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军队离退休干部患者长期卧床相关因素的调查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军队离退休干部患者长期卧床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为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石家庄市26个部队干体所的2674名60岁及以上的离退休干部患者进行长期卧床发生率及相关因素调查。培果军队离退休干部患者长期卧床的发生率为4.0%;脑卒中、痴呆、骨质疏松骨折等是导致卧床的主要疾病;从患病至卧床平均时间为2.7年,卧床时间平均为5.9年;长期卧床患者多合并感染、营养状况低下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结论老年人长期卧床由多种疾病造成,应积极进行针对性的预防,以降低发生率;同时对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应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以提高其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老龄化过程中,老年人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上发生一系列的改变,而这些变化可体现在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的变化上。调查分析离退休老年人群及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方法:实施研究的时间2001-10/2003-06,研究对象为广东省人民医院东病区住院患者、广州市白云区老年大学学员。总样本量746名。纳入标准:年龄≥60岁,离退休干部,能够独立完成问卷,自愿原则。排除标准:意识障碍;有严重认知功能障碍无法单独完成问卷调查;严重躯体疾病病情不稳定者。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WHOQOL-100)中文版对537名离退休老年人和209名离退休老年住院患者进行测评。结果:与常模样本相比较,研究发现,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及总的生活质量与健康状况,均为离退休老年人群差于常模样本,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其余因子,包括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和精神支柱/宗教/个人信仰因子分与常模样本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离退休老年患者与一般离退休干部比较,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及总的生活质量与健康状况因子分,均为离退休老年患者差于一般离退休老年人群,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和精神支柱/宗教/个人信仰因子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随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非恶性疾病老年患者对安宁护理接受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在老年患者间开展安宁护理服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养老院376位非恶性疾病老年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60.6%的非恶性疾病老年患者愿意接受安宁护理,24.5%的非恶性疾病老年患者不接受安宁护理,14.9%的非恶性疾病老年患者对安宁护理的态度不明确;调整混杂因素后,经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对死亡的态度为坦然、见过急救(如心肺复苏)和(或)生命维持治疗(如气管插管、鼻饲)、身体健康等因素与非恶性疾病老年患者接受安宁护理有关(P0.05);身体健康、见过急救和(或)生命维持治疗与非恶性疾病老年患者不接受安宁护理有关(P0.05)。结论为非恶性疾病老年患者提供安宁护理服务是可行的,非恶性疾病老年患者对安宁护理的接受度主要与老年患者的健康状况、死亡态度、是否见过急救和(或)生命维持治疗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部队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健康教育和临床护理提供相应的依据,并制定有利于老年患者康复的相应对策。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10年12月某军区干休所中离退休老年患者138例为研究对象,对住院患者发放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一般状况调查表,了解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情况。结果:部队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症状自评得分显著低于常模(P<0.05),除神经病性因子得分外,其他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常模(P<0.05);患者的症状自评得分与其职级、年龄、家庭来源、文化程度和自觉病情程度呈相关性(P<0.05)。结论:部队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整体水平有待于提高,护理人员应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考虑到影响老年慢性病患者心理状况的因素,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北京、天津、上海三城市老年护理机构出院临终患者的主要病种、多发病种,探讨我国城市老年护理机构临终关怀服务的重点。方法运用帕累托图分析2005至2007年北京、天津、上海22所老年护理机构出院临终患者疾病构成情况。结果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晚期恶性肿瘤、老年衰竭的累计构成占老年护理机构出院临终病例疾病构成的95%以上。结论我国城市老年护理机构出院临终病例疾病病种相对比较集中,特别是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晚期恶性肿瘤、老年衰竭等应作为老年护理机构临终关怀服务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北京、天津、上海三城市老年护理机构出院临终患者的主要病种、多发病种,探讨我国城市老年护理机构临终关怀服务的重点.方法 运用帕累托图分析2005至2007年北京、天津、上海22所老年护理机构出院临终患者疾病构成情况.结果 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晚期恶性肿瘤、老年衰竭的累计构成占老年护理机构出院临终病例疾病构成的95%以上.结论 我国城市老年护理机构出院临终病例疾病病种相对比较集中,特别是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晚期恶性肿瘤、老年衰竭等应作为老年护理机构临终关怀服务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老年慢性病患者居家护理服务的需求,探讨影响老年慢性病患者接受居家护理服务的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了解老年慢性病患者居家护理服务需求及影响老年慢性病患者接受居家护理服务的因素。结果老年慢性病患者居家护理服务需求为92.3%。医保因素、经济因素和照顾者素质是影响老年慢性病患者接受居家护理的重要因素,分别占了95.5%、84.8%和80.3%。结论老年慢性病患者居家护理需求较大。应以患者需求为导向,通过政府和机构的多方面合作,完善医保支付制度,在疾病护理及完善服务模式方面促进健康拓展服务,以满足老年慢性病患者对居家护理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离退休干部住院患者护理需求的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离退休干部住院患者的护理需求。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100例离退休干部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离退休干部住院患者对护理需求依次为要求护理人员操作技能熟练,提供疾病相关知识。提供整洁、安静、方便的住院环境,得到护理人员的热心照顾、关爱,得到旧同事的关爱,护理人员及时解答询问并提供护理帮助,告知每次治疗、护理操作的目的、意义、注意事项,了解原单位工作动态,护理人员对患者称呼恰当,进行治疗、护理操作时注意遮掩。结论离退休干部患者护理需求较广泛,护理工作需根据患者的需求主动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住院老年患者跌倒事件的特点,以便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减少跌倒事件的发生。方法:通过病历检索的方式查阅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跌倒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所患疾病等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70岁以上患者更容易发生跌倒事件,而女性患者跌倒事件的后果较男性严重。结论:跌倒事件对老年患者可能造成严重不良后果,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预防老年住院患者的跌倒事件。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3):577-578
随机抽取60例社区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社区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疾病知识了解情况及健康行为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疾病知识了解情况及健康行为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社区居家老年患者,给予护理干预能够提升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并有效改善患者的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11.
