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北京市某大专院校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大专院校学生营养知识、态度与饮食行为现况及其关系,为培养健康饮食行为和营养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市某大专院校745名学生进行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学生营养知识知晓率为66.7%,女生知晓率高于男生,营养素相关知识比较欠缺;2/3的学生对营养知识感兴趣;40.4%的学生不吃或很少吃早餐,分别有27.4%经常吃熏烤食物、经常(或每天)吃零食;女生比男生具有更为正确和健康的营养态度和饮食行为。结论大专院校学生营养知识不足,存在不利于健康的营养态度及饮食行为,需要通过营养健康教育,提高营养认知水平,培养良好的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烟台市中小学生营养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状况,为进一步开展营养健康教育和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烟台市5个城市地区和5个乡村地区13260名中小学生进行营养和健康知识、态度与行为(knowledge,attitude and practice,KAP) 问卷调查。结果 学生对于每周水产品、畜禽肉和鸡蛋的推荐摄入量以及BMI的计算方法知晓率较低,均低于34%。除学龄期儿童青少年禁止饮酒和BMI的计算外,其他营养知识知晓率均为城市学生高于乡村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对营养健康知识的获取积极性较高,超过80%。每天食用蔬菜和水果达到推荐摄入量的学生低于49%,城市学生高于乡村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周吃少于1次快餐、每天的睡眠时间、每天累计至少60分钟运动、不偏食节食和暴饮暴食方面,为乡村学生高于城市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要针对不同地区学生营养和健康现状,开展有针对性的营养健康知识教育,提高学生营养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3.
郑培君  程海波 《中国校医》2018,32(8):564-566
目的 了解佛山市某学院学生营养知识、态度与饮食行为现况, 为培养学生健康饮食行为和开展营养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 通过自行设计的KAP问卷对佛山市某学院300名学生进行营养知识- 态度-行为调查。采用中国成人体质量指数(BMI)标准评价该调查群体的营养状况;应用χ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学生营养知识平均知晓率为49.23%, 女生知晓率高于男生, 城镇户口与农村户口学生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营养素相关知识比较欠缺; 51.61%的学生对营养知识非常感兴趣,食品专业学生兴趣明显大于其他专业学生;12.54%的学生不吃或很少吃早餐, 35.13%经常吃腌制食物,19.71%经常吃零食;女生比男生具有更为健康的营养态度和饮食行为,食品专业学生营养态度比其他专业学生更积极。结论 该院校学生营养知识较缺乏, 存在不利于健康的营养态度及膳食行为, 但有较好的健康饮食意识, 愿意接受更多的营养知识并改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建议通过增加营养课程、加强食堂管理、加大营养宣传力度提高大学生的营养意识和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赵宏  李斌  刘燕  肖然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5):784-786
了解在青海省藏区寄宿制学校中小学生中开展营养教育的效果,为加强藏区寄宿制学生营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青海省2个藏族自治县4所寄宿制学校的2 532名中小学生营养知识和营养行为相关问题进行基线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针对学生营养知识和行为存在的问题制作宣传和培训资料,并开展相应健康教育活动.健康教育活动后,采取相同问卷对基线调查学校学生1 766名进行终末调查.结果 项目活动前后,藏区寄宿制学校中小学生的营养健康知识总体知晓率从38.20%提高到86.23%(x2 =985.58,P<0.01),健康饮食行为总体形成率从45.48%提高到71.43%(x2 =284.85,P<0.01);大部分营养知识知晓率和饮食行为形成率较基线调查分别提高40和30百分点.项目活动后初中生营养知识知晓率和健康饮食行为形成率均高于小学生.结论 营养健康教育是提高寄宿制学校中小学生营养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的有效方式.管理部门和学校应加强中小学生日常营养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现况调查上海市奉贤区中小学生奶类相关营养知识知晓率及其态度行为,为开展学生营养宣教及膳食指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奉贤区8所中小学校中的4~7年级共2 163名学生进行奶类相关营养知识、态度及饮奶行为问卷调查。结果学生奶类相关营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80.83%,初中生奶类营养知晓率(84.00%)高于小学生(77.86%),女生奶类知识知晓率(85.30%)和营养态度积极性高于男生(77.41%),男生饮奶行为正确率(35.57%)高于女生(31.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品科学知识读物是学生获取奶类相关营养知识的主要途径。结论奉贤区中小学生对奶类相关营养知识知晓率较高,营养态度一般,饮奶行为正确率较低。社区在加强学生营养知识宣教的同时应引导中小学生正确饮奶,改善学生营养态度及饮奶行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贵州省部分农村地区中小学生营养知识和行为现状,为开展中小学生营养宣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贵州省部分农村地区6所中小学校的1 68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贵州省部分农村地区中小学学生营养知识的知晓率较低,多数营养知识点的知晓率不到50%。