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0)分析手足口病相关古方的组方规律。方法:收集自秦汉至清末方剂79首,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0)软件,录入方剂信息,构建数据库,使用软件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手足口病相关古方中常用的药物、核心组合及发现新方。结果:根据79首方剂的分析,明确药物出现的频次,常用药物组合32个及演化新方5个。结论:初步揭示了治疗手足口病相关古方的组方用药规律,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0)可应用于分析方剂组方规律和新方发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第一版)中含地龙方剂组方规律,为地龙现代临床应用和产品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地龙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建立数据库,统计配伍药物频次、性味归经频次、主治病证频次;使用平台软件内置的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含地龙方剂的核心药物组合。选择频次较高的病证“痹证”和“跌打损伤”进行用药关联规则、核心药物组合和新方组合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含地龙方剂281首,包含药物287味,常用组合药物组合29种(频次≥20);配伍药物药性四气以温、寒频次为多,二者共占总频次的73.5%;五味以辛味频次最高,苦、甘、咸频次各次之,此四者共占总频次的95.9%;归经频次以肝、脾、心、胃、膀胱、肾、肺经居多前7位(频次均≥400),占总频次的91.8%。含地龙方剂主治病证共103种,其中频次≥6的病证有18种,常用配伍药物29组(频次≥20),核心药物组合(支持度20%)为制川乌、乳香、没药、当归、麝香。分析“痹证”和“跌打损伤”用药规律,得到治疗“痹证”病证关联药物15组(置信度为1),核心药物组合(支持度31.8%)为制川乌、制草乌、乳香、没药、威灵仙、五灵脂,新方组合8组;得到治疗“跌打损伤”病证关联药物2520组(置信度为0.9),核心药物组合(支持度31.5%)为制川乌、乳香、没药、自然铜、苏木、当归、血竭,新方组合6组。结论 《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地龙多与活血化瘀类、祛风湿类药物配伍,组方用药法度清晰。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含地龙方剂能够科学、直观体现地龙的组方规律。;分析主治病证所得的核心用药能反映疾病的基本治法,符合临床应用实际。研究所获得的核心药物组合和新方组合可能为临床应用和新药研发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中医方剂大辞典》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对中医药治疗消渴病相关方剂进行用药规律总结,以期在此基础上探索治疗消渴病的新方。方法:通过搜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消渴病的相关方剂,并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为平台,分析治疗消渴病方剂中常见的药物、配伍规律及发现新方。结果:搜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有关消渴病方剂共343首,通过对343首方剂的分析,明确药物出现的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演化得出药物配伍70个及获取新方3个。结论:通过总结治疗消渴病相关方剂中的常用药物配伍及组方用药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发现治疗消渴病的新方,为临床治疗消渴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治疗面部色斑的内服方剂进行组方规律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新方,以期为色斑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中华本草》,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记载的治疗面部色斑的内服方剂进行名词术语规范化处理,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将有效方剂录入系统,采用关联规则、改进互信息法、无监督熵聚类等方法,从药物出现频数、核心药对、药物之间关联度、性味归经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并挖掘新方。结果筛选出治疗面部色斑的内服方剂41首,涉及中药170味。其中常用中药33味,以辛味药、甘味药、温性药为主,常用药对10组,核心处方18条,新方9个。结论古方分析结果可为防治面部色斑的新药研发及临床用药的传承与创新提供有益线索,但其安全性及有效性还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 0),分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中医药治疗肺癌相关方剂的用药规律,为进一步挖掘中医药治疗肺癌及新药研发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构建中医药治疗肺癌的组方数据库,运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对组方数据库进行中药四气、五味、归经分布,频次统计,证型分布,组方规律及新方分析等研究。结果:共涉及中医药治疗肺癌的346首方剂,涉及中药275味,分析了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常用药对及常用组合,演化得到新处方15首。结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收录治疗肺癌的方剂以清热化痰、健脾益肺、散结解毒、养阴益肺、燥湿化痰、消痞散结等功效为主,药性多温凉并用、药味多甘苦辛,体现肺癌的"补泻兼施,标本同治"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载的所有治疗中风的方剂进行常用药物、药对及配伍规律等方面的用药规律分析,以期为中风的治疗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收集并筛选《中医方剂大辞典》中主治病症索引目录收载的主治病症为"中风""中风闭证""中风脱证"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总结高频药物、高频药对等,以探讨治疗中风的药物配伍规律。