位的双侧不对称性.方法 10名健康右利手成人,以高频双字汉字作为刺激任务,行全脑fMRI,确定激活皮层的定位.结果汉字情景记忆时双侧多个脑区有激活,但两侧激活脑区不完全对称,编码加工时主要激活脑区为左侧纹外区和左侧颞叶梭状回,而提取加工时左侧顶叶楔前叶、左侧前额叶背外侧显著激活.结论汉字情景记忆时左右大脑半球激活区存在不对称性,fMRI可对此种功能皮层进行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10.
慢性腰背痛患者的脑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慢性腰背痛患者静息状态下的脑功能活动特点。方法 对15例慢性腰背痛患者及16名健康对照组受试者进行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应用局部一致性(ReHo)方法处理fMRI数据,观察脑功能成像的差异。 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慢性腰背痛患者双侧额叶、右侧枕叶、双侧前扣带回等脑区的ReHo值升高;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臂旁核、脑桥、左侧顶叶后部、双侧扣带回后部及邻近楔前叶的ReHo值减低。结论 静息状态下慢性腰背痛患者多个脑区的功能活动存在异常,可能与机体对持续疼痛刺激的适应性增加、内源性镇痛系统活动减低等有关。  相似文献   

11.
fMRI观察静息态下健康人睡眠剥夺前后脑局部一致性差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运用fMRI和局部一致性(ReHo)方法观察受试者睡眠剥夺(SD)前后静息态脑神经功能的变化.方法 对15名健康受试者分别在正常睡眠情况下(正常态组)和24 h SD状态下(SD组)间隔2周行静息态fMRI扫描.采用ReHo计算、分析数据,以SPM5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分析,设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的体素体积(V)为≥270 mm3.结果 与正常态组比较,SD组ReHo值升高的脑区主要包括左侧额中回,右侧中央前回、颞叶横回,双侧中央后回;ReHo值降低脑区包括左侧额中回、右侧额下回及右侧小脑后叶.结论 SD引起多个脑区形成的网络发生功能紊乱,其中以处于情绪调控环路中的相关脑区变化明显.静息态fMRI可以反映受试者SD状态下脑部功能区ReHo的改变.  相似文献   

12.
应用脑磁图对人脑初级体感皮质功能定位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通过脑磁图确定脑初级体感皮质的位置。方法 对 16名右利手健康受试者腕部正中神经进行电刺激 ,引起支配手的脑初级感觉皮质兴奋 ,脑初级感觉皮质的兴奋产生微弱的颅外磁场 ,用脑磁图机对这个微弱的颅外磁场进行测量。脑磁图检查后 ,受试者进行MRI检查 ,扫描序列为SE序列 ,矢状T1WI。结果 所有受试者均出现M 2 0波峰及M 3 5波峰 ,只有 2例出现明显的M 60波峰。将同一受试者M 2 0波峰及M 3 5波峰的等电流偶极与MRI叠加 ,即可明确显示手区初级体感皮质在左、右侧半球的位置。同一受试者M 2 0偶极位置与相应半球的M 3 5偶极位置相近。结论 将脑磁图获得的脑电生理学资料与MRI获得的解剖学资料叠加到一起所得到的磁源性影像可准确地确定脑的手区初级体感皮质的位置。  相似文献   

13.
神经影像技术是进行卒中后脑可塑性机制研究的重要手段。弥散张量成像可用于描述白质纤维束结构,评估受损程度,但不能反映不同脑区之间的功能联系;任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可检测特定任务引起对应的脑区激活情况,但试验设计复杂,对受试者要求高;静息态fMRI可进行复杂脑网络分析,反映不同脑区功能联系,但数据分析方法复杂;功能近红外光谱技术(fNIRS)用非侵入性方法反映脑区功能激活情况,相比fMRI,fNIRS有更好的时间分辨率,但空间分辨率稍差。多种检测手段结合可能是将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
电针足三里穴后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显示不同脑区的激活变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付平  贾建平  徐敏  王敏 《中国临床康复》2005,9(16):92-93,F003
目的:传统医学认为针刺足三里可补气、抗衰老。应用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客观观察电针刺激足三里穴对各认知功能相关脑区活动情况的影响。方法:观察于2004-03/10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完成。纳入标准:年龄在50~60岁之间,性别不限,饮食规律,无精神或神经系统疾病史且自愿参加本研究的健康人。排除标准:MRI确定患有其他疾病者及接受过针刺治疗者。共有3人符合以上标准,男1人,女2人。通过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观察电针刺激志愿者右侧下肢足三里穴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不同脑区的功能变化,一次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给予间断电针刺激3次,采用静息一刺激交替模式。结果:进入结果分析保持为3人。电针刺激足三里穴主要引起两侧前额叶和颞叶的神经功能变化,左侧脑部激活较右侧表现明显,具体为左侧颞上回、颞中回、颞下回激活,右侧颞中回激活。此外,左侧脑干有少量激活,其他脑区无明显激活。结论:电针刺激足三里穴能激活前额叶和颞叶等与认知功能有关的脑区。  相似文献   

