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细胞色素C、凋亡诱导因子(AIF)表达及凋亡细胞数的影响。方法 54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对照组)、脑缺血-再灌注+乌司他丁治疗组(治疗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治疗组再灌注时,腹腔注射乌司他丁2万U/kg。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脑组织细胞色素C表达,采用逆转录(RT)-PCR法检测大鼠脑组织AIF表达,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大鼠脑组织凋亡细胞数。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大鼠脑组织皮质区细胞色素C、AIF的表达及凋亡细胞数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均P<0.05),但治疗组大鼠脑组织皮质区细胞色素C、AIF的表达及凋亡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乌司他丁抑制细胞凋亡可能与下调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细胞色素C、AIF的表达,减轻线粒体损伤,抑制线粒体通路的凋亡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侧脑组织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蛋白表达及凋亡细胞数的影响。方法 36只雄性清洁SD大鼠按随机平均原则分成3组:假手术组(12只)、脑缺血再灌注组(对照组,12只)、脑缺血再灌注+乌司他丁治疗组(治疗组,12只)。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采用RT-PCR法检测大鼠脑组织JNK的表达,采用TUNEL法检测大鼠脑组织凋亡细胞数。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对照组和治疗组大鼠脑组织皮质区JNK的表达明显升高,凋亡细胞数均明显增加(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大鼠脑组织JNK的表达明显下降,凋亡细胞数均明显减少(均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下调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JNK的表达并抑制其细胞凋亡,乌司他丁抑制细胞凋亡可能与抑制JNK传导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GLP-1受体激动剂Exendin-4腹腔给药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再灌注所致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术前1 h腹腔注射Exendin-4,MCAO再灌注24 h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TC染色计算脑梗死体积,免疫荧光观察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生存数量及检测凋亡通路相关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Exendin-4能够保护由于MCAO再灌注后所致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减少了脑梗死体积,降低皮层凋亡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抑制神经元凋亡。结论 Exendin-4可以对MCAO再灌注所致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该作用是通过抑制凋亡蛋白的产生,从而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urokallikrein)对糖尿病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2(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12,caspase-12)表达的影响及其对糖尿病合并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细胞的保护机制。方法将8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缺血组(36只)和尤瑞克林组(36只)。以无菌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采用Zea-Longa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MCAO/R)模型,比较各组大鼠脑缺血2h再灌注12、24、48h神经功能评分、缺血半暗带细胞凋亡数目及caspase-12表达的差异。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组和尤瑞克林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12、24、48h神经功能评分、细胞凋亡数及caspase-12表达水平均升高(均P0.05),而尤瑞克林组神经功能评分、细胞凋亡数及caspase-12表达水平低于缺血组(均P0.05)。结论尤瑞克林对糖尿病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可能通过下调caspase-12表达而实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G-CSF治疗组,每组12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于脑缺血2 h再灌注0 h及24 h给予G-CSF治疗组G-CSF(按体质量50μg/kg)腹部皮下注射,给予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等量生理盐水。采用Longa评分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细胞色素C、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水平,应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检测神经细胞凋亡情况,TTC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结果假手术组大鼠未发现脑梗死病灶,细胞色素C和Caspase-3阳性细胞数及凋亡细胞亦少见。G-CSF治疗组细胞色素C、Caspase-3阳性细胞数及凋亡细胞数均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减少(P<0.01);缺血再灌注组和G-CSF治疗组均可见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灶,但G-CSF治疗组梗死灶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缩小(P<0.01),神经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G-CSF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阻断线粒体/细胞色素C途径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对糖尿病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细胞凋亡及缺氧诱导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70只,采用腹腔内一次性注入新鲜配制的1%链尿佐菌素(STZ)及线栓法建立糖尿病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随机分成依达拉奉干预脑缺血再灌注组(干预组)30只、非依达拉奉干预脑缺血再灌注组(非干预组)30只、假手术组5只和正常组5只.前两组又分为缺血2h再灌注1h、6h、12h、24h、48h、72h亚组,每亚组5只.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的变化,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缺氧诱导因子(HIF-1α)的表达水平.结果 依达拉奉干预组各个时间点脑皮质区凋亡细胞数及缺氧诱导因子表达量均低于非依达拉奉干预组(P<0.05).结论 依达拉奉可明显减少糖尿病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神经细胞凋亡数,同时可减少缺氧诱导因子的表达.在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具有明显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Nrf2/HO-1通路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CD1小鼠120只,随机分成4组(n=30):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乌司他丁小剂量组和乌司他丁大剂量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60min,再灌注24h后,采用Western blot和RT-q PCR来观察脑缺血后梗死侧皮质Nrf2和HO-1蛋白及基因表达变化,比较各组神经功能,脑梗死体积,脑组织含水量,梗死侧皮质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乌司他丁能够明显上调缺血脑皮质组织Nrf2、HO-1的表达,增加SOD活性,减少MDA的含量,改善神经功能缺失,减轻脑水肿,减小梗死体积。结论 Nrf2/HO-1通路参与了脑梗死后乌司他丁对缺血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 c-fos、c-jun 的表达和细胞凋亡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 研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和原癌基因c fos、c jun表达。 方法  8周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 2 4只 ,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假手术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 8只。