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六味地黄丸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叉头框转录因子O3a(FoxO3a)通路调控自噬对快速老化小鼠8型(SAMP8)小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 6月龄SPF级抗快速老化亚系小鼠(SAMR1)雄性小鼠6只设为正常组,6月龄SPF级SAMP8雄性小鼠24只随机均分为模型组、多奈哌齐组(0.747 mg·kg-1)、六味地黄丸高、低剂量组(2.700、1.350 g·kg-1),灌胃给药2个月。Morris水迷宫法检测各组小鼠学习和记忆能力;尼氏染色观察小鼠皮层、海马神经元;免疫组化(IHC)检测皮层、海马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LC3B)阳性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皮层自噬关键分子酵母ATG6同系物(Beclin1)、B细胞淋巴瘤-2(Bcl-2)、自噬相关基因5(ATG5)、胱天蛋白酶-3(Caspase-3)、Caspase-9、Akt、p-Akt、FoxO3a、p-FoxO3a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小鼠比较,模型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P<0.01),穿越平台次数、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显著减少(P<0.01);皮层、海马神经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体积缩小,分布疏散,LC3B阳性表达显著增多(P<0.01);皮层Beclin1、ATG5表达显著升高(P<0.01),Bcl-2表达水平降低(P<0.01),Caspase-3、Caspase-9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p-Akt/Akt、p-FoxO3a/FoxO3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多奈哌齐组及六味地黄丸高、低剂量组小,3 d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P<0.01);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增加(P<0.01);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显著增加(P<0.01);多奈哌齐组皮层海马神经元神经细胞数量增多,六味地黄丸高、低剂量组小鼠神经元数目及尼氏体明显增加且分布致密,细胞损伤程度较低;多奈哌齐组及六味地黄丸高、低剂量组皮层、海马LC3B阳性表达显著降低(P<0.01);六味地黄丸高、低剂量组Beclin1表达显著降低(P<0.01),多奈哌齐组和六味地黄丸低剂量组ATG5表达显著降低(P<0.01),多奈哌齐组及六味地黄丸高、低剂量组皮层Bcl-2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Caspase-3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Caspase-9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p-Akt/Akt、p-FoxO3a/FoxO3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 六味地黄丸有效改善了快速老化SAMP8 AD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保护神经元,其机制可能与调控PI3K/Akt/FoxO3a信号通路,下调自噬相关因子ATG5、Beclin1和LC3B表达和减少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六味地黄丸通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激酶1(MAPKKK1)、锌指转录因子4(KLF4)抑制三阴乳腺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400只SPF级11.5月龄昆明种雌性种鼠,每3 d触诊乳腺部位1次,自发瘤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紫杉醇组(0.025 g·kg-1·d-1腹腔注射21 d)、六味地黄丸高、中、低剂量组(7.2、3.6、1.8 g·kg-1·d-1灌胃),饲养至濒死期剥离瘤组织,测瘤体积、质量、计算抑瘤率及发瘤小鼠生存期(6个月后未发瘤小鼠设为正常组);选用SPF级SD大鼠制备不同浓度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用于培养细胞,沉默MDA-MB-231细胞中MAPKKK1,免疫荧光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MAPKKK1和KLF4蛋白表达。结果 体内实验表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肿瘤组织MAPKKK1、KLF4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肿瘤组织体积明显减小、质量明显降低(P<0.05,P<0.01),抑瘤率升高,发瘤小鼠生存期明显延长(P<0.05),MAPKKK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紫杉醇组及六味地黄丸高剂量组KLF4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体外实验表明,与正常大鼠血清比较,各用药组MDA-MB-231细胞中MAPKKK1、KLF4荧光强度明显增强,紫杉醇组及六味地黄丸高、中剂量组MAPKKK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紫杉醇组及六味地黄丸高剂量组KLF4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沉默MAPKKK1后,与阴性质粒组(未沉默MAPKKK1)比较,阳性质粒组(沉默MAPKKK1)中MAPKKK1及KLF4荧光强度明显减弱(P<0.05),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阳性质粒组比较,各用药组MAPKKK1及KLF4荧光强度均有明显增强,蛋白表达均有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 六味地黄丸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的生长,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是通过上调MAPKKK1的表达,从而激活KLF4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六味地黄丸提取物对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使用转染人源β淀粉样蛋白(Aβ1-42基因的秀丽隐杆线虫为AD模型,实验设空白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50 mmol·L-1)及六味地黄丸低、中、高剂量组(1.04、2.08、4.16 g·kg-1)。