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目的 分析D8基因型麻疹暴发疫情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为预防麻疹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D8基因型麻疹暴发的危险因素,并描述D8基因型麻疹病例的临床特征。 结果 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未接种含麻疹成分疫苗的患者发生D8基因型麻疹的风险是已接种病例的20.51倍(OR=20.51,95%CI:2.75~153.06);配对χ2检验分析得D8基因型麻疹病例有共同的临床特征包括咳嗽(P<0.01)、卡他症状(P<0.01)和结膜炎(P<0.01)。 结论 咳嗽、卡他症状、结膜炎是此次D8基因型麻疹暴发疫情病例的主要临床特征。未接种含麻疹成分疫苗是D8基因型麻疹暴发疫情的危险因素,建议强化免疫接种意识,切实加强群众主动接种含麻疹成分疫苗。  相似文献   

2.
刘洁  刘芳  高艳  李崇  孙灵利 《实用预防医学》2021,28(10):1269-1271
目的 使用 IgG抗体亲和力方法鉴别麻疹病例中的原发性和继发性免疫反应,研究麻疹消除阶段免疫失败病例的检出状况。 方法 选择出疹后3 d内和4~28 d采集的双份血清IgM结果均为阴性的麻疹疑似病例以及有明确免疫接种史的麻疹疑似病例,采用ELISA检测血清标本的IgG抗体,对于检出的IgG抗体进一步进行亲和力测定。 结果 52例双份血IgM阴性的麻疹疑似病例中,根据核酸或者IgG结果可确诊的麻疹病例有23例,其中19例IgG抗体为高亲和力,提示为再次感染。有明确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史的病例7例,其中1例病例接种一剂次含麻疹成分疫苗,采集的双份血中首份血产生低亲和力抗体,第二份血产生高亲和力抗体;其余6例接种≥2剂次含麻疹成分疫苗,均产生高亲和力抗体。 结论 IgG抗体亲和力检测可以发现再次感染的不典型麻疹病例,并能有效区分原发性和继发性免疫反应病例,为麻疹消除阶段的病例检测和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新疆疏附县儿童麻疹发病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麻疹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16—2018年度新疆疏附县125名8月龄~14岁儿童麻疹确诊病例为病例组,按照1∶1配对原则选择对照组,制定问卷调查表,回顾性收集可能影响儿童麻疹发病的相关资料,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 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近一个月医院就诊史是儿童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OR=4.876,95%CI:1.350~17.608),而居室通风(OR=0.103,95%CI:0.039~0.269)、家长麻疹认知合格(OR=0.187,95%CI:0.071~0.493)、儿童接种麻疹成分疫苗(OR=0.475,95%CI:0.290~0.778)则为儿童麻疹发病的保护因素。 结论 应加强疏附县医院院内感染管理力度,加大麻疹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力度,全面提高儿童麻疹疫苗接种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扬州市2010—2019年麻疹病例的发病特征,探讨麻疹防控策略。 方法 收集扬州市2010—2019年麻疹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扬州市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持续保持高质量运转,2010—2019年共报告麻疹病例521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13/10万,2015年为近年的麻疹高发年。发病主要集中在每年的3—6月份,构成比为79.85%。病例在全市7个县(市、区)均有报告。0~7月龄儿童麻疹病例报告发病率最高,达29.88/10万。麻疹病例以≥15岁成人为主,达67.18%。521例麻疹病例中,无MCV免疫史和MCV免疫史不详者469例(90.02%)。 结论 麻疹疫情呈现下降趋势,但仍需加强对麻疹疫情监测,提高目标人群两剂次MCV接种率和接种及时率,探讨有效的成人免疫接种策略。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北京市2009~2012年接种含麻疹成分疫苗(Measles-containing Vaccine,MCV)后,疫苗相关麻疹病例(vaccine-associated Measles Case,VAMC)的流行病学特征,进一步完善VAMC的诊断方法。方法对北京市2009~2012年通过麻疹监测信息系统报告的麻疹疑似病例,按照世界卫生组织VAMC定义进行分类诊断,使用多重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病毒基因并测序,鉴别麻疹疫苗病毒与野病毒,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VAMC进行分析。结果北京市2009~2012年共报告VAMC52例,年发生率为3.0/10万剂~7.3/10万剂,51例为接种首剂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后的小月龄婴儿,VAMC呈现时间均匀分布而无地区聚集性的特征,所用疫苗均为合格疫苗,预防接种门诊和疫苗批号均无聚集性。部分VAMC采集病原学标本基因分型为疫苗株A基因型。结论VAMC的流行病学特征与麻疹野病毒感染有所不同。在鉴别诊断方面,应对于接种MCV后一段时间发生出疹性疾病的病例开展病原学标本基因分型,为VAMC提供实验室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2020—2022年上海市嘉定区麻疹监测系统(MSS)监测结果,为嘉定区麻疹消除工作提供参考。