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 (MCAO)再灌注模型 ,缺血 4h再灌注 2h后断头处死 ,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神经细胞c fos、c jun蛋白的表达。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细胞凋亡率、平均吸光度及c fos、c jun阳性细胞率、平均吸光度均高于假手术组和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诱导c fos、c jun蛋白的表达和细胞凋亡 ;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评分与c fos、c jun蛋白的表达和细胞凋亡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PPAR-γ激动剂15d-PGJ2对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胶质细胞活化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成年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4组:(1)假手术组;(2)正常血糖脑缺血组;(3)糖尿病脑缺血组;(4)糖尿病脑缺血+15d-PGJ2干预组。采用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应用改良的Zea-Longa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糖尿病脑缺血组+15d-PGJ2干预组在成功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后给予15d-PGJ2 200 μg·kg-1·d-1腹腔注射21 d后应用改良的Zea-Longa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再灌注后3 h腹腔注射15d-PGJ2 400 μg·kg-1,以后6 d每天给予15d-PGJ2 200μg·kg-1·d-1腹腔注射。每组分别于24 h、7 d各处死一批大鼠,并随机分为2组:一组行免疫组化法检测小胶质细胞CD68的表达水平及ELISA检测TNF-α与IL-1β水平,另一组用TUNEL法原位标记DNA片段检测凋亡细胞计数。结果 正常血糖脑缺血组、糖尿病脑缺血组、糖尿病脑缺血+15d-PGJ2干预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再灌注24 h、再灌注7 d CD68阳性面积、TNF-α与IL-1β水平、神经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增加(P<0.05); 糖尿病脑缺血组在再灌注24 h、再灌注7 d CD68阳性面积、TNF-α与IL-1β水平、神经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正常血糖脑缺血组(P<0.05); 糖尿病脑缺血+15d-PGJ2干预组再灌注24 h、再灌注7 d CD68阳性面积、TNF-α与IL-1β水平、神经细胞凋亡率低于未干预组(P<0.05)。结论 糖尿病脑缺血组与正常血糖脑缺血组相比较CD68阳性面积更大、TNF-α与IL-1β水平更高及神经细胞凋亡率更高; 15d-PGJ2可减少糖尿病脑缺血大鼠小胶质细胞激活、减少炎症因子分泌、降低神经细胞凋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缺血半暗带兴奋性谷氨酸转运体2(EAAT2)表达的影响,探讨EAAT2在电针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中的作用。方法 1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n=6):分别为假手术(Sham)组、右侧大脑中动脉阻闭(MCAO)组、电针预处理(EA)组。假手术组仅分离血管,不进行阻闭,术后24 h检测;MCAO组用MCAO法致缺血120 min后于再灌注24 h检测;EA组大鼠予电针刺激30 min,刺激结束2 h后处理同MCAO组。3组大鼠在观察神经行为学变化后取材,通过2,3,5-氯化三苯四唑(TTC)染色评估梗死面积,并检测EAAT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电针预处理能明显降低脑梗死容积百分比(P0.01),提高MCAO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诱导脑缺血耐受并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24 h EAAT2表达的下降(P0.01)。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EAAT2表达下降,而电针预处理能显著抑制缺血半暗带EAAT2的表达下调,诱导脑缺血耐受,从而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骨髓基质细胞(MSC)与bcl-2基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和细胞色素C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良线栓法制成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模型.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MSC组及MSC+bcl-2组3组,每组10只.MSC+bcl-2组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3 h后经颈动脉注入pLXSN-bcl-2质粒,MSC组及MSC+bcl-2组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24 h后经尾静脉植入MSC.各组于再灌注后7 d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细胞色素C蛋白表达,通过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再灌注7 d后,MSC组和MSC+bcl-2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MSC+bcl-2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MSC组(P<0.05);MSC组和MSC+bcl-2组大鼠细胞色素C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MSC+bcl-2组大鼠细胞色素C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较MSC组明显减少(P<0.05);空白对照组大鼠缺血侧凋亡细胞明显多于MSC组和MSC+bcl-2组(P<0.05),MSC+bcl-2组大鼠凋亡细胞明显少于MSC组(P<0.05).结论 MSC和bcl-2基因联合治疗脑缺血大鼠可下调其组织细胞色素C表达及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促进大鼠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缺血后处理(Ipost C)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手术前后局部脑血流多普勒检测,神经行为学测试和脑梗死面积评估等方法建立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在大脑中动脉闭塞100 min后立即予Ipost C干预。使用改良神经损害严重程度评分和转棒实验评估大鼠神经功能损伤程度,TTC染色测量脑梗死面积。Western blot分析凋亡相关蛋白表达(Bax、细胞色素C),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损伤和TUNEL评估缺血周边皮质的凋亡。结果相对于脑缺血再灌注,Ipost C能显著减少脑梗死面积,降低神经功能受损,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后的局部脑血流量。同时,Ipost C能减少线粒体的Bax转位及细胞色素C的释放,减轻线粒体损伤及缺血侧大脑皮质神经元的凋亡。结论 Ipost C抑制神经元凋亡,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可能成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治疗中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脑屏障(BBB)通透性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栓线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腹腔注射乌司他丁,于脑缺血再灌注后6h、24h、48h、72h处死大鼠.通过测定损伤侧脑组织中伊文思蓝(EB)含鼍来观察BBB通透性的改变,用明胶酶谱法检测同侧脑部MMP-9活性变化.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EB含量增加,24h最明显;MMP-9活性明显升高,48h达高峰.乌司他丁处理组EB含量及MMP-9活性水平明显低于脑缺血再灌注组(P<0.05).结论 乌司他丁可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MMP-9的活性,减轻BBB通透性的破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半暗带 Caspase-3激活的 DNA酶 (CAD)基因的表达变化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 (MCAO)及再通模型。应用 RT-PCR技术检测MCAO再通后不同时相缺血半暗带皮质 CAD基因的表达 ,同时利用 TU NEL法观察对应区域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 6h,半暗带皮质 CAD m RNA显著升高 ,密度比值为 0 .74± 0 .0 4,再灌注 2 4h达到高峰 (1.13± 0 .11)。对应各时相均可见神经细胞凋亡 ,凋亡细胞以再灌注 48h组为最高 (113 .10± 13 .88)。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可致 CAD基因表达上调 ,可能参与了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15.
