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低场强MRI对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42例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椎管内髓外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了解各种肿瘤的低场强MRI表现特点,提高以病变信号特点的认识水平。结果 神经鞘瘤25例,占椎管内髓外肿瘤的59.5%,是最常见肿瘤,MRI呈长T1和长T2信号,44%(11/25例)通过椎间孔向椎管外延伸呈指状或哑铃状形态。脊膜瘤3例,呈等T1和等T2或稍长T2信号,均位于椎管内。畸胎瘤和椎管内囊肿类病变信号特异,较易诊断。结论 低场强MRI检查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图像清晰,组织分辨率较高,定位准确,定性较可靠。  相似文献   

2.
刘彪 《微创医学》2003,22(2):150-152
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的MRI表现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肿瘤的MRI表现.结果髓内肿瘤14例,其中室管膜瘤6例,肿瘤边界清楚,增强后明显强化.星形细胞瘤8例,肿瘤边界不清,囊变多见,强化较轻.髓外肿瘤14例,其中神经源性肿瘤5例,肿瘤边界清楚,可呈哑铃状生长,呈明显环状或均匀强化.脊膜瘤2例,肿瘤边界清楚,T2WI信号偏低,呈明显均匀强化,可见硬脊膜"尾巴征".脂肪瘤1例,呈特征性短T1稍长T2信号,STIR序列上呈低信号.转移瘤4例,2例伴随椎体及附件骨质长T1长T2信号,2例表现为椎管内多发小结节状病灶,呈明显均匀强化.淋巴瘤(NHL)1例,表现为环绕硬膜囊生长,有明显强化.脊索瘤1例,为骶段自椎骨向椎管内生长,破坏的骶骨呈长T1长T2信号.结论MRI结合Gd-DTPA增强扫描,对椎管内肿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椎管内脊膜瘤MRI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选择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脊膜瘤,观察肿瘤形态、边界、MRI信号特征、强化特征及与脊髓、硬膜囊、椎体附件的关系。结果:脊膜瘤好发于女性,发病部位以上中胸段多见、颈段次之,髓外硬膜内脊膜瘤多呈扁丘状或椭圆形,其硬膜面平直,夹角多为钝角,其脊髓面固钝,肿瘤纵径大于横径,可见“硬膜下”征,肿瘤少见囊变及出血信号;髓外硬膜外脊膜瘤多呈“哑铃”状向椎管外侵犯,致椎间孔扩大,患侧蛛网膜下腔变窄。注射Gd—DTPA后可见“硬膜尾”征及肿瘤脊髓面重度强化带。结论:MRI对椎管内脊膜瘤定位准确;而椎管内脊膜瘤具有特征性MRI强化表现,因此,MR检查具有重要的定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地 探讨椎管内神经鞘瘤及脊膜瘤MRI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了20例椎管内髓外硬膜下神经鞘瘤和8例脊膜瘤的MR表现和病理对照。结果 椎管内神经鞘瘤T1WI低或等混合信号,T2WI高、或高、低混合信号,增强绝大多数肿瘤周围强化,伴或不伴有肿瘤内分隔,椎管内脊膜瘤T1WI上多为等、低或等、高混合信号。T2WI高或等、高信号,增强后肿瘤强化均匀,病理上,神经鞘瘤和脊膜瘤MRI上不均匀信号区,可以代表囊变或胶原沉积。结论 椎管内髓外硬膜下神经鞘瘤及脊膜瘤地MRI特征,有助于两种椎管肿瘤地鉴别诊断,尤其是伴有瘤内分隔的周围性强化,应提示神经鞘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RI对椎管髓外硬膜下原发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髓外原发肿瘤的MRI表现。结果:MRI定位准确率为100%,5例神经源性肿瘤,呈长T1长T2信号,具有异常对比增强;3例脊膜瘤,呈等长T1等长T2信号,具有十分明显异常对比增强,由于脊膜瘤可有钙化,MRI信号强度可以不均匀;2例蛛网膜囊肿,与脑脊液信号相一致,不具有异常对比增强;1例脂肪瘤,呈圆形短TI稍长"12信号,不具有异常对比增强;1例血肿,呈短T1长T2信号,不具有异常对比增强。结论:根据椎管内髓外原发肿瘤的MRI表现,可准确定位并可推测其病理类型,为临床手术提供可靠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RI对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和脊膜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MRI表现,其中神经鞘瘤10例,神经纤维瘤3例,脊膜瘤7例,采用GE3.0T磁共振仪进行扫描。