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 观察母婴分离/束缚应激诱发焦虑抑郁小鼠海马小胶质细胞激活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情况,探讨温阳解郁方抗焦虑抑郁的机制。方法 84只雄性C57BL仔鼠于出生后第0天(PD0)随机分为空白组、束缚应激组和造模组,造模组采取母婴分离结合束缚应激制备焦虑抑郁模型,将造模组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温阳组、解郁组、温阳解郁组和氟西汀组。在离乳第21天(PD21)至成年第90天(PD90),空白组、束缚应激组和模型组饲喂正常饲料,其余饲喂药混饲料(温阳组、解郁组、温阳解郁组和氟西汀组用药剂量分别为5.85,12.03,16.71 g·kg-1及2.60 mg·kg-1)。采用旷场实验,O迷宫和社会交互实验评估模型组小鼠焦虑抑郁状态;免疫组化法(IHC)观察海马小胶质细胞及离子钙接头蛋白-1(Iba-1)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IL-1β,IL-6,TNF-α,Iba-1,糖皮质激素受体(GR)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5 min运动总路程和中央区活动时间显著减少(P<0.01),开臂活动时间与活动总路程明显减少(P<0.05,P<0.01),训练探察时间和辨别探查时间显著增加(P<0.01),Iba-1蛋白及mRNA表达,IL-1β,IL-6,TNF-α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GR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IHC结果显示小胶质细胞的过度激活。与模型组比较,温阳解郁方及氟西汀组小鼠5 min运动总路程和中央区活动时间显著上升(P<0.01),开臂活动时间显著上升(P<0.01),训练探察时间和辨别探查时间明显降低(P<0.05,P<0.01);Iba-1蛋白及mRNA表达,IL-1β,IL-6,TNF-α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GR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1),IHC结果表明小胶质细胞的形态恢复;温阳组和解郁组小鼠开臂活动时间显著上升(P<0.01),辨别探查时间明显降低(P<0.05),Iba-1蛋白及mRNA表达,IL-6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温阳组小鼠GR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0.05),TNF-α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解郁组小鼠5 min运动总路程显著上升(P<0.01),训练探察时间明显降低(P<0.05),IL-1β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IHC结果表明两组小胶质细胞有所恢复。结论 温阳解郁方的综合疗效和药理作用优于温阳方和解郁方,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抑制母婴分离/束缚应激小鼠海马小胶质细胞的激活,降低IL-1β,IL-6,TNF-α等细胞因子的表达,增加海马GR表达,从而改善小鼠的焦虑抑郁样行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母婴分离(MS)联合脂多糖(LPS)应激后抑郁样行为小鼠海马区小胶质细胞活化及炎症因子的表达情况,从温阳、解郁及温阳解郁二方合用的角度探讨温阳解郁法抗抑郁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70只仔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LPS应激组(LPS,10只)和造模组(MS,50只),造模组小鼠在产后第5天(PD5)-PD14进行8 h·d-1的母婴分离,后将造模组分为母婴分离+脂多糖应激组(MS+LPS),温阳组(WY),解郁组(JY),温阳解郁组(WYJY)及氟西汀组(FLU),每组10只。将仔鼠出生日期记为PD0,正常,LPS及MS+LPS组小鼠于PD21-PD90饲喂正常饲料,其余各组给予对应的药混饲料喂养,且于PD91给予脂多糖腹腔注射7 d,建立抑郁症小鼠模型。采用旷场,O迷宫和社会交互实验检测各组小鼠抑郁样行为;免疫组化法观察海马组织小胶质细胞钙结合蛋白-1(Iba-1)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ba-1及糖皮质激素受体(GR) mRNA表达量。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LPS组小鼠5 min中心区停留时间有减少趋势、运动总路程显著减少(P<0.01),活动总路程显著减少(P<0.01),MS+LPS组小鼠开放臂活动时间及活动总路程明显减少(P<0.05,P<0.01),训练、辨别探查时间显著升高(P<0.01),LPS,MS+LPS组小鼠海马CA1区Iba-1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LPS组比较,MS+LPS组小鼠5 min运动总路程明显增长(P<0.05),训练、辨别探查时间明显升高(P<0.05,P<0.01),海马CA1区Iba-1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MS+LPS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5 min运动总路程均明显减少(P<0.01),训练探查时间均显著降低(P<0.05,P<0.01),JY,WYJY,FLU组小鼠辨别探查时间均显著降低(P<0.01),各给药组小鼠海马CA1区Iba-1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 温阳解郁法可能通过抑制抑郁症小鼠海马区小胶质细胞的激活,降低IL-1β,IL-6,TNF-α等炎症因子的表达,进而抑制抑郁症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温阳解郁方改善“母婴分离+束缚应激(MS+RS)”抑郁小鼠神经炎症,保护突触可塑性的作用机制。方法 仔鼠出生第0天(PD0)随机分为空白组和造模组。造模采用母婴分离联合束缚应激21 d建立抑郁模型,PD21离乳后剔除雌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温阳组、解郁组、温阳解郁组、氟西汀组,每组15只,PD21~PD111各给药组药混饲料给药,给药剂量分别为5.85、12.03、16.71 g·kg-1,2.6 mg·kg-1。