脑缺血大鼠神经细胞凋亡与坏死的时空动态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与坏死的数量与空间分布的动态演变过程.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模型(MCAO-R)、HE染色与TUNEL技术,观察脑缺血30 min 和2 h,再灌注1~~48 h后神经细胞凋亡与坏死的时空分布.结果坏死细胞主要集中于梗死灶中心区,凋亡细胞分布于梗死边缘区的内侧,并呈放射状动态地向四周扩展;随着脑缺血时间与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坏死细胞和凋亡细胞均增加.脑缺血30mtn凋亡细胞较坏死细胞明显增多,而脑缺血2 h再灌注早期坏死细胞较凋亡细胞增多.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坏死细胞主要位于缺血中心区,凋亡细胞主要分布于梗死边缘区的内侧,并均呈放射状动态地向四周扩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凋亡诱导因子(AIF)的表达变化及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将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6只)和模型组(30只).模型组大鼠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假手术组大鼠插线较模型组浅,不造成大脑中动脉闭塞.观察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缺血再灌注后6 h、24 h、48 h、72 h和7 d缺血半暗带AIF的表达,同时利用TUNEL法观察对应区域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模型组脑缺血再灌注6 h在缺血半暗带区AIF阳性细胞显著增加,再灌注48 h达到高峰[(130.47±11.32)个];各时相点均可见细胞凋亡,凋亡细胞数以再灌注48 h最多f(118.53±11.67)个];各组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JP<0.05).结论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可致AIF表达增加.并引起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7.
西比灵对脑缺血再灌注后HSP70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诱导神经细胞表达的热休克蛋白70(HSP70),被认为在脑缺血引起的损伤中具有脑保护作用.西比灵选择性阻断Ca2+过度内流,减轻缺血性神经损伤.本文用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评价西比灵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脑保护机制.选用纯种健康远交雄性Wistar大鼠36只,制作成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并随机分组,采用Longa等人的方法加以改良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术前,西比灵干预组大鼠腹腔注射新鲜配置的西比灵混悬液(1 mg@kg-1),脑缺血再灌注组和假手术组大鼠腹腔注射等容积的生理盐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和星形胶质细胞表达的变化.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单纯缺血组、EGb761干预组,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观察神经细胞的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观测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结果 与单纯缺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藻酸双酯钠(PSS)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再灌注大鼠模型。PSS治疗组大鼠于再灌注即刻及再灌注24 h、48 h分别给予PSS(18.75 mg/kg)腹腔注射;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正常组均同时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观察大鼠神经功能、脑梗死体积、组织学、超微结构和凋亡细胞数的改变。结果(1)PSS治疗组和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1.83±0.75)分和(2.83±0.75)分,脑梗死体积分别为(107.9±12.1)mm3和(150.3±30.5)mm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2)PSS治疗组大鼠脑组织缺血损伤改变明显轻于对照组,神经细胞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接近正常;(3)PSS治疗组细胞凋亡数于再灌注后1 h和3 h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0.05),再灌注6 h、12 h、24 h、48 h及72 h凋亡细胞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PSS能明显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神经功能障碍和神经细胞损害,缩小脑梗死体积,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从而对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17β-雌二醇(E2)对去势大鼠脑缺血半暗带区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脑保护作用。方法:利用E2 治疗1周的36只去势SD大鼠制作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R)模型,缺血90min后再灌注48h后制作石蜡切 片,行TTC染色、TUNEL凋亡染色,显微镜下观察染色结果。结果:正常组织染成粉红色,梗死灶染成白色。和未治疗 组相比,治疗组脑梗死体积比减小(P<0.01),且神经细胞凋亡的数量也明显减少(P<0.01)。结论:E2可减少梗死体积 比并能通过减少神经细胞凋亡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