15.
精神分裂症患者工作记忆不同认知成分的fMRI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事件相关功能磁共振成像(ER-fMRI)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执行工作记忆不同认知成分即编码、维持和提取过程的神经机制差别。方法:使用fMRI技术,观察16名正常受试者和2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执行Sternberg项目认知任务(SIRT)的编码、维持和提取过程时的激活脑区。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患者组工作记忆不同认知过程的执行脑区激活程度增加,编码期激活增加脑区为右侧楔前叶,维持期激活增加脑区为左侧PMA、左侧DLPFC、右侧楔前叶及左侧VLPFC,提取期激活增加脑区为左侧PMA,而且患者组还激活了更多皮层下结构、初级运动皮层及左侧颞叶语言相关脑区。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工作记忆编码、维持和提取成分的一些执行脑区皮层效率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利用fMRI局部一致性(ReHo)方法探测帕金森病(PD)在静息状态下是否存在脑活动异常。 方法 对16例PD患者(PD组)和12名正常对照者(对照组)进行静息状态fMRI,应用ReHo方法处理fMRI数据,得出PD患者ReHo异常的脑区,并对存在组间差异的脑区ReHo与PD综合评分分数(UPDRS)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 ①PD组ReHo显著增高的脑区包括双侧小脑前叶、右侧颞下回、双侧豆状核、双侧丘脑、左侧尾状核、右侧辅助运动区和双侧中央前回;ReHo显著降低的脑区为左侧小脑后叶、右侧前额叶背外侧皮层、左侧楔前叶和右侧顶下小叶;②多处PD组与对照组存在差异的脑区ReHo与UPDRS得分呈显著正相关。 结论 PD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即存在脑功能异常;ReHo方法可能有助于研究PD患者静息状态脑活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1例皮质下失语症患者针刺通里、悬钟前后的语言学评估,观察此穴位配伍的语言学疗效及探索语言功能的改善与皮质激活效应的关系和意义。方法:试验1:对1例皮质下失语症志愿者在针刺通里、悬钟前后用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表进行语言学评价。试验2:分别电针左、右通里、悬钟,试验采用组块设计模式,静息阶段与刺激阶段交替;运用fMRI中的BOLD技术及SPM2软件分析方法来显示脑皮质功能区的激活情况。结果:电针左侧通里、悬钟后出现右侧颞上回、颞横回、额下回、岛叶、海马旁回、中央前后回、小脑扁桃体等部位的激活.电针右侧通里、悬钟后左侧颞上回、颞下回、海马旁回、角回、岛叶、顶上小叶、顶下小叶、中央后回等脑区出现激活:其中电针左侧的通里、悬钟后出现双侧颞叶的皮质激活效应。结论:针刺通里、悬钟可以激活脑语言功能区,从而证实针刺此组穴位可以改善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功能。通过观察针刺单侧穴位后的侧别交叉激活和双侧皮质激活推测语言功能的双侧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研究拟运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探讨皮质下脑卒中患者运动想象有关脑区功能连接状况。方法:对24例病灶位于左侧运动通路的皮质下脑卒中患者和年龄、性别相匹配的24例正常对照进行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以病变侧(左侧)顶下小叶为种子点,计算它与其他脑区的功能连接,利用双样本t检验对比分析两组受试者静息态功能连接差异。结果:与正常对照比较,脑卒中组的运动想象相关脑区之间功能连接发生显著变化。脑卒中组病变侧顶下小叶与病变对侧脑功能连接显著下降,涉及的脑区(顶下小叶、辅助运动皮质、运动前区、额下回岛盖部和枕中回)多于病变同侧(辅助运动皮质和运动前区);顶下小叶与病变同侧的额下回岛盖部和双侧小脑外侧部的功能连接显著增加。结论:静息态磁共振成像功能连接分析成功显示皮质下脑卒中导致运动想象相关脑区功能连接受损的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电刺激麻木感对正常人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方法 对22名健康受试者以电刺激仪于右侧脚踝上方建立低频率及高频率电刺激麻木感模型,记录其对不同电刺激的麻木感评分和情绪效价评分;采集任务态血氧水平依赖fMRI(BOLD-fMRI),比较低频率及高频率电刺激下麻木感及情绪效价评分的差异,经分析获得不同频率电刺激下脑激活强度显著差异的脑区,比较不同强度电刺激下脑激活区激活效应值差异,分析高频电刺激下麻木感与情绪效价评分的关系。结果 不同频率电刺激下,受试者麻木感评分(t=13.18)及情绪效价评分(t=10.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高频电刺激下,麻木感与效价评分呈负相关(r=-0.53,P=0.01)。不同电刺激下脑激活强度存在差异显著脑区包括左侧岛叶顶盖、左侧中扣带回、左侧颞叶、右侧顶叶岛盖、左侧中央后回、右侧中央岛盖、右侧岛叶后部及左侧丘脑,其激活效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电刺激麻木感可激活正常人左侧岛叶顶盖、左侧中扣带回、左侧颞叶、右侧顶叶岛盖、左侧中央后回、右侧中央岛盖、右侧岛叶后部及左侧丘脑;组块设计BOLD-fMRI可用于检测麻木感相关脑区活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血氧水平依赖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静息状态下功能连接的改变。材料与方法对35例符合PD诊断标准的患者及20名健康者行静息态脑功能性磁共振成像,选双侧纹状体(striaum,STR)为感兴趣区,采用双样本t检验分别比较左侧STR(L-STR)、右侧STR(R-STR)在两组间的脑功能连接的差异。结果 (1)以L-STR为种子点时,PD组右侧前额叶背外侧部、双侧后扣带回皮质、左侧中央前后回、顶下小叶、左侧楔前叶、左侧缘上回等脑区的正连接较正常组减弱(P0.05,Alpha Sim校正),额下回、海马旁回、左侧海马、左侧岛叶正连接增强(P0.05,Alpha Sim校正)。(2)以R-STR为种子点时,PD组右侧前额叶背外侧部、双侧后扣带回皮质等脑区正连接较正常组减弱(P0.05,Alpha Sim校正),右侧舌回、岛叶、海马旁回、双侧海马、左侧丘脑等脑区正连接增强(P0.05,Alpha Sim校正)。结论静息状态下PD患者的脑功能连接网络存在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