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度洛西汀合并认知行为治疗( CBT)对产后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66例产后抑郁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3例,两组均给予度洛西汀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合并CBT,每周1次,疗程8周。于治疗前后进行功能失调性状况评定量表( DAS)评定,比较两组疗效及认知改善程度。结果:治疗前两组D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研究组DAS总分( t=4.435)、脆弱性( t=4.303)、完美化(t=4.206)、依赖性(t=4.753)及自主性态度(t=3.304)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1);对照组DAS各项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后研究组DAS总分(t=2.759)、脆弱性(t =3.325)、完美化(t=4.105)、依赖性(t=4.743)、自主性态度(t=2.021)因子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度洛西汀单用或合并CBT对产后抑郁症均有明显疗效;但CBT能明显改善患者功能失调性认知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认知治疗与团体人际心理治疗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及差异。方法完成全程治疗及随访的产后押郁症患者共110例,37例予认知治疗,38例予团体人际心理治疗,35例接受一般随访。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末分别对3组进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功能失调性态度问卷(DAS)及人际问题问卷(IIP)测试。结果认知治疗组和人际心理治疗组随访3个月和6个月后的EPDS总分及HAMD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认知治疗及人际心理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的EPDS、HAMD总分低于治疗前(P〈0.05)。认知治疗组治疗后6个月的EPDS总分、HAMD总分及DAS总分均明显低于人际心理治疗组(P〈0.05)。结论认知治疗和团体人际心理治疗对产后抑郁症均有疗效,但认知治疗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治疗对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9例产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艾司西酞普兰合并认知治疗组)35例,B组(单用艾司西酞普兰组)34例,疗程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功能失调性态度问卷(DAS)评定临床疗效。结果HAMD评分治疗2周末与入组时比较两组差异有显著性。艾司西酞普兰合并认知治疗组在治疗1周末即显示出明显疗效。两组间HAMD量表评分及减分率在治疗的1、2、4、8周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A组较B组下降更显著。治疗后研究组的DAS总分、因子D5、D7分较治疗前显著性降低,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DAS分改变不明显;治疗后研究组的DAS总分、D1、D5、D7等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合并认知治疗对产后抑郁症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认知治疗能显著改善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功能失调性认知,特别是脆弱性、寻求赞许、自主性态度的改善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抑郁症患者的功能失调性认知初探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 探讨抑郁症状与功能失调性认知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功能失调性状况评定量表 (DAS)、Beck抑郁自评量表 (BDI)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对 75例抑郁症患者 (抑郁症组 )于治疗前后 (抗抑郁剂 4~ 8周 )进行评定 ,采用DAS和BDI对 10 0名正常人 (对照组 )进行评定和比较。结果  (1)抑郁发作期 (治疗前 )抑郁症组BDI总分 [(40 76± 10 6 7)分 ]、DAS总分 [(16 2 6 4± 19 4 8)分 ]及各项因子分 (除自主性态度 )均高于对照组 [BDI总分为 (6 6 4± 3 36 )分 ,DAS总分为 (12 5 0 5±2 0 34)分 ;P <0 0 1或P <0 0 5 ) ];(2 )恢复期 (治疗后 )抑郁症组的抑郁症状有所改善 ,BDI评分降至(9 6 5± 4 4 7)分 ,但DAS评分 [(15 0 6 3± 18 11)分 ]仍高于对照组 (t=4 738,P <0 0 1)。结论 功能失调性认知是抑郁症的一个特征性心理状态 ,构成了抑郁的易患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联合抗抑郁药改善产后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2017年4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150例产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7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抑郁药治疗,同时研究组配合认知行为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抑郁情绪,评价临床疗效,统计不良反应,根据功能失调性状况评定量表(DAS)评价认知结构。结果研究组治疗后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72/75)高于对照组的84%(χ~2=8.000,P=0.004);研究组4例不良反应,对照组3例不良反应,两组无明显差异(χ~2=.190,P=0.662);研究组治疗后的D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行为治疗联合抗抑郁药可缓解产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改变其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6.
