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观察枢复宁预防硬膜外吗啡持续性术后镇痛引起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 择期下腹部手术 6 0例 ,随机分为 3组 ,对照组 :吗啡 6mg 0 0 2mol·L-1布比卡因 2 0ml 生理盐水稀释至 6 0ml,持续镇痛 3天 ;氟哌利多组 :对照组配方中加入氟哌利多 5mg ;枢复宁组 :同对照组配方 ,分别于切皮及术毕静注枢复宁 4mg。观察术后镇痛 72h内恶心呕吐发生次数、镇痛效果以及药物副作用。结果  3组镇痛效果均较满意 ,氟哌利多组及枢复宁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枢复宁对硬膜外吗啡术后持续镇痛引起的恶心呕吐有一定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格拉司琼、氟哌利多与吗啡、左布比卡因配伍用于妇科术后硬膜外镇痛抗呕吐的临床效果。方法:105例ASAⅠ~Ⅱ级,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择期妇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5例,术毕均行硬膜外镇痛。镇痛液配方:Ⅰ组为格拉司琼3mg+吗啡3mg+0.75%左布比卡因15ml;Ⅱ组为氟哌利多5mg+吗啡3mg+0.75%左布比卡因15ml;Ⅲ组为吗啡3mg+0.75%左布比卡因15ml。所有药液均用生理盐水稀释总量为100ml,注入一次性镇痛泵备用。所有病人术毕向硬膜外腔预注0.25%左布比卡因5ml+吗啡1~1.5mg作为负荷量,然后接镇痛泵恒速输注,2ml/h。记录术后48h内病人镇痛效果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三组病人镇痛效果均满意,呼吸和循环功能平稳,呕吐发生率Ⅰ组小于Ⅱ组(P<0.05),Ⅱ组小于Ⅲ组(P<0.05)。Ⅱ组有1例出现锥体外系症状。结论:格拉司琼、氟哌利多与吗啡、左布比卡因配伍注入硬膜外腔均能有效地减少术后呕吐的发生,格拉司琼抗呕吐效果优于氟哌利多。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格拉司琼用于预防在硬膜外吗啡术后镇痛所致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选择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前列腺手术的患者 12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在术后将吗啡加入一次性止痛泵,用于硬膜外术后镇痛,A组为吗啡2mg+格拉司琼3mg+2%利多卡因50ml+0 75%布比卡因30ml,加生理盐水至100ml;B组为吗啡2mg+2%利多卡因50ml+0.75%布比卡因30ml,加生理盐水至100ml.观察两组患者术后48h内的镇痛效果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48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A组显著低于B组(P<0.05或P<0.01),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格拉司琼能够安全有效地减少硬膜外吗啡术后镇痛所致恶心呕吐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妇科手术后持续输注法硬膜外镇痛和单次注药法的镇痛效应及副作用。方法 硬膜外麻醉下行择期腹式子宫全切或部分切除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两组:A组(n=30)采用镇痛泵,按2ml/h速度持续注入,镇痛药液为0.125%布比卡因120ml,其中含吗啡10 mg,氟哌利多10mg,预充量3~4ml;B组(n=30)术毕硬膜外腔单次注入,镇痛药液为0.125%布比卡因+吗啡2 mg+氟哌利多2mg共10ml。术后4,8,16,24h进行镇痛效果评分,并观察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术中硬膜外用药量、开启镇痛泵距最后一次硬膜外注药时间相似;A组各时点VAS评分均低于B组;两组恶心呕吐、瘙痒率基本一致。结论0.125%布比卡因和吗啡混合液硬膜外单纯持续输注(LC)模式镇痛比单次硬膜外注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肖敬波  王胜斌  王娴 《安徽医学》2005,26(3):224-225,223
目的观察曲马多及吗啡用于胸外科连续硬膜外术后镇痛的效应。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择期开胸中下段食管癌或贲门癌根治术病人随机分两组(1)吗啡组(M组n=30)手术结束前30min硬膜外腔注入负荷量吗啡1.5mg+0.75%布比卡因2ml+地塞米松10mg混合液,继以恒流硬外连续输注镇痛混合液,泵速2ml/h(镇痛液配方吗啡5mg+布比卡因150mg+氟哌啶5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2)曲马多组(T组n=30)手术结束前30min硬膜外腔注入负荷量曲马多100mg+0.75%布比卡因2ml+地塞米松10mg混合液,泵速2ml/h(镇痛液配方每100ml镇痛液中含曲马多600mg、0.75%布比卡因150mg、氟哌啶5mg)。在手术结束前半小时,给予格拉司琼50ml静滴,术后4、12、24、48h双盲对照观察两组镇痛效果,舒适评分,生命体征以及恶心、呕吐、眩晕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曲马多及吗啡均达到较好的镇痛效果,曲马多复合低浓度局麻药用于术后硬膜外腔镇痛是一种相对较安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小剂量氯胺酮硬膜外腔自控镇痛(PCEA)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方法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病人2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术后保留硬膜外管行PCEA)。