糖水偏好、开放旷场、O迷宫及新物体识别行为学实验评估小鼠焦虑抑郁和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法(IHC)观察海马小胶质细胞离子钙接头蛋白-1(Iba-1);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海马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海马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海马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凋亡相关斑点蛋白(ASC)、胱天蛋白酶-1(Caspase-1)、IL-1β、突触素(Syn)、突触后致密物95(PSD95)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糖水偏好率、5 min中央运动时间、运动总距离、开臂停留时间和认知指数明显降低(P<0.05,P<0.01),IHC结果显示,小胶质细胞呈“阿米巴”激活态,Iba1明显增加,海马NE、E含量显著减少(P<0.01),IL-1β和IL-18含量显著增加(P<0.01),PSD95、Syn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P<0.01),NLRP3、ASC、Caspase-1和IL-1β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温阳解郁组和氟西汀组小鼠糖水偏好率、认知指数增加,5 min中央运动时间、开臂停留时间、认知指数明显增加(P<0.05,P<0.01),小胶质细胞形态恢复正常,Iba1明显降低,海马NE、E含量明显增加(P<0.05,P<0.01)、IL-1β和IL-18含量显著降低(P<0.01),PSD95、Syn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NLRP3、ASC、Caspase-1和IL-1β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各中药组以温阳解郁方效果最佳。结论 温阳解郁方可能通过调节NLRP3炎症通路,缓解小胶质细胞诱导的神经炎症,增加海马神经递质含量,并改善突触可塑性,减轻MS+RS小鼠抑郁样行为,其综合效果优于温阳方和解郁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母婴分离(MS)联合慢性束缚应激(RS)致抑郁小鼠的证候属性及其机制研究。方法 仔鼠出生第0天(PD0)随机分为空白组和造模组。PD21后剔除雌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温阳组、解郁组、温阳解郁组、氟西汀组,采用MS+RS建立二次打击模型,每组15只。采用糖水、悬尾及旷场实验评估小鼠焦虑抑郁样行为;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皮质酮(CORT)含量;高效液相-电化学法(HPLC-ECD)检测各组小鼠海马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各组小鼠海马5-羟色胺(5-HT)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信号通路基因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IHC)检测各组小鼠海马5-HT系统及HPA轴蛋白表达水平;全自动蛋白表达分析系统(Simple Wes)检测各组小鼠海马BDNF等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出现抑郁样行为,温阳解郁方及氟西汀可显著缓解。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浆CORT及ACTH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温阳解郁方及氟西汀组小鼠血浆CORT及ACTH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与空白组比较,单胺类神经递质表达方面,模型组海马神经递质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温阳解郁方及氟西汀组小鼠海马神经递质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5-HT能神经受到抑制、HPA轴异常激活,温阳解郁方及氟西汀可调控5-HT能神经及HPA轴的异常状态。与空白组比较,海马组织BDNF、TrkB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温阳、解郁、温阳解郁方及氟西汀组小鼠海马BDNF、TrkB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 二次打击致抑郁小鼠的证候属性可能是阳虚肝郁型,温阳解郁方可能通过调节5-HT神经系统及HPA轴介导的BDNF信号通路,增加海马神经递质含量,进而缓解模型小鼠抑郁样行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温阳解郁颗粒(Wenyang Jieyu granule,WYJY)对皮质酮(Corticosterone,CORT)诱导损伤型小鼠海马神经细胞(TH22 cell)的保护作用,基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酪氨酸激酶B(Tyrosine kinase B, TrkB)/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xtra 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 ERK)信号通路探讨WYJY保护海马神经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构建小鼠海马神经细胞皮质酮诱导损伤模型,以不同浓度的WYJY和氟西汀(Fluoxetine,FXT)含药血清作用于模型细胞,细胞增殖-毒性检测(Cell Counting Kit-8, CCK-8)法分析细胞活性,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给药前后细胞形态结构的改变,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qPCR)法检测神经细胞内凋亡因子(BCL2-Associated X, Bax)、抗凋亡因子(B-cell lymphoma-2, Bcl-2)、BDNF、Trkb、ERK以及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hospho-p90RSK, RSK)、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CREB)蛋白表达水平以及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在浓度为459.5 μmol·L-1的CORT作用24 h后,HT22细胞的活性抑制率达到50%,在此条件作用下细胞形态结构损伤明显,凋亡程度严重,细胞上清中BDNF的含量显著减少(P<0.05),细胞内凋亡相关因子Bax/Bcl-2的比值明显升高(P<0.01),BDNF、Trkb、ERK、RSK、CREB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和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以5%的浓度为2.85 g·kg-1的WYJY和10%的FXT含药血清作用于受损的HT22细胞后,HT22细胞存活率明显提升(P<0.01),细胞结构的损伤明显改善,细胞凋亡程度减轻,细胞外BDNF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细胞内Bax/Bcl-2比值显著下调(P<0.01),BDNF、Trkb、ERK、RSK、CREB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和mRNA表达水平显著提升(P<0.05,P<0.01)。