行为学方法观察线虫5-羟色胺(5-HT)的敏感性,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线虫体内Aβ表达,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试剂盒检测线虫体内总ATP含量,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法(JC-1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Aβ表达基因(Amy-1),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线粒体转录因子A同源高迁移率族蛋白-5(HMG-5)、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1(DRP1)、线粒体分裂蛋白1(FIS1)mRNA的表达。结果 六味地黄丸提取物能够降低AD模型线虫对外源5-HT的超敏感性(P<0.05),延缓AD模型线虫神经元中由于Aβ过度表达所引起的对外源性5-HT超敏感性的AD样病理特征;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Aβ蛋白和Amy-1 mRNA的表达升高(P<0.01),SOD-1与HMG-5 mRNA表达下降(P<0.01),DRP1与FIS1 mRNA表达升高(P<0.01),线粒体膜电位水平下降(P<0.05),ATP含量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二甲双胍组、六味地黄丸中、高剂量组Aβ蛋白和Amy-1 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SOD-1与HMG-5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DRP1 mRNA表达降低(P<0.05,P<0.01),FIS1 mRNA表达降低(P<0.01),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升高(P<0.01),ATP含量升高(P<0.05,P<0.01)。结论 六味地黄丸提取物可能通过增强线粒体抗氧化能力,保护线粒体DNA,减少线粒体分裂碎片化,修复受损的线粒体,回调线粒体膜电位,恢复神经元ATP水平,减轻Aβ沉积导致的神经元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对Aβ诱导SH-SY5Y细胞的自噬影响及其机制,探讨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机制及补肾填精法的作用机制。方法 30只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六味地黄丸组两组,分别予以等量的双蒸水和含六味地黄丸粉末水溶液进行灌胃,末次灌胃结束后取血并分离血清备用。将SH-SY5Y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药物组,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含空白血清的完全培养液,药物组给予含含药血清的完全培养液,模型组和药物组加入Aβ1-42寡聚体,培养48 h。应用CCK-8法对各组进行细胞增殖率分析;免疫荧光法分析各组细胞内Aβ沉积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BACE1、p62、LC3-Ⅰ、LC3-Ⅱ、Beclin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CCK-8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增殖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药物组细胞增殖率显著增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内Aβ的沉积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药物组细胞内的Aβ沉积显著减少(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的BACE1、Beclin1的蛋白表达量和LC3-Ⅱ/LC3-Ⅰ的比值显著升高(P<0.01),p62的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药物组细胞的Beclin1的蛋白表达量和LC3-Ⅱ/LC3-Ⅰ的比值显著升高(P<0.01),BACE1和p62的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 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可以增加Aβ诱导的SH-SY5Y细胞自噬相关基因的表达,上调自噬水平,减轻细胞损伤,对细胞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六味地黄丸对SAMP8小鼠神经血管单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75只6月龄SAMP8小鼠作为肾精不足证阿尔茨海默病(AD)动物模型,设模型组、盐酸多奈哌齐(0.747 mg·kg-1·d-1)组、六味地黄丸高、中、低剂量(2.700、1.350、0.675 g·kg-1·d-1)组,每组15只,以SAMR1小鼠15只作为正常组,连续给药2个月。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空间记忆能力;苏木素-伊红(HE)观察脑组织海马和皮层病理变化;免疫组化(IHC)法检测脑组织海马和皮层中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情况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CD34表达情况;电镜观察脑微血管超微结构变化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海马和皮层中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低密度脂蛋白相关蛋白1(LR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P-选择素(P-selectio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游泳路程显著延长(P<0.01),神经胶质细胞数量增多,神经细胞数量减少,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间隙紧密连接模糊或间隙变大,膜结构损伤较重,内皮细胞线粒体肿胀、膜破裂、嵴大部分溶解,海马和皮层组织中Aβ、vWF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CD34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皮层中RAGE和P-selectio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LRP1和VEGF-A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六味地黄丸各剂量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游泳路程均明显缩短(P<0.05),皮层和海马中神经胶质细胞数量减少明显,皮层中微血管数量增多明显,微血管内皮细胞间隙紧密连接双层膜结构较清晰,线粒体数量增多、膜完整、线粒嵴恢复,海马和皮层中Aβ、vWF、RAGE和P-selection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CD34、LRP1和VEGF-A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 六味地黄丸能够通过RAGE/LRP1受体系统调节Aβ代谢,通过抑制vWF表达和增加VEGF-A和CD34促进脑微血管新生,改善SAMP8小鼠脑微血管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加味香砂六君子汤治疗糖尿病胃轻瘫(DGP)脾胃虚弱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胃肠激素和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按数字法,将12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两组均给予多潘立酮片,10 mg/次,3次/d,餐前30 min口服。