不同年级之间,部分知识点高年级的知晓率高于低年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大部分学生能够从课本(50.1%)、学校宣传或教学课堂(55.0%)和电视广播(46.1%)获得营养知识。在饮食行为方面,大部分学生有选择吃新鲜蔬菜的习惯,而50%以上的学生饮奶频率很低;30%左右学生肉、蛋、豆类食品的食用频率偏低,20%左右的学生有喜欢吃咸菜的饮食习惯。结论贵州省部分农村地区中小学生膳食营养知识和行为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有针对性的深入全面开展营养宣教工作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四川省西部山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进行食育干预,提高学生的营养健康知识和技能,培养其科学的饮食习惯。方法整群抽取四川省蒲江县长秋山区农村寄宿制学校3所,并随机分为食育教育模式干预学校、普通营养教育对照学校及空白对照学校,研究对象为3所学校的2~8年级全部学生。结果经过1年时间的干预,食育干预学校学生营养健康知识知晓率有明显改善,"清楚知道《中国居民膳食宝塔》每层食物的"的知晓率上升最明显,相比基线调查上升了59.1%,高于对照组;在态度方面,食育干预学校学生喜欢吃含糖饮料的下降了19.0%;在行为方面,"学生购买食物前经常看营养标签"的上升了22.8%,"最近1周每天吃早餐"的上升了22.8%,均高于对照组。结论食育干预对学生的营养健康态度、食物喜好改变,还是饮食及健康相关行为方面的改善效果明显,而且食育干预效果优于普通营养教育对照学校。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海南黎族地区中小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探讨适宜的营养健康教育模式.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0年1-6月抽取海南省五指山、白沙、陵水、乐东、昌江5个市县黎、汉族中小学生1 775名,自编问卷进行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结果 海南黎族地区中小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偏低,小学、初中组汉族学生营养知识评分比黎族学生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部分学生具有渴求营养知识的良好态度;黎族地区学生常吃早餐、吃鸡蛋、喝生奶的比例分别为60.2%,6.8%和9.5%;黎族地区学生的生长发育指标和营养知识得分的线性相关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海南黎族地区中小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存在相当程度的不足.应在当地开展有针对性的宣教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深圳市龙岗中专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和饮食行为,为开展营养健康教育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问卷,对龙岗中专278名学生进行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调查.结果 学生对营养知识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营养知识知晓率为51.3%;普遍存在不能坚持每天吃早餐,三餐食量分配不合理等不良饮食行为.结论 应采取多种形式对龙岗中专学生加强营养知识的健康教育和饮食行为的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10.
左培林 《中国校医》2012,26(4):255-256,258
目的了解中等职业专科学校学生营养状况,为有针对地开展学校营养健康教育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营养问卷,对548名中职生进行调查。结果营养知识知晓率为59.7%,有35.7%的学生不能每天吃早餐,选择在家外(或校外)吃午餐、晚餐的学生,分别占30.4%和10.7%。66.1%的学生日常主要饮用水,不是白开水,75%的学生不能每天喝牛奶,23.1%的学生常吃熏烤食物,41.3%的学生常吃油炸食物,35.7%的学生喜欢吃咸食。学生常从口味和喜好选择零食。结论中等职业学校应重视营养知识传播,指导学生改善饮食行为,开设营养相关课程。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29  
利用 1998~ 2 0 0 0年在四川、山东、黑龙江和广东省开展的“膳食指南营养教育项目”的基线调查资料 ,对 15 2 4名中、小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三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 ,他们均表现出乐于接受营养知识 ,注重自身营养状况的良好态度 ,但对基础营养知识的了解有待提高。在饮食行为方面 ,78 3%的学生在家吃早餐 ,早餐食物以粥、面包等非油炸谷类食物为主。每天喝奶的学生平均只有 31 4%。曾接触过膳食指南知识的中小学生近 2 0 % ,在知识水平和膳食行为上优于其它学生。营养知识对其饮食行为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中学生营养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其对合理营养的态度和饮食行为情况,以便指导学生正确的饮食行为,改正不良饮食习惯,提高学生营养知识水平。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随机抽取样本进行中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和饮食行为的调查。结果:93.3%的中学生对了解营养知识的态度积极,营养知识测试最高分为50分(满分),最低分为5分,平均分为42.06分,比较理想;有50%以上的中学生选择食物时最关心的是个人口味和爱好,其次是价格。把既有营养又卫生,有利于健康作为第一考虑的仅有19.1%。结论:本次调查中学生常识性营养知识得分较高,饮食行为较合理,但选择食物的标准欠合理。  相似文献   

13.