结果肿瘤的发生部位、与硬膜面的夹角、囊变坏死、强化方式及硬膜尾征在神经源性肿瘤(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和脊膜瘤间存在明显差异,两组间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源性肿瘤与脊膜瘤T1WI信号无明显差异;神经鞘瘤T2WI信号多不均匀;脊膜瘤T2WI多呈等或稍高信号,若发生钙化,则T1WI、T2WI呈低信号改变。结论神经源性肿瘤和脊膜瘤都有特征性MRI表现,MRI是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神经源性肿瘤和脊膜瘤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椎管内肿瘤的MRI诊断(附28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彪 《医学文选》2003,22(2):150-152
目的 探讨椎管内肿瘤的MRI表现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经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肿瘤的MRI表现。结果 髓内肿瘤14例,其中室管膜瘤6例,肿瘤边界清楚,增强后明显强化。星形细胞瘤8例,肿瘤边界不清,量变多见,强化较轻。髓外肿瘤14例,其中神经源性肿瘤5例,肿瘤边界清楚,可至哑铃状生长,至明显环状或均匀强化。脊膜瘤2例,肿瘤边界清楚,T2WI信号偏低,至明显均匀强化,可见硬脊膜“尾巴征”。脂肪瘤1例,至特征性短T1捎长T2信号,STIR序列上至低信号。转移瘤4例,2例伴随椎体及附件骨质长T1长T2信号,2例表现为椎管内多发小结节状病灶,至明显均匀强化。淋巴瘤(NHL)1例,表现为环绕硬膜囊生长,有明显强化。脊索瘤1例,为骶段自椎骨向椎管内生长,破坏的骶骨至长T1长T2信号。结论 MRI结合Gd—DTPA增强扫描,对椎管内肿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髓外硬膜下单发肿瘤的MRI表现,研究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复习23例经病理组织学证实,MRI资料完整的髓外硬膜下单发肿瘤,肿瘤大小均在3CM以下,研究神经源肿瘤与脊膜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结果神经源肿瘤中神经纤维瘤2例,神经鞘瘤13例。15例神经源肿瘤T1为低信号,T2均呈高信号,10例T2信号不均匀,5例T2信号均匀。Gd—DTPAT1增强明显均匀强化5例,不均匀强化10例,其中2例呈环状强化。8例脊膜瘤中,T1低信号2例,等信号6例,T2呈均匀高信号1例,不均匀高信号2例,等信号5例。T1增强扫描中等均匀强化5例,轻度强化1例,明显均匀强化2例。15例神经源肿瘤中引起椎问孔扩大5例,有10例邻近椎间孔区,5例可见哑铃型改变。8例脊膜瘤中3例可见脊膜强化。结论MRI对髓外硬膜下肿瘤定位准确,可鉴别神经源肿瘤及脊膜瘤。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MRI对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和限度。方法:分析行MRI检查和临床病理证实的髓外硬膜下肿瘤62例,分别观察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脊膜瘤,胚胎类肿瘤的发病性别、年龄,部位、大小、向椎间孔延伸情况及信号强度和强化情况。结果:脊膜瘤多见于40岁以上女性胸段椎管内,瘤体较小,极少向椎间孔延伸,在T2WI,T2WI上均为均匀等信号,有明显均匀强化,无囊变坏死,可有脊膜尾征;胚胎类肿瘤发病率低,好发于胸腰段,呈混杂信号;神经鞘瘤以增强扫描环状强化可与神经纤维瘤鉴别。结论: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对肿瘤的定位诊断准确可靠,对大部分肿瘤定性诊断准确,为诊断椎管内肿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原发性髓外硬膜下肿瘤MRI表现,以提高其诊断正确率。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髓外硬膜下肿瘤21例,对其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中神经鞘瘤9例,有8例囊变,增强呈环状强化,6例呈单环状强化,2例呈多环强化;神经纤维瘤5例均为实性,病灶多发,T2WI像上病灶内见线条状或芒星状低信号,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脊膜瘤4例为实性,宽基底附着于硬脊膜呈半丘状,增强呈均匀强化并见"脊膜尾征";脂肪瘤2例,具有特征性MRI表现,T1WI呈高信号,T2WI呈中等高信号,用脂肪抑制序列病灶为低信号;血管瘤1例,T1WI和T2WI均为高信号,且T2WI中见迂曲紊乱流空。结论:通过MRI各种征象的综合分析,可以对原发性髓外硬膜下肿瘤作出正确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1.