观察组首量:氯胺酮20mg+0.5%布比卡因3ml+0.9%生理盐水3ml;PCEA镇痛液配方:氯胺酮150mg+0.5%布比卡因25ml+氟哌啶2mg+生理盐水至100ml。对照组首量:吗啡1.0mg+0.5%布比卡因3mI+0.9%生理盐水3ml;PCEA镇痛液配方:吗啡5mg+0.5%布比卡因25ml+氟哌啶2mg+生理盐水至100ml。结果两组镇痛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低。结论剖宫产术后,小剂量氯胺酮硬膜外腔自控镇痛与吗啡硬膜外腔自控镇痛效果一样,且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对术后硬膜外腔应用吗啡镇痛引起的恶心呕吐的拮抗作用。方法将84例ASA分级Ⅰ~Ⅱ级需硬膜外腔阻滞麻醉下行下腹部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地塞米松组(Ⅰ组,n=42)和生理盐水组(Ⅱ组,n=42),术毕2组病人均经硬膜外腔注射吗啡2 mg镇痛。经硬膜外腔注射吗啡前,Ⅰ组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 mg,Ⅱ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观察术后24 h两组病人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Ⅰ组病人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12%和7%,S组病人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31%和21%,2组病人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 mg可显著降低术后硬膜外腔吗啡镇痛引起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对术后硬膜外腔应用吗啡镇痛引起的恶心呕吐的拮抗作用。方法:将84例ASA分级I-Ⅱ级需硬膜外腔阻滞麻醉下行下腹部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地塞米松组(I组,n=42)和生理盐水组(Ⅱ组,n=42),术毕2组病人均经硬膜外腔注射吗啡2mg镇痛,经硬膜外腔注射吗啡前,I组静脉注射过地塞米松10mg,Ⅱ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观察枚后24h两组病人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I组病人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12%和7%,S组病人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31%和21%,2组病人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可显著降低术后硬膜外腔吗啡镇痛引起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氟哌利多与地塞米松联用防治术后硬膜外吗啡镇痛所致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接受手术患者200例,均选用硬膜外麻醉。术毕将患者分为四组,每组50例。Ⅰ组:硬膜外腔注入吗啡3mg;Ⅱ组:硬膜外腔注入吗啡3mg、氟哌利多2.5mg;Ⅲ组:硬膜外腔注入吗啡3mg、地塞米松5mg;Ⅳ组:硬膜外腔注入吗啡3mg、伍氟哌利多2.5mg、地塞米松5mg。都在手术结束前10min硬膜外腔一次性注入。结果:镇痛期间,Ⅳ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降低,与Ⅰ、Ⅱ、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氟哌利多与地塞米松联用防治术后硬膜外吗啡镇痛所致恶心呕吐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布托啡诺联合吗啡对肛肠手术患者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及副作用发生情况。方法选择56例ASAⅠ一Ⅱ级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施行肛瘘切除术的病人,随机分2组,每组28例,Ⅰ组手术结束前采用布托啡诺1mg作为负荷量经硬膜外腔注入,术后留置硬膜外导管接镇痛泵行PCEA,镇痛液为:0.002%布托啡诺+0.002%吗啡+0.15%盐酸罗哌卡因+0.9%生理盐水共计100ml;Ⅱ组手术结束前采用吗啡1mg作为负荷量经硬膜外腔注入,术后PECA镇痛液:0.004%吗啡+0.15%盐酸罗哌卡因+0.9%生理盐水共计100ml。参数设定都是背景剂量2ml/h,PCA剂量1ml/次,锁定时间15min。观察术后镇痛效果以及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和呼吸抑制等副作用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方法镇痛效果无明显差异,但Ⅰ组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和呼吸抑制等副作用发生情况明显少于Ⅱ组,病人满意度高,值得推广。结论PECA联合使用吗啡和布托啡诺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硬膜外腔注入吗啡镇痛效果确切 ,临床上已广泛应用 ,但硬膜外腔单次注入吗啡 2 .5mg ,镇痛时间较短 ,辅以芬太尼透皮贴剂可以延缓镇痛时间。我们对 6 0例妇科病人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作了比较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下择期子宫切除、输卵管切除、卵巢囊肿剥出术等 6 0例。年龄 31~ 5 1岁 ,ASAⅠ~Ⅱ级 ,无心肺肾及神经系统疾病。1.2 分组 术后 6 0例分成两组 ,A、B两组于关腹前由硬膜外腔注入吗啡 2 .5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 6ml) ,同时静脉滴入枢丹 8mg。A组在手术时向手臂内侧贴入芬太尼透皮贴…  相似文献   

12.