对照组口服参苓白术散,6 g/次,2次/d。观察组内服加味香砂六君子汤,1剂/d。疗程均为4周。进行治疗前后胃轻瘫症状严重指数表(GCSI)评分、胃排空试验和胃电图检查;进行治疗前中医证候评分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检测治疗前后胃泌素(GAS),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生长抑素(S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氧(ROS)和丙二醛(MDA)水平;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餐后腹胀/早饱、恶心呕吐、腹胀3个因子评分和GCSI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胃排空率高于对照组(P<0.01),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SF-36量表各因子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餐前和餐后的胃电频率和胃电振幅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GAS,MTL,VI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SS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ROS和MD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综合疗效总有效率为93.75%(60/64),高于对照组的79.69%(51/64)(χ2=5.494,P<0.05);临床观察中没有发现服用中药不良反应。结论 采用加味香砂六君子汤配合促动力药治疗DGP患者,可减轻DGP临床症状,增强了胃肠道运动,提高了胃排空率,改善了生活质量,并能调节胃肠激素水平,减轻氧化应激导致的自主神经损伤,有着较好的综合临床疗效,可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protein25-35,Aβ25-35)和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medicated serum of Liuwei Dihuang Pill,MSLDP)对PC12(pheochromocytoma cells)细胞及FoxO3a(Forkhead box protein O 3a)、p-FoxO3a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预处理对Aβ25-35损伤AD(Alzheimer’s disease)细胞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 配制Aβ25-35母液和制备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用含有不同浓度的Aβ25-35(10 μmol·L-1、20 μmol·L-1、40 μmol·L-1)和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2.5%、5%、10%、20%、30%)的培养基培养PC12细胞,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同时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中FoxO3a及p-FoxO3a蛋白表达量的变化。取合适浓度的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预处理Aβ25-35诱导的AD细胞模型,观察细胞形态、活力及FoxO3a、p-FoxO3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①Aβ25-35显著降低PC12细胞存活率(P<0.01),并造成细胞形态的改变,细胞内p-FoxO3a表达量降低,而FoxO3a的表达升高。②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显著提高PC12细胞存活率(P<0.01),并促使细胞增加分化趋势,细胞内FoxO3a表达降低,而p-FoxO3a的表达随着血清浓度的增加而增加。③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预处理能够明显降低Aβ25-35对PC12细胞的损伤,与模型组相比,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干预组FoxO3a的蛋白表达降低(P<0.01),p-FoxO3a的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 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能够提高AD细胞模型的细胞活性,对PC12细胞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磷酸化FoxO3a蛋白表达水平的提高可能是其相关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酸枣仁汤联合氟西汀治疗肝郁血虚型抑郁症伴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肝郁血虚型抑郁伴失眠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口服盐酸氟西汀胶囊(百忧解),观察组用酸枣仁汤联合盐酸氟西汀,两组疗程均为8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临床疗效;ELISA法测定血浆中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β水平。结果 治疗8周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观察组的HAMD和PSQI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ADL显著提高(P<0.01);血浆5-HT,NE,GDNF和BDNF均显著增高(P<0.01)。