结论 温阳解郁颗粒可有效保护高浓度CORT造成的小鼠海马神经细胞损伤。调控BDNF/Trkb/ERK通路,放大CREB信号传导,影响Bcl-2、BDNF水平,可能是其保护海马神经元,发挥抗抑郁疗效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温阳活血化痰方对阿霉素心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温阳活血化痰方低、中、高剂量组,奥诺先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大鼠每周给予2.5 mg·kg-1阿霉素腹腔注射6周,累计剂量为15 mg·kg-1。温阳活血化痰方低、中、高剂量组每日分别予4.86,9.72,19.44 g·kg-1灌胃。空白组、模型组、奥诺先组每日予生理盐水10 mL·kg-1灌胃。奥诺先组每周于阿霉素前30 min腹腔注射奥诺先25 mg·kg-1,干预6周。观察大鼠一般状况并监测体质量;高分辨率小动物超声影像系统检测大鼠心功能;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微管相关蛋白I轻链3(LC3)Ⅱ,自噬关键分子酵母Atg6同系物(Beclin-1),p62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皮毛无光泽,进食量及活动量减少,部分便溏,精神不振,反应迟钝;体质量显著降低(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缩短率(LVFS)均显著降低(P<0.01);心肌细胞变性、水肿、断裂、溶解;心肌间质间隙扩大;心肌纤维染色不均;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大鼠心肌组织中Beclin-1,LC3Ⅱ表达显著增加(P<0.01),p62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温阳活血化痰方高、中剂量组体质量,LVEF,LVFS均显著增加(P<0.01);心肌组织病理损伤不同程度减轻;LC3Ⅱ,Beclin-1蛋白表达下降(P<0.05,P<0.01),p62表达增加(P<0.05,P<0.01)。结论 温阳活血化痰方能有效地防治阿霉素心脏损伤,其作用可能与抑制心肌细胞自噬机制相关,以高剂量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拟建立一种基于神经炎症的肥胖合并抑郁(COM)小鼠模型,并观察雷公藤红素对COM小鼠的药效作用及初步药理机制。方法 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how)、肥胖组(DIO)、肥胖抑郁共病组(COM),COM组采用高脂饮食喂养和潮湿垫料慢性应激12周,建立小鼠肥胖抑郁共病模型。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Chow组、COM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敲低组,TNF-α敲低组通过脑立体定位在杏仁核注射TNF-α shRNA腺相关病毒,下调杏仁核中TNF-α表达量。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Chow组、DIO组、肥胖+雷公藤红素低剂量组(DIO-0.5 mg·kg-1)、肥胖+雷公藤红素高剂量组(DIO-1.0 mg·kg-1)、COM组、共病+雷公藤红素低剂量组(COM-0.5 mg·kg-1)、共病+红素高剂量组(COM-1.0 mg·kg-1)。记录体质量、进食量、葡萄糖耐量、白/棕脂率、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DL-C)含量,评估各组小鼠肥胖程度;强迫游泳实验(FST)、悬尾实验(TST)和旷场实验,评估各组小鼠抑郁程度;免疫荧光检测小鼠各个脑神经核团神经肽Y、色氨酸羟化酶2(TPH2)、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等蛋白表达含量;相关性分析检测各组小鼠肥胖和抑郁指标相关性。结果 与Chow和DIO组比较,COM小鼠表现为肥胖和抑郁;肥胖表现为体质量和食物摄入明显增加(P<0.05,P<0.01),中央杏仁核中NPY表达明显增加;抑郁表现为FST和TST中的不动时间显著增加(P<0.01)、中缝背核(DRN)和杏仁核基底外侧核(BLA)中TPH2阳性5-羟色胺能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COM小鼠BLA中TNF-α蛋白的下调能减少FST和TST中的不动时间(P<0.05,P<0.01),明显增加BLA中TPH2/BDNF阳性神经元,肥胖表现没有显著变化。在DIO小鼠中,0.5 mg·kg-1雷公藤红素给药9 d显著降低葡糖糖耐量60 min血糖(P<0.01)、摄食量(P<0.05);而COM小鼠中,1.0 mg·kg-1雷公藤红素需给药14 d以显著降低葡糖糖耐量30 min血糖(P<0.01)、摄食量(P<0.05)和悬尾不动时间(P<0.01),以及能使BLA和DRN中TPH2-BDNF双标细胞数量增加,TMEM119染色的细胞体面积显著减少。结论 在能量环境双重压迫条件下可以成功建立肥胖合并抑郁的小鼠模型;雷公藤红素能有效干预肥胖-抑郁共病,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中枢神经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龙生蛭胶囊(LSZC)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载脂蛋白E敲除(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的干预作用。方法 高脂饮食喂养8周建立ApoE-/-小鼠AS模型后,随机分为辛伐他丁组(4 mg·kg-1)、龙生蛭胶囊高、中、低剂量组(1.6、0.8、0.4 g·kg-1),同时设置正常组(C57BL/6J小鼠,普通饲料喂养)。实验结束,通过苏木素-伊红(HE)和油红O染色观察AS病变后主动脉病理形态变化;并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二醛(MDA)、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水平的变化;免疫组化(IHC)法测定主动脉CD34,F4/80的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TC、TG、LDL-C、HDL-C、MDA、IL-1β和IL-6含量显著升高(P<0.01),SOD水平显著降低(P<0.01),主动脉出现明显斑块与脂质堆积,内膜破坏严重,CD34、F4/80表达量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龙生蛭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TG、LDL-C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主动脉斑块面积减小。