【方法】结合实验室结果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对上海市嘉定区2020—2022年麻疹监测系统结果和麻疹确诊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20—2022年上海市嘉定区麻疹监测系统共报告疑似病例120例,其中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12例,实验室确诊风疹病例9例,排除麻疹、风疹病例99例,2020、2021及2022年排除麻疹、风疹病例报告率分别为1.44/10万、2.01/10万和1.99/10万。48 h完整调查率、血清标本和病原学采集率、送达及时率和报告及时率均为100%。2020—2022年12例确诊病例中7例常规免疫对象均按要求完成麻疹类疫苗接种剂次,5例成人有2例有明确麻疹类疫苗相关接种史。确诊病例中发热伴出疹病例6例,仅出疹病例5例,仅发热病例1例。【结论】上海市嘉定区麻疹监测结果显示监测系统运转总体良好,但敏感性仍须进一步提高,特别对非典型症状病例的发现和报告。仍须继续保持适龄儿童麻疹类疫苗高覆盖率,进一步开展疫苗补充免疫活动,提高全人群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7.
2010年大连市麻疹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2010年大连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麻疹监测系统运转状况,更好地指导今后消除麻疹工作。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大连市2010采集的疑似麻疹血清标本进行麻疹抗体(M-IgM)、风疹抗体(R-IgM)检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大连市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的麻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大连市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共报告麻疹病例17例,报告发病率为0.28/10万,与去年同期(0.38/10万)相比降低26.32%,呈散发状态,城乡接合部高发,呈明显的季节性,以周岁内儿童及20岁以上成年人发病为主;麻疹监测系统共监测麻疹疑似病例31例,其中确诊病例20例(实验室诊断病例19例,临床诊断病例1例),风疹实验室诊断病例2例,排除病例9例,监测系统运转状态良好。结论在保证麻疹疫苗首针及时率的基础上,定期开展学龄前儿童的强化免疫,并建议育龄期妇女接种麻疹疫苗;建议开展出疹性疾病病例监测及病原学诊断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河北省2016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河北省制定加速控制麻疹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河北省2016年麻疹监测病例个案信息,采用描述性研究对相关指标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2016年河北省麻疹发病率为2.46/10万,3~5月份是麻疹疫情高峰期,占全部病例的66.30%;疫情主要集中在河北省南部地区;8月~14岁病例占全部病例的45.97%;医院暴露是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OR=2.94)。 结论 麻疹类疫苗接种率、及时率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怀化市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简称新冠疫苗)接种意愿及影响因素,为新冠疫苗的接种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法选取怀化市市、县/区、乡镇三级23家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开展网络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 结果 3 392名(85.70%)调查对象愿意接种新冠疫苗;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乡镇级、县级医疗机构调查对象、临床医生、护理人员的接种意愿更高[OR(95%CI):1.558(1.148~2.114)、1.386(1.112~1.726)、1.550(1.008~2.384)、1.747(1.165~2.618)];硕士及以上学历者接种意愿更低[OR(95%CI):0.446(0.243~0.816)];认为新冠肺炎危害严重、认可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在 2020年接种过流感疫苗者更愿意接种新冠疫苗[OR(95%CI):1.493(1.221~1.825)、2.134(1.669~2.728)、2.546(1.925~3.366)、2.185(1.287~3.709)]。 结论 怀化市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新冠疫苗的接种意愿总体较高,应加强新冠疫苗相关知识宣传,增强该人群对疫苗接种的信心,进一步提高新冠疫苗的实际接种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婴儿麻疹病例分布特征和发病危险因素,为探讨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浙江省2009~2012年婴儿麻疹病例的分布特征,用χ2检验比较分布差异;以监测系统报告的麻疹确诊病例为病例组,非麻疹病例为对照组,开展频数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用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浙江省2009~2012年婴儿麻疹病例占总病例数的38.80%,6~8月龄病例占婴儿麻疹的58.48%。麻疹病例的男女性别比为1.95∶1.00,医院暴露比例为46.20%,有咳嗽、口腔黏膜斑和卡他症状的比例分别为88.28%、39.72%和78.82%。