认知行为干预对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疗效评估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将103例日间康复照料机构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予以个体或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对照组仅予一般的社区随访和疾病指导。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综合征量表(PAN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Morning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年、2年末进行评定。结果采用认知行为干预的患者阴性量表分降低(t=2.47,P=0.04);MRSS症状行为表现因子分明显下降(t=3.35,P=0.01),依赖性因子分低于对照组(t=3.12,P=0.01),患者的康复状态有进步;研究组的SDSS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t=4.52,P〈0.叭),而ITAQ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t=2.00,P=0.05),社会功能缺陷程度明显减轻。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对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脑卒中后抑郁状态早期进行认知治疗结合药物干预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脑卒中急性期并发抑郁状态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应用认知治疗及药材(氟西汀)治疗,对照组单用认知治疗。每组分别于用药前及治疗后4周、8周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结果治疗后4用实验组HAMD评分较对照组低,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8周实验组HAMD评分较对照组低,两组间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早期联合应用认知治疗及药物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状态优于单用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认知行为治疗对轻性抑郁障碍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对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轻性抑郁障碍诊断标准的门诊及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帕罗西汀药物治疗组和帕罗西汀合并认知行为治疗组各42例,单纯认知行为治疗组41例。在治疗前、治疗第4周、第8周、随访6个月后,采用Beck抑郁量表(BDI)、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自动想法问卷(ATQ)、功能失调性态度问卷(DAS)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3组BDI评分分别为:10.1±2.4、9.8±2.4、9.2±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14,P〉0.05);治疗第4周,3组BDI评分均下降,分别为:6.4±2.3、5.4±1.9、7.6±2.0,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908,P〈0.01);治疗第8周3组BDI评分继续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60,P〉0.05)。3组显效率分别为64.3%、69.0%和58.5%,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0.999,P〉0.05);随访6个月后认知行为治疗组、药物合并认知行为治疗组疗效(分别为61.0%、71.4%)稳定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63,P〉0.05),药物治疗组疗效(38.1%)下降且与认知行为治疗组、药物合并认知行为治疗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35,P〈0.01)。治疗前3组ATQ总分、DAS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8周,认知行为治疗组、药物合并认知行为治疗组的DAS总分、ATQ总分显著低于药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认知行为治疗与药物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对轻性抑郁障碍的疗效相当,且认知行为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功能失调性认知,有预防抑郁复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盐酸氟西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产后抑郁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盐酸氟西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入组103例产后抑郁症患者分为2组,联合治疗组53例接受盐酸氟西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照组50例仅接受盐酸氟西汀治疗.2组均治疗6周.然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治疗效果,同时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价盐酸氟西汀的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84.9%,远高于对照组68.0%(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氟西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盐酸氟西汀,而不良反应并未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剂量阿米舒必利对老年期抑郁症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对照研究,将60例诊断为老年期抑郁症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阿米舒必利联合西酞普兰治疗组)与对照组(单纯西酞普兰治疗组),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8周末,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疗效总评价量表中的疗效总评价项目(CGI-GI)评定疗效,同时采用Asberg抗抑郁剂副反应量表(SERS)评定两组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第2、4、6、8周末,研究组HAMD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P〈0.01);治疗后第8周末,对照组HAMD评分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第2、4、6、8周末,研究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第4、6、8周末,研究组CGI-GI总分低于治疗前(P〈0.05,P〈0.01);治疗后第8周末,对照组CGI.GI总分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第4、6、8周末研究组CGI—GI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P〈0.01)。研究组显效率77%,总有效率90%,对照组显效率53%,总有效率77%。研究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12=56.00,χ22=103.15,P〈0.01)。结论小剂量阿米舒必利联合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期抑郁症疗效明显优于单一应用西肽普兰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头颈部肿瘤患者伴发情绪问题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3例抑郁症患者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21例(认知行为治疗,CBT)和对照组22例(支持性咨询),疗程为8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第8周末,研究组HAMA和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AS标分、SDS指数、精神情感症状、躯体性障碍、精神运动性障碍和抑郁心理障碍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BT可有效减少患者焦虑和抑郁症状,并通过早期干预治疗急性应激,防止癌症患者心理病理状态慢性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治疗(CBT)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104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施行CBT,疗程均为6个月.干预前后采用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SQLS总分及心理社会、动力/精力、症状/副反应分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1).干预后研究组上述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干预后GSES评分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1);干预后研究组GSE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CBT结合药物治疗能有效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规范化的认知行为治疗(CBT)对社区慢性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社会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于2011年6月~2012年1月将北京市原崇文区的社区慢性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患者32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CBT组和对照组,CBT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规范化的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均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变化.结果 12周时CBT组的心理因子、社会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分别为2.229,3.024; P<0.05);38周时CBT组的生活质量总分、心理因子和社会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分别为2.072,2.706,2.818;P<0.05);64周时CBT组的生活质量总分、生理因子、心理因子及社会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分别为2.208,2.055,2.647,4.109; P<0.05).结论 规范化的认知行为治疗可能显著改善社区慢性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但由于样本量小等因素尚需在社区中进一步研究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认知行为治疗对伴有躯体症状抑郁症的疗效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伴有躯体症状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且躯体不适症状≥3项的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合并认知行为治疗组和单用艾司西酞普兰组,使用汉密尔顿抑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精神症状。结果两组治疗后HAMD、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8周末,两组间HAMD、HAMA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合并认知行为治疗组HAMD总分、焦虑/躯体化因子分显著低于单用艾司西酞普兰组(P0.01)。结论认知行为治疗对伴有躯体症状抑郁症患者有效,尤其对改善躯体症状效果优于单用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超高危人群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60例精神分裂症超高危人群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研究组给予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仅予一般健康教育,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第6、12、18、24周末进行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量表评定。结果 研究组干预后第12、18、24周末PANSS总分和阳性因子分低于干预前(P〈0.05);研究组干预后第12、18、24周末PANSS总分和阳性因子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前后SD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认知行为治疗可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超高危人群的阳性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验证电针对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66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合用组(西酞普兰合用电针)和单用组(单用西酞普兰),疗程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各时段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1),合用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西酞普兰合用电针可治疗老年抑郁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度洛西汀联合认知疗法对首发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80例门诊首发抑郁症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度洛西汀联合认知治疗组(A组,n=40)和度洛西汀组(B组,n=40).A组以度洛西汀联合认知疗法治疗,B组单一服用度洛西汀治疗,疗程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及副反应量表( TESS)于治疗前和治疗第2、4、6、8周末分别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2周末两组HAMD-17评分[(17.35±5.51),(19.59±5.30)]均较治疗前下降(t=8.251、6.193,P<0.05或0.01).在治疗2、4、6、8周末,A组HAMD-17评分均较B组低(P<0.05).两组患者TESS量表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52,P>0.05).结论 度洛西汀联合认知疗法对首发抑郁症疗效可能优于单一服用度洛西汀治疗,其副反应程度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