[结果]《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中风的方剂共1 143首,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方剂1 126首,共包含中药579味,对纳入的方剂进行药物频次分析,结果显示在治疗中风时最常用的药物为"风药",按功效对药物进行分类,使用频次由高到低分别是解表药、补虚药、平肝息风药等;常用的配伍分类为祛风活血、温阳解表、温阳活血等。[结论]在治疗中风时,医家比较重视"风药"的使用,并辅以活血、温阳、化痰、补益、开窍、通络之法,可以为临床治疗中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挖掘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中治疗噎膈方剂的组方规律和用药特点。方法筛选、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中主治噎膈的方剂,应用甲骨文Oracle Data Base 11数据库软件,录入方剂用药,使用频数分析、关联分析、排列组合等数据挖掘方法,对噎膈方剂的组方规律和用药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对纳入的131首方剂的数据进行分析,确定噎膈方剂中涉及236味中药;其中高频出现核心药物是陈皮、甘草、木香、丁香、人参等;统计药物功效归类,理气药居首;总结常用药对人参-木香等28个,核心组合白术-人参-陈皮等25个。结论噎膈方剂的用药规律以理气化痰、活血化瘀、补虚为主,兼以燥湿化痰、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探索《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历代便秘方剂的组方规律,并进一步演化新方,为中医治疗便秘和研发新药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提取《中医方剂大词典》中治疗便秘的有效方剂,构建数据库,使用软件关联规则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便秘方剂中常用的药物及其组合规律、提取核心组合形成新方。结果纳入《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便秘的有效方剂共483首,共涉及中药297味,出现频次≥24的药物共35味,总结了常用药对及药物组合29对,关联规则分析共8条,潜在核心组合34个,并演化新方8个。治疗便秘方剂的多以推陈致新攻下的大黄、补中益气调和的甘草、活血化瘀润下的当归为主,并在不同程度上配伍枳壳、火麻仁、黄芩等行气、润下、清热的药物。并且攻下泄热、滋阴润肠是治疗便秘的重要方法。结论本研究为中医药治疗便秘的临床应用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为便秘药物的研发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安军 《当代医学》2016,(9):156-157
目的:结合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痹症的中医治疗方剂组方规律进行研究,以便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中医方剂大辞典》进行分析,选出其中治疗痹症的方剂组成,并将各组方中的药物类型输入到中医传承辅助系统中,再引入数据挖掘研究方法,对痹症治疗方剂的组方规律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共选出了100个治疗痹症的典型方剂,对各方剂中药物出现的频率进行统计与对比后发现,组方中共包括16个常用的中药药对、40个中药核心组合以及8个演化而来的中药新处方。结论本次研究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关于痹证的治疗方剂及其组方规律进行明确,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方剂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记录,对于中医药的有关研究有积极意义,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肿瘤方剂大辞典》中收载的治疗胃癌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 :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收集、整理《肿瘤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胃癌的方剂,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对筛选出治疗胃癌的方剂进行组方规律分析。结果:共有248个治疗胃癌的方剂符合纳入要求,收录药物414味,出现频次≥15药物32味,以白术、陈皮、茯苓等行气健脾、清热散结药物为主,支持度≥15药物组合有39个,关联规则(支持度≥15,置信度≥0.7)11条,演化出包括石见穿-白英-白花蛇舌草、白术-甘草-人参等46个核心组合,新处方23个。结论:明确了《肿瘤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胃癌方剂的组方规律,主要为益气健脾、理气散结。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贵州省二级以上中医院护理人员中药知识掌握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贵州省中医院护理人员进行抽样调查,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12份,有效489份,有效回收率81.5%,分析其对中医药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运用情况.结果:贵州省大部分中医院在岗护士在学历教育期间学习过中医知识的占77.71%,学习课时数高低不等;岗前培训学习过中医药知识的占60.33%;工作期间参加过中医基础操作培训的占82.82%.护士学习的积极性高,但受到工作忙、单位重视不够、中医知识难懂等因素影响.结论:管理者应重视护士中医药知识技能培训及中医药人才培养,为护士提供系统学习中医护理技能的机会,提高护士中医护理技能.  相似文献   

12.