多因素分析显示,8~11月龄麻疹病例中含麻疹成分疫苗(Measles-containing Vaccine,MCV)免疫史有统计学意义,比值比(Odds Ratio,OR)=0.49,95%可信区间(Confindence Interval,CI):0.27~0.89;0~7月龄发病危险因素则是在发病地居住时间3个月、出疹性病例接触史有统计学意义,OR分别为2.07(95%CI:1.21~3.52)、4.87(95%CI:1.62~14.62)。结论婴儿麻疹病例症状相对较重,流动人口、接触史和医院暴露等是危险因素,接种MCV是8~11月龄婴儿的有效保护措施。建议提高8月龄MCV及时接种率,加强流动儿童管理,减少医疗机构的暴露及出疹性病例的接触机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综合评价我国结核病发病危险因素,为展开有效的健康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以“结核病”、“危险因素”等为检索词,通过Pubmed/Medline、EMBASE、CNKI等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按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相关数据,使用Rev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文献22篇,研究对象11 004名。各相关因素合并后的OR值及95%CI分别为结核(tuberculosis, TB)接触史3.13(2.73~3.60)、低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2.93(1.78~4.82)、吸烟1.72(1.39~2.12)、劳动强度大2.29(1.80~2.90)、饮酒1.29(0.93~1.79)、经济收入低1.73(1.41~2.12)、人际交往多1.96(1.65~2.33)、居住条件差1.16(1.10~1.23)、负性生活事件1.92(1.09~3.39)、TB认知差2.07(1.68~2.54)、卡痕0.35(0.25~0.50)、卡介苗接种史0.60(0.47~0.76)、文化程度高0.58(0.51~0.65)、体育锻炼0.35(0.14~0.87)、家庭有结核病人2.12(1.54~2.93)。 结论 TB接触史、低BMI、吸烟、劳动强度大、经济收入低、人际交往多、负性生活事件、TB认知差、家庭有结核病人等因素与结核病发病密切相关,应针对以上因素,在TB高危人群中开展有效的健康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苗上市前的疫苗犹豫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在疫苗上市早期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并通过网络发放,比较疫苗犹豫者和接受者在社会人口学信息、对新冠肺炎的认知情况、对疫苗的一般性认知情况,以及信心、自满和便利性等维度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邢台市干部职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 方法 自行设计流行病学调查表,对30 068名干部职工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生化检测。患病率的比较应用χ2检验。相关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邢台市干部职工CHD的患病率为4.59%(1 381/30 068)。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饮酒、运动量、高脂饮食、高糖饮食、髙盐饮食、嗜好饱食和家族史均与CHD的患病相关联(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CHD患病的危险因素为年龄大(OR=4.49,95%CI: 3.30~6.58)、男性(OR=4.46,95%CI:3.13~6.45)、血脂异常(OR=41.96,95%CI:27.50~64.02)、高血压(OR=49.64,95%CI:33.87~88.24)、糖尿病(OR=58.20,95%CI:43.18~97.71)、肥胖(OR=23.58,95%CI:12.30~45.12)、吸烟(OR=17.19,95%CI:5.31~15.82)、饮酒(OR=4.30,95%CI:3.18~5.90)、运动量小(OR=3.34,95%CI:1.86~5.99)、高脂饮食(OR=23.01,95%CI:12.65~41.86)、高糖饮食(OR=21.11,95%CI:12.05~36.32)、髙盐饮食(OR=6.88,95%CI:3.83~12.16)、嗜好饱食(OR=12.01,95%CI:6.90~20.81)和家族史(OR=13.46,95%CI:4.16~12.12)。 结论 邢台市干部职工CHD的患病率较高,CHD的患病与年龄大、男性、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饮酒、运动量小、高脂饮食、高糖饮食、髙盐饮食、嗜好饱食和家族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系统评价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在出院后复发喘息的危险因素,为减少喘息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建库至2021年11月中国知网、维普引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等数据库中与毛细支气管炎后发生喘息的危险因素相关的研究文献,中文检索词为“毛细支气管炎、喘息、危险因素”,英文检索词为“bronchiolitis、bronchiolitides、 respiratory sound、wheezing、stridor、risk factors”。2名研究员独立对文献进行阅读筛选,进行质量评价,提取资料,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3篇文献,其中中文6篇,英文7篇。