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升高(P<0.01),HAMD评分和PSQI均显著降低(P<0.01),ADL评分显著升高(P<0.01);血浆5-HT,NE,BDNF和GDNF水平均显著增高(P<0.01),而NSE和S100β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 酸枣仁汤联合氟西汀治疗肝郁血虚型抑郁症伴失眠的疗效优于单用氟西汀。其机制可能酸枣仁汤对氟西汀增加单胺类神经递质有协同作用,并与促进BDNF和GDNF的分泌,增加对神经细胞的保护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牛黄承气汤治疗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急性胃肠损伤(AGI)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对血清胃动素(MTL)、二胺氧化酶(DAO)、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86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胃肠损伤住院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包括积极治疗原发病和合并疾病、尽早给予肠内营养、胃肠动力药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牛黄承气汤鼻饲给药,疗程均为7 d。治疗前及治疗7 d后对比评估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3 d及治疗7 d,记录患者胃肠功能衰竭(GIF)评分、腹腔压力(IAP),检测血清MTL、DAO及NSE水平;记录患者28 d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结果 86例患者在治疗观察过程中有4例脱落,最终入组82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0.49%(33/4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56.10%(23/4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37,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3 d、治疗7 d GIF、IAP均显著改善(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7 d GIF、IAP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3 d、治疗7 d血清MTL、DAO及NSE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3 d MTL、NSE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7 d MTL、DAO及NSE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28 d 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无牛黄承气汤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牛黄承气汤能有效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性胃肠损伤的胃肠功能,调节血清MTL、DAO、NSE水平,缩短ICU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加味枳术汤治疗气阴两虚型老年原发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及对胃肠神经递质和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 将121例符合要求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1例。两组均行生活方式调整。对照组口服芪黄通便软胶囊,3粒/次,3次/d。观察组口服加味枳术汤,1剂/d。两组疗程均为8周。记录治疗前后完全自主排便次数(CSBM,CSBM≥3 次/周,视为排便正常);进行治疗前后便秘主要症状评分、便秘患者生存质量自评量表(PAC-QOL)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进行治疗前后肛门直肠压力测定和结肠传输试验;检测治疗前后生长抑素(SS),胃动素(MTL),P物质(SP)和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周平均CSBM多于对照组(P<0.01),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排便正常率为57.38%(35/61),高于对照的35%(2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92,P<0.05);观察组患者便秘各主要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PAC-QOL各维度评分和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肛管静息压和肛管最大收缩压高于对照组(P<0.01),初始感阈值、排便感阈值和最大耐受容量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在24,48 ,72 h标志物的排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血清MTL和SP高于对照组(P<0.01),SS和VI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复发率为34.29%(12/35),低于对照组的61.90%(1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51,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08%(58/61),高于对照组的81.67%(4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21,P<0.01)。结论 加味枳术汤内服治疗老年气阴两虚型原发性便秘能调节胃肠神经递质,改善胃肠动力和胃肠排空率,减轻便秘症状,有助于恢复自主排便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且复发率低,临床疗效优于芪黄通便软胶囊。  相似文献   

11.
蛇床子素抗凝血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蛇床子素的抗凝血作用。方法:通过测定小鼠凝血时间(CT)、大鼠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观测蛇床子素的抗凝作用。结果:蛇床子素能显著处长CT、PT,缩短ELT。结论:蛇床子素具有明确的抗凝血作用。  相似文献   

12.
草酸铵对僵蚕抗凝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草酸铵对僵蚕抗凝作用的影响。方法:以凝血酶时间(TT)为指标,用添加法比较不同浓度草酸铵对僵蚕提取液和凝胶分离液抗凝作用的影响。结果:添加草酸铵浓度在1.8~21.3mg/ml范围内,对固形物含量15.8~31.6mg/ml的提取液和14.6~29.1mg/ml的凝胶分离液的TT值增加成正相关。结论:草酸铵对僵蚕提取液、凝胶分离样品的抗凝作用均有增强作用,随提取液浓度降低影响增大,而随凝胶分离液浓度增大影响增大。  相似文献   

13.