台州市中学初中学生早餐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台州市初中学生对早餐的认识、态度及行为,为今后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三所中学初中部1 587名学生进行对早餐的认识、态度及行为的调查。结果70.76%学生认识到早餐的重要性,能按时就餐;有79.02%的学生认识到长期不吃早餐会影响身体健康和学习效率;有71.01%的学生认为早餐的营养比较重要;有87.52%的学生愿意了解更多的早餐营养知识。结论应加强初中学生早餐的干预,学校要加强课堂营养知识教育,并注重综合性的宣传教育,以提高中学生对早餐的认识,改变不良的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饮食行为与肥胖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卢湾区6所学校1 228名中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62.2%的中小学生有特别的食物偏好。大多数的中小学生有吃零食习惯,碳酸饮料和西式快餐食用率很高。早餐的食用情况良好,但存在营养搭配问题。超重及肥胖男孩比例高于女孩、小学生比例高于中学生。超重在不同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肥胖在不同性别、年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小学生的饮食行为有待改进;预防和控制不良饮食行为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共同参与,尤其是加强对母亲的营养指导。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淄博市博山区高中学生的早餐现状,为早餐的健康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博山区实验中学在校中学生280人,开展早餐问卷调查。结果仅有39.16%的高中生对早餐知识有比较充分的了解,且学校是学生获取早餐知识的主要途径;高中生认为吃早餐重要的占84.18%,且女生(89.61%)明显高于男生(76.15%);59.64%的学生支持开展早餐教育,且比较喜欢影像宣传的形式。每天都吃早餐的占56.45%,女生明显高于男生,高三学生明显低于低年级学生,就餐方式为边走边吃的比例最高(43.21%);影响高中生食用早餐的主要原因为没时间(57.91%),高三明显高于高一;高中生对早餐的要求主要是营养搭配合理(36.46%)和方便(30.58%)。结论该区高中生早餐就餐率较低,影响其早餐行为的关键因素是时间,加强作息管理和提供方便营养的早餐是改善高中生早餐行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张海蓉 《职业与健康》2014,(3):329-330,333
目的了解内蒙地区呼和浩特市中小学学生的早餐现状及对早餐的认识、态度等,为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的营养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选中的6所中小学校的87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小学生每天吃早餐的占89.2%,初中生占85.4%,高中生占8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早餐中每天和经常有牛奶的小学生占55.1%,初中生占33.o%,高中生占3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3,P=0.000);认为不吃早餐会对学习状态或身体有影响的小学生占61.1%,初中生占75.2%,高中生占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172,P=0.000);不吃早餐的原因主要是太忙了没时间吃,初中和高中生的比例分别是55.1%和59.6%;其次是起得早没胃口,初中和高中生的比例分别是16.0%和14.8%。结论学生吃早餐的比例稍低,部分学生对早餐重要性认识不足,学校应对学生及家长进行相关的营养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understand nutrition knowledge, attitude, and behavior in Taiwanese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these various component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hildren's knowledge was fair in nutrition basics, but poor in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 of nutrients', 'relationships between diet/nutrients and disease', and 'the daily serving requirement for different food groups'. Children in general valued the importance of nutrition, but they did not concern the health benefit of foods in food selections. Their dietary quality was not satisfactory, and the diet of most children did not meet the recommended serving requirements for milk, vegetable, fruit, and cereals and grains groups. Positive relationships were found among nutrition knowledge, attitude, caring- about-nutrition behavior and dietary quality score. The restraint or disinhibited eating behavior of 4th to 6th graders was not serious, but a large number of children already performed some self-controlling practices to avoid obesity, but not frequently. One fourth of the students skipped meals, especially breakfast, and one quarter of 4th to 6th graders prepared their own breakfast; which may have some impact on children's diet quality. A gap was found between nutrition knowledge, attitude and eating behavior, especially vegetable and fruit consumption, indicating that the attitude toward eating for health was not strong in this age group. Future nutrition education for school children should not only include food serving requirements of food groups, but also apply appropriate theories to improve the motivation for healthy eating.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长治市城区4~6年级小学生营养与食品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和饮食习惯,为下一步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3年9-12月抽取长治市城区8所小学4~6年级的1 265名小学生进行《小学生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行为问卷》的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得分偏低,其中营养知识调整得分低于食品知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7,P<0.001)。营养知识得分六年级学生高于四五年级的学生(F=15.600,P<0.001),独生子女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t=19.280,P<0.001)。食品知识得分女生高于男生(t=2.840,P=0.005)。有70.7%的小学生每天吃早餐;21.7%和36.0%的小学生可以保证每天吃鸡蛋和奶类;53.9%的小学生每天可以吃水果,而39.6%和24.1%小学生会吃油炸食物和腌制食物超过一周一次; 29.0%和29.9%的小学生会吃烧烤食品和膨化食物超过一周一次。小学生实际获得知识途径前两位为电视网络(49.2%)、父母(25.4%)。而小学生更愿意通过讲座(43.5%)、网络途径(40.0%)获得相关知识。结论 调查对象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掌握程度偏低,存在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亟需通过健康教育来进行干预,提高调查对象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大学生营养认知、行为,有效地进行大学生营养健康指导。方法随机整群抽取了昆明四所高校19-22岁1190名大学生,作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问卷调查。结果正确三餐比例答对率占80%,希望得到营养知识率占70·92%;每天吃早餐率只占39·24%,有4·54%的学生无吃早餐习惯;早餐有牛奶/豆浆/鸡蛋者占70·92%,每餐菜肴≥3种者占27·56,每餐菜肴2种以下者占71·44%,除每餐菜肴≥3种者男生优于女生外,其它各项指标女生优于男生(P<0·01),城市优于乡村(P<0·01)。大学生营养行为较差,营养认知与行为分离较为突出。结论制定并落实有效的大学生健康教育计划,改善条件,着重营养行为干预措施,促进全民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