龙生蛭胶囊高、中剂量组明显提高SOD水平,降低MDA水平(P<0.05,P<0.01);龙生蛭胶囊各剂量组均明显降低IL-1β和IL-6的水平(P<0.05,P<0.01)。龙生蛭胶囊高、中剂量组血管CD34、F4/80阳性染色的表达量明显减少(P<0.05,P<0.01)。结论 龙生蛭胶囊对ApoE-/-小鼠AS主动脉斑块形成有一定的干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TG、LDL-C水平发挥降血脂作用、提高SOD水平,降低MDA水平发挥脂质过氧化损伤、降低IL-1β、IL-6的水平和抑制动脉血管CD34、F4/80表达保护血管免受炎症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温经止痛方的镇痛效应并探索其可能的镇痛机制,为中药新药研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应用缩宫素诱导大鼠扭体模型、乙酸诱导小鼠扭体模型和前列腺素E1(PGE1)诱导小鼠扭体模型,通过观察动物扭体潜伏期和扭体次数,评价温经止痛方镇痛效应。采用缩宫素诱导大鼠在体子宫平滑肌收缩和缩宫素诱导家兔的在体子宫平滑肌收缩模型,评价温经止痛方对子宫收缩频率、收缩幅度及活动力的影响。应用缩宫素诱导大鼠扭体实验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大鼠子宫组织中前列腺素F2α(PGF2α),前列腺素E2(PGE2)及大鼠血清中β-内啡肽(β-EP)的含量变化;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测定大鼠子宫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和缩宫素受体(OTR)表达量变化,探讨温经止痛方可能的镇痛分子机制。结果 镇痛效应评价结果显示,缩宫素所致大鼠扭体实验中,与模型组比较,温经止痛方(1.5,3.0 g·kg-1)组扭体次数均明显降低(P<0.05);乙酸所致小鼠扭体实验中,与模型组比较,温经止痛方(6.0 g·kg-1)组小鼠的扭体反应潜伏期显著延长(P<0.01),且扭体次数明显减少(P<0.05);PGE1所导致小鼠扭体实验中,与模型组比较,温经止痛方(1.5,3.0,6.0 g·kg-1)组的扭体次数均明显降低(P<0.05,P<0.01)。家兔在体子宫平滑肌实验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温经止痛方(0.38,0.75,1.50 g·kg-1)组子宫平滑肌收缩频率均明显降低(P<0.05,P<0.01)。大鼠在体子宫平滑肌实验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温经止痛方(0.75,1.50,3.00 g·kg-1)组收缩幅度和活动力均明显降低(P<0.05)。镇痛分子机制结果证实,与模型组比较,温经止痛方(0.75,1.50,3.00 g·kg-1)组大鼠子宫组织中PGF2α含量,PGF2α/PGE2均显著降低(P<0.01);温经止痛方(3.00 g·kg-1)组大鼠血清中β-EP含量显著升高(P<0.01);温经止痛方(1.50,3.00 g·kg-1)组大鼠子宫中OTR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 温经止痛方具有显著镇痛效应,其镇痛机制可能与抑制子宫平滑肌的收缩、减少PGF2α含量,降低PGF2α/PGE2,降低OTR在子宫组织中表达和增加血清中β-EP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酸枣仁汤对APP/PS1痴呆小鼠海马促炎性因子和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并探讨其改善神经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 32只APP/PS1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odel,20 mL·kg-1)、多奈哌齐组(Donepezil,0.92 mg·kg-1)、酸枣仁汤低剂量组(L-SZRD,12.96 g·kg-1)和酸枣仁汤高剂量组(H-SZRD, 25.92 g·kg-1),8只相同月龄和相同品系的C57BL/6JNju小鼠设为空白组(Control,20 mL·kg-1)。灌胃30天后,采用HE染色观察小鼠海马病理形态变化,采用免疫荧光(IF)对小鼠海马中5-溴脱氧尿苷(BrdU)、肾上腺皮质激素(DCX)、神经元核抗原(NeuN)进行标记,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海马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c-fos、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Control组小鼠海马CA3区和DG区细胞排列整齐,细胞染色均匀,细胞数量较多且细胞连接紧密。Model组小鼠海马CA3区和DG区细胞排列欠整齐,细胞核固缩明显,细胞数量明显减少。Donepezil组、L-SZRD组和H-SZRD组小鼠海马CA3区和DG区细胞排列稍整齐,细胞核固缩减少,细胞数量有所增加。与Control组比较,Model组小鼠海马DG区BrdU、DCX、NeuN标记的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 < 0.01),与Model组比较,Donepezil组、L-SZRD组和H-SZRD组小鼠海马DG区BrdU、DCX、NeuN标记的阳性细胞数增加(P < 0.01,P < 0.05)。与Control组比较,Model组小鼠海马中TNF-α、IL-1β、IL-6、c-fos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 < 0.01),而EGF、VEGF、BDNF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 < 0.01),与Model组比较,Donepezil组、L-SZRD组和H-SZRD组小鼠海马中TNF-α、IL-1β、IL-6、c-fos的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 < 0.01,P < 0.05),而EGF、VEGF、BDNF的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 < 0.01,P < 0.05)。结论 酸枣仁汤可通过抑制神经炎症和改善神经营养促进APP/PS1痴呆小鼠海马神经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黄芪-茯苓双向固体发酵菌质对高尿酸血症小鼠的整体改善作用。方法 采用含4%氧嗪酸钾与20%酵母混合制成的饲料建立高尿酸血症小鼠模型。