分析结果显示男童(OR=1.26, 95%CI:1.04~1.54),湿疹史(OR=2.68,95%CI:2.02~3.56),个人过敏史(OR=4.42,95%CI:3.31~5.91),家族哮喘史(OR=3.72,95%CI:2.38~5.83),家族特应性病史(OR=2.75,95...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深圳市中老年人群脑卒中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为脑卒中的防控研究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13年3月-2015年4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深圳市3个社区筛查点12 908例4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结合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方法进行筛查,利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探讨脑卒中患病率主要相关因素。 结果 深圳市中老年人群脑卒中粗患病率为4.06%,男性脑卒中的患病率(5.46%)高于女性(2.89%)(χ2=48.79, P<0.001)。年龄(50岁组: OR=1.72,95%CI:1.23~2.40;60岁组: OR=2.23,95%CI:1.60~3.09;70岁组: OR=3.93,,95%CI:2.81~5.48)、男性(OR=1.74,95%CI:1.38~2.18)、非在婚(OR=1.90,95%CI:1.27~2.84)、无医疗保险(OR=1.51,95%CI:1.21~1,88)、有卒中家族史(OR=2.92,95%CI:2.21~3.86)、饮酒频率(偶尔:OR=0.55,95%CI:0.39~0.79;经常:OR=0.55,95%CI:0.33~0.91)、吸烟(现在吸烟:OR=1.59,95%CI:1.19~2.14;戒烟:OR=2.53,95%CI:1.74~3.70)、口味偏咸(OR=2.41,95%CI:1.96~2.96)、水果摄入不足(OR=1.75,95%CI:1.44~2.14)、奶类及奶制品摄入不足(OR=1.28,95%CI:1.04~1,58)、缺乏体力活动(OR=1.32,95%CI:1.04~1,58)、高血压(OR=1.31,95%CI:1.07~1,61)及高同型半氨酸血症(OR=1.69,95%CI:1.37~2.04)与中老年人脑卒中患病密切相关。 结论 深圳市中老年人群脑卒中患病率较高。影响中老年人脑卒中患病的因素较多,建议针对不同人群特征制定干预措施,以有效地开展脑卒中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CH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2月本地区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新生儿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本地区CH发病率及分布情况。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H发病的相关因素。结果 2015—2019年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人数总共为127 524例,确诊为CH患儿45例,5年CH总体发病率为35.29/105。冬春季CH发病率高于夏秋季,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84,P=0.347);早产儿CH发病率最高,发病率为251.68/105(18/7 152),早产儿CH发病率高于足月儿20.93/105(25/119 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839,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出生体重(OR=3.172,95%CI:2.185~8.116,P=0.012)、早产(OR=2.662,95%CI:1.904~7.115,P=0.008)、合并妊娠期糖尿病(OR=1.973,95%CI:1.362~4.950,P=0.037)、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OR=1.892,95%CI:1.207~4.216,P=0.024)、孕期用药史(OR=2.350,95%CI:1.802~6.713,P=0.016)、孕期射线接触史(OR=2.712,95%CI:1.938~7.346,P=0.028)及孕期碘摄入量不足(OR=4.120,95%CI:2.713~9.150,P<0.001)是CH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本地区CH发病率较高,影响CH发病的危险因素较多,应根据这些因素制定预防措施,以减少CH发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新疆墨玉县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病现状,为当地人群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控制和健康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2019年新疆墨玉县维吾尔族成人全民健康体检数据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影响因素。 结果 2019年墨玉县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患者共14 659例,患病率为4.96%;2型糖尿病患者中,合并冠心病患者共767例,患病率为5.23%。