易保连 《河北医学》2009,15(5):591-593
目的:评诂布托啡诺与吗啡合用是否提高硬膜外术后镇痛的效果并减少副作用。方法:50例ASAI—II级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施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的病人,术后随机分两组,每组25例,I组为试验组,将吗啡2mg、布托啡诺1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ml经硬膜外腔注入,II组为对照组,将吗啡2ra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ml经硬膜外腔注入,拔除导管将病人送回病房,由专人随访术后镇痛时间,观察术后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和呼吸抑制等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I组镇痛时间明显延长(P〈0.01),病人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II组。结论:吗啡与布托啡诺合用,延长了术后镇痛时间,减少了副作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地塞米松减少术后硬膜外吗啡镇痛引起的恶心呕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硬膜外腔注入小剂量吗啡是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术后镇痛方法,它简易、安全,但其较高的恶心、呕吐发生率(30%~62%)增加了患者的不适感,影响术后镇痛的质量和水平.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吗啡合并氟哌利多、枢复宁以减少吗啡术后镇痛的副作用.本文探讨应用地塞米松对减少术后硬膜外吗啡镇痛引起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胡宏东 《广东医学》2002,23(Z1):98-99
目的比较妇科手术后持续输注法硬膜外镇痛和单次注药法的镇痛效应及副作用.方法硬膜外麻醉下行择期腹式子宫全切或部分切除手术患者6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成两组:A组(n=30)采用镇痛泵,按2 ml/h速度持续注入,镇痛药液为0.125%布比卡因120 ml,其中含吗啡10 mg,氟哌利多10 mg,预充量3~4 ml;B组(n=30)术毕硬膜外腔单次注入,镇痛药液为0.125%布比卡因+吗啡2 mg+氟哌利多2 mg共10 ml.术后4,8,16,24 h进行镇痛效果评分,并观察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术中硬膜外用药量、开启镇痛泵距最后一次硬膜外注药时间相似;A组各时点VAS评分均低于B组;两组恶心呕吐、瘙痒率基本一致.结论 0.125%布比卡因和吗啡混合液硬膜外单纯持续输注(LC)模式镇痛比单次硬膜外注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5.
硬膜外腔注入小剂量吗啡是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术后镇痛方法,它简易、安全,但其较高的恶心、呕吐发生率(30%~62%)增加了患者的不适感,影响术后镇痛的质量和水平。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吗啡合并氟哌利多、枢复宁以减少吗啡  相似文献   

16.