将60只小鼠随机平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苯溴马隆组(20 mg·kg–1),菌质低剂量(250 mg·kg–1)、中剂量(500 mg·kg–1)、高剂量(1000 mg·kg–1)组,连续灌胃给药42 d后,检测小鼠血清中尿酸(UA)、肌酐(Cr)、尿素氮(BUN)、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肝脏黄嘌呤氧化酶(XOD)、肾脏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取小鼠肾脏固定、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高尿酸血症模型组小鼠的UA水平显著升高(P<0.000 1)。菌质各剂量组与高尿酸血症模型组相比,UA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00 1),其中菌质高剂量组下降幅度最大,但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正常组相比,高尿酸血症模型组小鼠BUN水平显著升高(P<0.01),Cr水平显著升高(P<0.000 1),肝脏XOD活性明显升高(P<0.000 1),血清AST和ALT水平显著升高(P<0.001),IL-1β、IL-6和TNF-α水平显著提高(P<0.000 1)。与模型组相比,菌质中剂量组小鼠BUN水平显著下降(P<0.01);苯溴马隆阳性组、菌质高、中剂量组小鼠Cr水平显著下降(P<0.01);苯溴马隆阳性组、菌质各剂量组小鼠的XOD活性均明显降低(P<0.000 1);菌质各剂量组小鼠血清ALT、AST水平显著下降(P<0.01);菌质各剂量组的IL-1β、IL-6水平均显著下降(P<0.000 1),但TNF-α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肾脏病理切片未见明显病变。结论 黄芪-茯苓双向固体发酵菌质可以显著改善高尿酸血症小鼠的病理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慢溃宁方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9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0.266 g·kg-1)、慢溃宁方高、中、低(20、10、5 g·kg-1)剂量组,每组15只。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小鼠自由饮用3% DSS溶液7 d复制UC模型,造模当天同时灌胃给药治疗,模型组、正常组给予等体积0.9%生理盐水,每日1次,共7 d。每天记录小鼠一般情况,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第8天采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收集所有结肠和粪便,记录结肠长度,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结肠组织中炎症因子的含量,16S rRNA测序技术检测小鼠粪便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结肠黏膜损伤严重,结肠长度显著缩短(P<0.01),DAI升高(P<0.01),结肠中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降低(P<0.01),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α(IL-17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显著升高(P<0.01),肠道菌群丰度、多样性降低;与模型组比较,美沙拉嗪组、慢溃宁方高、中、低剂量组结肠黏膜损伤减轻,结肠长度均有所恢复(P<0.01),第5天开始,DAI显著降低(P<0.01),结肠IL-10、TGF-β1显著升高(P<0.01),IL-1β、IL-6、IL-17α、TNF-α明显降低(P<0.05,P<0.01),肠道菌群丰度及多样性升高,厚壁菌门和AKK菌属、杜氏杆菌属、布劳特氏菌属丰度增加,拟杆菌门和Muribaculaceae、梭状芽孢杆菌属UCG-014、理研杆菌属丰度减少。结论 慢溃宁方在改善UC小鼠的症状上疗效确切,与中药浓度呈剂量依赖性,且不同浓度对菌群结构有不同的影响,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肠道菌群紊乱进而恢复肠道免疫平衡,从而促进结肠黏膜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痛泻要方对慢性应激下小鼠大肠癌免疫微环境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SPF级BABL/C雄性小鼠40只,随机分成正常组、应激组、痛泻要方组(13.65 g·kg-1)、痛泻要方应激组(13.65 g·kg-1),每组10只。采用慢性束缚应激方法构建应激性小鼠模型,应激7 d后治疗组给予痛泻要方灌胃,在第14天通过强迫游泳实验和悬尾实验检测痛泻要方对应激后小鼠的行为学改变情况,同时对各组小鼠进行大肠癌皮下瘤种植。观察痛泻要方对小鼠体质量、肿瘤体积的影响;末次给药后,收集小鼠血清、瘤体样本。用免疫组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瘤体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含量变化;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小鼠外周血中皮质酮(CORT)、血清白细胞介素(IL)-2、γ干扰素(IFN-γ)、IL-6和IL-10含量;并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小鼠核转录因子-κB(NF-κB)抑制蛋白(IκB)激酶α/β(IKKα/β)、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NF-κB p65、磷酸化(p)-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应激组小鼠瘤体体积增大(P<0.05);CD3+、CD4+、CD4+/CD8+数量下降(P<0.05,P<0.01);CD8+数量有上升趋势;辅助性T细胞1(Th1)细胞因子IFN-γ含量降低(P<0.05);辅助性T细胞2(Th2)细胞因子IL-10含量升高(P<0.05);CORT含量升高(P<0.05);p-NF-κB p65、NF-κB p65蛋白表达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KKα/β蛋白表达升高(P<0.05);IκBα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与正常组比较,痛泻要方组瘤体生长速度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3+、CD4+、CD4+/CD8+数量显著上升(P<0.01);CD8+数量下降(P<0.05);Th1细胞因子IL-2、IFN-γ含量升高(P<0.05);Th2细胞因子IL-6、IL-10含量降低(P<0.05);CORT含量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NF-κB