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是当代中医药从业人员责无旁贷的义务。当前,国家和各级政府非常重视中医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本文试图从深圳市中医院加强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一些做法,阐述中医院文化建设必须做到"形神兼备",突出中医药的文化内涵,使中医院成为传播中医药文化的窗口。通过对中医药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外在形象等方面进行的思考与探讨,试图提供有关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方面的几个思路,宣传并普及中医药文化,扩大中医药的影响,为中医药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和研究临床中常见隐症与体质的关系,扩展中医辨证诊治的范畴。方法:选择无任何症状和体征的健康体检者523例,观察体检时出现的异常项目与其体质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现临床中常见隐症的检出情况与体质类型相关,将体质概念引入隐症理论,可改变临床中大量疾病早期无证可辨的局面,提高辨证诊治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中医根植于数千年中华传统文化的土壤里,历经沧桑才保存至今.近代"西学东渐"思潮的兴起,西医学引进中国几度让中医濒临被取缔的境地.中医发展道路上困难重重,除客观原因外,更多应该从自身找原因.中医内部出现的浮夸风、拜金主义、中医院西化、中西医同步教育等问题都阻碍了中医的发展.针对以上问题,通过加强中医科普知识和中医文化的宣传,加强传承教育,建设特色型中医院,加强中医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等措施,为中医的发展扫平障碍.  相似文献   

15.
由于历史的原因,在我国已颁布的法律、法规以及部门规章中,都存在着“中医药”与“中国传统医药”、“中华民族传统医药”的名称相互替换,随意混用的现象,而学界对此也没有统一的定论,致使“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立法名称遭遇名称争议。因此,出现这种名称争议的现象与立法要求的准确性是相违背的,所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名称的界定是立法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相关部门应借助“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即将颁布的契机,对它的名称进行权威的界定。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论述近代中医在烈性霍乱病名方面的认识和探讨.霍乱传入我国后,一些医家发现其与中医古籍中所载"霍乱"不同,即对此展开研究,发明了吊脚痧、瘪螺痧、伏阴、时疫霍乱等病名;后来,越来越多的中医,逐渐接受西医学中霍乱病名及其内涵,"霍乱"这一古老的中医病名,被赋予新的含义,并被沿用至今,成为一种法定的烈性传染病病名.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论述近代中医在烈性霍乱病名方面的认识和探讨.霍乱传入我国后,一些医家发现其与中医古籍中所载"霍乱"不同,即对此展开研究,发明了吊脚痧、瘪螺痧、伏阴、时疫霍乱等病名;后来,越来越多的中医,逐渐接受西医学中霍乱病名及其内涵,"霍乱"这一古老的中医病名,被赋予新的含义,并被沿用至今,成为一种法定的烈性传染病病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论述近代中医在烈性霍乱病名方面的认识和探讨.霍乱传入我国后,一些医家发现其与中医古籍中所载"霍乱"不同,即对此展开研究,发明了吊脚痧、瘪螺痧、伏阴、时疫霍乱等病名;后来,越来越多的中医,逐渐接受西医学中霍乱病名及其内涵,"霍乱"这一古老的中医病名,被赋予新的含义,并被沿用至今,成为一种法定的烈性传染病病名.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论述近代中医在烈性霍乱病名方面的认识和探讨.霍乱传入我国后,一些医家发现其与中医古籍中所载"霍乱"不同,即对此展开研究,发明了吊脚痧、瘪螺痧、伏阴、时疫霍乱等病名;后来,越来越多的中医,逐渐接受西医学中霍乱病名及其内涵,"霍乱"这一古老的中医病名,被赋予新的含义,并被沿用至今,成为一种法定的烈性传染病病名.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论述近代中医在烈性霍乱病名方面的认识和探讨.霍乱传入我国后,一些医家发现其与中医古籍中所载"霍乱"不同,即对此展开研究,发明了吊脚痧、瘪螺痧、伏阴、时疫霍乱等病名;后来,越来越多的中医,逐渐接受西医学中霍乱病名及其内涵,"霍乱"这一古老的中医病名,被赋予新的含义,并被沿用至今,成为一种法定的烈性传染病病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