刘伟  肖占元  李立光 《黑龙江医学》2002,26(10):742-744
目的 比较硬膜外与静脉自控镇痛 (PCEA、PCIA)在术后镇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6 0例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妇科手术患者 ,随机分为硬膜外注射吗啡病人自控镇痛 (PCEA)组和静脉注射吗啡病人自控镇痛(PCIA)组。PCEA组在手术结束时 ,经硬膜外导管注入负荷量 (吗啡 1mg + 0 9%生理盐水至 5ml) ,然后连接镇痛泵在术后患者感到疼痛时自行给药镇痛 ,给药剂量每次吗啡 0 2mg ,锁定时间为 2 0min ;PCIA组在手术结束时静脉注入负荷量 (吗啡 0 5~ 1mg)然后连接镇痛泵在术后患者感到疼痛时自行给药镇痛 ,给药剂量每次吗啡 1mg ,锁定时间为 5min。术后 4、8、12、2 4h进行观察 ,并记录吗啡用药量、疼痛评分 (VAPS)、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镇静程度和恶心、呕吐等情况。结果 术后 2 4h用药总量PCIA组明显高于PCEA组 ;术后疼痛评分PCIA组在术后 4、8、12h高于PCEA组 ;PCIA组术后镇静程度明显高于PCEA组 ;PCI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及程度明显高于PCEA组 ;患者对术后镇痛总体满意度评估PCEA组略高于PCIA组 ,但无统计学差异 ;2组患者术后各时相呼吸频率及平均动脉压都在正常范围 ,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PCEA、PCIA均达到较好的镇痛效果 ,减轻术后应激反应。PCI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高 ,且易发生明显镇静。对于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对剖宫产病人术后硬膜外腔吗啡镇痛期间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 拟剖宫产病人 2 0 0例 ,ASAⅠ—Ⅱ级 ,随机分为Ⅰ组 (实验组 )和Ⅱ组 (对照组 ) ,每组各 1 0 0例 ,均采用下腹部横切口 ,全组病人均不用静脉辅助麻醉 ,以排除其对结果的影响。于手术结束时 ,全组病人经硬膜外腔注入吗啡 2mg(用生理盐水 1 0ml稀释 )。在注射吗啡之前 ,实验组静脉注射地塞米松 1 0mg ,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2ml。结果 术后病人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实验组 1 5 % ,对照组 51 % (P <0 .0 5)。结论 :地塞米松能有效地降低病人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董桂祥  刘威  陈绪贵 《医学争鸣》2002,23(4):314-314
0 引言 硬膜外腔注入小剂量吗啡是术后镇痛简易安全的有效方法 [1 -3 ] .但恶心呕吐发生率较高 .应用地塞米松或氟哌利多在提高镇痛效果的同时可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1 临床资料 选择 ASA - 级、下肢或下腹部手术患者1 2 0例 ,年龄 2 3~ 62岁 ,体质量 48~ 82 kg,经 L 2~ 3/ L3~ 4间隙穿刺行硬膜外麻醉 .手术结束后经硬膜外吗啡镇痛前 ,随机分为 3组 , 组 iv地塞木松 1 0 mg, 组 iv氟哌利多 2 .5mg, 组为对照组 iv生理盐水 2 m L.注药后 1 min,3组均给予同样镇痛药物和方法 ,即硬膜外腔注入吗啡 3mg(用生理盐水稀释到 1 0 m L…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研究恩丹西酮与氟哌利多在预防术后吗啡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引起恶心呕吐的效果和副反应。方法选择硬膜外麻醉下行全宫切除手术患者96例,ASAI~Ⅱ级,随机分2组:氟哌利多组(n=48)和恩丹西酮组(n=48),恩丹西酮组用恩丹西酮8mg,氟哌利多组用氟哌利多5mg,两组的药物分别加入PCEA药盒与PCEA药液同时注入硬膜外腔,术毕行吗啡PCEA镇痛,镇痛方法采用负荷量+连续量。PCEA药液为吗啡9mg+布比卡因150mg+生理盐水至100ml,负荷量为吗啡1mg,连续量为2ml/h,自控量为0.5m1/15min。术后连续监测BP、RR、ECG、SpO2,定时观察记录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评分、恶心呕吐发生率及嗜睡、锥体外系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镇痛效果满意,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恩丹西酮组明显低于氟哌利多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恩丹西酮较氟哌利多能更有效地预防术后吗啡PCEA引起的恶心呕吐,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0.
芬太尼用于术后静脉或硬膜外镇痛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但其有易引起恶心呕吐等副作用。本研究观察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与维生素B12预防芬太尼硬膜外镇痛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选择ASAⅠ~Ⅱ级、年龄21~70岁、体重52~98 kg,下腹部及下肢手术80例。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局部麻醉药为1.5%~2%利多卡因。术毕硬膜外注入负荷量(泵内液5 ml)后接PCA泵。两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