p65蛋白表达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F-κB p65、IKKα/β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IκBα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应激组比较,痛泻要方应激组瘤体生长速度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3+、CD4+、CD4+/CD8+数量上升(P<0.01);CD8+数量下降(P<0.05);Th1细胞因子IL-2、IFN-γ含量升高(P<0.05);Th2细胞因子IL-6、IL-10含量降低(P<0.05);CORT含量降低(P<0.05);p-NF-κB p65、NFB p65、IKKα/β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P<0.01),IκBα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 痛泻要方可阻延慢性应激下大肠癌生长,有效改善大肠癌免疫微环境的恶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从而抑制促炎因子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研究白芍总苷(TGPs)对干燥综合征(SS)模型小鼠肠动力、肠屏障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情况,探讨白芍总苷对SS小鼠肠道菌群微环境的影响。方法 实验选BALB/c小鼠为正常组,雌性非肥胖型糖尿病(NOD)小鼠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果寡糖组(700 mg?kg-1),TGPs低、中、高(160,320,640 mg?kg-1)剂量组,每组各6只。观察小鼠摄食量、饮水量、粪便排出颗粒数和粪便含水率,评价TGPs对于SS小鼠肠动力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D-乳酸(D-Lac)含量、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和连接复合物蛋白闭锁小带蛋白-1(ZO-1)表达量;收集不同时间的粪便样品,采用平板涂布和气相色谱法检测肠道菌群结构和短链脂肪酸含量。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饮水量、摄食量均减少(P<0.01),肠推进率显著下降(P<0.01),D-Lac含量和DAO活性明显升高(P<0.05,P<0.01),ZO-1表达量降低(P<0.01),肠道菌总菌数量下降(P<0.01),短链脂肪酸浓度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TGPs显著增加SS小鼠粪便数量和含水率(P<0.05,P<0.01),提高肠推进率(P<0.05,P<0.01)。TGPs降低小鼠血清中D-Lac含量和DAO活性(P<0.05,P<0.01),增加ZO-1表达水平(P<0.01);TGPs提高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比例、降低肠杆菌比例;TGPs促进乙酸和丁酸的产生(P<0.05,P<0.01)。结论 TGPs通过增加粪便含水量,提高肠动力改善SS小鼠便秘症状;TGPs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增加乙酸和丁酸含量,增加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降低SS小鼠肠道屏障通透性,促进受损肠道屏障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六味地黄丸提取物对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使用转染人源β淀粉样蛋白(Aβ1-42基因的秀丽隐杆线虫为AD模型,实验设空白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50 mmol·L-1)及六味地黄丸低、中、高剂量组(1.04、2.08、4.16 g·kg-1)。行为学方法观察线虫5-羟色胺(5-HT)的敏感性,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线虫体内Aβ表达,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试剂盒检测线虫体内总ATP含量,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法(JC-1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Aβ表达基因(Amy-1),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线粒体转录因子A同源高迁移率族蛋白-5(HMG-5)、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1(DRP1)、线粒体分裂蛋白1(FIS1)mRNA的表达。结果 六味地黄丸提取物能够降低AD模型线虫对外源5-HT的超敏感性(P<0.05),延缓AD模型线虫神经元中由于Aβ过度表达所引起的对外源性5-HT超敏感性的AD样病理特征;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Aβ蛋白和Amy-1 mRNA的表达升高(P<0.01),SOD-1与HMG-5 mRNA表达下降(P<0.01),DRP1与FIS1 mRNA表达升高(P<0.01),线粒体膜电位水平下降(P<0.05),ATP含量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二甲双胍组、六味地黄丸中、高剂量组Aβ蛋白和Amy-1 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SOD-1与HMG-5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DRP1 mRNA表达降低(P<0.05,P<0.01),FIS1 mRNA表达降低(P<0.01),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升高(P<0.01),ATP含量升高(P<0.05,P<0.01)。