蛇床子素抗凝血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蛇床子素的抗凝血作用。方法:通过测定小鼠凝血时间(CT)、大鼠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观测蛇床子素的抗凝作用。结果:蛇床子素能显著处长CT、PT,缩短ELT。结论:蛇床子素具有明确的抗凝血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微量微生物法对丁胺卡那霉素(AMK)单用及AMK与苯唑青霉素(OXA)合用后,兔体内AMK血药浓度进行测定;药时数据用MCPKP软件经IBM计算机处理,并对两组药动学参数进行了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OXA对AMK的药动学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诸病源候论》对皮肤病学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诸病源候论》在皮肤病方面的成就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总结 ,该书着重讨论了皮肤病的命名、分类、病因病机 ,并阐发了《内经》“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理论和预防为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左归丸对先天肾虚仔鼠发育过程中皮肤内细胞自噬的影响及其机制,探索补肾填精法在生长发育异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6只雌雄比例为2∶1的大鼠进行配对,复合应激法刺激孕鼠构建先天肾虚仔鼠模型,根据将孕鼠处理方式不同,分为正常组,肾虚组,左归丸低、高剂量组(2,8 g·kg-1)。正常组不造模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肾虚组造模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左归丸低、高剂量组造模给予左归丸悬浊液灌胃。切取出生后21 d仔鼠的背部皮肤,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仔鼠皮肤显微结构形态,测量真皮层和表皮层厚度,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分别检测仔鼠皮肤分泌型糖蛋白3a(Wnt3a)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mRNA和蛋白表达量,免疫双荧光检测皮肤内自噬指标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和人死骨片1-泛素结合蛋白p62(SQSTM1-p62)的表达。结果:正常组仔鼠皮肤层次清楚,结构正常,肾虚组真皮层胶原排列疏松,左归丸低、高剂量组皮肤组成基本正常;与正常组比较,肾虚组仔鼠在皮肤的表皮层增厚,真皮层变薄(P<0.05);与肾虚组比较,左归丸低、高剂量组皮肤的表皮层和真皮层厚度的改变明显恢复(P<0.05)。与正常组比较,肾虚组仔鼠Wnt3a和β-catenin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5);与肾虚组比较,左归丸低、高剂量组Wnt3a和β-catenin蛋白和mRNA表达升高(P<0.05)。同时免疫荧光法检测发现与正常组比较,肾虚组的LC3的表达上调,SQSTM1-p62表达下调;与肾虚组比较,左归丸可以逆转SQSTM1-p62和LC3的异常表达(P<0.05)。结论:左归丸可以通过增加仔鼠皮肤内Wnt3a和β-catenin蛋白和mRNA的表达,下调皮肤细胞自噬水平,改善先天肾虚仔鼠皮肤异常发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缓冲盐对不同型号大孔吸附树脂分离脂质体及其游离药物能力的影响,并对阿魏酸脂质体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缓冲盐(Na2HPO3-NaH2PO3)平衡的大孔吸附树脂分离脂质体与游离药物,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药物含量,计算包封率。结果:该法在0.56~2.8 μg· mL-1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精密度小于1.1%。缓冲盐平衡后的大孔吸附树脂对脂质体的吸附作用均有所降低,且不影响大孔吸附树脂对阿魏酸的吸附能力。其中HPD450对空白脂质体的回收率在97.2%~100.8%,平均回收率为98.1%。结论:缓冲盐可提高大孔吸附树脂分离脂质体及游离药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姜黄素对血管生成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姜黄素对牛血清促进的牛内皮细胞、人肝癌细胞SGC-7901增殖的影响;观察姜黄素对肿瘤细胞条件培养液促进的牛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琼脂糖刮除法检测姜黄素对牛血清及肿瘤细胞条件培养液促进的牛内皮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姜黄素能明显抑制牛内皮细胞增殖,同肿瘤细胞相比,具有显著差异;姜黄素能抑制牛血清及肿瘤细胞条件培养液促进的牛内皮细胞迁移。结论:姜黄素具有抗血管生成作用;抑制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是姜黄素抗血管生成的机理之一;同时也说明姜黄素是一种特异性血管生成抑制剂。  相似文献   

19.
针刺治疗中风在我国有数千年的历史,今天还广为应用。随着康复医学理论的深入,结合现代康复理论实践思考脑卒中偏瘫康复的针刺如何有效干预,对于脑卒中偏瘫康复的中医针刺治疗理念认识及临床康复疗效的提高均有帮助。  相似文献   

20.
汤诺  何燕  沈琳  林钟香 《辽宁中医杂志》2009,(10):1800-1802
目的:通过研究舒心饮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相关致炎因子的影响和量效关系,阐明舒心饮干预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可能机制。方法:72只雄性SD大鼠被随机均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舒降之组、舒心饮低、中、高剂量组。观察血脂、光镜下胸主动脉的病理变化、胸主动脉内膜致炎因子MCP-1、P-selectin蛋白的表达。结果:舒心饮能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升高HDL/TC的比值;显著降低动脉内膜厚度、泡沫细胞阳性内膜面积及其占内膜总面积的百分比;舒心饮能显著降低P-selectin、MCP-1在大鼠胸主动脉内膜的表达;中剂量舒心饮也许是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的最佳剂量。结论:舒心饮能影响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炎症的启动和致炎因子的激活,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