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1.218,95%CI:1.042~1.424)、年龄[40~59岁(OR=3.254,95%CI:2.151~4.922);≥60岁(OR=4.382,95%CI:2.860~6.712)]、婚姻状况[已婚(OR=12.798,95%CI:1.772~92.415);离婚/其他(OR=16.659,95%CI:2.276~121.948)]、有冠心病家族史(OR=3.878,95%CI:2.773~5.423)、高血压(OR=3.295,95%CI:2.698~4.024)、肥胖(OR=1.264,95%CI:1.084~1.475)、嗜糖(OR=1.995,95%CI:1.490~2.670)、嗜油(OR=2.406,95%CI:2.025~2.860)、嗜盐(OR=1.447,95%CI:1.151~1.820)是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影响因素。 结论 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较多,建议当地医疗卫生部门应重视2型糖尿病、冠心病的防治,提高居民健康意识,改变居民不良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明确老年人发生认知衰弱的危险因素。 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1年8月,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4篇文献,总样本量18 83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高龄(OR=2.65; 95%CI:2.19~3.20)、女性(OR=2.56; 95%CI:1.47~4.47)、文化程度较低(OR=2.13; 95%CI:1.32~3.43)、较少运动(OR=3.60; 95%CI:2.47~5.23)、久坐行为(OR=2.26; 95%CI:1.62~3.17)、无智力活动(OR=3.00; 95%CI:1.69~5.33)、抑郁(OR=3.51; 95%CI:2.92~4.21)、睡眠不足(OR=2.30; 95%CI:1.74~3.03)、多病共存(OR=3.03; 95%CI:1.97~4.66)、糖尿病史(OR=2.65; 95%CI:2.10~3.36)、HbA1c≥8.5%(OR=3.24; 95%CI:1.65~6.39)、营养不良(OR=3.06; 95%CI:2.19~4.30)和跌倒史(OR=4.03; 95%CI:2.52~6.43)是老年认知衰弱的危险因素。 结论 老年认知衰弱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应重点关注高危人群,尽早采取干预措施,以降低认知衰弱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广州花都区小于胎龄儿发生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小于胎龄儿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7年10月-2018年9月在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招募住院分娩孕妇进入研究。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有3 509名单胎活产儿纳入到本次研究。收集新生儿胎龄、出生体重、产妇的一般情况、孕期营养素摄入、环境接触、生活行为方式等信息,计算小于胎龄儿的发生率,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小于胎龄儿的发生率为8.78%(308/3 509)。羊水过少(OR=3.275,95%CI:2.043~5.250)、孕妇年龄≥35岁(OR=1.712,95%CI: 1.216~2.411),非广州市户籍(OR=1.620,95%CI:1.158~2.266;OR=1.660,95%CI:1.126~2.448 )、孕前低体重(OR=2.300,95%CI:1.515~3.827)、孕期增重不足(OR=2.286,95%CI:1.572~3.326)、孕期经常接触烟雾(OR=5.690,95%CI:1.401~23.104)是SGA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妊娠糖尿病(OR=0.674,95%CI:0.456~0.996)、孕次多(OR=0.802,95%CI:0.716~0.897)的产妇小于胎龄儿的发生率较低。结论 小于胎龄儿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是社会因素、环境因素、妊娠并发症共同作用的结果。要防止SGA的发生,需要制定一个综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NS1抗原阳性预测值在登革热病例监测中的应用价值,为登革热病例早诊断、早隔离提供科学依据,为疫情防控争取黄金时间。 方法 对2017—2019年中山市登革热病例监测数据开展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NS1抗原阳性预测值的影响因素。登革病毒NS1抗原检测方法为胶体金法和ELISA法,复核方法为荧光定量RT-PCR(登革病毒核酸检测)和ELISA法(登革病毒IgM和IgG抗体检测)。 结果 1 115例登革热监测病例中,NS1抗原阳性预测值为58.27%(634/1 08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S1抗原阳性预测值的影响因素为年龄(OR=1.021,95%CI:1.011~1.031)、发病前2周外出史(境外OR=54.993,95%CI:19.954~151.560;境内OR=2.628,95%CI:1.630~4.238)、社区出现本地疫情(本地流行OR=277.918,95%CI:75.691~1020.444;本地散发OR=13.831,95%CI:3.937~48.583)、白细胞(降低OR=79.981,95%CI:31.963~200.140;正常OR=25.019,95%CI:10.471~59.783)。确诊病例发病6 d内,白细胞和血小板降低比例逐渐升高,白细胞降低在第6 d高达92.00%(46/50),血小板降低在发病5 d内仅占13.52%(71/525)。 结论 不能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的发热病例,发病6 d内白细胞正常或降低的患者是登革病毒NS1抗原筛查的重点对象,根据流行强度,应采取不同的监测策略,在登革热大范围流行的社区,医疗机构检测的NS1阳性可直接作为疫情处置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