结论 六味地黄丸提取物可能通过增强线粒体抗氧化能力,保护线粒体DNA,减少线粒体分裂碎片化,修复受损的线粒体,回调线粒体膜电位,恢复神经元ATP水平,减轻Aβ沉积导致的神经元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逍遥散对血管性痴呆(VaD)小鼠抑郁行为表型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3月龄雄性C57/BL6小鼠60只,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氟西汀组及逍遥散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5组小鼠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狭窄术,术后2周开始给予慢性束缚应激,每天6 h,构建VaD伴抑郁小鼠模型;逍遥散低、中、高组予逍遥散水煎剂(5,10,20 g·kg-1)灌胃,氟西汀组给予氟西汀(10 mg·kg-1)灌胃,正常组、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共计4周,给药期间给予束缚应激维持;糖水偏好试验、悬尾试验检测小鼠抑郁行为表型,免疫荧光法检测小鼠腹侧海马(vHIP)髓鞘碱性蛋白(MBP)荧光表达水平;透射电镜观察小鼠vHIP髓鞘超微结构;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MBP,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髓鞘相关醣蛋白(MAG),髓样细胞触发性受体-2(TREM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精氨酸酶1(Arg1),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行为学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不动时间增加、糖水偏好百分比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给予逍遥散干预后小鼠不动时间缩短(P<0.05),糖水偏好百分比增加(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vHIP中髓鞘相关蛋白(MBP,MOG,MAG)表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组小鼠vHIP中MBP,MOG,MAG蛋白表达增加(P<0.05,P<0.01),iNOS蛋白表达降低(P<0.01),中、高剂量组MBP,MOG,MAG,TREM2,Arg1,IL-4,IL-10蛋白表达均增加(P<0.05,P<0.01),iNOS,IL-1β,TNF-α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MBP平均荧光强度降低(P<0.01),低、中、高剂量组MBP平均荧光强度不同程度增加(P<0.01);透射电镜结果显示:模型组髓鞘结构松解,致密层分离,排列紊乱,给予逍遥散干预改善小鼠髓鞘结构完整性及板层结构松散度。结论 逍遥散改善VaD小鼠的抑郁表型,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TREM2诱导小胶质细胞M2型极化,增加其抗炎及吞噬能力,促进受损髓鞘再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扶正解毒方联合5-氟尿嘧啶(5-Fu)对胃癌荷瘤小鼠术后复发转移的抑制作用,并通过肿瘤微环境中CD4+ T细胞,CD8+ T细胞,调节性T(Treg)细胞含量的改变,内质网应激途径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40只615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扶正解毒方(25 g·kg-1)组,5-Fu(25 mg·kg-1)组,联合组(扶正解毒方25 g·kg-1+5-Fu 25 mg·kg-1),每组各10只,将小鼠前胃癌细胞(MFC细胞)接种于左后肢内侧爪垫下,通过手术切除移植瘤建立术后复发模型。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术后复发胃癌荷瘤小鼠肺转移病理形态的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复发瘤中CD4+/CD8+ T值及脾脏中Treg细胞[CD4+,CD25+,叉头框蛋白P3(FOXP3)+细胞]的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法(IHC)检测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肌醇需求酶1α(IRE1α),激活转录因子6(ATF6),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含量,以及PI3K/Akt/mTOR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联合组复发抑制率明显升高(P<0.05);各治疗组复发瘤重均明显降低(P<0.05);各治疗组肺转移数均降低,转移率均有所降低,联合组肺转移总数最少,转移率最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扶正解毒方组、联合组CD4+/CD8+ T值明显升高(P<0.05),Treg细胞含量明显降低(P<0.05);5-Fu组Treg细胞含量明显升高(P<0.05)。IHC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ATF6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P<0.01),IRE1α表达明显下降(P<0.05),Akt表达显著下降(P<0.01);5-Fu组及联合组mTOR表达明显下降(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5-Fu组GRP78表达明显下降(P<0.05),5-Fu组及联合组PI3K,磷酸化Akt(p-Akt),mTOR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 扶正解毒方联合5-Fu可以抑制荷瘤小鼠术后复发转移,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mTOR的信号通路,下调内质网应激,改善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生慧汤对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血清中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并探讨其改善AD认知损伤和昼夜节律紊乱的机制。方法 将27只APP/PS1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多奈哌齐组和生慧汤组,另将9只野生型C57BL/6JNju正常小鼠设为空白组。多奈哌齐组(0.92×10-4 g·kg-1·d-1)和生慧汤组(13.5 g·kg-1·d-1)分别灌服多奈哌齐和生慧汤,空白组和模型组灌服等体积的纯水,各组连续灌胃4周。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和自主活动实验评估小鼠的认知功能和昼夜节律。