运用Orem自理理论提高社区老年患者的生命质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提高社区老年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 ,进而提高其生命质量的方法。方法 :运用Orem自理理论对社区老年患者进行护理。结果 :6个月后 ,老年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明显改善 ,生活质量提高 (P <0 0 5 )。结论 :Orem自理理论应用在社区老年患者中 ,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 ,提高患者的健康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2.
乡村医务人员对护理知识需求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乡村医务人员对护理知识的需求情况。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116名乡村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58.62%的乡村医务人员身兼诊疗及护理工作;91.38%的乡村医务人员认为护理知识对自己的工作很重要;目前需要学习的护理知识首位是社区慢性病病人的护理知识(65.52%),其次是各种注射技术(34.48%);学习途径以各种学习班的讲课、讲座为主(79.31%)。结论:护理知识与技能对乡村医务人员的工作非常重要,乡村医务人员对护理知识需求迫切;应加强乡村医务人员护理知识与技能的系统培训和指导。  相似文献   

13.
200例老年人心理行为特征分析及家庭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悦琼 《家庭护士》2008,6(6):553-554
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对200例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及座谈,了解其心理行为特征及需求,结果老年人孤独心理及怀旧现象发生率高,根据调查结果给予老年人有针对性的家庭护理,为其提供适宜的环境,注重心理护理,给予生活照顾、活动安排、用药指导及定期检查。  相似文献   

14.
护理人员心理压力源及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69,自引:17,他引:69  
目的 :了解护理人员面临的主要心理压力源及经常采取的应对方式 ,帮助护理人员减轻和消除心理压力。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及自评式问卷 ,对2 13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护理人员心理压力源依次为工作性质与工作强度方面、继续教育与职业需求方面、人际关系方面、家庭方面 ,其中工作性质与工作强度方面、人际关系及家庭方面的压力源 ,不同年龄组护理人员在其压力程度及应对方式上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护理人员存在着多种心理压力源 ,护理管理者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并定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 ,建立护理人员支持系统 ,帮助她们提高心理调适能力 ,减轻和消除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15.
老年股骨颈骨折原因分析及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原因及康复护理经验。方法 :调查分析 5 5岁以上股骨颈骨折 5 6 0例的病因 ,针对其内、外因普及预防知识与进行健康教育。结果 :根据骨折原因及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与康复指导 ,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 :骨折的主要原因与老年人骨质疏松及外伤等因素有关 ,针对骨折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并进行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 ,对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心理与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改善 ,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前列腺癌患者子女在照护患者期间的真实感受,为护士对患者子女进行心理支持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2年2月在丽水市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子女12人,采用质性研究中的深度访谈法收集资料,并用现象学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前列腺癌患者子女照护体验主要有5个主题:承受较重的心理负荷,承受繁重的照顾任务,经济负担过重,工作压力过大,被患者的护理问题所困扰。结论在前列腺癌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积极帮助与指导患者子女,教授其必要的知识技能并为其提供人文关怀和情感支持,为其更好地照护患者提供必要帮助,以提高前列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18.
介绍广州市诗书街老年人开展社区医疗护理服务的情况。1996 年7 月对诗书街1 027 名60 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生活质量调查和免费体检,根据调查结果和老年人的需求,自1996 年8 月以来实施了如下社区医疗护理服务:对老年人慢性病进行定期监测、系统诊治、饮食运动干预和心理疏导;为需要上门服务的老人实施基础护理、康复护理和心理护理;开展社区健康教育。目前老年人的慢性病尤其是高血压病和糖尿病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负性情绪有了明显的改善;卫生知识水平和防病治病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说明社区护理能给居民带来健康与幸福,增强护士的同情心、事业心、责任感和自豪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和探讨住院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状况,以引导护士为患者提供全身心的护理服务.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对12例艾滋病住院患者进行了深入访谈和观察.结果 住院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感受主要有:获知患艾滋病后感到震惊、恐惧;不堪忍受疾病的折磨以致产生自杀的念头;渴求家人的陪伴;需要精神层面的支持;因经济拮据而产生病情好转后投入继续工作之中的打算;惦念与牵挂家中的孩子.结论 护士应正确识别、评估住院艾滋病患者的不同心理变化阶段,了解患者的生存状态,加强心理支持和护理,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受者的真实体验。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方法 ,以深度访谈方式收集9例个案的资料,并运用Colaizzi分析程序进行分析。结果生理方面表现为乏力、失眠、自理能力下降。心理方面表现为恐惧、忧郁;烦躁、紧张不安;无奈或后悔;乐观;悲观失望。结论护理人员应深入了解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受者的真实感受,提供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帮助受者尽早摆脱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