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对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诊断价值以及髓外硬膜外肿瘤的鉴别。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髓外硬膜下肿瘤的磁共振表现。结果磁共振定位正确率100%。5例神经鞘瘤T1WI呈略高于脊髓信号,增强扫描后肿瘤信号呈中高程度强化,3例见有神经孔扩大,其中1例位于腰骶部椎管内,呈串珠状,2例神经纤维瘤与神经鞘瘤信号相访,2例脊膜瘤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高或等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的异常强化,1例脂肪瘤T1WI及T2WI均呈略高信号,增强扫描后无明显强化。结论根据椎管内髓外硬膜下原发肿瘤的磁共振表现,可准确定位并可推测其病理类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椎管内脑膜瘤的MRI表现特征,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术前行MRI检查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脑膜瘤,观察肿瘤发生部位、形态边缘、信号特点、邻近脊髓及硬脊膜情况及增强后表现。结果:肿瘤位于颈段6例,胸段7例,位于髓外硬膜下12例,硬膜外1例,肿瘤均边缘滑楚,平扫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等或略高信号,Gd—DTPA增强后肿瘤脊髓面可见强化带,硬脊膜增厚可表现为“硬膜尾征”,瘤体具一定的强化特征。结论:椎管内脑膜瘤表现与颅内脑膜瘤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肿瘤多位于髓外硬膜下间隙,多见于脊髓背侧或外侧,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最后诊断依靠病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MRI对腰骶段椎管内各种病变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 对已手术和病理证实的82例腰骶段椎管内各种病变(包括30例神经鞘瘤、8例神经纤维瘤、6例脊膜瘤、2例室管膜瘤、3例畸胎瘤、10倒脂肪瘤和/或伴脊髓栓系综合征、3例硬膜内转移瘤、14例椎管内外转移瘤、2例血管畸形及淋巴瘤、脂肪肉瘤、节细胞神经瘤、肉芽肿性蛛网膜炎各1例)的MR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及系统比较。结果 神经类肿瘤多呈长T1长T2信号,其中神经鞘瘤易有坏死、囊变、可见斑点征、跨越椎间孔和不均匀性明显强化,神经纤维瘤常多发。脊膜瘤多呈等T1稍长或等T2信号,较均匀性一般强化和可见脊膜尾征。腰段室管膜瘤多较大,呈腊肠状,沿脊髓纵轴生长,肿瘤内及两端常见坏死或继发空洞。畸胎瘤、脂肪瘤、血管畸形、转移瘤等亦均有各自特征。结论 MRI平扫加增强能对腰骶段椎管内大多数病变进行初步定性,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及估计预后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椎管内髓外硬膜下罕见病变的MRI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惠勤  彭小忠 《广西医学》2005,27(6):818-820
目的提高椎管内髓外硬膜下罕见疾病MRI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孤立性转移腺瘤2例,星形细胞瘤(Ⅱ级)1例,静脉瘤1例,肠源性囊肿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椎管内髓外硬膜下疾病的MRI表现:结果1例转移性腺瘤MRI表现为T1WI等信号,T2WI等信号,T1/T2比值接近于1,瘤体内信号较均匀,呈均质中等强化,MRI误诊为脊膜瘤;1例转移性肺癌类似上述MRI表现,MRI诊断为转移性肺癌(有明确病史);1例肠源性囊肿信号类似于脑脊液,有等信号光整包膜,MRI诊断为良性囊肿;1例星形细胞瘤(Ⅱ级)表现为T1WI稍低、T2WI稍高信号,T1/T2,比值为0.6,信号欠均匀,强化不明显:1例静脉瘤T1WI表现为低信号、T2为较高信号,T1/T2比值为0.2,信号较均匀,呈均质明显强化,后两例被误诊为神经鞘膜瘤。结论对髓外硬膜下病变定位准确,特异性也较高,但部分肿瘤信号及形状有重叠,MRI特征性不强,尚有一定的误诊率。  相似文献   

15.