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技术检测小鼠血清中乙酰胆碱(ACh)、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谷氨酸(Glu)、5-羟基吲哚乙酸(5-HIAA)和多巴胺(DA)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平台潜伏期、游泳距离、初次抵达平台时间、光照活动时间、黑暗活动时间和总活动时间显著增加(P<0.01),穿越平台次数和目标象限游泳时间则显著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多奈哌齐组和生慧汤组小鼠的平台潜伏期、游泳距离、初次抵达平台时间、光照活动时间、黑暗活动时间和总活动时间减少(P<0.05,P<0.01),穿越平台次数和目标象限游泳时间增加(P<0.05,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ACh、ChAT的表达水平显著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多奈哌齐组和生慧汤组小鼠血清中ACh、ChAT的表达水平增加(P<0.05,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Glu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1),NE、5-HIAA和DA的表达水平显著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生慧汤组小鼠血清中Glu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NE、5-HIAA和DA的表达水平增加(P<0.05,P<0.01);多奈哌齐组小鼠血清中NE、Glu、5-HIAA、DA的表达水平较模型组变化不明显,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各组小鼠血清中E的表达水平变化不明显,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生慧汤可改善AD小鼠的认知损伤和昼夜节律紊乱,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神经递质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田黄方对高尿酸血症肾病(HN)小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并通过网络药理学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所有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非布司他组、田黄方低、高剂量组。正常组小鼠每日灌胃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其余组小鼠灌胃500 mg·kg-1次黄嘌呤和腹腔注射200 mg·kg-1氧嗪酸钾诱导HN模型,非布司他组小鼠每日灌胃5 mg·kg-1 非布司他,田黄方组小鼠每日灌胃60 mg·kg-1和120 mg·kg-1田黄方,连续给药3周。检测小鼠血清尿酸、肌酐、尿素氮水平和24 h尿蛋白含量;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过碘酸雪夫(PAS)染色观察肾脏损伤程度,采用天狼猩红染色观察肾脏纤维化情况;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研究田黄方在HN小鼠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结果 生化结果提示,与模型组比较,田黄方低剂量组BUN和24 h尿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SUA、SCr水平显著降低(P<0.01),田黄方高剂量组,SUA、BUN、SCr和24 h尿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1);病理染色结果表明田黄方各剂量组对肾脏损伤和间质纤维化有不同程度改善作用(P<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田黄方高剂量组能够使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炎性小体、白细胞介素-1β(IL-1β)、纤维黏连蛋白(FN)、及尿酸转运蛋白1(URAT1)、磷酸化p65(p-p65)和磷酸化核转录因子(NF)-κB抑制蛋白α(p-IκBα)的表达降低到正常水平(P<0.01),而田黄方低剂量组不影响HN小鼠IL-1β、URAT1和p-IκBα的蛋白表达。结论 田黄方通过抑制NF-κB和NLRP3炎性小体激活改善肾脏炎症和纤维化减轻HN。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SAMP8小鼠海马Lon蛋白及线粒体动力学相关蛋白表达变化,为健脾益气法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3月龄SAMR1小鼠8只作为正常组,3月龄SAPM8小鼠32只分为模型组、多奈哌齐组(0.013 g·kg-1)、四君子丸低、高剂量组(3.24、12.56 g·kg-1),每组8只,多奈哌齐组灌胃多奈哌齐,四君子丸低、高剂量组灌胃四君子丸溶液,灌胃30 d;第25天开始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第30天开始水迷宫空间探索实验;第30天取材后,免疫组化检测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蛋白表达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表达,比色法检测三磷酸腺苷(ATP)含量,电镜检测神经元线粒体微观结构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β淀粉样蛋白(Aβ)、Lon蛋白、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1(DRP1)蛋白、MFN1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时间增加、穿越次数减少、AMPK表达上调,ATP含量降低,Aβ蛋白表达升高(P<0.01),DRP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Lon、MFN1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MFN2蛋白减少,线粒体空泡化增加,嵴断裂;与模型组比较,四君子丸低、高剂量组逃避潜伏期时间减少(P<0.01)、穿越次数明显增加(P<0.05),AMPK表达下调(P<0.01);四君子丸高剂量组ATP含量显著升高(P<0.01),Aβ、DRP1蛋白表达下调(P<0.05,P<0.01);MFN1蛋白表达上调(P<0.05),四君子丸低剂量组空泡化较为明显,四君子丸高剂量组空泡化有所恢复,嵴较为清晰。结论 四君子丸可以通过上调Lon蛋白表达变化、纠正线粒体分裂融合蛋白紊乱,改变SAMP8小鼠的记忆功能,达到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