椎管内神经鞘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椎管内神经鞘瘤的MRI诊断。方法 收集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神经鞘瘤42例,分析其MRI表现特点。结果 42例中,39例位于髓外硬膜下,3例硬膜外及硬膜下间隙均被累及。肿瘤于平扫T1WI多表现为稍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如果肿瘤有坏死、液化或囊变,则肿瘤信号不均匀。肿瘤边界清楚,形态规则。硬膜内外均累及者呈哑铃型。增强扫描20例为均匀性强化,17例为不均匀性强化,5例为环形强化。40例可见脊髓受压、推移。31例见肿瘤侧蛛网膜下腔增宽、对侧蛛网膜下腔变窄。结论 准确定位及分析MRI表现是椎管内神经鞘瘤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转移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孤立性转移腺瘤2例,星形细胞瘤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3例患者行椎管内肿瘤切除术及椎板减压术,在显微镜下将脊神经根或马尾神经与肿瘤粘连紧密的部分予以切断,术后给予激素治疗及放化疗等综合治疗.结果 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转移瘤灶MRI T1、T2像的信号特点,均匀程度,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分界及强化后的影像学特征均与脊膜瘤或神经鞘瘤类似.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患者术后疼痛基本消失,脊髓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 诊断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转移瘤时应仔细询问病史,并做全面的相关检查.确诊后早期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MRI在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的MRI表现。结果神经鞘瘤21例,均为单发,其信号特点为长T1、长T212例,等T1、长T26例,长T1、混合T23例;其中4例伴囊变;在17例强化病灶中,呈环状强化15例,不均匀强化2例。神经纤维瘤47例,单发41例,多发6例,其信号特点与神经鞘瘤相似,以长T1、长T2改变为多见;有囊变11例;增强扫描32例,呈均匀强化或环状强化;5例可见椎弓根骨质局限性吸收、破坏。结论MRI平扫结合增强扫描对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supratentorial intraparenchymal ependymoma)的影像学特征及病理基础,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实质室管膜瘤的CT和MRI影像学及病理资料,5例均行MRI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3例患者行CT检查,主要观察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密度/信号、强化特点以及瘤周水肿情况。结果左顶叶1例,左额叶2例,右颞顶枕叶1例,右额颞顶叶1例,5例患者肿瘤平均直径大于4cm。其中1例表现为完全囊性肿块;2例表现为囊实性肿块;1例为完全实性肿块;1例为实性肿块伴有邻近脑实质萎缩;肿瘤实质部分及囊壁CT上呈稍高密度,MRI呈等/稍长T1、等/稍长T2信号;囊性部分呈长T1、长T2信号;4例伴有轻中度瘤周水肿;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及囊壁不均匀明显强化。结论脑实质室管膜瘤误诊率高,但其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幕上脑室旁脑实质内不规则囊实性肿块,边界清楚,CT:实性部分呈稍高密度;MRI:实性成分呈等/稍长T1、稍长T2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者,术前鉴别诊断应该考虑到室管膜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低场强MR对椎管内神经鞘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神经鞘瘤13例,分析其MRI的表现特点。结果13例均位于髓外硬膜下,其中颈段和颈胸交界段各1例、胸段6例、腰段5例。MRI均能清晰显示椎管内神经鞘瘤的形态与信号特征,肿瘤平扫T1WI多表现为稍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增强后肿瘤实体部分明显强化,肿瘤与邻近脊髓及硬膜囊的关系更加清楚。结论低场强MRI对椎管内神经鞘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椎管内神经鞘瘤的低场强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低场强MR对稚管内神经鞘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神经鞘瘤25例,分析其MRI的表现特点。结朵25例均位于髓外硬膜下,其中颈段和颈胸交界段各2例、胸段13例、腰段8例。MRI均能清晰显示椎管内神经鞘瘤的形态与信号特征,肿瘤平扫T1WI多表现为稍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增强后肿瘤实体部分明显强化,肿瘤与邻近脊髓及硬膜囊的关系更加清楚。结论低场强MRI对椎管内神经鞘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